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可交易路票策略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及算法
1
作者 韩飞 程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5-220,共6页
为了弥补以往路票均衡模型中假设出行者知道准确路径费用的不足,对可交易路票策略下的随机用户均衡(SUE)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在给定路票策略下交通网络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网络流量均衡和路票市场均衡条件;然后利用2个构造函数... 为了弥补以往路票均衡模型中假设出行者知道准确路径费用的不足,对可交易路票策略下的随机用户均衡(SUE)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在给定路票策略下交通网络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网络流量均衡和路票市场均衡条件;然后利用2个构造函数的相关数学性质建立了等价的通用型路票SUE模型,在出行者感知误差服从Gumbel分布假设下,将该模型化简为Logit型路票SUE模型,并给出了路票均衡价格唯一性的充分条件.由于传统M SA算法无法求解路票SUE模型,因此提出一种高效收敛的拉格朗日对偶算法.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同步长序列和离散参数水平下均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而且步长序列对算法收敛速度的影响比离散参数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交易路票策略 随机用户均衡 路票价格 拉格朗日对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路票与连接道路的绕城高速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方案研究
2
作者 唐继孟 张磊 +3 位作者 李建 朱永祥 蔡路 余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1-344,共14页
为缓解市区交通压力,解决绕城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引发的局部拥堵和财政补贴压力,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可交易电子路票和新建连接道路的联合交通管理方案。通过构建双目标双层规划模型,刻画政府部门、绕城高速公司和出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上... 为缓解市区交通压力,解决绕城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引发的局部拥堵和财政补贴压力,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可交易电子路票和新建连接道路的联合交通管理方案。通过构建双目标双层规划模型,刻画政府部门、绕城高速公司和出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上层模型描述政府部门和绕城高速公司为实现各自目标而制定的可交易电子路票和新建连接道路的联合方案;下层模型描述出行者在该联合方案下的选择行为,并通过约束绕城高速各路段的流量维持其正常服务水平。此外,设计结合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与FW(Frank-Wolfe)的算法,用于求解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现行的绕城高速免费方案和其他单一方案相比,该联合方案具有明显的Pareto改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出行时间(降低18.56%),同时,显著增加绕城高速公司的收益(增长51.5%)。通过对比单一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与联合方案下城市道路饱和度的分布发现,联合方案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绕城高速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减少严重拥堵路段数量,并增加非拥堵路段的数量,且不会导致路票价格过高,对出行者更加友好。最后,本文对OD需求、路票收取路段数上限、连接道路新建数量上限和路票价格展开灵敏度分析,探究其对联合方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联合方案 双目标双层规划 绕城高速 可交易电子路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票交易下的私家车通勤路径选择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振东 张生瑞 +2 位作者 李运 赵文静 吴江玲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与传统拥堵收费方案相比,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相对具有更好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为研究在路票交易约束下的出行人通勤路径选择特性,基于可交易电子路票的运行机理,根据出行者效用最大化原理,构建通勤出行路径选择模型.进行路网仿真实验,模... 与传统拥堵收费方案相比,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相对具有更好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为研究在路票交易约束下的出行人通勤路径选择特性,基于可交易电子路票的运行机理,根据出行者效用最大化原理,构建通勤出行路径选择模型.进行路网仿真实验,模拟确定了5条可供出行的不同效用选择路径,通过设计意向偏好调查问卷,采集了上海市居民驾车通勤出行路径选择的相关数据.结果发现,随着时间损耗的加剧,路票交易奖励机制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小.利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了路票交易条件下出行者通勤出行时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其中,相对于出行人对最短路径的选择,综合出行成本对出行者的路径选择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而随着绕路时间的增加,平日通勤时间、对路径3和路径4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职业因素对路径3和路径5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月收入对路径4和路径5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路票交易方案的施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 交通需求管理 可交易电子路票 出行者效用 路径选择 多项log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易费用的电子路票方案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杰 李敏 吴中明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2-565,共14页
在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中引入路票交易费用,应用参照依赖模型计算出行者的感知出行成本,根据用户均衡理论建立异质用户下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基于模型分析均衡状态下路段流量和路票交易价格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通过社会群体间交通可达性的差... 在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中引入路票交易费用,应用参照依赖模型计算出行者的感知出行成本,根据用户均衡理论建立异质用户下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基于模型分析均衡状态下路段流量和路票交易价格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通过社会群体间交通可达性的差异衡量不同交易费用率下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的社会公平性.综合考虑减小系统总出行成本和提高社会公平性两个目标,根据加权求和建立效用函数,可得不同权重下路票的最优交易费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费用 异质性 用户均衡 可交易电子路票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通勤方式的路票交易方案弹性分析
5
作者 孙振东 张生瑞 +2 位作者 吴江玲 李运 赵文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1-388,共8页
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路段的路票扣除方案理论上可以实时反应拥堵情况,并在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发挥"惩罚"或"奖励"的不同机制.本文为研究不同出行者对两种机制的反应程度,... 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路段的路票扣除方案理论上可以实时反应拥堵情况,并在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发挥"惩罚"或"奖励"的不同机制.本文为研究不同出行者对两种机制的反应程度,针对于上海市居民出行数据,建立考虑多种通勤方式的多项logit模型,分析出对每种方式产生显著影响的变量,并针对不同路票价格下的不同通勤方式选择概率的变化量求出了各通勤方式中不同路票价格的弹性值,对比分析了路票交易政策针对不同出行方式时出行者的敏感程度.结论表明,全程驾车出行对票价一直处于富有弹性状态;绕路一项对票价表现为缺乏弹性;停车换乘方式对票价的弹性随着票价上升从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全程公交出行方式中,出行需求对票价的弹性随着票价的提升先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再到缺乏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交易电子路票 通勤出行 多项logit 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交易电子路票的停车换乘通勤行为管理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金凤 田丽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0942-10950,共9页
可交易电子路票和停车换乘系统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逐渐获得学者的广泛关注。讨论实施可交易电子路票后,通勤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变化。基于瓶颈模型进行建模,假设通勤者从生活区到工作地,可以选择全程驾车或者停车换乘到达目的地... 可交易电子路票和停车换乘系统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逐渐获得学者的广泛关注。讨论实施可交易电子路票后,通勤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变化。基于瓶颈模型进行建模,假设通勤者从生活区到工作地,可以选择全程驾车或者停车换乘到达目的地。通过对模型求解,对比用户均衡和系统最优不同情境下的模型性质。研究表明,可交易电子路票机制和停车换乘系统结合能够有效改变通勤者出行方式的选择,进而缓解交通拥堵。模型确定了实施可交易电子路票政策后,路票收取数额的有效范围。同时,在系统最优情境下,得出选择全程驾车的通勤者比例和停车换乘的最佳位置点,为交通管理部门选择停车换乘位置点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换乘 可交易电子路票 交通拥堵管理 出行方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需求下网络设计问题和电子路票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广民 高自友 +1 位作者 徐猛 孙会君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8,共11页
应用双(二)层规划模型研究弹性需求下网络设计问题与电子路票收取问题,其中只考虑在部分路段进行路段能力扩充和收取电子路票.上层决策者(网络规划者)选择路段能力增加和收取电子路票的数量来获得最优的社会总福利.下层决策者(网络用户... 应用双(二)层规划模型研究弹性需求下网络设计问题与电子路票收取问题,其中只考虑在部分路段进行路段能力扩充和收取电子路票.上层决策者(网络规划者)选择路段能力增加和收取电子路票的数量来获得最优的社会总福利.下层决策者(网络用户)选择路径来最小化他们的出行成本(路径出行时间与所付出电子路票的价值的和).应用下层规划问题的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将双层规划模型转化为单层规划模型.为了解决互补条件所造成的求解困难,本文构造了松弛算法进行求解,并用数值试验研究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数值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在缓解交通拥挤方面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而且只在部分路段进行路段能力扩充和收取电子路票更加方便实用.在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中,更多出行的用户需要购买电子路票来为他们的额外出行付费,而减少出行的用户则可以卖出多余电子路票得到补偿,同时电子路票的交易价格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形成的,因此本文中的可交易电子路票机制是收入中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层规划模型 连续均衡网络设计 可交易电子路票 松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自动驾驶专用道和组合管理策略的通勤行为建模及分析
8
作者 廖孟婷 田丽君 许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174-9185,共12页
考虑自动驾驶背景下新型多模式通勤方式并存的情景,设置存在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即传统汽车与自动驾驶汽车分离出行的双车道交通系统,基于瓶颈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实施可交易电子路票与鼓励合乘组合管理策略前后对路票市场价格、通勤者出... 考虑自动驾驶背景下新型多模式通勤方式并存的情景,设置存在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即传统汽车与自动驾驶汽车分离出行的双车道交通系统,基于瓶颈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实施可交易电子路票与鼓励合乘组合管理策略前后对路票市场价格、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和自动驾驶汽车内生渗透率的影响,并以系统总成本改善效果最佳为目标,协同优化组合管理策略参数。研究表明:实施组合管理策略后,路票市场价格可唯一确定;部分独驾通勤者转向合乘出行,系统总车辆数减少,两车道的早高峰持续时间均缩短,交通拥堵得到改善;存在满足特定关系的组合管理策略参数使得系统总成本改善最佳,且能够得到系统最优时的私人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渗透率。研究可为未来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自动驾驶专用道 瓶颈模型 可交易电子路票 鼓励合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fic assignment problem under tradable credit scheme in a bi-modal stochast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approach 被引量:3
9
作者 HAN Fei ZHAO Xiang-mo CHENG 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80-197,共18页
The traffic equilibrium assignment problem under tradable credit scheme(TCS) in a bi-modal stochast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o describe traveler’s risk-taking behaviors under uncertain... The traffic equilibrium assignment problem under tradable credit scheme(TCS) in a bi-modal stochast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o describe traveler’s risk-taking behaviors under uncertainty, the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CPT) is adopted. Travelers are assumed to choose the paths with the minimum perceived generalized path costs, consisting of time prospect value(PV) and monetary cost. At equilibrium with a given TCS, the endogenous reference points and credit price remain constant,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quilibrium flow pattern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s of road sub-network. To describe such an equilibrium state, the CPT-based 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SUE) conditions can be formulated under TCS. An equivalent variational inequality(VI) model embedding a parameterized fixed point(FP) model is then established, with its propertie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 heuristic solu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model, which contains two-layer iterations. The outer iteration is a bisection-based contraction method to find the equilibrium credit price, and the inner iteration is essentially the 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MSA) to determine the corresponding CPT-based SUE network flow pattern.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provid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an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able credit scheme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endogenous reference points generalized path costs 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 variational inequality model heuristic solution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