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会计产品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与等级模型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平 李宁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23-126,共4页
云会计环境下产品的可信性程度是企业选择云会计的关键考虑因素。从质量、使用、声誉三个维度建立了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产品的可信性划分为6个等级,提出了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等级模型,期望能够为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评... 云会计环境下产品的可信性程度是企业选择云会计的关键考虑因素。从质量、使用、声誉三个维度建立了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产品的可信性划分为6个等级,提出了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等级模型,期望能够为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企业购买和厂商合理定价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会计 可信性评价 指标体系 等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云会计AIS可信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平 赵子晓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119-122,共4页
AIS可信性水平是企业选择云会计时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云会计环境下的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引入QFD质量功能展开技术,提出了一种云会计环境下基于QFD的AIS可信性评价方法。以某AIS系统总账模块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云会计 质量功能展开 AIS 可信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法的高铁接触网可信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润恺 于龙 陈德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82-1889,共8页
针对当前我国高铁接触网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且现有研究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不足等问题,扩充高铁接触网评价指标体系;对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作出融合改进,提出AHP-熵权法(以层次分析法为主、熵权法为辅);引入基于Spear... 针对当前我国高铁接触网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且现有研究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不足等问题,扩充高铁接触网评价指标体系;对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作出融合改进,提出AHP-熵权法(以层次分析法为主、熵权法为辅);引入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效度检验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接触网可信性评价模型,以实现接触网系统的可信性评分和等级划分。选取10条高铁线路的接触网数据,通过上述模型进行实例分析。与当前常用的灰色聚类模型相对比,基于AHP-熵权法评价模型效度更高,功能更为全面,更能有效区分接触网可信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可信性评价 AHP 熵权法 灰色聚类 效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钢管制造质量可信性评价
4
作者 吴胜平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1年第4期10-15,9,共7页
某工程使用的直缝埋弧焊钢管因无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证书,不能流转到下一安装工序。针对此情况,从管理体系及执行状况、钢管性能两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焊接钢管制造质量进行可信性评价。
关键词 焊接钢管 制造质量 可信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级属性的软件监控点可信行为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珍 田俊峰 赵鹏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5-1451,共7页
为了准确判断软件的可信性,针对软件预期行为轨迹中的软件监控点,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分级属性的软件监控点可信行为模型。首先,依据软件监控点各属性在可信评价中的作用范围将属性分级,构建各级属性的可信行为模型。其次,针对场景级属性... 为了准确判断软件的可信性,针对软件预期行为轨迹中的软件监控点,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分级属性的软件监控点可信行为模型。首先,依据软件监控点各属性在可信评价中的作用范围将属性分级,构建各级属性的可信行为模型。其次,针对场景级属性,对同一监控点的训练样本进行区分,提出了一个基于高斯核函数的场景级属性聚类算法;针对单类训练样本,提出了基于单类样本的场景级属性权重分配策略。最后,实验分析表明:基于分级属性的软件监控点可信行为模型能够准确地对监控点的可信性进行评价;对于场景级属性可信模型,采用基于高斯核函数的场景级属性聚类算法具有更低的分类错误率,基于单类样本的场景级属性权重分配策略具有更优的可信性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行为 监控点 可信性评价 聚类 属性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障注入方法与工具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2
6
作者 孙峻朝 王建莹 杨孝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4,共6页
本文将故障注入技术分为基于模拟的故障注入和基于物理的故障注入两类 ,并从应用方法和工具结构两方面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故障注入 故障模型 客错计算机系统 可信性评价 应用方法 工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评估和抗风险设计 被引量:22
7
作者 沈景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2年第2期26-31,共6页
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阐述了客流预测的目的和内容 ,分析了客流预测的难度和风险 ,提出了可信性评价的要点 ,对客流预测提出了波动范围的要求。采取了面对现实的观点 ,创建了抗风险设计的理念 ,对客流预测的风险做了... 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阐述了客流预测的目的和内容 ,分析了客流预测的难度和风险 ,提出了可信性评价的要点 ,对客流预测提出了波动范围的要求。采取了面对现实的观点 ,创建了抗风险设计的理念 ,对客流预测的风险做了有限性和突破性的分析 ,提出了抗风险的适应性和转移性的措施 ,使客流预测的数据与运营能力设计之间具有较大适应弹性。对于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 ,采取分期设计很重要 ,尤其是应分别确定初、近期和远期的车辆编组和行车密度 ,这有利于抗风险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可信性评价 抗风险设计 运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