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效用和证据理论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 被引量:47
1
作者 杨善林 丁帅 褚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52-1159,共8页
由于可信软件评估需求的动态多变以及专家主观决策的有限理性,多维多尺度可信软件评估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研究课题.在分析现有可信软件评估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效用和证据理论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需求驱动的可... 由于可信软件评估需求的动态多变以及专家主观决策的有限理性,多维多尺度可信软件评估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研究课题.在分析现有可信软件评估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效用和证据理论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需求驱动的可信指标树动态构造模型:开放式可信指标数据库和指标树生成算法;接着讨论分析了基于效用的可信软件定性和定量指标的信息预处理技术,并重点介绍基于分布式评估框架和Dempster合成规则的可信软件评估证据推理算法;最后通过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相信该模型的提出能对复杂环境下软件可信性评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起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软件评估 评估指标树 效用 证据理论 信息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推理面向生命周期的可信软件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傅仰耿 巩晓婷 吴英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41,共9页
可信软件评估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和难点,为解决可信软件评估过程中未能有效处理区间不确定评价信息的集结、可信准则体系动态生成算法效率不够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面向软件生命周期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给... 可信软件评估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和难点,为解决可信软件评估过程中未能有效处理区间不确定评价信息的集结、可信准则体系动态生成算法效率不够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面向软件生命周期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给出了可信准则体系的动态生成的两个改进算法,并通过使用区间置信度的证据推理方法进行可信准则评价信息的集结.最后通过实验和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软件评估 区间置信度 证据推理 多准则决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可信评估模型及其工具实现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国华 黄志球 +4 位作者 钱巨 徐拥军 郝进 赵文耘 彭鑫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1年第6期553-561,共9页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质量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软件可信评估研究存在适用的软件形态单一、评估的可信属性固定、缺乏具体的评估工具等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软件可信评估模型,系统地讨论了模型的实现过程,开发了一个可信评估...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质量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软件可信评估研究存在适用的软件形态单一、评估的可信属性固定、缺乏具体的评估工具等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软件可信评估模型,系统地讨论了模型的实现过程,开发了一个可信评估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个税务领域案例的详细分析,验证了模型实施的可行性。该研究及评估工具能有效辅助软件可信评估活动的实施,指导软件质量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可信评估 可信属性模型 评估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系结构能耗建模的CPS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广泉 张侃 +1 位作者 祝义 周航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70-2275,共6页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s,CPS)是一种计算系统和物理环境紧密结合的网络化嵌入式系统,软件作为其重要的使能部件,如果在其设计阶段能够考虑能耗影响等问题,则能有效提高软件及系统的可信性.软件体系结构在设计阶段为构...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s,CPS)是一种计算系统和物理环境紧密结合的网络化嵌入式系统,软件作为其重要的使能部件,如果在其设计阶段能够考虑能耗影响等问题,则能有效提高软件及系统的可信性.软件体系结构在设计阶段为构造软件的结构、行为和关键属性提供设计模型和指导,对CPS软件体系结构能耗进行建模,分析和评估能耗对CPS软件可信性的影响,可以在设计阶段发现其体系结构能耗设计缺陷,并重新设计软件体系结构,从而有效提高CPS软件可信性.基于此,首先基于能耗时间Petri网建立了CPS软件体系结构能耗模型,并分析了影响CPS软件可信性的能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分析得到的能耗数据作为建立可信性指标模型的基础,提出了基于能耗指标模型的CPS可信性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建模和分析,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软件可信评估 可信性指标模型 能耗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HP和FMCDM构建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石莉 余本功 +1 位作者 杨颖 付磊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3-937,共5页
结合软件可信性评估的特点及模糊理论的最新进展,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多指标决策理论的评估模型。首先针对软件可信性没有一致定义的现状,提出了相对可信性的概念;接着基于模糊数理论,用三角模糊数表示专家评估中语言变量... 结合软件可信性评估的特点及模糊理论的最新进展,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多指标决策理论的评估模型。首先针对软件可信性没有一致定义的现状,提出了相对可信性的概念;接着基于模糊数理论,用三角模糊数表示专家评估中语言变量的主观性和模糊性,结合专家给出的模糊指标权重及待评软件可信等级的模糊评价,得到软件可信性的集成模糊评价;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整车产品开发项目管理软件评估中,实例说明软件可信性评估的具体过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软件 软件可信评估模型 模糊层次分析法 模糊多指标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支持动态多属性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
6
作者 仲晓敏 赵雪峰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112,共6页
为了在软件可信性评估过程中支持动态多属性的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灰数系统理论、Minkowski距离和模糊聚类的评估方法。首先,以灰数来表示软件可信指标值,并以求正负理想点的方法获得理想可信评估值;然后,使用Minkowski距离对周期内的... 为了在软件可信性评估过程中支持动态多属性的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灰数系统理论、Minkowski距离和模糊聚类的评估方法。首先,以灰数来表示软件可信指标值,并以求正负理想点的方法获得理想可信评估值;然后,使用Minkowski距离对周期内的软件可信性进行评估;最后使用模糊聚类算法得到综合的可信性评估结果。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对于软件可信性的动态、多属性评估是有效的,在计算量不大的同时,评估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可信评估 动态 灰数 正负理想点法 Minkowski距离 模糊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维属性的CPS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
7
作者 戎玫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7-190,共4页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是一种融合了物理过程和计算进程的新型系统,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存在多种软件且每个软件的运行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如何有效保证软件在动态环境下的正确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属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可信评估可...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是一种融合了物理过程和计算进程的新型系统,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存在多种软件且每个软件的运行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如何有效保证软件在动态环境下的正确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属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可信评估可为软件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提供有力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属性的CPS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属性的可信指标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时效性的可信属性评价方法,用以评价CPS软件的可信性;然后,设计可信性结果决策规则集,根据软件间的交互结构,计算出软件系统的可信性,并根据决策规则集评价软件系统可信性;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进一步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属性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可信证据时效性 软件可信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软件可信分级模型 被引量:40
8
作者 郎波 刘旭东 +2 位作者 王怀民 谢冰 毛晓光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0年第3期231-239,共9页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还处在研究阶段。在分析软件可信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层的软件可信分级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软件可信属性模型与软件可信等级,建立了软件可信证据参考模型,并描述了可信...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还处在研究阶段。在分析软件可信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层的软件可信分级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软件可信属性模型与软件可信等级,建立了软件可信证据参考模型,并描述了可信属性、可信等级、可信证据以及可信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软件可信分级模型为建立软件可信评估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可信分级 软件可信属性模型 软件可信证据 软件可信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M的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古亮 郭耀 +3 位作者 王华 邹艳珍 谢冰 邵维忠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3-387,共15页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简称TPM)提供的安全功能,结合"最新加载技术(late launch)",在操作系统层引入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此代理利用TPM,可以客观地收集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时可作为软件可信证据的信息,并保障可信证据本身的可信性.该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面向不同应用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Linux Security Module,在Linux中实现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的原型.基于该原型,分析了一个分布式计算客户端实例的相关可信属性,并且分析了可信证据收集代理在该应用实例中的性能开销.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软件 软件可信评估 软件可信证据 软件可信证据收集 可信计算 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的检查点可信评估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俊峰 张亚姣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0-236,共7页
为了发现软件的脆弱点,通过动态监测行为,对软件及其模块在一段时间内运行的可信状况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的检查点可信评估模型。模型通过在软件行为轨迹中织入若干检查点来反映软件运行的行为表现,然后对检查点可信程度进行等... 为了发现软件的脆弱点,通过动态监测行为,对软件及其模块在一段时间内运行的可信状况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的检查点可信评估模型。模型通过在软件行为轨迹中织入若干检查点来反映软件运行的行为表现,然后对检查点可信程度进行等级划分,通过马尔可夫模型及检查点权重反映检查点可信情况,最后综合每个检查点的可信情况得到软件整体的可信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反映软件中各部分可信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可信评估 检查点 马尔可夫模型 混合高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