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传播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太翔 赵德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1期123-125,共3页
作者主要介绍了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传播途径的研究进展,该研究对清楚地认识和预防该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传染性海绵状 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朊病毒的传播与控制
2
作者 许欣怡 孙浩 +6 位作者 吴桐 胡小婕 王建 王贺飞 周贤 秦超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11-3419,共9页
朊病毒的传播可导致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迅速蔓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土壤是朊病毒的天然储存库.朊病毒通过动物排泄、尸体分解等途径进入土壤,与土壤组分结合.不同组分与朊病毒的结合差异明显,作用效应是同时且相互的,共同... 朊病毒的传播可导致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迅速蔓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土壤是朊病毒的天然储存库.朊病毒通过动物排泄、尸体分解等途径进入土壤,与土壤组分结合.不同组分与朊病毒的结合差异明显,作用效应是同时且相互的,共同影响着朊病毒在土壤中的传播.一方面,土壤颗粒和腐殖质的吸附作用增强了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降低了生物可利用度,进而抑制了朊病毒传播.另一方面,蒙脱石和锰离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活性和感染性,从而有助于朊病毒的传播.土壤中朊病毒的控制需在提升其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环境防治、酶处理以及堆肥等生物技术实现.未来对朊病毒在土壤环境中的研究应更多考虑土壤化合物和原生微生物的特性对朊病毒的影响,从而推动原位朊病毒降解方法的开发,以控制其传播.本研究将为土壤朊病毒防治新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传播 矿物质 传染性海绵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辉暖 赵德明 +1 位作者 杨建民 王秀菊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CJD 实验室检测 克雅氏 库鲁 退行性 进行性 传染性海绵状 动物 tse 羊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海绵状脑病(BSE)
4
作者 阿依吐拉.肉孜 《新疆畜牧业》 2002年第1期33-34,共2页
牛海绵状脑病(BSE),又称疯牛病(Mad CowDisease),是牛的一种神经性、渐进性、致死性疾病。病牛临床表现为对触、听、视三觉过敏。植物性神经调节失常以及共济失调。典型的病理变化是病牛脑干灰质特定神经元核周体或神... 牛海绵状脑病(BSE),又称疯牛病(Mad CowDisease),是牛的一种神经性、渐进性、致死性疾病。病牛临床表现为对触、听、视三觉过敏。植物性神经调节失常以及共济失调。典型的病理变化是病牛脑干灰质特定神经元核周体或神经纤维网(胞浆)中出现海绵状空泡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 疯牛 潜伏期 传播途径 流行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牛海绵状脑病即俗称疯牛病的侵害 被引量:1
5
作者 方元 《中国动物保健》 2000年第12期32-33,共2页
疯牛病的发生虽远在英国,但是,随着国内业界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对疯牛病的防范意识不可或缺。而且,疯牛病的后果严重,必须高度警惕,本文详细介绍了疯牛病的有关情况。
关键词 海绵状 疯牛 发生特点 母源传播 流行趋势预测 临床表现
全文增补中
牛朊蛋白基因多样性与抗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管峰 潘磊 +1 位作者 石国庆 杨利国 《草食家畜》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是近来证明的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的根源,牛朊蛋白基因(PRNP)多样性与抗病性/易感性存在相关关系。本文就朊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和牛PRNP多样性与抗病性/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牛的抗病性评价和抗... 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是近来证明的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的根源,牛朊蛋白基因(PRNP)多样性与抗病性/易感性存在相关关系。本文就朊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和牛PRNP多样性与抗病性/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牛的抗病性评价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 可传播海绵状(tse) PRNP多样性 性/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太翔 张丽萍 +4 位作者 张金玲 田国宁 王炳军 田国华 韩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牛的海绵状脑病(BSE)的爆发让人们意识到要控制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流行来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羊痒病是世界上传播最广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为此,不同国家的兽医当局都有针对痒病的根除计划,除了增强对动物的监管外,还要培育对痒病... 牛的海绵状脑病(BSE)的爆发让人们意识到要控制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流行来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羊痒病是世界上传播最广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为此,不同国家的兽医当局都有针对痒病的根除计划,除了增强对动物的监管外,还要培育对痒病有抗性的羊。笔者主要综述了当前羊痒病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痒 传染性海绵状 传播途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克-雅病与疯牛病监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操 石琦 董小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e ncephalopathy,TSE),又称朊病毒病,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病死率100%。其感染因子目前认为是一种不含有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e ncephalopathy,TSE),又称朊病毒病,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病死率100%。其感染因子目前认为是一种不含有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感染性蛋白粒子一朊病毒(p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可传播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自我复制能力 退行性 感染因子 蛋白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疯牛病
9
作者 卢建红 刘振湘 《湖南农业》 2001年第7期17-17,共1页
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最早于1985年在英国发现,到目前为止,西欧(主要是英国)已出现了18万多个病例。疯牛病的病原是朊病毒,具有与普通病原微生物不同的异常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对各种理化因素(如紫外线、沸水和消毒药)抵抗力极... 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最早于1985年在英国发现,到目前为止,西欧(主要是英国)已出现了18万多个病例。疯牛病的病原是朊病毒,具有与普通病原微生物不同的异常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对各种理化因素(如紫外线、沸水和消毒药)抵抗力极强,将污染的肉和骨等焚烧成灰是最好的杀灭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牛 海绵状 理化性状 生物学特性 机制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称BSE变种可以传播给人类
10
作者 李凯年 《中国动物保健》 2009年第1期121-121,共1页
根据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研究报告称,一种被称为BASE(bovine amyloidotic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的牛海绵状脑病(BSE)变种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可以产生与经典疯牛病(BSE)相同的风险。意大利的一名研究人员C... 根据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研究报告称,一种被称为BASE(bovine amyloidotic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的牛海绵状脑病(BSE)变种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可以产生与经典疯牛病(BSE)相同的风险。意大利的一名研究人员Cristi~naCasalone博士对此解释说,BASE或称为牛淀粉样蛋白海绵状脑病(BASE)是由不同类型的疾病相关朊蛋白(PrP)引起的,并存在PrP淀粉样蛋白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变种 BSE 科学家 海绵状 淀粉样蛋白 传播 堪萨斯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MCA技术实验不同剂量MCT联合DTT对PrP^(sc)转化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毕昊 陆华新 +2 位作者 王先广 卢艳军 刘志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9-884,共6页
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技术,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朊蛋白(PrPsc)体外扩增的技术,可用于抑制细胞型朊蛋白(PrPc)向PrPsc转化药物的筛选.本研究在Saborio等提供的方法基础上,成功优化了最... 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技术,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朊蛋白(PrPsc)体外扩增的技术,可用于抑制细胞型朊蛋白(PrPc)向PrPsc转化药物的筛选.本研究在Saborio等提供的方法基础上,成功优化了最佳扩增时间,利用优化的PMCA技术实验了不同剂量氮芥(mechlorethamine,MCT)联合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对PrPsc转化的抑制效应.结果发现,MCT联合DTT能体外抑制PrPc向PrPsc的转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利用针对人PrPc不同结构域的抗体发现,MCT联用DTT可使抗体6H4的抗原表位隐蔽,该表位位于PrPc第1个α螺旋区内,是构象转化的主要部位.对其机制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新一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治疗药物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 氮芥 二硫苏糖醇 可传播海绵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朊蛋白同源蛋白Doppel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琨 董小平 楚雍烈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1-483,486,共4页
关键词 朊蛋白 分子生物学 同源蛋白 可传播海绵状 退行性疾 PRPSC 中枢神经系统 蛋白质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