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三塘湖盆地古生代晚期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岩浆演化意义 被引量:64
1
作者 赵泽辉 郭召杰 +1 位作者 韩宝福 王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9-214,共16页
三塘湖盆地早石炭世安山岩(ECA)、早二叠世粗面岩类(EPT)以及中二叠世玄武岩(MPB)样品都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于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Nb和Ta强烈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类似于和... 三塘湖盆地早石炭世安山岩(ECA)、早二叠世粗面岩类(EPT)以及中二叠世玄武岩(MPB)样品都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于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Nb和Ta强烈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类似于和俯冲带相关的岩浆特征。ECA具有高的Zr/Nb(4.67~12.39),低的Nb/La(0.27~0.30),Ce/Ce*=0.63~0.89,Sr/Sr*=1.32.2.49,并具有Ti的负异常,另外(^87Sr/^86Sr)i=0.70408~0.70451,εNd(t)=+7.42-+7.88。与ECA相比,EPT大离子亲石元素更为富集,Ti和P的负异常明显,特别是Ce/Ce*=0.72—1.64,Sr/Sr*=0.38~1.87,相对较低的Al2O3和CaO含量以及(^87Sr/^86Sr);=0.70414~0.70481和εNd(t)=+4.93~+6.13而区别于ECA。MPB与ECA相比具有较低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和较高的Nb、Ta含量,Ce/Ce*=0.69~0.84,Sr/Sr*=1、44~2.13,未有明显的Ti负异常,(^87St/^86Sr)i=0.70388~0.70396,εNd(t)=+7.10-+7.99。所有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石炭世或更早,三塘湖盆地为与俯冲带相关的构造背景,ECA是典型的弧火山岩,其岩浆主要源于被流体或沉积物交待改造的亏损地幔楔。早石炭世以后,三塘湖地区逐渐进入碰撞后伸展拉张阶段,EPT和MPB都为后造山火山岩。EPT岩浆主要源于亏损软流圈底侵前二叠纪形成的造山组分的部分熔融;MPB的岩浆主要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并被前二叠纪形成的造山组分或是年轻地壳混染。三塘湖地区二叠纪伸展拉张的动力学机制主要是由于造山带增厚的岩石圈大范围拆沉而导致的大范围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岩浆和上部造山组分或是年轻地壳的相互作用,这种造山组分或是年轻地壳具有低的(^87Sr/^86Sr),比值和正的εNd(t)值。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没有明显地幔柱的作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古生代晚期 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古生代晚期火山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元元 陈石 +1 位作者 郭召杰 方世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6-514,共9页
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古生代晚期火山岩——原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采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其中的流纹岩进行定年,年龄为275.6±2.8Ma(MSWD=1.1),表明这套岩石发育于早二叠世。对这套... 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古生代晚期火山岩——原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采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其中的流纹岩进行定年,年龄为275.6±2.8Ma(MSWD=1.1),表明这套岩石发育于早二叠世。对这套二叠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具有高TiO_2含量、高钾富碱的特点,属于典型的橄榄粗玄岩系列;强烈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区富集的特点。综合对比新疆北部及邻区(三塘湖地区、红柳河地区、柳园地区及萨吾尔地区)同期的火山岩,扎河坝地区这套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这对研究本地区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河坝 古生代晚期火山岩 原巴塔玛依内组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二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赣西地区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菲菲 王岳军 +2 位作者 范蔚茗 张爱梅 张玉芝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426,共13页
对湘东板杉铺岩体、宏夏桥岩体和赣西张佳坊岩体、丰顶山岩体以及山庄岩体共5个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上述5个岩体的代表性样品分别给出了(418±2)Ma(板杉铺岩体)、(432±6)Ma... 对湘东板杉铺岩体、宏夏桥岩体和赣西张佳坊岩体、丰顶山岩体以及山庄岩体共5个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上述5个岩体的代表性样品分别给出了(418±2)Ma(板杉铺岩体)、(432±6)Ma(宏夏桥岩体)、(440±2)Ma(张佳坊岩体)、(402±2)Ma(丰顶山岩体)和(424±3)Ma(山庄岩体)的锆石u—Ph谐和年龄,代表了区内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结合其他的年代学和地质资料,认为华南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空间上呈面状展布,时代上主体集中在400~440Ma间,且区内早古生代晚期片麻状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无明显差异,动力学上倾向于认为华南内部加里东事件很可能不是洋陆俯冲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古生代晚期花岗岩 湖南省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类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28
4
作者 崔圆圆 赵志丹 +5 位作者 蒋婷 杨金豹 丁聪 盛丹 侯青叶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11-4024,共14页
本文研究了赣南会同岩体花岗岩类及其闪长质包体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会同岩体花岗岩年龄为425.8±6.2Ma,花岗闪长岩包体为425.0±4.1Ma,侵入年龄约为425Ma,属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志... 本文研究了赣南会同岩体花岗岩类及其闪长质包体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会同岩体花岗岩年龄为425.8±6.2Ma,花岗闪长岩包体为425.0±4.1Ma,侵入年龄约为425Ma,属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志留纪。岩体总体为过铝质到强过铝质(A/CNK=1.05~1.28)、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花岗岩和包体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一致,均富集Rb、Th、U、K、Pb,亏损Ba、Sr、P、Ti,Eu负异常明显。岩石属于S型花岗岩。花岗岩和包体εHf(t)均为负值,变化范围大(分别为-13.7^-3.3,-8.4^-3.2),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较老(总体为1.6~2.3Ga)。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早古生代晚期赣南地区,在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发生了大范围的成熟地壳的强烈再造和深熔作用,源于中、下地壳的熔体在约425Ma侵位形成中酸性岩浆,再向上侵位形成会同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晚期 地球化学 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 S型花岗岩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芳荣 沈渭洲 +1 位作者 舒良树 向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56-3468,共13页
上犹、陡水、龙回和乐安岩体是江西省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较高的S iO2含量(平均73.80%)、K2O/Na2O比值(平均为1.33)和ACNK值(平均为1.05);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P、Ti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 上犹、陡水、龙回和乐安岩体是江西省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较高的S iO2含量(平均73.80%)、K2O/Na2O比值(平均为1.33)和ACNK值(平均为1.05);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P、Ti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6.78),Eu亏损相对明显(δEu值平均为0.39)。同时,它们具有稍高的εNd(t)值(平均为-5.7)和相对年轻的Nd模式年龄(平均为1617M a)。它们在ACF和(La/Yb)N-δEu图解中,投影于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范围内;在εNd(t)-t图解中,位于华南元古代地壳演化域内;在Rb/Sr-Rb/Ba和A/MF-C/MF图解中,它们的源区物质是泥质岩和砂质岩而不是幔源基性岩;此外,在研究区域内,迄今未发现早古生代幔源岩浆活动。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内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应归属于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其形成机制与早古生代晚期的板内作用有关,即早先受区域挤压应力场影响,武夷、南岭、赣中等块体彼此拼贴,进而增生到扬子地块之上;稍后,由于应力场的转化,进入后碰撞伸展环境。并在减压、导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位于中、上地壳层位的低成熟度泥砂质碎屑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古生代晚期花岗岩 陆内造山 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南缘古生代晚期盆山关系:阿尔巴萨依组火山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限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冬冬 郭召杰 +1 位作者 张志诚 吴朝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55-2368,共14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沿巴音沟蛇绿岩带北侧发育一套晚古生代(原下二叠统)阿尔巴萨依组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夹火山碎屑岩。采用锆石SHRIMPU-Pb定年方法,对其中流纹岩进行定年,得到年龄为307.2±1.3Ma(MSWD=1.2),表明原定为早二叠世的阿尔... 准噶尔盆地南缘沿巴音沟蛇绿岩带北侧发育一套晚古生代(原下二叠统)阿尔巴萨依组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夹火山碎屑岩。采用锆石SHRIMPU-Pb定年方法,对其中流纹岩进行定年,得到年龄为307.2±1.3Ma(MSWD=1.2),表明原定为早二叠世的阿尔巴萨依组火山岩的确切喷发时间为晚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阿尔巴萨依组火山岩为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LREE),轻重稀土有一定程度的分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流纹岩有Ba、Sr、P、Eu、Ti的异常。阿尔巴萨依组火山岩的εNd(t)值在+4.21~+7.79之间,显示源区富集特征。晚石炭世阿尔巴萨依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与后碰撞A型花岗岩在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相似,表明两者应有相似的构造背景,都为后碰撞伸展环境。阿尔巴萨依组还发育一套火山沉积地层,表明准噶尔南缘沉积作用在晚石炭世已经开始,开始沉积盆地的类型应为伸展断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南缘 古生代晚期火山岩 锆石SHRIMP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后碰撞 伸展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南段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9
7
作者 林建平 万天丰 冯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67-473,共7页
根据大黑山条垒南段的地质建造及构造形变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本区古生代晚期一中生代构造演化史划分为3个构造阶段,即海酉一印支期、燕山期和四川期。不同时期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应力场等特征不同:海西-印支期以SN向... 根据大黑山条垒南段的地质建造及构造形变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本区古生代晚期一中生代构造演化史划分为3个构造阶段,即海酉一印支期、燕山期和四川期。不同时期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应力场等特征不同:海西-印支期以SN向挤压为主;燕山期为NW-SE向挤压,平均差应力值为112.5MPa;四川期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E-SSW向,平均差应力值为101.4MPa。四川期为本区构造格架基本定型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晚期 中生代 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13
8
作者 夏林圻 李向民 +1 位作者 余吉远 王国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7-1138,共52页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火山作用也逐渐从裂谷和大陆溢流玄武质喷发,经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火山活动,转变为碰撞后裂谷式喷发.850~604Ma的大陆裂谷和大陆溢流熔岩主要分布于祁连和柴达木陆块.从大约550Ma至446Ma,在北祁连和南祁连洋-沟-弧-盆系中广泛发育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型熔岩.与此同时,在祁连陆块中部,发育约522~442Ma的陆内裂谷火山作用.早古生代洋盆于奥陶纪末(约446Ma)闭合.随后,从约445Ma至约428Ma,于祁连陆块北缘发育碰撞后火山活动.此种时-空变异对形成祁连山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过程包括:(1)地幔柱或超级地幔柱上涌,导致Rodinia超大陆发生裂谷化、裂解、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俯冲,并伴随岛弧形成;(2)俯冲的大洋板片回转,致使弧后伸展,进而形成弧后盆地;(3)洋盆闭合、板片断离,继而发生软流圈上涌,诱发碰撞后火山活动.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420~400Ma),先期俯冲的地壳物质折返,发生强烈的造山活动.400Ma后,山体垮塌、岩石圈伸展,相应发生碰撞后花岗质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俯冲和碰撞 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 大陆裂谷 洋中脊玄武岩 弧和弧后盆地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微陆块西段原“达肯大坂岩群”的沉积时代、源区及其对冈瓦纳大陆重建的制约
9
作者 庄玉军 辜平阳 +2 位作者 王盼龙 高永伟 彭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09-3622,共14页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微陆块西段原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浅变质地层,其原岩沉积时代、沉积物质来源研究可为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在冈瓦纳大陆重建中的古地理位置提供有效约束。岩石学、碎屑锆石U-Pb年...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微陆块西段原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浅变质地层,其原岩沉积时代、沉积物质来源研究可为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在冈瓦纳大陆重建中的古地理位置提供有效约束。岩石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浅变质地层主体为一套发育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的石英片岩组合,最大沉积年龄为548~563Ma,并具有~2486Ma、~1594Ma、~1108Ma、~936Ma、~776Ma及~548Ma等6个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与发育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的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存在明显差异。此外,通过与周边其他地块同时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的综合对比,认为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在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主要接受了来自印度板块东北部的沉积物质;在冈瓦纳大陆重建中,该陆块与南祁连、阿拉善、羌塘等微陆块均位于印度板块东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龙布鲁克微陆块 达肯大坂岩群 岩石学 碎屑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 冈瓦纳大陆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