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医院临床科研可信数据空间的技术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润康 李金 +2 位作者 任宇飞 陈妍妍 汪火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2,共3页
为了提升临床科研数据管理的可信性、安全性和便捷性,推动临床科研数据的深度利用,通过引入数据沙箱技术、零信任架构、云计算弹性资源调度及数据湖等核心技术,构建了一个具备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能力的临床科研可信数据空间... 为了提升临床科研数据管理的可信性、安全性和便捷性,推动临床科研数据的深度利用,通过引入数据沙箱技术、零信任架构、云计算弹性资源调度及数据湖等核心技术,构建了一个具备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能力的临床科研可信数据空间。临床科研可信数据空间通过严格的网络访问控制、动态认证、数据脱敏与数字水印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保障了科研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流转与精准追溯,实现了资源交互与价值共创,为公立医院构建可信科研数据平台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临床科研 可信数据空间 数据沙箱 零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信数据空间新趋势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路径探索——基于欧盟金融数据空间启示
2
作者 沈一岚 安俊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3,17,共8页
随着数据要素在经济增长与金融创新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保障数据流通和安全的核心基础设施,正成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制。本文旨在探讨可信数据空间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战略路径,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启... 随着数据要素在经济增长与金融创新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保障数据流通和安全的核心基础设施,正成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制。本文旨在探讨可信数据空间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战略路径,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启示。首先,回顾了可信数据空间的定义与核心价值,重点分析了欧盟在数据空间建设中的经验,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接着,基于中国在数据要素战略上的政策导向,探讨了中国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其对金融行业的潜在影响。最后,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金融数据空间建设的战略框架,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数据隐私保护和共识规则建设等方面,旨在为金融数据流通的规范化与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数据驱动的金融效能提升机制,并为中国金融行业在数据空间建设方面提供政策与战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数据空间 金融数据空间 商业银行 数字化转型 数据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馆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价值与模式研究
3
作者 蒋冬英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是我国数据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参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有着坚实的公共逻辑、服务逻辑和制度逻辑基础,能够发挥出数据资源、数据管理、知识服务、信任构建等多重价值。在建设实践中,图书馆及行业需要积极行动,在...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是我国数据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参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有着坚实的公共逻辑、服务逻辑和制度逻辑基础,能够发挥出数据资源、数据管理、知识服务、信任构建等多重价值。在建设实践中,图书馆及行业需要积极行动,在国家政策中找到切入定位,在实践探索中找到最佳模式。欧洲数字图书馆和美国Civic Switchboard项目为我国图书馆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可信数据空间 数据治理 欧洲数字图书馆 美国Civic Switchboard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信数据流通制度论——治理范式经济秩序的形成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富平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15,共22页
数据持有权可以支撑数据流通秩序的构建,但数据流通是数据分享利用的合作关系,而非产权交易关系,因而需要探寻与流通范式相一致的数据流通体制和机制。经过治理的数据可以流通,但缺失传统市场体制的制度要素,加上数据本身存在风险和远... 数据持有权可以支撑数据流通秩序的构建,但数据流通是数据分享利用的合作关系,而非产权交易关系,因而需要探寻与流通范式相一致的数据流通体制和机制。经过治理的数据可以流通,但缺失传统市场体制的制度要素,加上数据本身存在风险和远程交易,因此数据流通必须具有可信体制和机制。可信的数据流通包括流通关系可信、流通的数据可信、流通主体可信和过程可信,而这些都需要相应流通设施予以实现和运营。数据流通设施是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技术、制度和组织构成的体系,是数据社会化重用秩序的塑造者,是数据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应被定位为未来社会基础设施;应建立统一的可信数据流通制度框架和规则,指引各类数据流通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持有者权 可信数据流通 数据流通制度 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数据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信数据空间:技术与制度二元共治 被引量:23
5
作者 包晓丽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239,240,共14页
可信数据空间是保障数据安全、合法、可信交换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它主要包括可信流通技术和可信交易制度两方面。可信数据空间主要适用于数据跨境、敏感数据交换和陌生人交易场景。从技术面向来看,可信数据空间由保障身份可信、环境可信... 可信数据空间是保障数据安全、合法、可信交换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它主要包括可信流通技术和可信交易制度两方面。可信数据空间主要适用于数据跨境、敏感数据交换和陌生人交易场景。从技术面向来看,可信数据空间由保障身份可信、环境可信和内容可信的隐私计算技术,保障流通过程可控、可追溯的数据监控技术共同组成。从制度层面来看,法律应当明确无第三方介入场景下的各方权利义务,以及有第三方介入场景下数据交易所、数据经纪人和数据技术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强调数据空间运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数据空间 数据流通 数据跨境 隐私计算 合规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可信数据管理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清安 董建成 +3 位作者 陈亮 阮英清 李锦松 许林彬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86,共13页
相较于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区块链技术在处理记账事务方面展现出更好的分布性、透明性和可信性,且传统中心化数据库系统存在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针对传统中心化数据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和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支持隐私保护... 相较于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区块链技术在处理记账事务方面展现出更好的分布性、透明性和可信性,且传统中心化数据库系统存在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针对传统中心化数据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和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支持隐私保护的分布式可信数据管理模型。该模型采用分布式存储、数据隐私保护、访问控制和分布式身份等关键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可信管理和协同隐私保护。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基于同态加密和零知识证明算法协议保障用户的数据隐私。在数据访问控制方面,结合链上群组隔离机制和节点存储落盘加密技术实现数据访问控制,将隐私控制回归属主。在用户身份隐私保护方面,利用分布式身份技术将物理身份和可验证凭证进行链下存储,将实体信息最小化或根据需要在受控范围内共享。搭建系统原型并测试系统区块链吞吐量,结果表明,针对get请求,每秒完成的事务数(TPS)达到811.2,set请求的TPS达到225.5,正确率均为100%。系统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功能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面符合预期,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隐私保护 可信数据 访问控制 分布式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存证电力现场作业风险管控系统 被引量:4
7
作者 路辉 张建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针对电力系统中现场作业数据可反复修改、部分数据为现场作业完成后的补录和缺乏现场操作监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存证电力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技术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和作业现场数据流转,系统分为应用层、平台... 针对电力系统中现场作业数据可反复修改、部分数据为现场作业完成后的补录和缺乏现场操作监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存证电力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技术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和作业现场数据流转,系统分为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和感知层。为保证电力现场作业时作业数据不可修改,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描述了企业区块链的原理,为满足数据吞吐量需求,将区块链和数据库系统结合。利用人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通过对现场作业视频监控区域建立虚拟设防,对视频内容进行目标检测和行为分析,建立了风险识别人工智能训练模型。对作业风险管控系统进行可视化展示,实践应用表明,所述系统有助于电力系统中现场人员进行作业风险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数据 区块链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集团可信数据服务中台架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郎晓夫 谭敏 +2 位作者 张延强 李欣 刘国栋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159,共12页
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平台化、多元化发展的复杂联合体组织,具有数据服务快速创新、多业务系统信息协同、数据可信治理和数据资产管理等中台型数据能力需求。分析了非可信系统环境下的企业数据中台典型架构及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 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平台化、多元化发展的复杂联合体组织,具有数据服务快速创新、多业务系统信息协同、数据可信治理和数据资产管理等中台型数据能力需求。分析了非可信系统环境下的企业数据中台典型架构及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数据服务中台技术路径、系统架构和可信度评估指标模型,研究了数据服务多门户、多方系统协同、数据功能模块化、“云网链”基础设施这4项关键机制的实现,为企业通过数据要素可信技术应用和机制创新、激发业务发展新动能提供了解决思路。进一步结合区块链服务网络在大型集团企业中的案例实践,阐述了所提架构机制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中台 数据治理 可信数据 企业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信数据库环境下无证书认证的可信密钥共享 被引量:5
9
作者 程芳权 彭智勇 +1 位作者 宋伟 任毅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0年第9期791-802,共12页
基于DAS模型的可信数据库环境下,数据拥有者将数据加密以后存储于第三方数据库服务提供商,数据拥有者与被授权用户间的可信数据共享本质上是数据密钥的可信共享。现有的DAS模型中密钥管理方法的安全落脚点都是假设数据拥有者与各用户能... 基于DAS模型的可信数据库环境下,数据拥有者将数据加密以后存储于第三方数据库服务提供商,数据拥有者与被授权用户间的可信数据共享本质上是数据密钥的可信共享。现有的DAS模型中密钥管理方法的安全落脚点都是假设数据拥有者与各用户能事先分别安全共享一个用户密钥,而在可信数据库环境下如何进行数据拥有者与用户间的可信用户密钥共享却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基于无证书签名认证机制,提出了一种可信数据库环境下的可信用户密钥共享协议,并对该协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该协议完全无需安全传输通道和可信第三方作为支撑,且有较好的执行效率;同时基于DL问题、Inv-CDH问题、q-StrongDH问题等数学难题,该协议被证明能有效抵御无证书安全模型下的各种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数据 数据库外包服务 可信密钥共享 无证书 可信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信数据库环境下面向服务的自适应密文数据查询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伟 彭智勇 +3 位作者 程芳权 李文海 胡文斌 任毅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24-1338,共15页
实现加密数据的高效安全查询是保证可信数据库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关键.与目前加密数据查询采用的静态密文分段方法不同,论文基于加密数据的分布和用户查询类型、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加密索引AEI(Adaptive Encrypted Index),实现面... 实现加密数据的高效安全查询是保证可信数据库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关键.与目前加密数据查询采用的静态密文分段方法不同,论文基于加密数据的分布和用户查询类型、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加密索引AEI(Adaptive Encrypted Index),实现面向服务的加密数据查询.AEI通过分析查询服务对查询性能的影响,根据承载服务特性、密文数据分布、用户查询分布采用自适应的加密索引划分策略,获得更好的加密数据查询性能.基于AEI方法可在可信数据库环境下实现密文数据查询,并通过了相关性能测试.实验数据表明,与其它加密数据查询方法相比,AEI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高的加密数据查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加密索引 DAS模型 可信数据 密文数据查询 查询假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WSNs的可信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仕斌 方杰 宋家麒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47-2352,共6页
随着WSNs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而传统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已无法为WSNs的安全提供足够的保障.信任模型作为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补充,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解决WSNs中的安全问题.本文结合WSNs的研究现状,研究WSNs的相关安... 随着WSNs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而传统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已无法为WSNs的安全提供足够的保障.信任模型作为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补充,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解决WSNs中的安全问题.本文结合WSNs的研究现状,研究WSNs的相关安全问题,分析了WSNs在运行和数据融合过程中受到的威胁;考虑到WSNs中节点存在随机性、不确定性等模糊特性,引入模糊理论,研究并提出基于WSNs的模糊信任模型;在模糊信任模型研究基础上,以提高WSNs数据融合的可信性、有效性为目标,同时考虑到节点计算能力及能量受限等因素,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模糊信任的可信数据融合算法;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基于WSNs的模糊信任模型、基于模糊信任的可信数据融合算法能够准确评判节点数据是否可信,使节点数据融合结果更加准确,这也为WSNs中数据融合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模糊理论 模糊信任模型 可信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信数据库—概念、发展和挑战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智勇 杨鏖丞 任毅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41-2744,共4页
数据库的可信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可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保证数据库可信性的访问控制、密文查询、隐私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可信数... 数据库的可信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可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保证数据库可信性的访问控制、密文查询、隐私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可信数据库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数据 访问控制 密文查询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安全级别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自主访问控制机制设计中若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选东 李立新 王海洲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9-184,198,共7页
该文在分析TCSEC对DBMS的DAC机制的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DBMS的DAC的策略机制,讨论了将DAC机制包含在TCB中的实现实例,重点分析了高安全级别可信DBMS的DAC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几种实现高可靠性DAC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TCSEC 高安全级别可信数据库系统 自主访问控制 DBMS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数据挖掘中的可信数据来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鲍宇 曾国荪 管红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1-214,共4页
从大量Web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Web数据挖掘的关键问题。如何评价Web信息是否可信,现在主要方法是通过BadRank算法进行内容评测,或是通过链接权重进行相关引用数计算。可信数据来源是数据挖掘的前提,在基于关键词的数据挖掘中,通过评... 从大量Web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Web数据挖掘的关键问题。如何评价Web信息是否可信,现在主要方法是通过BadRank算法进行内容评测,或是通过链接权重进行相关引用数计算。可信数据来源是数据挖掘的前提,在基于关键词的数据挖掘中,通过评价挖掘所涉及的不同数据域,以及数据域自身的可信性,对在不同域所获得的挖掘数据给以权重,从而对挖掘结果的序列产生影响,提高挖掘算法在获取可信结果方面的效率。并通过试验测试了可信域评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数据挖掘 Web可信数据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A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信数据采集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海元 王汝传 +1 位作者 黄海平 孙力娟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5-89,96,共6页
在传感器节点受到能量和带宽严重制约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采集有效、可信的数据,成为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分析了大量WSN感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对数... 在传感器节点受到能量和带宽严重制约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采集有效、可信的数据,成为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分析了大量WSN感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对数据进行建模处理,得出了适合WSN的数据处理模型ARMA(1,1),同时利用基于移动Agent的中间件技术,提出了基于ARMA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信数据采集方法。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保证采集数据的高度可信,同时显著提高了网络的整体性能,有效的减少网络的能耗,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ARMA模型 可信数据 AGENT 中间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与可信数据管理:问题与方法 被引量:161
16
作者 钱卫宁 邵奇峰 +2 位作者 朱燕超 金澈清 周傲英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作为支撑比特币实现无中心高可信的账本管理的技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区块链实现了不完全可信环境中的可信数据管理,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不可抵赖、强一致和完整性等特性,但同时也存在高延迟和低吞吐率的性能问题.在... 作为支撑比特币实现无中心高可信的账本管理的技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区块链实现了不完全可信环境中的可信数据管理,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不可抵赖、强一致和完整性等特性,但同时也存在高延迟和低吞吐率的性能问题.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型应用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借鉴区块链在数字加密货币应用中的成功经验,探索可信数据管理的理论、技术,并设计、实现系统,是学术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可信数据管理角度,介绍了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和研究进展,包括分布式共识、智能合约、数据溯源等,并分析了应用对可信数据管理所提出的需求和研究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可信数据管理 智能合约 数据溯源 分布式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荣 杨文琴 宋志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7,共9页
针对当前工业系统缺乏统一的产品数据共享服务,限制了用户获取可信的产品追溯信息的问题,基于区块链设计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实现高效、安全的产品数据共享与治理.产品数据生成者将数据提交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在离链状态下对产... 针对当前工业系统缺乏统一的产品数据共享服务,限制了用户获取可信的产品追溯信息的问题,基于区块链设计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实现高效、安全的产品数据共享与治理.产品数据生成者将数据提交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在离链状态下对产品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为了在离链过程中使产品数据可用,系统通过2种类型的区块链交易(生成者交易和数据交易)支持离链/链上数据访问.提供混合访问控制机制用于加密产品数据,将秘密密钥仅提供给经过授权的数据用户.该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产品数据的隐私性,提供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能够对产品数据生成的全流程进行溯源.系统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secp256k1椭圆曲线上(提供128 bit安全性),密钥生成阶段的计算和通信开销不高于81.592 ms和2.83 kB,数据提交阶段不高于50.251 ms和3.59 kB,数据更新时间不超过251.596 ms,数据读取时间不高于311.104 ms.与同类方案的性能比较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可信治理 隐私保护 细粒度访问控制 全流程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数字信任: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信任基础、内在逻辑与实现框架
18
作者 唐长乐 张晓娟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6-145,共10页
数据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其可信流通对促进数据共享、提升数据价值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数字信任的视角出发分析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信任基础和内在逻辑,构建基于数字信任的数据要素可信流通框架。研究表明... 数据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其可信流通对促进数据共享、提升数据价值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数字信任的视角出发分析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信任基础和内在逻辑,构建基于数字信任的数据要素可信流通框架。研究表明,数字信任贯穿数据主体、数据资源和数据流通过程,实现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核心是围绕数字信任的建立、验证和维护过程,以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系统、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和完善的数据监督体系为运行基础,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信数据空间、数据信托等技术建立起数字信任的身份基石、资源体系和环境保障,解决数据要素流通中的身份验证、资源质量、环境保障等关键问题,能破解数据要素市场信任壁垒,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任 数据要素可信流通 运行基础 信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信数据空间赋能国家数字能力建设: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19
作者 叶文杰 《宁夏社会科学》 2025年第4期79-90,共12页
国家数字能力是国家在数字场域中综合能力的体现。可信数据空间作为国家数字场域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促进数据资源的整合与流通,赋能国家数字能力建设。通过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与价值共创三大核心能力,可信数据空间得以赋能国家数字秩... 国家数字能力是国家在数字场域中综合能力的体现。可信数据空间作为国家数字场域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促进数据资源的整合与流通,赋能国家数字能力建设。通过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与价值共创三大核心能力,可信数据空间得以赋能国家数字秩序能力、国家数字赋权能力和国家数字创新能力的建设。然而,可信数据空间赋能国家数字能力面临顶层体系构建不足导致的“整合受阻”、关键技术发展有限引发的“资源钝化”、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完善带来的“价值祛活”等困境。为克服这些挑战,应从统筹规划与规则完善、技术攻坚与资源优化、机制完善与激活创新三方面入手。未来,可信数据空间将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公平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空间 可信数据空间 国家数字能力 数据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科学数据可信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子龙 龚浩 +1 位作者 王娟 熊行创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2期253-258,共6页
科学数据安全既是科学数据管理理论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科学数据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计量领域,随着计量数字化转型发展,计量科学数据安全在数据安全普遍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信的要求。国际计量局(BIPM)制定的发展战略CIPM2030+中提出计... 科学数据安全既是科学数据管理理论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科学数据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计量领域,随着计量数字化转型发展,计量科学数据安全在数据安全普遍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信的要求。国际计量局(BIPM)制定的发展战略CIPM2030+中提出计量数字化转型要实现“远程+X”,其提供的服务仍然是计量科学数据。因此在“远程+X”计量中,实体世界中计量的权威性转化为数字世界中计量科学数据的可信度。本文提出了从三个途径建立计量科学数据可信度的方法,即分别从数据产生主体的防抵赖和身份可信、数据传输过程的防篡改和可追溯,同时给出相应的实现技术建议,并具体介绍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实现计量科学数据可信方面的数据安全体系设计。通过这些研究有助于建立计量科学数据的可信体系,为计量科学数据的安全应用和计量数字化转型构建可信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数据可信 计量数字化转型 数据可追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