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信数据流通制度论——治理范式经济秩序的形成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富平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15,共22页
数据持有权可以支撑数据流通秩序的构建,但数据流通是数据分享利用的合作关系,而非产权交易关系,因而需要探寻与流通范式相一致的数据流通体制和机制。经过治理的数据可以流通,但缺失传统市场体制的制度要素,加上数据本身存在风险和远... 数据持有权可以支撑数据流通秩序的构建,但数据流通是数据分享利用的合作关系,而非产权交易关系,因而需要探寻与流通范式相一致的数据流通体制和机制。经过治理的数据可以流通,但缺失传统市场体制的制度要素,加上数据本身存在风险和远程交易,因此数据流通必须具有可信体制和机制。可信的数据流通包括流通关系可信、流通的数据可信、流通主体可信和过程可信,而这些都需要相应流通设施予以实现和运营。数据流通设施是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技术、制度和组织构成的体系,是数据社会化重用秩序的塑造者,是数据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应被定位为未来社会基础设施;应建立统一的可信数据流通制度框架和规则,指引各类数据流通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持有者权 可信数据流通 数据流通制度 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数据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数字信任: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信任基础、内在逻辑与实现框架
2
作者 唐长乐 张晓娟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6-145,共10页
数据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其可信流通对促进数据共享、提升数据价值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数字信任的视角出发分析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信任基础和内在逻辑,构建基于数字信任的数据要素可信流通框架。研究表明... 数据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其可信流通对促进数据共享、提升数据价值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数字信任的视角出发分析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信任基础和内在逻辑,构建基于数字信任的数据要素可信流通框架。研究表明,数字信任贯穿数据主体、数据资源和数据流通过程,实现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核心是围绕数字信任的建立、验证和维护过程,以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系统、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和完善的数据监督体系为运行基础,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信数据空间、数据信托等技术建立起数字信任的身份基石、资源体系和环境保障,解决数据要素流通中的身份验证、资源质量、环境保障等关键问题,能破解数据要素市场信任壁垒,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任 数据要素可信流通 运行基础 信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