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块体、胶辽朝块体与郯庐断裂
被引量:
98
1
作者
乔秀夫
张安棣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7-345,共9页
华北块体(NCB)与胶辽朝块体(JLKB)是中朝板块东部从震旦纪(680Ma)开始裂解的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两个块体的界线称古郯庐断裂(PTLF)。古郯庐断裂位置与现今郯庐断裂(TLF)相吻合,即由合肥向北延伸,过渤海,经沈阳以东呈NE走向至吉林南部...
华北块体(NCB)与胶辽朝块体(JLKB)是中朝板块东部从震旦纪(680Ma)开始裂解的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两个块体的界线称古郯庐断裂(PTLF)。古郯庐断裂位置与现今郯庐断裂(TLF)相吻合,即由合肥向北延伸,过渤海,经沈阳以东呈NE走向至吉林南部。古郯庐断裂带附近震旦纪碳酸盐岩中的强地震记录及相应的辉绿岩侵位,是中朝板块内部裂解的基本地质证据,古郯庐断裂带(板内地震带)与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裂解时期是一致的。两个块体上,太古宙基底岩石不同;元古宙及古生代的发展历史有别,两个块体于晚石炭世的莫斯科期重新闭合。朝鲜半岛中部的临津江带曾被认为是大别—胶南造山带的东延部分,但临津江带只是一般性断裂,胶南超高压带在朝鲜半岛并未发现。朝鲜半岛南部主体与辽东半岛古生界相似,因此,将中朝板块的南界,也是胶辽朝块体的南界置于朝鲜半岛之南,它与胶南造山带以黄海转换断层(YSTF)联结。辽宁省瓦房店(旧称复县)与山东省蒙阴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分布在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侧,南北方向距离约550km。两地金伯利岩年龄值在500~450Ma之间,即中奥陶世末侵位。鉴于两地金伯利岩在岩相学、矿物学与侵位年龄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又紧邻郯庐断裂两侧,有些地质学家认为二者在侵位时可能相距颇近,属同一岩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
庐
断裂
古郯庐断裂
华北块体
胶辽朝块体
金伯利岩
地幔捕虏晶
岩石圈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震碛岩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宪依
王炳山
+1 位作者
李元仲
杨蕊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9-499,i0001,i0002,共13页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碳酸盐岩系中,发育有由地震造成的同沉积构造现象,如微晶方解石脉、层内变形褶曲、层内微断层和内碎屑碳酸盐岩堆积等。野外实地观察、地质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研究认为它们是由地震产生的强震动,使距震中一...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碳酸盐岩系中,发育有由地震造成的同沉积构造现象,如微晶方解石脉、层内变形褶曲、层内微断层和内碎屑碳酸盐岩堆积等。野外实地观察、地质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研究认为它们是由地震产生的强震动,使距震中一定范围的未固结沉积物经震动液化,震动变形形成的震积岩组合。根据其发育规律与组合特征,该地区震碛岩的形成应与古郯庐断裂在新元古代的活动密切相关。可初步确定为含有A、B和C3个震积岩单元的震动液化地震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液化
内碎屑碳酸盐岩
古郯庐断裂
枣庄-临沂地区
新元
古
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元古代沂沭海峡地震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及其微量元素信息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邦花
田洪水
A.J.(Tom) van Loon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16,共18页
新元古代沂沭海峡位于郯庐断裂带昌邑—大店断层西侧宽60~90km、长300km的区域内,其分布范围基本与郯庐断裂带中段一致。新元古代,该海峡盆地先后沉积了青白口系、南华系及震旦系的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泥质及碳酸盐沉积物,其岩石...
新元古代沂沭海峡位于郯庐断裂带昌邑—大店断层西侧宽60~90km、长300km的区域内,其分布范围基本与郯庐断裂带中段一致。新元古代,该海峡盆地先后沉积了青白口系、南华系及震旦系的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泥质及碳酸盐沉积物,其岩石地层称之为土门群。本次研究从该海峡盆地土门群佟家庄组(由石英砂岩、泥灰岩和页岩组成,属南华系)、浮来山组(由细—粉砂岩夹页岩组成,属震旦系)及石旺庄组(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下部夹页岩,属震旦系)中鉴别出了一系列地震触动软沉积物形成的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墙和砂脉、负载构造、火焰构造、球枕构造、软布丁构造、底辟构造、滑塌褶曲和同沉积断层等。它们是地震事件的记录——震积岩。新元古代中晚期(约800—600Ma)沂沭海峡盆地拉张裂陷是它们形成的动力机制。根据石旺庄组中的微亮晶方解石脉与地震成因的变形构造(如负载、火焰、软布丁及同沉积断层等)共(伴)生的事实,并结合模拟地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微亮晶方解石脉很可能是地震引发的饱和灰泥(方解石微粒)液化脉。微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震积岩中的w(La)/w(Sc)和w(La)/w(Th)值高于上地壳平均值和正常沉积层,而w(Th)/w(Sc)值则较低,深源微量元素Ni和Cr的含量也高于上地壳平均值及正常沉积层。这些微量元素特征是当时的盆地基底不稳定、快速沉积且伴有深部物质元素混入的反映,强地震很可能是快速沉积和促进深源物质混入的主要动力。土门群中发育的一系列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震积岩),再次证明了古郯庐断裂带的存在,由它们记录的地震事件也是晋宁运动乃至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沉积物变形
震积岩
沂沭海峡
盆地裂陷
新元
古
代
古郯庐断裂
带
微量元素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西南海域寒武系崮山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3
4
作者
叶涛
韦阿娟
+3 位作者
高坤顺
孙哲
郭颖
李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0-1540,共11页
首次在渤海海域下古生界寒武系崮山组碳酸盐岩中识别出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通过对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与描述,识别出了液化底劈构造、液化泥晶脉、液化角砾岩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根据研究区变形特征,建立了其垂向演化序列,该区软沉积物...
首次在渤海海域下古生界寒武系崮山组碳酸盐岩中识别出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通过对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与描述,识别出了液化底劈构造、液化泥晶脉、液化角砾岩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根据研究区变形特征,建立了其垂向演化序列,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可分为两段,在剖面上自下而上均表现为液化泥晶脉、液化底劈带、液化角砾岩带、层内阶梯状断层带的渐变序列。研究认为,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系崮山沉积期古地震作用的产物,本次新发现的古地震事件可能与古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有关,是中朝地台裂解为华北板块与胶辽板块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下
古
生界
崮山组
软沉积物变形
古郯庐断裂
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块体、胶辽朝块体与郯庐断裂
被引量:
98
1
作者
乔秀夫
张安棣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7-345,共9页
基金
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攀登专项(95-专-04)
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调查项目(DKD2001010)
文摘
华北块体(NCB)与胶辽朝块体(JLKB)是中朝板块东部从震旦纪(680Ma)开始裂解的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两个块体的界线称古郯庐断裂(PTLF)。古郯庐断裂位置与现今郯庐断裂(TLF)相吻合,即由合肥向北延伸,过渤海,经沈阳以东呈NE走向至吉林南部。古郯庐断裂带附近震旦纪碳酸盐岩中的强地震记录及相应的辉绿岩侵位,是中朝板块内部裂解的基本地质证据,古郯庐断裂带(板内地震带)与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裂解时期是一致的。两个块体上,太古宙基底岩石不同;元古宙及古生代的发展历史有别,两个块体于晚石炭世的莫斯科期重新闭合。朝鲜半岛中部的临津江带曾被认为是大别—胶南造山带的东延部分,但临津江带只是一般性断裂,胶南超高压带在朝鲜半岛并未发现。朝鲜半岛南部主体与辽东半岛古生界相似,因此,将中朝板块的南界,也是胶辽朝块体的南界置于朝鲜半岛之南,它与胶南造山带以黄海转换断层(YSTF)联结。辽宁省瓦房店(旧称复县)与山东省蒙阴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分布在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侧,南北方向距离约550km。两地金伯利岩年龄值在500~450Ma之间,即中奥陶世末侵位。鉴于两地金伯利岩在岩相学、矿物学与侵位年龄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又紧邻郯庐断裂两侧,有些地质学家认为二者在侵位时可能相距颇近,属同一岩省。
关键词
郯
庐
断裂
古郯庐断裂
华北块体
胶辽朝块体
金伯利岩
地幔捕虏晶
岩石圈剖面
Keywords
Tanlu fault
Paleo -Tanlu fault
North China block
Jiao -Liao -Korea block
kimberlites
mantle xenocryst
lithosphere profil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震碛岩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宪依
王炳山
李元仲
杨蕊英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9-499,i0001,i0002,共13页
文摘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碳酸盐岩系中,发育有由地震造成的同沉积构造现象,如微晶方解石脉、层内变形褶曲、层内微断层和内碎屑碳酸盐岩堆积等。野外实地观察、地质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研究认为它们是由地震产生的强震动,使距震中一定范围的未固结沉积物经震动液化,震动变形形成的震积岩组合。根据其发育规律与组合特征,该地区震碛岩的形成应与古郯庐断裂在新元古代的活动密切相关。可初步确定为含有A、B和C3个震积岩单元的震动液化地震序列。
关键词
震动液化
内碎屑碳酸盐岩
古郯庐断裂
枣庄-临沂地区
新元
古
界
Keywords
Vibration liquefaction, Intraclast carbonate rocks, The paleo-Tan-Lu fault, Zaozhuang-Linyi area, The Neoproterozoic
分类号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元古代沂沭海峡地震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及其微量元素信息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邦花
田洪水
A.J.(Tom) van Loon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Geological Institute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16,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72066)
长江学者计划项目(批准号:IRT13075)联合资助~~
文摘
新元古代沂沭海峡位于郯庐断裂带昌邑—大店断层西侧宽60~90km、长300km的区域内,其分布范围基本与郯庐断裂带中段一致。新元古代,该海峡盆地先后沉积了青白口系、南华系及震旦系的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泥质及碳酸盐沉积物,其岩石地层称之为土门群。本次研究从该海峡盆地土门群佟家庄组(由石英砂岩、泥灰岩和页岩组成,属南华系)、浮来山组(由细—粉砂岩夹页岩组成,属震旦系)及石旺庄组(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下部夹页岩,属震旦系)中鉴别出了一系列地震触动软沉积物形成的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墙和砂脉、负载构造、火焰构造、球枕构造、软布丁构造、底辟构造、滑塌褶曲和同沉积断层等。它们是地震事件的记录——震积岩。新元古代中晚期(约800—600Ma)沂沭海峡盆地拉张裂陷是它们形成的动力机制。根据石旺庄组中的微亮晶方解石脉与地震成因的变形构造(如负载、火焰、软布丁及同沉积断层等)共(伴)生的事实,并结合模拟地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微亮晶方解石脉很可能是地震引发的饱和灰泥(方解石微粒)液化脉。微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震积岩中的w(La)/w(Sc)和w(La)/w(Th)值高于上地壳平均值和正常沉积层,而w(Th)/w(Sc)值则较低,深源微量元素Ni和Cr的含量也高于上地壳平均值及正常沉积层。这些微量元素特征是当时的盆地基底不稳定、快速沉积且伴有深部物质元素混入的反映,强地震很可能是快速沉积和促进深源物质混入的主要动力。土门群中发育的一系列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震积岩),再次证明了古郯庐断裂带的存在,由它们记录的地震事件也是晋宁运动乃至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的响应。
关键词
软沉积物变形
震积岩
沂沭海峡
盆地裂陷
新元
古
代
古郯庐断裂
带
微量元素信息
Keywords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eismite
Yishu Strait
basin rifting
Neoproterozoic
Paleo-Tanlu Fault Zone
trace-element information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西南海域寒武系崮山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3
4
作者
叶涛
韦阿娟
高坤顺
孙哲
郭颖
李飞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0-1540,共11页
基金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渤海海域勘探新领域及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6ZX05024-003)的成果~~
文摘
首次在渤海海域下古生界寒武系崮山组碳酸盐岩中识别出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通过对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与描述,识别出了液化底劈构造、液化泥晶脉、液化角砾岩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根据研究区变形特征,建立了其垂向演化序列,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可分为两段,在剖面上自下而上均表现为液化泥晶脉、液化底劈带、液化角砾岩带、层内阶梯状断层带的渐变序列。研究认为,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系崮山沉积期古地震作用的产物,本次新发现的古地震事件可能与古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有关,是中朝地台裂解为华北板块与胶辽板块的响应。
关键词
渤海海域
下
古
生界
崮山组
软沉积物变形
古郯庐断裂
带
Keywords
Bohai Sea area
Lower Palaeozoic
(]ushan Group
soft-sedinl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PalaeoTanlu fault zone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块体、胶辽朝块体与郯庐断裂
乔秀夫
张安棣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
9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震碛岩的主要特征
张宪依
王炳山
李元仲
杨蕊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元古代沂沭海峡地震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及其微量元素信息
张邦花
田洪水
A.J.(Tom) van Loon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渤海西南海域寒武系崮山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
叶涛
韦阿娟
高坤顺
孙哲
郭颖
李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