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会议在苏州举行
1
作者 姜海平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11期23-23,共1页
1985年9月16—22日,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在苏州召开了"东海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会议"。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东海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资源研究》的承担单位——地矿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和课题的参加单位——地质科学院地质... 1985年9月16—22日,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在苏州召开了"东海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会议"。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东海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资源研究》的承担单位——地矿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和课题的参加单位——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各专业有关技术人员共45人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地层 工作会议 苏州 古生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古生物所苏铁植物大孢子叶研究取得新进展
2
《生物学教学》 2014年第6期73-74,共2页
据光明网2014年1月3日报道,近日《美国植物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等关于苏铁大孢子叶的研究结果。研究证明,在植物学中沿用了上百年的概念“大孢子叶”是错误的。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大孢子叶 苏铁植物 中国科学院 植物科学 研究 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东亚中生代苏铁杉植物演化研究中获进展
3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第11期13-13,共1页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中生代已绝灭松柏类植物——苏铁杉属(Podozamites)的多样性起源和辐射演化开展了综合分析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该项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地球科学类综合性...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中生代已绝灭松柏类植物——苏铁杉属(Podozamites)的多样性起源和辐射演化开展了综合分析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该项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地球科学类综合性专业刊物《三古》。苏铁杉属(Podozamites)是古植物学领域广泛采用的形态属名。研究表明,东亚地区该植物在晚三叠世始逐渐广布于中纬度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苏铁杉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演化研究 古植物学 古生物 古生物 中生代 中生界 地质年代 南京 江苏 东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揭示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历史 被引量:1
4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2-162,共1页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研究人类早期文明尤其是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伟铭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选取该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自然剖面和考古点剖面,开展了包括高分辨率AMS14C测年、孢粉...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研究人类早期文明尤其是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伟铭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选取该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自然剖面和考古点剖面,开展了包括高分辨率AMS14C测年、孢粉、炭屑、磁化率和粒度以及区域表土花粉和与农作物相关植物现代花粉形态等一系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长江中下游地区 种植历史 中科院 人类活动影响 水稻 中国科学院 农业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古生物所发现侏罗纪的水生奇异虫
5
《生物学教学》 2014年第12期70-70,共1页
据光明网2014年7月3日援引报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春研究团队与临沂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侏罗系地层中发现双翅目伪鹬虻科的幼虫化石,命名为“侏罗奇异虫”,代表了已知最早的水生外寄生昆虫。该... 据光明网2014年7月3日援引报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春研究团队与临沂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侏罗系地层中发现双翅目伪鹬虻科的幼虫化石,命名为“侏罗奇异虫”,代表了已知最早的水生外寄生昆虫。该研究为了解中生代昆虫与脊椎动物的生态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也为研究昆虫的形态特化提供了新资料。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e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奇异 水生 侏罗纪 寄生昆虫 中国科学院 侏罗系地层 赤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光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禄丰恐龙化石与围岩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群 王怡林 +1 位作者 李朝真 袁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9-301,共3页
迄今为止,禄丰老长箐是世界挖掘恐龙化石较多、涵盖时间最长(含有早、中两个侏罗纪的化石)的地区。老长箐恐龙化石的发掘,为古生物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验基地。文章首次对该地区3个不同层位的恐龙化石及其围岩的成分和结构做了初步... 迄今为止,禄丰老长箐是世界挖掘恐龙化石较多、涵盖时间最长(含有早、中两个侏罗纪的化石)的地区。老长箐恐龙化石的发掘,为古生物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验基地。文章首次对该地区3个不同层位的恐龙化石及其围岩的成分和结构做了初步分析。首先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发现化石及土样中的含钙量均较高(>5%);但硅元素的含量则差别较大,在化石中的含硅量较低(3%~8%),围岩中的含硅量较高(>10%);化石中的含磷量也较高。X射线能谱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化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66%),其次是SiO2(17%);围岩中的主要成分是SiO2(>80%),其次是CaCO3(12%)。此外还发现,化石和围岩的最大区别是,化石中含有氟磷酸钙,而围岩中没有该成分。这一点可以作为鉴别伪化石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为化石的鉴别、为人类研究禄丰老长箐恐龙的生态和演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化石 古生物研究 侏罗纪 发现 演化 层位 生态 鉴别 首次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的起源、辐射与多样性演变——华夏化石记录的启示》出版
7
作者 韦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2-592,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科学出版社 化石记录 多样性 起源 演变 辐射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高校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接受国家基金委评审
8
作者 卞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9-519,共1页
关键词 基地建设项目 野外实习 生物 评审 基金 高校 首都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地球生物学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
9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106,共1页
6月16-18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三届地球生物学国际会议在武汉光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和外国专家局111项目、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资助。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6月16-18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三届地球生物学国际会议在武汉光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和外国专家局111项目、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资助。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会议 生物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武汉 地球 中国地质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科技信息
10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78,共3页
中科院发现迄今最早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化石 据科学网2016年5月19日报道,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揭示了距今15.6亿年前长达30cm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它们或是植物的先祖... 中科院发现迄今最早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化石 据科学网2016年5月19日报道,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揭示了距今15.6亿年前长达30cm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它们或是植物的先祖。这一发现将地球上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10亿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信息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生物 多细胞生物 生物化石 中科院 课题组 化石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瓮安生物群发现地球最古老原始动物化石
11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74,共1页
据科学网2015年3月11日报道,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在贵州省“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虽然其体积只有2—3mm^3,但距今已达6亿年,它被命名为“贵州始杯海绵”。这是迄今全球发现最早,且可信的原始动物... 据科学网2015年3月11日报道,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在贵州省“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虽然其体积只有2—3mm^3,但距今已达6亿年,它被命名为“贵州始杯海绵”。这是迄今全球发现最早,且可信的原始动物实体化石。以前发现的可靠海绵化石是寒武纪早期的海绵骨针化石,距今约有5.3亿年。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生物 动物化石 贵州瓮安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海绵骨针化石 地球 群发 实体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河生物群现场研讨会”在阜新召开
12
作者 汪筱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热河生物 研讨会 阜新 现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2003年9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矿产研究 高级工程师 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 地质研究 地质工作 课题组 古人类 中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确立第十枚地质研究“金钉子”——寒武系江山阶
13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4期74-75,共2页
据科学网2011年8月26日援引新华网2011年8月12日报道,经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我国第十枚"金钉子"——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正式在浙江江山确立。在此之前,中国、英国和意大利各有九枚"金钉子"。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浙江江山 金钉子 寒武系 中国科学院 新华网 意大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桂林机床厂又有第三纪地层发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金荣 梁耀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9-254,共2页
关键词 机床厂 单缝孢 水龙骨 堆积物 褐灰色 孢粉组合 孢子粉 核桃粉 古生物研究 气候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志炎等发现新生代银杏演化新证据
15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6-236,共1页
近日,《国际植物科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刊登了一项对北美第三纪银杏胚珠器官及其伴生叶片的研究。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院士及其博士后全成等人完成。这是迄今为止首次也... 近日,《国际植物科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刊登了一项对北美第三纪银杏胚珠器官及其伴生叶片的研究。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院士及其博士后全成等人完成。这是迄今为止首次也是唯一一例对新生代银杏繁殖器官化石的细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银杏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证据 演化 繁殖器官 PLANT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版中国综合地层时间框架正式发布
16
作者 柳建乔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5,共1页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等主编的《中国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正式出版。这是对本世纪以来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展的一次综合性整理和总结。其无论是对全球或区域地层的深化研究,还是各省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以及在相对精准的时...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等主编的《中国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正式出版。这是对本世纪以来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展的一次综合性整理和总结。其无论是对全球或区域地层的深化研究,还是各省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以及在相对精准的时间尺度上开展生物演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尺度 地层学 中国 框架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区域地层 地质填图 大比例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知微文集》评介
17
作者 刘荣灿 章雨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1-681,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评介 地质工作 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三次常委扩大会的总结
18
作者 王泽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39-1940,共2页
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三次常委扩大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共有来自国土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单位的近70名专家和代表出席。全国地层委员会王泽九常务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书记、... 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三次常委扩大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共有来自国土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单位的近70名专家和代表出席。全国地层委员会王泽九常务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书记、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小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鸿福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向东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副所长、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赵财胜处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副主任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我们的会议。重庆市国土资源厅房产管理局鲁豫川处长、重庆市地质勘察局地矿处孙远东处长等专程到会祝贺。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国际地层委员会前秘书长詹姆士欧格教授和夫人玛丽欧格教授参加本次会议,并请他在会议上做了精彩报告。重庆广场宾馆对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地层委员会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中国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源部 中国地质大学 古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五次常委扩大会的总结
19
作者 王泽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60-1961,共2页
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届第五次常委扩大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共有来自自然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出版机构等单位的50多名专家和代表出席。全国地层委员会王泽九常务副主任、王小烈秘书长、... 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届第五次常委扩大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共有来自自然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出版机构等单位的50多名专家和代表出席。全国地层委员会王泽九常务副主任、王小烈秘书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蔡华伟处长、中国地质科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我们的会议。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卢映祥局长、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刘桂春高级工程师等专程到会祝贺。昆明市金泉大酒店对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国地层委员会王泽九常务副主任代表寿嘉华主任在会议开幕式上祝词,阐述了云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与地层学研究的关系,介绍了一年多来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从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度对全国地层委员会2018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云南省地质局卢映祥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对与会代表来昆明参加会议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详细介绍了云南省地质局的队伍情况,矿产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云南地区地层发育特点,并希望与会代表能对云南地质勘查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委员会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地质矿产调查 社会经济发展 地质勘查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五次常委扩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
作者 王小烈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57-1959,共3页
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一年来,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的地层研究项目又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按照会议的安排,现在我代表全国地层委员会常委会将全国地层委员会201... 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一年来,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的地层研究项目又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按照会议的安排,现在我代表全国地层委员会常委会将全国地层委员会2017年度的工作向大家做一简要汇报,并就2018年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在本次会议期间协商和讨论。一、2017年度完成的工作(一)组织了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标准地层建立——中国地层表”项目的实施为了建立起中国地层划分与对比标准和进一步完善中国地层表,在科技部和自然资源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项目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全国地层委员会)牵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调中心、沈阳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参加的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标准地层建立——中国地层表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表SCI文章8篇;沈阳师范大学发表文章4篇,其中SCI文章1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1次;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发表文章11篇,其中SCI文章5篇;贵州大学发表文章7篇,其中SCI文章2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表SCI文章1篇;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举办大型国际会议1次。希望各课题能及时将标注项目编号的成果报给全国地层委员会办公室。本次会议上各课题将汇报项目启动以来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和课题中期评估,欢迎与会代表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委员会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 中国科学院 自然资源部 古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