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风力恢复研究进展:利用介质的搬运能力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王俊辉
姜在兴
鲜本忠
张春明
刘立安
-
机构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104
41372117)
+2 种基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2462017YJRC015)
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11ZX05009-002
2017ZX05009-002)
-
文摘
古风力的恢复是古大气环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气候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古气候研究中,有关古风力的研究较少,原因是古大气流场活动遗留下来的有效信息极少,难以从地质记录中加以恢复。沉积物特征反映介质的搬运能力,据此可以为古风力的恢复提供思路。其中,古风力的定性恢复相对容易,替代性指标有地质记录中风尘沉积物的粒度、成分,以及风暴沉积的厚度等,有关古风力的定性恢复报道相对较多。比较而言,古风力的定量恢复难度大、报道少。通过文献调研,本文重点介绍两种古风力定量恢复的方法,旨在强调古风力定量恢复的可操作性,完善古气候研究的薄弱环节。(1)构成风成沙丘沉积物的搬运方式(即滚动、跳跃、悬浮)是颗粒属性(包括沉积物的密度、粒径等)和风力的函数,以沙丘为研究对象,可以计算风力;(2)风作用于水体会产生波浪,风浪关系可以通过经验公式表达出来,基于湖泊砾质滩的砾石粒度分析能够计算波浪的搬运能力,定量获得古波况信息,进而通过风浪关系定量恢复古风力。两种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条件与优缺点,希望本文对这两种方法的介绍,能够为沉积学家在古气候恢复研究中提供借鉴,并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
关键词
古风力
定性
定量
沙丘
砾质滩坝
-
Keywords
paleowind strength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eolian sediments
gravelly beach bar
-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利用滩坝砂体规模研究古风力的定量恢复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王俊辉
姜在兴
鲜本忠
张春明
李国斌
-
机构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7-950,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02104,41872113)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7ZX05009-00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462020BJRC002,2462020YXZZ020)联合资助。
-
文摘
古风力是一项重要的古气候指标,其定量恢复是一个难题。风作用于水体产生的波浪大小间接地反映了风力,能够为古风力的恢复提供思路。发育于破浪带和冲浪回流带的破浪沙坝、沿岸沙坝分别记录了破浪和冲浪过程,作者分别介绍利用古湖泊中发育的破浪沙坝和沿岸沙坝进行古波况和古风力恢复的原理和操作流程。(1)根据破浪沙坝的几何形态,可以将其厚度与破浪水深建立函数关系,而破浪水深又由破浪波高决定,因此破浪沙坝厚度可以恢复破浪波高,据此可以进一步根据波浪统计关系恢复有效波高、根据风浪关系恢复风力。此方法依托以下3个参数:单期次的破浪沙坝厚度、破浪沙坝的基座坡角、古风程。(2)沿岸沙坝厚度近似记录了冲浪的极限高度,后者受控于有效波高,据此也可以恢复有效波高和风力。此方法依托以下5个参数:单期次的沿岸沙坝厚度、古(平均)水深、古风程、古风向相对于岸线的入射角、组成沿岸沙坝的沉积物粒度。上述2种方法综合性较强,涉及古风向、古地形坡度、风程或盆地直径、古水深等参数的恢复,需要综合运用古地貌恢复、去压实校正、古岸线识别、古水深恢复等技术,并需要结合波浪理论。古湖泊滨岸带地层中保存有大量的滩坝沉积,利用其恢复古波况和古风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能够有助于更详细地重建沉积盆地的古地理背景。
-
关键词
古风力
古波况
滩坝
破浪带
冲浪回流带
单一参数敏感性分析
-
Keywords
palaeowind
palaeowave
beach bar
breaker zone
swash zone
single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