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尹凤娟
薛祥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根据早寒武世疑源类在全球的古地理分布 ,并参考古地磁和动物化石等方面的资料 ,进行了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地理分区。结果表明 :早寒武世在全球范围内可分为 2个疑源类古地理大区 ,即波罗的海 -北美 -亚、澳大区和地中海大区 ;我国西南...
根据早寒武世疑源类在全球的古地理分布 ,并参考古地磁和动物化石等方面的资料 ,进行了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地理分区。结果表明 :早寒武世在全球范围内可分为 2个疑源类古地理大区 ,即波罗的海 -北美 -亚、澳大区和地中海大区 ;我国西南地区早寒武世筇竹寺期 ,可根据疑源类分为两个生态区 ,即扬子区和江南区。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各区生态结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疑源类
古生物地理学
古
地理
大区
波罗的海-北美-亚、澳大区
地中海大区
扬子区
江南区
生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造山带古地理重建的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时国
殷鸿福
费琪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4年第5期56-61,共6页
本文系统地评述造山带古地理重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古地磁学、沉积学、古生物地理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文中强调了板块构造与古地理重建的重要性。古地磁数据是精确地进行古地理重建的关键。各种方法应当综合分析,同时也...
本文系统地评述造山带古地理重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古地磁学、沉积学、古生物地理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文中强调了板块构造与古地理重建的重要性。古地磁数据是精确地进行古地理重建的关键。各种方法应当综合分析,同时也指出了各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和简介了古地理重建的某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古
地理
重建
古地磁学
古生物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北方晚三叠世植物地理区划问题
被引量:
3
3
作者
米家榕
张川波
孙春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6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根据中国北方各地晚三叠世植物群特征和古地理状况,将本区划分为二个植物地理单元——远北区(温带区)和隶属于北方区的燕辽—吉南混生植物小区。文中分别论述了各区(小区)的范围、植物群组成特征及其指示的古气候条件;分析了当时古...
本文根据中国北方各地晚三叠世植物群特征和古地理状况,将本区划分为二个植物地理单元——远北区(温带区)和隶属于北方区的燕辽—吉南混生植物小区。文中分别论述了各区(小区)的范围、植物群组成特征及其指示的古气候条件;分析了当时古地理条件的影响;说明了混生现象的环境因素。最后,论证了晚三叠世时中国大陆已连为一体,其后内部未再发生大规模的位移或转动;并讨论了植物地理分区的依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地理学
古植物区
晚三叠世
植物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生双壳类的古温度标志特征
4
作者
冯庆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5-30,共6页
本文以大量的双壳类分类学、古生物地理学资料为基础,从双壳类分异度、动物群组成、壳体特征,生态特征和壳质五个方面论述了双壳类的古温度标志特征。
关键词
双壳类
动物群
古生物地理学
生态特征
异度
巴什基尔阶
表生底栖
生物
地层学
热带区
古生
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中华沟鳞鱼再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罗彦超
朱敏
+1 位作者
卢立伍
潘照晖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1-276,共16页
计荣森先生于1940年基于湖南长沙附近中泥盆统跳马涧组采集到的一些以前中背片为代表的胴甲鱼类标本命名了中华沟鳞鱼(Bothriolepis sinensis),这是在中国正式命名的第一种古生代脊椎动物。虽然卢立伍于1988年对后续出产于模式种产地的...
计荣森先生于1940年基于湖南长沙附近中泥盆统跳马涧组采集到的一些以前中背片为代表的胴甲鱼类标本命名了中华沟鳞鱼(Bothriolepis sinensis),这是在中国正式命名的第一种古生代脊椎动物。虽然卢立伍于1988年对后续出产于模式种产地的其他中华沟鳞鱼材料进行了补充描述,但研究者对中华沟鳞鱼的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仍缺乏全面认识。在此基于计荣森先生所采集的样本及一些收藏于中国地质博物馆未正式发表的化石,对中华沟鳞鱼进行了再研究,补充了其头部与躯甲的部分特征。与其他沟鳞鱼类相比,中华沟鳞鱼拥有以下一系列特征:较大的听上加厚区、颅顶甲长宽比1.4-1.6、较宽的眶窗(宽于颅顶甲的1/3)以及扇形的眶前凹等。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askinae并非位于沟鳞鱼支系的最原始位置;中华沟鳞鱼与广东沟鳞鱼因同样拥有纤细的附肢近端(长宽比大于7)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单系。本研究中绝大部分的中国种类均位于同一支系上,该支系的共有衍征为其胸鳍感觉管从第一腹中片延伸至第二腹中片。此外,基于“深骨”平台数据的古生物地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沟鳞鱼类最早于艾菲尔期出现在华南与东冈瓦纳,并迅速地辐射并扩散至全球,最终于法门期在瑞亚克洋两岸表现出了高度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中泥盆统
胴甲鱼类
沟鳞鱼类
系统发育
古生物地理学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大地空学院高克勤教授发现最早的真螈化石
6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地空学院
高克勤
真螈化石
两栖动物
物种起源
动物进化
古生物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尹凤娟
薛祥煦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文摘
根据早寒武世疑源类在全球的古地理分布 ,并参考古地磁和动物化石等方面的资料 ,进行了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地理分区。结果表明 :早寒武世在全球范围内可分为 2个疑源类古地理大区 ,即波罗的海 -北美 -亚、澳大区和地中海大区 ;我国西南地区早寒武世筇竹寺期 ,可根据疑源类分为两个生态区 ,即扬子区和江南区。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各区生态结构分析 。
关键词
早寒武世
疑源类
古生物地理学
古
地理
大区
波罗的海-北美-亚、澳大区
地中海大区
扬子区
江南区
生态结构
Keywords
realms
acritarchs
Early Cambrian
分类号
Q913.8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3.64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造山带古地理重建的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时国
殷鸿福
费琪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4年第5期56-61,共6页
文摘
本文系统地评述造山带古地理重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古地磁学、沉积学、古生物地理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文中强调了板块构造与古地理重建的重要性。古地磁数据是精确地进行古地理重建的关键。各种方法应当综合分析,同时也指出了各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和简介了古地理重建的某些进展。
关键词
造山带
古
地理
重建
古地磁学
古生物地理学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北方晚三叠世植物地理区划问题
被引量:
3
3
作者
米家榕
张川波
孙春林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6年第4期1-9,共9页
文摘
本文根据中国北方各地晚三叠世植物群特征和古地理状况,将本区划分为二个植物地理单元——远北区(温带区)和隶属于北方区的燕辽—吉南混生植物小区。文中分别论述了各区(小区)的范围、植物群组成特征及其指示的古气候条件;分析了当时古地理条件的影响;说明了混生现象的环境因素。最后,论证了晚三叠世时中国大陆已连为一体,其后内部未再发生大规模的位移或转动;并讨论了植物地理分区的依据问题。
关键词
古生物地理学
古植物区
晚三叠世
植物化石
分类号
Q9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生双壳类的古温度标志特征
4
作者
冯庆来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摘
本文以大量的双壳类分类学、古生物地理学资料为基础,从双壳类分异度、动物群组成、壳体特征,生态特征和壳质五个方面论述了双壳类的古温度标志特征。
关键词
双壳类
动物群
古生物地理学
生态特征
异度
巴什基尔阶
表生底栖
生物
地层学
热带区
古生
态学
分类号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中华沟鳞鱼再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罗彦超
朱敏
卢立伍
潘照晖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地质博物馆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1-276,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2002015,41872023,42130209,42272028)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编号:2021070)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号:193121)资助。
文摘
计荣森先生于1940年基于湖南长沙附近中泥盆统跳马涧组采集到的一些以前中背片为代表的胴甲鱼类标本命名了中华沟鳞鱼(Bothriolepis sinensis),这是在中国正式命名的第一种古生代脊椎动物。虽然卢立伍于1988年对后续出产于模式种产地的其他中华沟鳞鱼材料进行了补充描述,但研究者对中华沟鳞鱼的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仍缺乏全面认识。在此基于计荣森先生所采集的样本及一些收藏于中国地质博物馆未正式发表的化石,对中华沟鳞鱼进行了再研究,补充了其头部与躯甲的部分特征。与其他沟鳞鱼类相比,中华沟鳞鱼拥有以下一系列特征:较大的听上加厚区、颅顶甲长宽比1.4-1.6、较宽的眶窗(宽于颅顶甲的1/3)以及扇形的眶前凹等。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askinae并非位于沟鳞鱼支系的最原始位置;中华沟鳞鱼与广东沟鳞鱼因同样拥有纤细的附肢近端(长宽比大于7)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单系。本研究中绝大部分的中国种类均位于同一支系上,该支系的共有衍征为其胸鳍感觉管从第一腹中片延伸至第二腹中片。此外,基于“深骨”平台数据的古生物地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沟鳞鱼类最早于艾菲尔期出现在华南与东冈瓦纳,并迅速地辐射并扩散至全球,最终于法门期在瑞亚克洋两岸表现出了高度的物种多样性。
关键词
湖南
中泥盆统
胴甲鱼类
沟鳞鱼类
系统发育
古生物地理学
数据可视化
Keywords
Hunan
Middle Devonian
Antiarcha
Bothriolepis
phylogeny
paleobiogeography
data visualization
分类号
Q915.86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大地空学院高克勤教授发现最早的真螈化石
6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地空学院
高克勤
真螈化石
两栖动物
物种起源
动物进化
古生物地理学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
尹凤娟
薛祥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造山带古地理重建的研究方法综述
吴时国
殷鸿福
费琪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北方晚三叠世植物地理区划问题
米家榕
张川波
孙春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海生双壳类的古温度标志特征
冯庆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湖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中华沟鳞鱼再研究
罗彦超
朱敏
卢立伍
潘照晖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北大地空学院高克勤教授发现最早的真螈化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