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玉台新咏考异》看从事古籍校勘的知识储备 |
郑保荣
|
《出版科学》
|
1995 |
0 |
|
2
|
学术著作引用古籍,必须认真校勘——读《刘轲》一文书后 |
林梓宗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3
|
古籍整理应重视祖本、校勘与版本源流——读顾廷龙与钱存训书信札记 |
王世伟
|
《图书与情报》
CSSCI
|
2005 |
0 |
|
4
|
略论古籍整理中训诂学知识的运用 |
董志翘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5
|
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旧文新解二则 |
罗志田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6
|
从《书林清话》看叶德辉的出版思想 |
戚福康
|
《学海》
|
2001 |
1
|
|
7
|
略论古书异文的应用 |
王彦坤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2
|
|
8
|
叔雅先生 |
吴进仁
张昌山
张志军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9
|
从“校对猎异”谈起———也论“校异同”与“校是非” |
孙培镜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0
|
卢文弨校书方法探索 |
何兆龙
|
《浙江学刊》
|
1983 |
0 |
|
11
|
刻石诗 读弘征《现代作家艺术家印集》 |
聂鑫森
|
《出版广角》
|
1997 |
0 |
|
12
|
据异同以校是非:校对挑错的一个基本套路 |
孙培镜
|
《出版科学》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