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相烃源岩原始有机质恢复与生排烃效率定量研究--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优质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庆 张林晔 +2 位作者 王茹 朱日房 李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7-883,共7页
在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精细划分的基础上,优选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的优质烃源岩样品,建立了完整的自然演化地球化学剖面,并应用物质平衡法,开展了原始有机质恢复和生排烃效率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四段主力供烃区间内的... 在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精细划分的基础上,优选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的优质烃源岩样品,建立了完整的自然演化地球化学剖面,并应用物质平衡法,开展了原始有机质恢复和生排烃效率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四段主力供烃区间内的优质烃源岩具有高生排烃效率和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系数,其中深层高过成熟阶段排烃效率可达70%~80%,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系数可达1.5~2.0,较以往资源评价中采用的数值有较明显提高。据该结果推算,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的总排烃量总体上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中浅层烃源岩的资源贡献有所降低,而深层烃源岩的资源贡献有较大幅度升高,主力烃源岩埋藏深度有下沉的趋势,这预示着深层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和勘探前景。研究成果对于济阳坳陷乃至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再认识和深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沙河() 湖相烃源岩 原始有机质恢复 生排烃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双清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孔隙度演化模拟 被引量:20
2
作者 孟元林 王又春 +7 位作者 姜文亚 张景军 刘德来 牛嘉玉 孙洪斌 施尚明 古团 修洪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2,共8页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度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古近 沙河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储集层质量 孔隙度演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斌 黄晓波 +4 位作者 何幼斌 李华 罗进雄 李涛 周晓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5,共12页
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 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一个完整的近源搬运型源-汇系统,庙西北凸起为物源区,渤东凹陷为主要沉积区;庙西北凸起物源岩性包括中生界花岗岩、下元古界石英片岩及下元古界角砾岩;主分水岭沿凸起长轴呈近南北向展布,古水系散布其间,搬运通道主要为5个古沟谷和2个古断槽;渤东凹陷沙三段主要发育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细砂岩及泥岩,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岩石成分及矿物组合均与庙西北凸起石英片岩及花岗岩较为匹配,扇三角洲沉积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在渤东凹陷北部以连片朵状扇三角洲为主,南部为孤立朵状。(2)沙三段沉积期,庙西北凸起剥蚀作用具有“西强东弱”的特征,古分水岭逐渐向西迁移,凸起中部及北部物源面积大、垂向高差大,物源供给能力更强;渤东凹陷沙三段厚度为100~600 m,具有东南薄、西北厚的特征,沉积中心位于区域北部,且北部地层剥蚀作用更强,向东部延伸长度可达3.2 km;扇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受控于物源区搬运通道,其发育规模则受控于物源区域面积,渤东凹陷北部及中部扇三角洲沉积体规模更大,是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 分水岭 古水 古地貌恢复 扇三角洲 古沟谷和古断槽 沙河 古近 庙西北地区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桩海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二段混积岩优质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佟欢 朱世发 +2 位作者 崔航 蔡文典 马立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6-1120,共15页
渤海湾盆地桩海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二段广泛发育混积岩。近年来桩海地区混积岩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已逐渐成为古近系重要的勘探目标。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孔-渗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桩海地区混积岩储层特征... 渤海湾盆地桩海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二段广泛发育混积岩。近年来桩海地区混积岩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已逐渐成为古近系重要的勘探目标。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孔-渗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桩海地区混积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混积岩中的陆源碎屑颗粒多为近源沉积,岩石成分成熟度低。来自长堤凸起的岩屑主要为中-酸性喷出岩岩屑,来自埕岛凸起的岩屑主要为石英岩等变质岩岩屑。用陆源碎屑、化学成因泥晶碳酸盐、生物成因碳酸盐颗粒为三端元,将混积岩划分为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岩(陆源碎屑含量在50%~85%)、以化学沉淀碳酸盐为主的混积岩(化学沉淀碳酸盐含量在50%~90%)、正混积岩(三组分均<50%)、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4类。其中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储层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为15%~25%,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生物碎屑孔。泥晶化作用和环边亮晶胶结作用在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中发育程度最高,二者形成的刚性格架使得原生孔隙得以保留。大气水淋滤和有机酸充注有利于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碳酸盐嵌晶胶结在正混积岩中最发育,持续的压实作用对以化学沉淀碳酸盐为主的混积岩影响最大。沉积期较高的岩石结构成熟度和较高的生物碎屑含量,准同生期泥晶包壳的发育、大气淡水的淋滤以及环边亮晶胶结物的发育,埋藏成岩期发生的较强有机酸溶蚀是优质混积岩储层形成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沙河-二 混积岩储层 古近 桩海地区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化湖盆深部优质储集层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孟涛 刘鹏 +5 位作者 邱隆伟 王永诗 刘雅利 林红梅 程付启 曲长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6-906,共11页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基于钻井取心,开展岩心常规分析、铸体和普通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测试,依据所获数据资料系统研究咸化湖盆成岩环境演化及深部优质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该...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基于钻井取心,开展岩心常规分析、铸体和普通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测试,依据所获数据资料系统研究咸化湖盆成岩环境演化及深部优质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该咸化湖盆储集体经历了先碱后酸、碱酸交替的成岩环境,早期碱性成岩环境下大量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原生孔隙,使储集体孔隙度由初始37.30%锐减到18.77%,也使原生孔隙免于压实,保留可溶蚀空间。中后期酸性成岩环境下,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增孔10.59%,深部优质储集层得以形成。膏盐岩、烃源岩、断裂体系及沉积体展布共同控制优质储集层分布,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深部优质储集层位于北部陡坡带,埋深为3 400~4 400 m,岩性以近岸水下扇扇端细砂岩和部分扇中细砾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南洼陷 古近沙河 咸化湖盆 优质储集层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梁东地区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层序地层划分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曲星宇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7,共12页
利用三维地震和测录井资料,对东营凹陷梁东地区古近系沙三中亚段的层序地层特征开展了研究,并对层序内部体系域组成、结构、沉积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东营凹陷梁东地区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内部可划分出高位体系... 利用三维地震和测录井资料,对东营凹陷梁东地区古近系沙三中亚段的层序地层特征开展了研究,并对层序内部体系域组成、结构、沉积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东营凹陷梁东地区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内部可划分出高位体系域(HST)、下降体系域(FSST)、低位体系域(LST)和湖侵体系域(TST),反映其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基准面变化旋回。受沉积物供给和可容纳空间的侧向变化,供源主体位置沙三中亚段发育完整的层序序列。在沉积主体两侧,各体系域的地层厚度逐渐减薄,岸线迁移特征不明显。②研究区FSST沉积相以三角洲前缘为主体,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微相,也可见少量重力流沉积微相,LST在演化序列上继承了FSST的沉积特征,以三角洲—重力流体系为主,但进一步向盆地方向推进。LST的沉积中心相较FSST西移,显示了LST中沉积体系的远距离推进特征。③研究区F1生长断裂的强烈活动控制了砂体分布,断层上、下盘产生的沉降差异使沉积物供给和可容纳空间均产生了变化,导致各体系域几何形态特征和地层叠置关系沿物源方向发生了变化,断层上盘高沉降、高可容纳空间区域的体系域发育完整,砂地比最大;断层下盘高地势、低沉降、低可容纳空间区域,HST和LST的厚度显著减小,砂地比也相对较小。④研究区HST由厚层暗色泥岩和油页岩构成,可作为良好的烃源岩;LST和FSST的三角洲和重力流砂体是主要储集层;TST形成了广泛的暗色泥岩可作为盖层。沙三中亚段各体系域在垂向上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分体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等微相 重力流 可容纳空间 沙河 古近 梁东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特征及储层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7
作者 邓荣敬 徐备 +5 位作者 漆家福 张连雪 王东林 杨桦 李建英 张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0-236,共7页
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储层储集物性差是造成其油藏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在观察岩心、分析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的基础上,利用大量岩心物性数据和其他地质资料,系统讨论了其储层特征及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认为北... 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储层储集物性差是造成其油藏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在观察岩心、分析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的基础上,利用大量岩心物性数据和其他地质资料,系统讨论了其储层特征及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认为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滑塌重力流、湖相等类型沉积相,发育北部和西部两个物源,主要含油气区塘沽、新村等地区位于两个物源的交汇区,以发育中等差储层为主,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原始的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等)、油气成藏时间、油藏异常压力以及火成岩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 沙河 沉积作用 储集物性 影响因素 北塘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湖泊水介质条件对混积岩相组合沉积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惠民 杨怀宇 +2 位作者 张鹏飞 韩同欣 刘鑫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浊积岩油藏是重要的油气增储领域,由于沉积期水体富灰特征明显,从而严重影响了地球物理预测精度及储层的品质。基于沉积水介质与富灰混积岩相组合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综合利用井孔、地震以及岩心的...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浊积岩油藏是重要的油气增储领域,由于沉积期水体富灰特征明显,从而严重影响了地球物理预测精度及储层的品质。基于沉积水介质与富灰混积岩相组合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综合利用井孔、地震以及岩心的古生物、微量元素、粘土矿物、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分析,在岩相组合划分及其水介质环境解剖基础上,综合多种方法量化恢复古湖盆水介质(盐度、水深)条件,从而探讨水介质条件对混积岩相组合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沙三段岩相组合可划分为7种,其中含灰混积类型有5种;古气候、古物源及深部流体直接控制着陆相湖盆的古水介质条件,碳酸盐含量受控于湖盆水体的盐度,富灰区主要分布于坨-胜断裂区、草北地区、中央背斜带及斜坡带地区,贫灰区主要分布于淡水物源注入区及深洼区。因此,浊积岩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方向为前三角洲附近的淡水影响区和洼陷中心的淡水稀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相 古水介质恢复 浊积岩油藏 沙河 古近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维岭 姜在兴 +1 位作者 张春明 赖锦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建立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沉积相类型,揭示研究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体的充填期次和规律.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建立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沉积相类型,揭示研究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体的充填期次和规律.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层序内部细分为6个体系域;识别湖底扇中扇、湖底扇外扇、深湖3种沉积亚相,以及辫状水道、水道间、席状浊积岩、远源浊积岩和深湖泥5种沉积微相;总结各沉积微相在岩心、测井、地震上的识别特征;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各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此研究对该区下一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博兴洼陷 深洼区 古近 沙河中亚 湖底扇 沉积相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滩坝沉积特征与地震沉积学响应——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自力 李琦 +4 位作者 朱筱敏 施瑞生 谢爽慧 张锐锋 曹兰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0-989,共20页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滩坝作为陆相湖盆重要的储集体类型在隐蔽油气勘探中逐渐得到重视。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岩心、钻井岩-电响应特征确定滩坝的类型及组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并基于地震沉积...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滩坝作为陆相湖盆重要的储集体类型在隐蔽油气勘探中逐渐得到重视。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岩心、钻井岩-电响应特征确定滩坝的类型及组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并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明确不同成因类型滩坝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滩坝岩性以(钙质)细砂岩、粉砂岩、生物灰岩、白云岩及泥质灰岩为主。依据岩性组合将滩坝划分为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混积滩坝及风暴滩坝4种类型,并建立相应的滩坝沉积模式。其中,碎屑岩滩坝是三角洲前缘砂体改造、再堆积的结果,碳酸盐岩滩坝为低物源供给背景下湖盆内碳酸盐原生沉淀的产物,混积滩坝是陆源碎屑与内源碳酸盐岩碎屑混积的产物,风暴滩坝的形成则与湖浪对早期滩坝的破坏作用有关。滩坝时空分布具有继承性特征,垂向上从湖侵体系域至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碎屑岩滩坝—混积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混积滩坝—碎屑岩滩坝依次叠置,平面上古湖盆内断层翘倾盘及古底形凸起区是滩坝的重要发育部位,马西走滑断层末端形成的局部挤压隆起是大规模碳酸盐岩滩坝及混积滩坝集中发育区。滩坝的类型及发育特征记录了断陷湖盆构造-层序演化信息,是沉积盆地形成早期古地理格局及演化过程的物质表现。通过对滩坝的精细解剖,有助于恢复盆地的早期演化过程,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地震沉积学 断陷湖盆 滩坝 沙河 古近 霸县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间超压裂缝形成机制及其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卫彬 周新桂 +1 位作者 徐兴友 张世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3-533,共11页
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盐间富有机质页岩为例,综合运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分析、测井资料分析、地层压力反演等手段,对盐间页岩超压成因及超压裂缝的发育特征、形成演化机制和期次及页岩油气地质意义进行... 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盐间富有机质页岩为例,综合运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分析、测井资料分析、地层压力反演等手段,对盐间页岩超压成因及超压裂缝的发育特征、形成演化机制和期次及页岩油气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盐湖盆地普遍发育超压,盐膏岩层封堵及欠压实作用、生烃增压作用、黏土矿物转化脱水作用、断层封闭作用是形成超压的4个主要因素。盐间超压裂缝规模较小,平均长度356.2μm,平均地下开度11.6μm,但密集发育,平均面密度0.76 cm/cm^2,且多伴随油气充注,有效性好。超压缝主要形成于距今25~30 Ma和距今0~5 Ma的两次油气大规模充注时期。盐间超压裂缝对页岩油气具有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双重作用,对孔隙度的贡献率为22.3%,对渗透率的贡献率为51.4%,可连通多尺度裂缝系统,大幅改善储集层物性。在开发过程中,盐间超压裂缝可影响水力压裂缝的延伸和形态,形成复杂的高渗透性体积缝网,提升水力压裂效果,增加页岩油气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集层 盐间超压 超压裂缝 裂缝形成演化 渤海湾盆地 东濮凹陷 古近沙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被引量:85
12
作者 王居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5-58,共14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河街组各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征 ,演化序列清楚。沙四段早期主要发育冲积—洪积扇 ,分布于湖盆的边缘地区 ;沙四段晚期 ,受北断南超的箕状构造背景控制 ,由北向南依次发育了近岸水...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河街组各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征 ,演化序列清楚。沙四段早期主要发育冲积—洪积扇 ,分布于湖盆的边缘地区 ;沙四段晚期 ,受北断南超的箕状构造背景控制 ,由北向南依次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半深湖相和滨浅湖滩坝相沉积。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三角洲发育的鼎盛时期 ,三角洲的主体主要分布于凹陷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伴随着三角洲自东向西的推进及湖盆范围的不断缩小 ,沉积类型由早期的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坡移浊积扇体系向晚期的河流—三角洲体系演化。南部斜坡带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北部陡坡带垂向上由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组成。经过沙三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等的填平补齐作用 ,到沙二段沉积时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只在凹陷西部的利津洼陷发育小规模的三角洲—浅湖相沉积。沙一段沉积时期湖盆发生大规模湖侵 ,物源供应减弱 ,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 ,在凹陷南部边缘发育有滩坝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湖相沉积 沉积相 古近 湖盆 济阳坳陷 沙河 东营凹陷 河流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桂范 李建平 +2 位作者 王根照 程建春 宫诲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断失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的构造-古地貌,并阐明了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受郯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控制,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呈现...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断失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的构造-古地貌,并阐明了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受郯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控制,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呈现整体沉陷,为一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凹中发育3个近东西向的次隆,将青东凹陷分隔为4个次洼,由南至北,次洼的规模逐渐扩大。受构造-古地貌的控制,沙三下亚段青东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由于凹陷规模小,物源供应充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砂质沉积不同程度超覆于次隆之上,次隆地带水浅浪强,形成规模不等的砂质滩坝。发育于东部断坡带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于西部缓坡带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以及发育于次隆地带的砂质滩坝砂体均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较好的圈闭背景,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下亚 构造-古地貌 古近 青东凹陷 渤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镇凹陷古近系沙四段烃源岩生源环境及生烃潜力
14
作者 憨化蜜 陈中红 +1 位作者 柴智 宋泽 《高校地质学报》 2025年第4期498-513,共16页
车镇凹陷周边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沙四段成因原油,使得沙四段成为重要的生烃层位。因此,弄清车镇凹陷内沙四段烃源岩是否也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对后续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选取车镇凹陷各个次级洼陷钻井岩心样品,利用岩石热解... 车镇凹陷周边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沙四段成因原油,使得沙四段成为重要的生烃层位。因此,弄清车镇凹陷内沙四段烃源岩是否也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对后续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选取车镇凹陷各个次级洼陷钻井岩心样品,利用岩石热解、干酪根镜检、热模拟实验及盆地模拟等技术方法,对其生源环境和生烃潜力进行的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车镇凹陷东西部沙四段烃源岩生源环境存在明显差异:西部的车西和套尔河洼陷烃源岩母质来源以混合型有机质为主,形成于淡水—还原沉积环境;东部的大王北和郭局子洼陷生物来源以水生低等生物为主,为咸水—还原环境,尤其是大王北洼陷盐度较高。车镇凹陷沙四段从差到优质的烃源岩均有分布,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成熟度总体不高,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热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最大产油和产气量分别为256.4 mg/g TOC和671.15 mg/g TOC。车镇凹陷沙四段烃源岩显示出早晚两期生油的特征,生烃门限和生烃高峰分别在2800 m和4400 m左右。车镇凹陷沙四段烃源岩埋藏深度较浅且生烃较晚,直到第四纪早期才达到成熟阶段并开始大规模生油,目前正处于生烃的主要时期。总体来看,车镇凹陷沙四段烃源岩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东部洼陷的烃源岩品质要高于西部洼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环境 生烃潜力 烃源岩 沙河 古近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湖相混积岩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以罗家—邵家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金友 张立强 +1 位作者 张世奇 林会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5-1096,共12页
混积岩是混合沉积的典型产物,研究程度较低。罗家—邵家地区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南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了比较广泛的湖相混积岩沉积。本文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岩芯描述及样品分析等,对其混积岩的沉积特征、成因类... 混积岩是混合沉积的典型产物,研究程度较低。罗家—邵家地区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南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了比较广泛的湖相混积岩沉积。本文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岩芯描述及样品分析等,对其混积岩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混积岩类型分为两大类4小类,自下而上混积岩含量增多,展布范围逐渐扩大。混积岩成因以渐变式混合和突变式混合为主,局部存在原地混合沉积,各种类型的混合沉积常相互叠加,频繁交替。本区混积岩形成于两大物源注入背景下的湖泊滨岸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泥坪混合沉积微相、生物浅滩混合沉积微相、颗粒滩坝混合沉积微相及砂坝混合沉积微相等类型。不同环境下的混积岩组构、混合沉积类型及垂向沉积序列有较大的差异。混积岩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物源的供给及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其次为构造背景与湖平面升降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沉积特征 古近沙河 山东济阳坳陷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盆地南缘古近系碎屑高压变质矿物的发现及其构造古地理含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忠 许承武 +1 位作者 石永红 李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30-3140,共11页
针对华北济阳盆地南缘、鲁西隆起北麓的博兴洼陷新生代沉积,通过矿物分离、显微鉴定、探针分析与计算,发现古近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第四段中存在确凿的碎屑蓝闪石、冻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结合同层位碎屑重矿物组合与区域碰撞... 针对华北济阳盆地南缘、鲁西隆起北麓的博兴洼陷新生代沉积,通过矿物分离、显微鉴定、探针分析与计算,发现古近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第四段中存在确凿的碎屑蓝闪石、冻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结合同层位碎屑重矿物组合与区域碰撞造山带物源的时比分析,说明上述高压矿物源于胶东地区的苏鲁造山带,而其源岩是否与俯冲洋壳的折返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对碎屑蓝闪石等高压矿物物源进一步的讨论说明,它们极可能直接来源于苏鲁造山带,但不排除博兴洼陷同时期也接受了来自鲁西地区的剥露物质(含再旋回物源)。因此,鲁西隆起-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古近纪早期具有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古地理特点,而自古近纪始新世中期45Ma左右(相当于沙河街组四段顶界年龄)古地势开始逆转。换句话说,45Ma以后鲁西隆起基本阻隔了直接来自苏鲁造山带的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 盆地南缘 古近 碎屑 高压变质矿物 构造古地理 含义 Sulu orogenic belt 苏鲁造山带 heavy mineral 鲁西隆起 高压矿物 物源 high correlation analysis 蓝闪石 metamorphic rocks 沙河 博兴洼陷 data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陆相湖盆页岩气富集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7
17
作者 周立宏 陈长伟 +7 位作者 韩国猛 杨飞 石倩茹 付东立 董越崎 赵玥 孙莉莉 梁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了进一步评价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陆相湖盆页岩气富集条件与勘探潜力,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资料,对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以下简称沙三段)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岩性及其组合特征、生烃条件、储集空间、岩石脆性、含气性等开... 为了进一步评价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陆相湖盆页岩气富集条件与勘探潜力,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资料,对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以下简称沙三段)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岩性及其组合特征、生烃条件、储集空间、岩石脆性、含气性等开展了综合研究,建立了该区页岩气的成藏模式,评价了页岩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沙三段泥页岩累计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在歧口凹陷的中—低斜坡区已进入大量生气阶段,具备形成规模页岩气藏的生烃条件;②该区泥页岩中长英质矿物含量占优势,基质孔隙、微裂缝较发育,具有一定的储集空间,同时脆性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和伊/蒙间层的合计含量占94%,低膨胀性脆性页岩易于被压裂改造;③持续生烃过程中产生的流体膨胀是沙三段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压力系数大于1.2的泥页岩段随钻气测异常明显,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④凹陷内沙三段埋深介于3100~4400m,页岩气与页岩油伴生,主要以溶解气的形式存在;沙三段埋深介于4400~4850m,以湿气为主;沙三段埋深超过4850m,以干气为主。结论认为,歧口凹陷中—低斜坡区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有利勘探面积约1476km^(2),页岩气资源量超过1×10^(12)m^(3),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歧口凹陷 古近 沙河 陆相页岩气 页岩气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理学报2007年第9卷第1~6期总目次
18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I0001-I0006,共6页
关键词 古地理学 沉积特征 古近 岩相古地理 沙河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 下白垩统 沉积相 地理学报 卷第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