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四深1井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原始品质特征恢复及排烃量估算
1
作者 黎思成 白悦悦 +6 位作者 孙平昌 冉清昌 严加永 汪伟 牛大鸣 陶连馨 类兴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1-2014,共14页
松辽盆地四深1井区基底古生界已发现天然气,但是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仅依据现今残余的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参数会极大降低烃源岩评价的准确性,误导油气远景的评估。利用岩石热解参数、有机碳同位素、镜质体反射率及有机显微组分... 松辽盆地四深1井区基底古生界已发现天然气,但是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仅依据现今残余的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参数会极大降低烃源岩评价的准确性,误导油气远景的评估。利用岩石热解参数、有机碳同位素、镜质体反射率及有机显微组分等实验数据,通过多种方法恢复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确定降解率法的恢复结果可靠,进一步结合生烃潜力法分析热演化过程中烃源岩的排烃特征。结果表明,四深1井区古生界烃源岩大部分为Ⅰ型和Ⅱ_1型有机质,恢复后的原始有机碳(TOC)平均值为2.56%,原始热解烃量(S_(2))平均值为16.11 mg/g,恢复后的原始烃源岩品质达到好—极好级别。基于Ⅰ和Ⅱ_1型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烃源岩的排烃量曲线,得出四深1井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在三叠纪早期(约230 Ma)进入排烃门限(R_(o)=0.7%),在三叠纪晚期(约210 Ma)到达排烃高峰(R_(o)=1.1%),原油主要成藏阶段在三叠纪—侏罗纪早期(230~200Ma),排烃量为416.423×10^(8)t。主要成气期在侏罗纪中晚期阶段(200~165 Ma),排烃量为55.093×10^(8)t。研究表明,四深1井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已经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烃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生界烃源岩 潜力法 原始有机质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区古生代主要烃源岩有机质富集的环境动力学机制与差异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代钊 汪建国 +3 位作者 严德天 韦恒叶 遇昊 王清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6,共22页
在扬子地块古生界发育了3套区域性的优质烃源岩,即: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二叠系(中、上二叠统)。下寒武统烃源岩主要由硅质岩(留茶坡组)和上部的硅质泥岩、碳质泥岩(或石煤)(牛蹄塘组)组成。早寒武世在台—盆转换带(或台地边... 在扬子地块古生界发育了3套区域性的优质烃源岩,即: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二叠系(中、上二叠统)。下寒武统烃源岩主要由硅质岩(留茶坡组)和上部的硅质泥岩、碳质泥岩(或石煤)(牛蹄塘组)组成。早寒武世在台—盆转换带(或台地边缘)广泛发育的海底热液活动,喷流出大量的富硅流体,使大量硅岩得以在台缘外侧——盆地区沉淀;同时,热液活动会释放出大量富H_2S、CO_2和金属元素的缺氧流体到海洋和大气中,使大气CO_2浓度和海平面大幅上升,深部富营养海水随上升洋流被携带至浅海,使生物产率增加、海洋缺氧进一步恶化,促使大量有机质得以埋藏和保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主要由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夹硅质页岩组成,形成于奥陶纪—志留纪转折期的高海平面期,气候温暖;扬子与华夏陆块的加速拼接使得东南侧陆域扩大,在扬子地块内部形成了隆—凹相间的陆表海环境(或陆棚),水体循环受阻,从而强化了海水分层;而温暖的气候条件使化学风化作用增强,陆源营养输入量增加,并引起生物产率增加,但过量的陆源物质输入会造成有机质的稀释。这些因素造成了该时期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中二叠统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栖霞组(特别是下部),形成于碳酸盐台地内部凹陷(或盆地)。有机质的丰度随着地层旋回性变化而相应变化,所以海平面波动所诱导的生物产率变化是造成有机质富集的最主要控制因素,而不同级次海平面上升(海侵)叠加期是最有利的有机质富集期。上二叠统烃源岩主要赋存于大隆组(或相当地层),也形成于碳酸盐台内凹陷(或盆地)。此期有机质的富集与极度缺氧(甚至硫化)海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烃源岩扬子地块 热液活动 海洋缺氧 原始生物产率有机质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炎铭 魏永强 +1 位作者 夏筱红 阎宝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79,共5页
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揭示出研究区古生界烃源岩构造控制下的二次生烃演化历程,阐明了孔店构造带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得出了主要生烃作用发生在喜山晚期的重要结论,并... 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揭示出研究区古生界烃源岩构造控制下的二次生烃演化历程,阐明了孔店构造带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得出了主要生烃作用发生在喜山晚期的重要结论,并提出了孔店构造带是有望实现黄骅坳陷深层古生界找油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店构造带 古生界烃源岩 构造演化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覆式生烃理念在辽河东部凸起油气成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于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30,7,共7页
从烃源岩地层展布特征、生烃特征及影响生烃因素等方面分析辽河东部凸起古生界烃源岩,指出石炭—二叠系的煤系地层具有广覆式生烃特点,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源岩基础。从生储盖组合关系的角度将东部凸起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新生古储... 从烃源岩地层展布特征、生烃特征及影响生烃因素等方面分析辽河东部凸起古生界烃源岩,指出石炭—二叠系的煤系地层具有广覆式生烃特点,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源岩基础。从生储盖组合关系的角度将东部凸起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新生古储、自生自储和上生下储3种类型。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有2个:一是距离源岩较近的砂岩储层最易成藏;二是断裂相对不发育的区带使早期形成油气藏更易于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东部凸起 古生界烃源岩 生储盖组合类型 广覆式生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地区X井油气显示特征与油气源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魏仙样 卢进才 +1 位作者 魏建设 李玉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0-366,共7页
根据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X井白垩系额济纳旗组、侏罗系麻木乌苏组、古生界顶面风化壳等不同层段的油气显示特征和钻井泥浆烃类气体组分、甲烷C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认为侏罗系和白垩系油气显示特征相同,为油与气显示,气体样品的干燥系数(C1/... 根据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X井白垩系额济纳旗组、侏罗系麻木乌苏组、古生界顶面风化壳等不同层段的油气显示特征和钻井泥浆烃类气体组分、甲烷C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认为侏罗系和白垩系油气显示特征相同,为油与气显示,气体样品的干燥系数(C1/C总)为0.80~0.87,甲烷C同位素δ13C1为-48.19‰~-50.87‰,表现了低成熟热解气的特征;古生界风化壳为气显示,天然气干燥系数(C1/C总)为0.91~0.92,甲烷C同位素δ13C1为-21.56‰~-30.91‰,表现了高成熟热解气的特征。该井及邻区的中生界、古生界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及其演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别,中生界烃源岩以低成熟混合型干酪根为主,古生界烃源岩为成熟—高成熟(或过成熟)的混合型-腐泥型干酪根。表明该区存在以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低成熟烃源岩为油气源的油气系统和古生界高成熟(或过成熟)烃源岩为气源的油气系统,指示了古生界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额济纳旗地区 油气显示 甲烷C同位素 干燥系数 古生界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刊题录
6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古生界烃源岩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 塔河地区 白云岩 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河盆地 沉积学报 主控因素 储层 储集层 川东北 石油勘探 题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