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北部地体划分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炳蔚 王彦斌 左国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2期98-113,共16页
采用构造地层地体分析方法,对沿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长近900km,宽100km)走廊域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进行了重点研究.以现有的资料,把研究区划分出由3个地体群组成的3个大的构造单元,即它们由南往北是青藏地体群... 采用构造地层地体分析方法,对沿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长近900km,宽100km)走廊域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进行了重点研究.以现有的资料,把研究区划分出由3个地体群组成的3个大的构造单元,即它们由南往北是青藏地体群、古西域地体群、准噶尔-南蒙地体群.这些地体群经历早古生代的裂解、离散,晚古生代的拼合,中生代以来进入陆内活动阶段时又经历两次(即-次由北往南,另-次由南往北)强构造挤压作用,致使地壳变形和缩短,形成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体划分 古西域地台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造山带的某些特征
2
作者 陈炳蔚 王彦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2期45-53,共9页
以昆仑中央断裂为界,青藏高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 ̄[1]。北部的造山带是在刚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造山前期是裂陷槽发展阶段,并经简单的碰合褶皱成山。造山期后构造变形也简单,以逆冲、叠覆构造为主。南部的造山带是在柔性基... 以昆仑中央断裂为界,青藏高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 ̄[1]。北部的造山带是在刚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造山前期是裂陷槽发展阶段,并经简单的碰合褶皱成山。造山期后构造变形也简单,以逆冲、叠覆构造为主。南部的造山带是在柔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它的特点是活动性强,经多旋回开、合,造山前期出现有连贯性较好的洋盆及两侧广阔的陆缘沉积,造山期后变形复杂,除逆冲、叠覆构造外,出现大量平移断层。这一总的构造格局形成了青藏高原造山带一系列独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造山带 刚性基底 柔性基底 古西域地台 再生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