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3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农村电工》 2024年第12期1-1,共1页
本刊讯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24年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 本刊讯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24年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t标煤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大力实施 《意见》 可再生能源替代 绿色低碳 生产方式 可再生能源消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动态增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岩 于渤 洪富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40-246,共7页
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其对环境的正外部性作用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压力,其特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耗竭性化石能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 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其对环境的正外部性作用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压力,其特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耗竭性化石能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主要途径。文章运用最优控制理论,通过引入替代率、能源污染损失函数,建立了含资本、能源、劳动投入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对能源总需求的前提下,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理论上的最优动态策略,通过利用统计数据对替代率进行测算,计算了2011-2030年每年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描述可再生能源在未来20年的期望替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 动态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整体最优动态投资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后勇 徐福缘 程纬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5,共4页
将能源作为经济系统中不可完全替代的限制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以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作为替代率,来了解可再生能源替代问题在整体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基于经济发展、能源需求、温室气体(GHG)排放、能源耗竭、替代率等要素,... 将能源作为经济系统中不可完全替代的限制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以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作为替代率,来了解可再生能源替代问题在整体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基于经济发展、能源需求、温室气体(GHG)排放、能源耗竭、替代率等要素,建立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在期望替代路径给定的条件下,得出可再生替代能源产业理论上的最优动态投资策略,使之在满足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总需求的前提下,全社会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最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GHG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持续增长 GHG排放 可再生能源 替代率 最优投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可再生能源替代率的理性预测 被引量:8
4
作者 宋辉 魏晓平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是指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率。笔者以2005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为基点,通过GM(1,1)模型对2006年~2009年期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进行分析,并对2010年~2020年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预测发现到2020年可再...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是指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率。笔者以2005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为基点,通过GM(1,1)模型对2006年~2009年期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进行分析,并对2010年~2020年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预测发现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将达到13.67%,相对于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的目标,中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激励政策应该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GM(1 1)模型 替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能源效率与宏观经济效应
5
作者 蒋昆 王宝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113,共6页
能源转型两大支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文章扩展以资源为中心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在短期可再生能源占比和能源效率提升均对电力资源的供给、制造业投资和资本积累、制造业劳动力及产出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同时,两者的提升... 能源转型两大支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文章扩展以资源为中心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在短期可再生能源占比和能源效率提升均对电力资源的供给、制造业投资和资本积累、制造业劳动力及产出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同时,两者的提升均对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投资产生负面影响,促进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另外,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效果随能源效率的提升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替代 能源效率 宏观经济效应 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电源并联方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章小卫 苏星宇 +1 位作者 周京华 孟祥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62,共10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消纳和氢气全绿制取的重要途经。作为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母线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中间环节,单个制氢电源功率等级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功率制氢,因此需采用制...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消纳和氢气全绿制取的重要途经。作为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母线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中间环节,单个制氢电源功率等级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功率制氢,因此需采用制氢电源的模块化并联方法,但模块化并联时存在模块间不均流问题。针对多个制氢电源并联时的不均流问题,提出基于三相交错并联LLC结构的制氢电源并联方案。首先,推导了多个制氢电源并联等效电路,从阻抗角度入手,得到模块间谐振参数差异是不均流的主要原因。然后,利用虚拟阻抗调整等效阻抗,从而实现模块间均流。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一台两个6 kW模块化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并联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解水制氢 制氢电源并联方案 谐振参数差异 虚拟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规划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欣 程常剑 +3 位作者 李新宇 赵伟杰 李阳 郭攀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为应对可再生能源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给传统电力系统规划和调度带来的巨大挑战,提出考虑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reversible solid oxide cell,RSOC)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规划模型。首先,构建RSOC和含热储的热电联产耦合模型,将该模型引入... 为应对可再生能源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给传统电力系统规划和调度带来的巨大挑战,提出考虑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reversible solid oxide cell,RSOC)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规划模型。首先,构建RSOC和含热储的热电联产耦合模型,将该模型引入到以风力光伏为主要机组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其次,以年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构建两阶段规划模型,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进行优化;最后,以西北部某商业园区为例进行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并且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 热电联产 两阶段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政府干预的可再生能源与储能企业合作模式演化博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邹小燕 张瑞宏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在“新能源配储”政策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配备储能设施以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然而储能电站的实际利用效率往往未能达到预期。通过引入地方政府这一主体,构建地方政府-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储能公司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地方... 在“新能源配储”政策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配备储能设施以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然而储能电站的实际利用效率往往未能达到预期。通过引入地方政府这一主体,构建地方政府-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储能公司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干预对促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储能公司合作的影响,分析三方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博弈均衡策略,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适当干预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和储能公司达成“众筹共建”和“容量租赁”的合作模式;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双方合作意愿的变化灵活调整补贴力度,确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在发电企业与储能公司合作的初始阶段进行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双方建立合作关系,随着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应适时减少直接干预,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研究成果对于优化新能源配储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能源配储 演化博弈 储能公司 政府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政策能否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跃刚 高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8,共15页
创新驱动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是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战略重点,创新驱动政策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通过“创新试验田”效能等实现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机会探... 创新驱动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是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战略重点,创新驱动政策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通过“创新试验田”效能等实现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机会探索”与“韧性提升”有机统一的重要实践探索。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108家A股上市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该结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②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人才集聚效应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能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③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平抑高能源消耗规模、强环境规制力度城市中可再生能源企业波动性,提升低能源消耗规模、弱环境规制力度城市中可再生能源企业增长性;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波动性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增长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④引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变量后,结果发现“双试点”创新驱动政策对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的提升存在协同效应,且“双试点”政策实施先后顺序对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的提升绩效也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从协同视角完善创新驱动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期视角下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隐含碳研究
10
作者 罗晓予 宋志茜 +1 位作者 曹星煜 葛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521,共8页
通过文献整理与数据计算,总结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隐含碳,并通过单位节能量碳排放、单位节能量成本增量两个指标对常见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展评价。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节能 碳足迹 成本效益 能源利用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组网接入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11
作者 林今 程祥 +2 位作者 邱一苇 池映天 宋永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8-2095,共18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将成为推动多行业绿色替代和深度脱碳的重要力量。依托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及氢下游利用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将成为推动多行业绿色替代和深度脱碳的重要力量。依托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及氢下游利用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接入方式、运营方式与关键技术的详细梳理。为填补上述空缺,首先系统性地梳理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典型结构,分析了适用于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方式;其次,梳理了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中接入变换系统的研究现状,明确了面向电制氢机组宽范围快速动态高效运行新需求的电气接入系统发展趋势;然后,针对现阶段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并网政策边界复杂的问题,总结了并/离网系统的典型运营方式及其特点;最后,展望了支撑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电制氢 绿氢 能源规模化消纳 组网方式 运营方式 电气接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用地监管的反公地悲剧问题研究
12
作者 邓海峰 张媛媛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可再生能源扩张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用地监管中存在管理碎片化、审批权限重叠以及政策不确定性等问题,导致土地配置效率低下,进而形成“反公地悲剧”现象,... 可再生能源扩张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用地监管中存在管理碎片化、审批权限重叠以及政策不确定性等问题,导致土地配置效率低下,进而形成“反公地悲剧”现象,严重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是土地功能固化背景下的分散管理模式和以部门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行政思维。为破解这一困境,可采取可再生能源用地统一规划与集中授权的监管模式,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增强可再生能源用地政策的稳定性,并通过完善激励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用地的协调与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可再生能源 用地监管 反公地悲剧 应对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原则
13
作者 李艳芳 王美娜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对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有不歧视、上网优先以及成本因果三种解释。中国各能源单行法等虽然都有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的要求,但并未将其明确为一项原则。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将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具有必要性。可再生能源... 对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有不歧视、上网优先以及成本因果三种解释。中国各能源单行法等虽然都有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的要求,但并未将其明确为一项原则。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将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具有必要性。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在法律上存在多重效力困境,表现为立法不协调、执法规范不落地以及司法裁判不统一,究其原因在于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内外结构的断裂。正在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应当明确规定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原则,并以此改革和完善可再生能源规划、上网、消纳等法律制度。那种认为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有损平等竞争的看法,是对公平竞争和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原则的双重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优先发展 全额保障性收购 消纳 公平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消纳责任权重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链绿证监管演化博弈分析
14
作者 戴道明 赵莺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6-229,共14页
绿证是解决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绿证申报主体可能存在“欺骗”行为。联合消纳责任权重和绿证,研究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链各方关于绿证申报和政府监管的演化博弈问题。首先,从短期视角,研究发电企业和电... 绿证是解决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绿证申报主体可能存在“欺骗”行为。联合消纳责任权重和绿证,研究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链各方关于绿证申报和政府监管的演化博弈问题。首先,从短期视角,研究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组成的二级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链的消纳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从长期视角构建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国家能源局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演化稳定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研究结论。结果表明,提高惩罚系数会促进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选择“诚实”策略,降低绿证收益返还系数可以激励电网公司选择“诚实”策略,相对较高的溢出效益和相对较低的严格监管成本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绿证市场运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方演化博弈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 绿证 消纳责任权重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城市轨道交通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佳玲 秦博宇 +2 位作者 蔡其聪 丁涛 李恒毅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9-718,共10页
作为现代综合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呈现高增速、大规模发展趋势,但面临能耗高、效益低和灵活性不足等多方面挑战,其用能模式低碳高效转型需求迫切。针对计及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提出一种储能... 作为现代综合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呈现高增速、大规模发展趋势,但面临能耗高、效益低和灵活性不足等多方面挑战,其用能模式低碳高效转型需求迫切。针对计及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提出一种储能容量配置优化方法。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组分运行模式与负荷特性,建立系统能量交互机制。其次,建立规划-运行两阶段优化模型,旨在实现峰谷分时电价机制下系统经济、碳排综合成本最小化。然后,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迭代求解储能容量配置策略。最后,结合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储能 可再生能源 容量配置 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态灵活资源调控下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多主体博弈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佳莹 檀鑫鑫 +1 位作者 吴玉鑫 刘达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40,共8页
多形态灵活资源调控下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促进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因市场主体间存在博弈,配额制实际效果未达到理想预期。为此,首先构建了配额制下市场参与主体的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其次,分析了市场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 多形态灵活资源调控下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促进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因市场主体间存在博弈,配额制实际效果未达到理想预期。为此,首先构建了配额制下市场参与主体的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其次,分析了市场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最后,通过系统动力学分析了不同变量对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主体的演化策略会受到自身收益和其他主体策略的双重影响;增加激励强度将显著推动中央政府激励考核;提高电网企业未完成配额罚金会促进地方政府严格监管;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和超额消纳量交易费用有助于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该研究结果对完善配额制相关制度准参数的设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策略选择 演化博弈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稳态下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量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明润 李若旸 +3 位作者 刘慕然 程晓钰 刘铫 杨淑霞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增加及各类不确定因素叠加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可再生发电能源,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条件下影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量的因素,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及极端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boosting sys... 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增加及各类不确定因素叠加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可再生发电能源,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条件下影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量的因素,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及极端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boosting system,XGBoost)算法筛选关键因素,构建了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量预测模型,并以某地区电力系统为例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能为新型电力系统制定合理有效的电力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 接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下售电商分月购售电滚动优化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彧辰 张婷婷 +7 位作者 王佳妮 霍大伟 王龙宇 谢枫 韩硕辰 周辛南 曹正 刘敦楠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政策的逐渐推行,作为考核主体之一的售电商需要同时考虑用户用电需求和消纳责任权重考核要求。因此,在完成消纳责任权重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分配售电商的购电量,使其购售电所得利润最优成为研究重点。... 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政策的逐渐推行,作为考核主体之一的售电商需要同时考虑用户用电需求和消纳责任权重考核要求。因此,在完成消纳责任权重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分配售电商的购电量,使其购售电所得利润最优成为研究重点。为解决售电商在年内分配,并在执行消纳责任权重指标的同时实现购售电策略优化的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售电商在消纳责任权重下的购售电机理,提出售电商采取3种不同合同模式的售电策略以及考虑消纳责任权重的购电策略。基于此,建立目标为售电商年度利润最大以及考虑社会福利最大的分月购售电滚动优化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辅助售电商完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提高购售电执行有序性,增加售电商利润及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售电商 售电策略 购电策略 滚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跟踪装置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与评价
19
作者 徐姝影 张哲 +3 位作者 袁佳伟 李平 丁德 徐象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共9页
从技术、经济、环境3个维度选取8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框架,利用该综合评价框架对浙江省建德市某城市居民社区的实例进行研究,分析评估不同跟踪装置对城市社区级离网型光伏-风力机-蓄电池混合可再... 从技术、经济、环境3个维度选取8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框架,利用该综合评价框架对浙江省建德市某城市居民社区的实例进行研究,分析评估不同跟踪装置对城市社区级离网型光伏-风力机-蓄电池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光伏组件出力和系统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案例中采用双轴跟踪装置(TA)的系统光伏组件出力最大,无跟踪装置(NT)的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说明从技术、经济、环境3个角度综合考虑,该案例中宜采用无跟踪装置的光伏发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系统 可再生能源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跟踪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级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优化配置与调度探索
20
作者 葛文超 任洪波 +2 位作者 朱跃钊 杨谋存 陈海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6,共9页
在基于生物质能的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经济性优化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改进电网补充以及就地消纳模型并利用LINGO求解,以此探讨其对系统的配置调度以及经济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就地消纳基础上限制电网补充时段,系统风光相对装机比例将增... 在基于生物质能的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经济性优化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改进电网补充以及就地消纳模型并利用LINGO求解,以此探讨其对系统的配置调度以及经济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就地消纳基础上限制电网补充时段,系统风光相对装机比例将增大27.16个百分点,生物质利用单元相对装机比例降低23.09个百分点;在第一用电低谷期和高峰期上述方案会更优先使用风力发电,减少对电网的冲击;在第二用电低谷期风光有较多富余,富余电量优先用于储电,此外尚有约15%进行就地消纳;在第二用电高峰期,以光伏发电主导,生物质能和蓄电池辅助,不足部分由电网补充。相比仅引入就地消纳,该方案系统年运行费用降低32.5%,碳排放量降低39.1%,投资回收年限由8.29 a降至7.3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多能互补 线性规划 容量配置 优化调度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