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胜似Y”的来源、“胜似”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6
1
作者 叶建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5-249,共15页
"X胜似Y"最早见于宋代,是由差比句式"X胜Y"与平比句式"X似Y"糅合而成的,用以表达递进。在韵律制约、语义范畴变化、用频较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糅合句式"X胜似Y"中的"胜似"最迟... "X胜似Y"最早见于宋代,是由差比句式"X胜Y"与平比句式"X似Y"糅合而成的,用以表达递进。在韵律制约、语义范畴变化、用频较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糅合句式"X胜似Y"中的"胜似"最迟在南宋末期已词汇化了。从元代汉语直至现代汉语,"胜似"基本上表示差比,极少表示平比,差比义逐渐规约化了。伴随着"胜似"的词汇化,平比动词"似"语法化为引出差比对象的介词。由于类化机制的作用,糅合句式"X胜如Y"中的"胜如"也发生了词汇化,"如"也发生了语法化。句式糅合不仅会致使某个结构发生词汇化,而且会引起此结构中某个词语发生语法化,使之产生新的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胜似Y” 句式糅合 递进 词汇化 语法化 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得X不Y”的形成、演变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叶建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2-616,共15页
现代汉语中常见句式"非得X不Y"最早可能出现于清中叶,其生成机制是糅合,是由双重否定句式"非X不Y"与隐含结果"才Y"的肯定句式"得X"糅合而成的。"非得X不Y"的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 现代汉语中常见句式"非得X不Y"最早可能出现于清中叶,其生成机制是糅合,是由双重否定句式"非X不Y"与隐含结果"才Y"的肯定句式"得X"糅合而成的。"非得X不Y"的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非得X不Y"从晚清开始衍生出了"非得X"与"非得X才Y"两种变式。"非得X"由"非得X不Y"省缩而来,而"非得X才Y"由"非得X"扩展而成。韵律词"非得"最迟在清末已副词化。在晚清出现的与"非得X不Y"相关的近义句式"非要X不Y"的生成机制也是糅合,生成动因也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其在晚清也出现了省缩式"非要X"及扩展式"非要X才Y"。韵律词"非要"最迟在清末也已副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得X不Y"句式糅合 主观性 省缩式 扩展式 "非要X不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