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本体论与另类现代性--一条维特根斯坦式的进路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天予 陈慧平(译) 《哲学分析》 2012年第3期78-86,199,共9页
在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到底是个人还是社会结构才是社会生活的本体?",而是"对受历史状况制约的自主个人的活动(实践)过程的考察"。为此必须注意:第一,社会秩序和结构(规则、意义)源自自主个人的实践;第... 在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到底是个人还是社会结构才是社会生活的本体?",而是"对受历史状况制约的自主个人的活动(实践)过程的考察"。为此必须注意:第一,社会秩序和结构(规则、意义)源自自主个人的实践;第二,决定行动意义、制约个人行动、并构成实践基础的是对规则的解读;第三,在由规则支配的行动中,规则总是被一而再地解读再解读,因此对其意义的理解大有变通的余地。自主个人对规则的解读,是一种反思性的自我引导,实际上是对规则(或者社会结构)的不断重构。中国26年来的改革,就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断重新解读的过程。西方的历史,也可以看作是对自由主义不断重新解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 解读 实践 社会本体 另类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重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现代诗的另类现代性
2
作者 白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6-51,共6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现代诗运动在备受争议中将汉语新诗带入了新的诗艺发展阶段,但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诗坛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现代诗人纷纷转向,"回归传统""关注现实"成为受到关注的主流话语。值得注意的是,&qu...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现代诗运动在备受争议中将汉语新诗带入了新的诗艺发展阶段,但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诗坛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现代诗人纷纷转向,"回归传统""关注现实"成为受到关注的主流话语。值得注意的是,"回归传统"并不是简单地皈依传统,而是对传统的重新建构,是现代诗人前期"先锋"探索的另一种样态,背离与回归实际是先锋探索的一体两面,七十年代以后的台湾现代诗在反思意义上重塑了另类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年代 台湾现代 传统的重塑 另类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政治学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与谋划--从“生物现代性”到“另类现代性”
3
作者 贺来 彭双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61,F0003,共10页
在生命政治学视域下,福柯的“生物现代性”一词揭开了现代人的生物性生命被“生命权力”所捕获的事实。“驯服性的身体”和规范性的生成构成现代性的实质。对此,福柯提示了一条“自我反抗”的道路。基于福柯对“生物现代性”的分析,哈... 在生命政治学视域下,福柯的“生物现代性”一词揭开了现代人的生物性生命被“生命权力”所捕获的事实。“驯服性的身体”和规范性的生成构成现代性的实质。对此,福柯提示了一条“自我反抗”的道路。基于福柯对“生物现代性”的分析,哈特和奈格里从生命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交汇处提出了一种“另类现代性”——奇异性的“诸众”和共同性的生成来寻求一条重塑现代性的道路。从“生物现代性”到“另类现代性”,现代性的批判与谋划展现出“生物(bio-)”和“另类(alter-)”的生命政治意涵。这具体体现为从人的生物性生命审视和谋划现代性的独特问题意识、主体自我生成和反抗的内在超越论路径和生命政治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当代汇合。在此意义上,对现代性的生命政治学反思为现代性批判与谋划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政治学 生物现代性 另类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角度反思现代性:能得到'另类现代性'的结论吗? 被引量:4
4
作者 阿里夫·德里克(著) 陈波(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162,共14页
过去20年间学界流行的"另类现代性"思想对挑战以欧美为中心的现代性概念有重大意义,而"另类现代性"因在学界和政治界流行而面临批判。亚洲诸社会在历史上早就寻求另类性,以回应欧洲现代性的挑战。但1980年代以来文... 过去20年间学界流行的"另类现代性"思想对挑战以欧美为中心的现代性概念有重大意义,而"另类现代性"因在学界和政治界流行而面临批判。亚洲诸社会在历史上早就寻求另类性,以回应欧洲现代性的挑战。但1980年代以来文化差异性却成为"另类性"最重要的标志,因其具有反霸权的文化意涵,并要求重新理解现代性,但也模糊绝大多数"另类性"力求超越的现代性时空霸权及发展主义霸权框架内的陷阱,无视全球资本主义这一生产差异但也限制差异的结构性圜局;并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急迫的结构性问题转移开去,如伴随新自由资本主义全球化而一同全球化的社会性不平等和政治性不公正。因此有必要在其所在的全球资本主义这一结构性框架内重新表述文化差异议题,以便找出这些政治议题的意涵,从而"重新展想"现代性的历史和现代性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另类现代性 历史批判 文化差异 非-欧-亚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类现代性何以另类——奈格里、哈特对现代性问题的再思考
5
作者 苗翠翠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1,共7页
与传统的启蒙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理解不同,另类现代性是从生命政治的视角对现代性进行政治剖析,并试图以另类的方式逾越现代性根深蒂固的牢笼。另类现代性之所以贯之以"另类"出场,根源于另类现代性独特的生命政治视角,为走出... 与传统的启蒙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理解不同,另类现代性是从生命政治的视角对现代性进行政治剖析,并试图以另类的方式逾越现代性根深蒂固的牢笼。另类现代性之所以贯之以"另类"出场,根源于另类现代性独特的生命政治视角,为走出现代性权力关系的桎梏指明了出路;从奇异性的视角,找到致力于自我转变的另类的诸众主体;从断裂、偏斜的视角,探索出一种创生、自治的另类模式。另类现代性既不是对现代性的单纯否定与批判,也不是对现代性的延续与筹划,而是通过反抗与创生同现代性相决裂并加以逾越,从而构建既不同于私有制也不同于公有制的共有的另类现代性——共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另类现代性 反抗 断裂 创生 生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的复调式语境与原初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38,共7页
关于现代性的求索与建构,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主题。在殖民主义现代性扩张侵略的现实境况下,近代中国以非自主性姿态被迫卷入现代性浪潮之中,催生了中国现代性复调式语境——“模拟”与“超越”的双重奏:一方面在救亡... 关于现代性的求索与建构,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主题。在殖民主义现代性扩张侵略的现实境况下,近代中国以非自主性姿态被迫卷入现代性浪潮之中,催生了中国现代性复调式语境——“模拟”与“超越”的双重奏:一方面在救亡图存应激性反应基础上以“模拟”方式追求现代性,另一方面在落后挨打与殖民主义屈辱背景下对西式现代性表示出强烈的警惕、焦虑与批判之姿态。可以说,现代化的张力与现代性焦虑的“力场”,共同构成了近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基本特征。这组既基于历史遭遇又基于现实考量形成的矛盾心态一直影响着中国现代性的展开与建构。但与此同时,正是因为这一矛盾结构的特殊性,也为中国现代性的重构开启了一种另类可能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 复调式语境 模拟 超越 另类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现代性思想的三重开放性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毛泽东在现代性问题上的理论姿态可以概括为现代化的张力与现代性焦虑的"力场",即学习现代化与规避西式现代性弊病的双重逻辑。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及其探索性实践的影响,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弱化,反而在特... 毛泽东在现代性问题上的理论姿态可以概括为现代化的张力与现代性焦虑的"力场",即学习现代化与规避西式现代性弊病的双重逻辑。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及其探索性实践的影响,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弱化,反而在特定历史阶段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毛泽东现代性思想为后世留下了三大开放性问题:一是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异域想象"维度所展开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如何过渡到完成在当前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对西方现代话语霸权的理论突围;二是后发民族国家在建构自身现代性方案的探索性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现代性的"共相"与"殊相"的张力关系;三是后革命时代氛围下,如何安置理想主义的激情问题。上述三重开放性问题以显性或隐性形式,不断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探索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现代性 开放性问题 另类现代性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共同性”之谜——哈特、奈格里对共产主义前提的另类探索
8
作者 李坤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106,共8页
哈特和奈格里提出以“共同性”为核心塑造新的革命性力量,以期开启一条“另类现代性”道路。“共同性”作为现代生产的重要元素在当代的出场是历史的必然性诉求,即资本生产进入更高阶段。“共同性”既为资本生产和资本管控提供了有力工... 哈特和奈格里提出以“共同性”为核心塑造新的革命性力量,以期开启一条“另类现代性”道路。“共同性”作为现代生产的重要元素在当代的出场是历史的必然性诉求,即资本生产进入更高阶段。“共同性”既为资本生产和资本管控提供了有力工具,又内蕴着批判资本和反抗资本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一旦将“共同性”范畴纳入“另类现代性”道路筹划之中,则“另类现代性”道路的目标指向、组织方式、斗争方式诸逻辑环节也随即生成。从实质上来看,哈特和奈格里的终极价值的诉求正是马克思孜孜追求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作为基础的“所有权”意义上的共同性是哈特和奈格里在面向时代问题、回应时代问题的进程中对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和革命理论的当代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 另类现代性 社会生产 资本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