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清“七律最难”论辩及其诗学内蕴
- 1
-
-
作者
冯浩
-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别集编纂及其文学观念研究”[项目编号:21&ZD25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诗体难易之辨是辨体批评深入发展的产物,言人人殊。自严羽系统提出诗体难易序列后,明清两代不乏嗣响。然而,受到格调派内部诗学转变的影响,出于尊体和阐扬诗学的需要,明清诗论家“断章取义”,单方面强调律体难于古体,七律最难论更是被阐说成为诗坛共识。此外,七律最难的强调还着眼于七律一体的泛滥,及其引发的诗坛空疏、应酬等流弊。鉴于格调派独尊盛唐和拘泥近体的偏颇,明代中后期开始,宋诗风潮迭起,由此带来诗歌体制、趣味、技法、功用等方面的变化,推动古体地位的提升,“古难于律”等论调随即涌现,构成对主流七律最难说的挑战。看似简单的创作论问题,实则隐含着诗学流变、诗体发展等深层内蕴。
-
关键词
格调派
七律
尊体
古难于律
宋诗风
-
Keywords
the style school
seven-syllable verse
elevation of poetic forms
archaic forms more difficult than regulated verse
trend of Song poetry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