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X胜似Y”的来源、“胜似”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6
            
- 1
- 
                
            
- 
                
                            作者
                                叶建军
                
            
-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5-249,共1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11YJA7401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2BYY086)的资助
                        
                    
- 
                    文摘
                        "X胜似Y"最早见于宋代,是由差比句式"X胜Y"与平比句式"X似Y"糅合而成的,用以表达递进。在韵律制约、语义范畴变化、用频较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糅合句式"X胜似Y"中的"胜似"最迟在南宋末期已词汇化了。从元代汉语直至现代汉语,"胜似"基本上表示差比,极少表示平比,差比义逐渐规约化了。伴随着"胜似"的词汇化,平比动词"似"语法化为引出差比对象的介词。由于类化机制的作用,糅合句式"X胜如Y"中的"胜如"也发生了词汇化,"如"也发生了语法化。句式糅合不仅会致使某个结构发生词汇化,而且会引起此结构中某个词语发生语法化,使之产生新的义项。
                        
                    
            
- 
                    关键词
                    
                            “X胜似Y”
                            句式糅合
                            递进
                            词汇化
                            语法化
                            类化
                    
                
- 
                    Keywords
                    
                            "X Shengsi (胜似) Y" the mixture of sentences progressive lexicalization grammaticalization analogy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非得X不Y”的形成、演变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叶建军
                
            
-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2-616,共15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NDJC143YB)的资助
                        
                    
- 
                    文摘
                        现代汉语中常见句式"非得X不Y"最早可能出现于清中叶,其生成机制是糅合,是由双重否定句式"非X不Y"与隐含结果"才Y"的肯定句式"得X"糅合而成的。"非得X不Y"的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非得X不Y"从晚清开始衍生出了"非得X"与"非得X才Y"两种变式。"非得X"由"非得X不Y"省缩而来,而"非得X才Y"由"非得X"扩展而成。韵律词"非得"最迟在清末已副词化。在晚清出现的与"非得X不Y"相关的近义句式"非要X不Y"的生成机制也是糅合,生成动因也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其在晚清也出现了省缩式"非要X"及扩展式"非要X才Y"。韵律词"非要"最迟在清末也已副词化。
                        
                    
            
- 
                    关键词
                    
                            "非得X不Y"句式糅合
                            主观性
                            省缩式
                            扩展式
                            "非要X不Y"
                    
                
- 
                    Keywords
                    
                            “feidei X bu Y”
                            syntacticmixture
                            subjectivity
                            contraction
                            extension
                            “feiyao X bu Y”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