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
1
作者 佟桂琴 郑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12,共3页
关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佟桂琴,郑克物质无限可分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理。辩证法讲“分”,就是指“一分为二”,指事物内部的矛盾,指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认为“一”就是“一”,是不可分的。... 关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佟桂琴,郑克物质无限可分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理。辩证法讲“分”,就是指“一分为二”,指事物内部的矛盾,指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认为“一”就是“一”,是不可分的。辩证法也讲“一”,但辩证法认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可分 辩证法 “基本”粒子 形而上学 自然科 唯物辩证 物质可分 “一” 原子 可分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HAVE新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松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8,共5页
动词HAVE一直是生成语法理论界普遍研究的一个课题,最简方案尤其关注"所有"HAVE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因为,"所有"HAVE与其他HAVE结构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句法差异——"所有"HAVE不是一个可以分派题元的中心语... 动词HAVE一直是生成语法理论界普遍研究的一个课题,最简方案尤其关注"所有"HAVE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因为,"所有"HAVE与其他HAVE结构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句法差异——"所有"HAVE不是一个可以分派题元的中心语。随即便产生一个问题:"所有"HAVE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语义关系?关于这个问题,句法界普遍认为有两类"所有"关系:"可分割性所有"与"不可分割性所有"。笔者在总结两类"所有"异同的基础之上,反对这种把二者截然分开的二元论,认为这只是语法范畴化的任意性程度不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分割性所有 可分割性所有 题元角色 同指 生命限制 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初始点选取的k-means聚类近似常数算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守强 朱大铭 韩爱丽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2期69-74,共6页
k-means聚类是聚类划分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案,但是现在许多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并没有给出近似比为常数的算法.给出了一个随机算法,该算法通过以不同概率选取初始k个点,保证了以一定概率分别属于不同最优聚类簇的k个点.以这k个点作为初... k-means聚类是聚类划分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案,但是现在许多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并没有给出近似比为常数的算法.给出了一个随机算法,该算法通过以不同概率选取初始k个点,保证了以一定概率分别属于不同最优聚类簇的k个点.以这k个点作为初始中心点对输入点集进行交换分别执行局部搜索算法,证明了可得到近似比至多为2的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取得较优的近似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 聚类 质心点 ε可分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遗忘权范式下裁判文书上网后撤回机制的检视与优化--基于131份撤回文书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定向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文进 姚竞燕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82-90,共9页
不恰当公开的裁判文书可能会对当事人权益、司法公信力等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完善上网文书的撤回机制,是法院风险控制和自我纠错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裁判文书上网后撤回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操作规范的缺失使得实践层面审查程序... 不恰当公开的裁判文书可能会对当事人权益、司法公信力等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完善上网文书的撤回机制,是法院风险控制和自我纠错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裁判文书上网后撤回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操作规范的缺失使得实践层面审查程序无法可依,大大影响了纠错功效的发挥。结合被遗忘权对撤回机制进行深入理论分析,从公权力、私权利的角度分析确定当事人的程序地位,从司法知情权、个人隐私权的角度判断是否应当撤回,从审判权、审判管理权的角度明确撤回的审查程序,从独占化、共享化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撤回效果。最后以法院需求为出发点,提出公共利益优先、程序正当、可分割性、可识别等原则,从实务角度提出相应的可行性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文书上网 被遗忘权 数据脱敏 可识别 可分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