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沉积物古菌膜脂超声萃取前处理中溶剂比对古环境反演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季佳慧 周佳鸣 董良 《海洋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9-697,共9页
古菌膜脂广泛存在于海洋沉积物中,并且作为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古环境重建。超声辅助萃取(UAE)是一种普遍运用于海洋沉积物中古菌膜脂萃取的技术,在萃取过程中,不同比例的超声溶剂可以影响目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分散程度,从而... 古菌膜脂广泛存在于海洋沉积物中,并且作为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古环境重建。超声辅助萃取(UAE)是一种普遍运用于海洋沉积物中古菌膜脂萃取的技术,在萃取过程中,不同比例的超声溶剂可以影响目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分散程度,从而影响萃取效率。本研究采用不同比例超声法试剂萃取了位于东海的沉积物柱状样中广泛存在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计算分析了TEX_(86)、MI以及ACE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DCM/MeOH比值为5∶1(V/V)的超声萃取法对GDGTs萃取效率最高,而DCM/MeOH比值为3∶1(V/V)的萃取法更适用于Archaeol的萃取。此外,除DCM/MeOH(1∶1,V/V)溶剂比外,其余四种不同梯度溶剂比得到的TEX_(86)、RI、MI和ACE指数基本相同。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建议使用5∶1的DCM/MeOH混合有机溶剂作为溶剂萃取膜脂的优选方案。本研究旨在为利用UAE技术对海洋环境样品进行靶向脂质组学分析及指标应用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 脂类生物标志物 脂质组学 萃取 古环境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勉县寒武系仙女洞组生物礁岩相学及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雅兰 李飞 +7 位作者 吕月健 王夏 王曾俊 李红 易楚恒 李杨凡 曾伟 李怡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8-618,共11页
【目的】生物礁演化史上一个关键节点是寒武纪早期广泛出现了后生动物古杯与微生物群落的联合造礁,该造礁群落形成环境和发育条件值得探讨。【方法】以华南板块西北缘汉南—米仓山地区的勉县大河坝剖面为例,对寒武系仙女洞组沉积序列和... 【目的】生物礁演化史上一个关键节点是寒武纪早期广泛出现了后生动物古杯与微生物群落的联合造礁,该造礁群落形成环境和发育条件值得探讨。【方法】以华南板块西北缘汉南—米仓山地区的勉县大河坝剖面为例,对寒武系仙女洞组沉积序列和生物礁临近层位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岩相学特征显示礁体形成于海退背景下的临滨带环境,建造过程可依次分为钙质微生物主导、古杯动物大量繁盛以及古杯与钙质微生物联合建造三个阶段。生物礁灰岩中的陆源碎屑组分含量向上增多,且颗粒变粗,顶部被中—细砂岩覆盖。【结论】古杯—钙质微生物礁生长过程中对低强度的陆源碎屑输入具有一定的耐受度,当粗粒陆源碎屑组分的持续、高强度输入时将造成生物礁发育终止。本实例揭示了古杯—钙质微生物造礁群落生长过程与海底生态指标的相关性,可为古环境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钙质微生物群落 礁灰岩 古环境指标 寒武纪第三期 汉南—米仓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硅藻硅同位素环境示踪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键 张维 +1 位作者 田世洪 陈敬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硅是硅藻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硅藻在生长过程中从水体吸收主要以硅酸(H4SiO4)形式存在的溶解硅。硅藻δ30Sidiatom可反映硅藻吸收硅酸比例的变化,进一步可以反映湖区气候与环境变化。为探索湖泊沉积物硅藻δ30Sidiatom在指示湖泊古环境方... 硅是硅藻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硅藻在生长过程中从水体吸收主要以硅酸(H4SiO4)形式存在的溶解硅。硅藻δ30Sidiatom可反映硅藻吸收硅酸比例的变化,进一步可以反映湖区气候与环境变化。为探索湖泊沉积物硅藻δ30Sidiatom在指示湖泊古环境方面的潜力,我们测定了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硅藻硅同位素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δ30Sidiatom变化与生物硅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呈显著相似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古环境代用指标。同时,与已有温度记录的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具有很好一致性。较高的30Sidiatom指示了温度较高的气候条件下硅藻对硅酸的利用率较高;当30Sidiatom较低时,对应着在温度较低的气候条件下硅藻对硅酸的利用率较低。目前,热带陆地区域古气候重建的方法中可用的温度代用指标很少,此项研究证明了δ30Sidiatom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古环境代用指标,有望在低纬度地区古温度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同位素 硅藻 环境代用指标 湖光岩玛珥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沉积记录中U37k指数与颗石藻生长季节对应性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静静 陈建芳 +3 位作者 李宏亮 金海燕 王斌 刘飞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根据表层沉积物长链不饱和烯酮的不饱和度(Uk37指数)以及现代海洋0~30 m层平均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探讨在低温和高温海区利用Uk37指数重建上层古温度的合理性。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南海上层水体中颗石藻(E.huxleyi,... 根据表层沉积物长链不饱和烯酮的不饱和度(Uk37指数)以及现代海洋0~30 m层平均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探讨在低温和高温海区利用Uk37指数重建上层古温度的合理性。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南海上层水体中颗石藻(E.huxleyi,G.oceanica和G.ericsonii)细胞丰度的季节特征,探讨了沉积记录中Uk37指数与季节的对应性。结果表明:(1)在极端低温和高温海区(-0.6℃和28℃)Uk37指数仍是重建上层水体古温度的良好替代指标;(2)由于南海长链烯酮源生物——颗石藻的主要生长季节为冬季,因此,尽管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Uk37指数与4个季节的SST均显著相关,但沉积记录中的Uk37指数反演的SST可能仅代表冬季上层水体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替代指标 Uk37指数 表层沉积物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