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缘计算可信协同服务策略建模 被引量:15
1
作者 乐光学 戴亚盛 +3 位作者 杨晓慧 刘建华 游真旭 朱友康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0-1102,共23页
随着物联网、4G/5G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万物互联已成为现实.移动计算、智能手机、Pad和可穿戴等智能终端设备大量接入使网络边缘设备数量迅速增加,边缘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呈指数增长.边缘计算面临大吞吐量、频繁交互、位置和延... 随着物联网、4G/5G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万物互联已成为现实.移动计算、智能手机、Pad和可穿戴等智能终端设备大量接入使网络边缘设备数量迅速增加,边缘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呈指数增长.边缘计算面临大吞吐量、频繁交互、位置和延迟敏感等特征的实时业务服务需求挑战.充分发挥边缘计算节点智能、多样和灵活等特点,通过局部汇聚计算、存储、网络服务等共享方式实现边缘计算资源快速融合,构建可信协同服务系统是保障边缘计算QoS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快速发现、动态组织、自主融合边缘节点进行协同服务,提出一种基于盟主的边缘计算协同服务(trust cooperative services for edge computing, TCSEC)模型.该模型基于信任度、影响力、容量、带宽、链路质量等表征节点特征属性,以任务驱动方式,由盟主节点根据策略和边缘节点的特征属性选择协同服务节点集,实现资源快速融合与计算迁移,为计算请求节点提供及时响应和可靠服务.仿真实验表明:TCSEC能有效提高边缘计算协同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信誉评价 节点影响力 任务迁移 可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QS_(HCT) Agent支持的开放环境下的可信协同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尤明 高济 傅朝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2-89,共8页
为降低开放环境下因Agent违约带来的风险,提出了DRQSHCT Agent模型.该模型引入服务合成和处方产生任务的多个求解方案,通过品行信任度和服务信任度定义直接信任,通过定义多个服务信任度克服服务信任度的掩盖性,通过群体推荐克服个体链... 为降低开放环境下因Agent违约带来的风险,提出了DRQSHCT Agent模型.该模型引入服务合成和处方产生任务的多个求解方案,通过品行信任度和服务信任度定义直接信任,通过定义多个服务信任度克服服务信任度的掩盖性,通过群体推荐克服个体链推荐的不足,通过计算方案信任度来选择并优化求解方案.模型通过合同样本提高了计算信任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由于引入了基于合同的约束,Agent的自组织协作既是可信的,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设计实例和实验表明,该模型更适合开放环境下的可信协同问题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QSHCTAgent 可信协同 Agent信任 合同 多AGENT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边缘计算的可信协同框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欣枫 田俊峰 娄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56-4264,共9页
在边缘计算环境中,边缘节点种类多样,分布范围广,工作环境差异大,这使得数据安全保障变得非常复杂,难以对其传输数据的可信性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影响整个边缘计算环境的安全性。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可信计算中密封密钥及群数字签名技术,该... 在边缘计算环境中,边缘节点种类多样,分布范围广,工作环境差异大,这使得数据安全保障变得非常复杂,难以对其传输数据的可信性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影响整个边缘计算环境的安全性。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可信计算中密封密钥及群数字签名技术,该文提出边缘可信计算基(ETCB)的概念,并给出了构建ETCB的算法集,设计了面向边缘计算的可信数据验证协议,并对算法正确性和协议安全性进行了证明。该框架结合可信计算技术的优势,在不改变原有边缘计算模式的前提下,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可信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可信计算 可信协同 边缘可信计算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云协同智能计算的关键问题、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圣宇 况琨 +4 位作者 吕承飞 李纪为 肖俊 吴帆 吴飞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端云协同智能计算是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发展的产物,可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显著提升数据利用率,实现智能计算实时响应能力与服务鲁棒性的优势互补,而相应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具有复杂性。本文剖析了端云协同智能计算的应用价值,... 端云协同智能计算是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发展的产物,可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显著提升数据利用率,实现智能计算实时响应能力与服务鲁棒性的优势互补,而相应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具有复杂性。本文剖析了端云协同智能计算的应用价值,凝练了端学习效率优化、端少样本过拟合、端模型定制化、分布差异下虚假关联学习、通信开销与计算效率平衡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系统梳理了端云协同智能计算中主流方法研究进展,涉及作为应用基石的高效计算硬件、以端为中心的协同计算、以云为中心的协同计算、端云双向协同计算、可信端云协同智能计算等主要方向;总结了推荐系统、自动驾驶、安防系统、教育模式等端云协同智能计算的垂直领域应用情况。着眼端云协同智能计算的未来发展,需重点研究云资源在端模型个性化中的应用策略、端云协同多目标优化算法、端-端与云协同计算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云协同 大小模型协同计算 端计算 可信协同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多能协同运行(一):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泽宇 陈思捷 +2 位作者 严正 张玲 殳国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14-3223,共10页
随着多能交互和联合优化运行的日益增加,分解协调等分布式优化算法由于可保护市场主体的隐私以及自身调度权而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现有分解协调算法在用于支撑多能优化运行时面临两个挑战:多能协同涉及多种能源、多个市场主体,通常不... 随着多能交互和联合优化运行的日益增加,分解协调等分布式优化算法由于可保护市场主体的隐私以及自身调度权而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现有分解协调算法在用于支撑多能优化运行时面临两个挑战:多能协同涉及多种能源、多个市场主体,通常不存在现成的协调中心;此外市场主体可能通过不遵守分布式优化算法的方式,在获得不当利益的同时损害整体利益。为解决以上挑战,该文提出了基于区块链共识算法的可信多能协同技术,聚焦于模型与算法。该文首先介绍了多能协同优化运行的模型及相应的分解协调算法。随后,通过市场主体作恶的案例说明可信协同技术的必要性,并提出基于共识算法的可信协同技术架构与具体流程。其思路是引入多个市场主体共同担任分解协调算法的协调级,以解决多能协同时无现成协调级的挑战;并增加协调者间的共识环节,以抑制可能的市场主体作恶行为。最后,论证所提可信协同技术的安全性、容错性、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系统 分解协调 共识算法 可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多能协同运行(二):仿真平台与算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泽宇 陈思捷 +2 位作者 严正 张玲 殳国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27-3537,共11页
为验证该系列文章提出的基于共识算法可信协同技术并展示共识在多能协同中实现步骤,该文设计并基于python自主开发了区块链仿真平台,该平台克服了现有区块链平台难以直观显示底层运行过程、难以仿真各种不可信行为的不足。首先介绍了仿... 为验证该系列文章提出的基于共识算法可信协同技术并展示共识在多能协同中实现步骤,该文设计并基于python自主开发了区块链仿真平台,该平台克服了现有区块链平台难以直观显示底层运行过程、难以仿真各种不可信行为的不足。首先介绍了仿真平台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的多模块结构,包括配置文件、场景层、异同步适配器、管道管理层、节点认证层、节点管理层、通讯接入与解码层等。随后,该文介绍了每个节点的一般工作流程。算例展示所提技术防范市场主体作恶、实现可信交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协同技术 仿真平台 多模块结构 算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Web服务分层安全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上超望 杨宗凯 +1 位作者 刘清堂 赵呈领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5,153,共4页
随着Web服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组合Web服务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有的Web服务安全规范只是指定实现单独的自治Web服务安全需求应该遵循的协议,尚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组合Web服务安全体系架构。指出了现有的Web服务组合安全框架研究的... 随着Web服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组合Web服务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有的Web服务安全规范只是指定实现单独的自治Web服务安全需求应该遵循的协议,尚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组合Web服务安全体系架构。指出了现有的Web服务组合安全框架研究的不足,分析了组合Web服务的安全模型的要求。针对Web服务应用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服务协议栈的组合Web服务分层安全模型(HSM-WSC),并对每个层的安全功能进行了论述。HSM-WSC模型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Web服务组合的安全需求。最后还给出了HSM-WSC模型的实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模型 WEB服务组合 可信协同 业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AC模型的扩充及其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蔡国永 林煜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3,共6页
RBAC(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信息系统访问安全规范管理模型,但RBAC访问安全规范模型如何与组织系统的业务过程规范模型融合,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可信业务协同系统的开发实践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改进。在RBAC模型的... RBAC(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信息系统访问安全规范管理模型,但RBAC访问安全规范模型如何与组织系统的业务过程规范模型融合,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可信业务协同系统的开发实践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改进。在RBAC模型的基础上,融合协同业务规范中的义务及奖惩元素,提出RBAO(Role Based Access and Obligation)模型。RBAO模型不仅能描述角色在组织中可拥有的访问权力,还能描述角色在组织中可能要承担的义务及义务违反时将受到的处罚。这使得RBAO模型更适合用于组织可信规范业务协同系统的管理建模与开发。以具体实例说明了基于RBAO模型的可信业务协同系统管理的分析与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问控制 可信协同 交互义务 组织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