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白云西凹古近纪沉积古环境重建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嵩 彭光荣 +3 位作者 郑金云 李振升 陈兆明 朱定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5,共13页
近年来,珠江口盆地白云西凹不断有勘探发现,但对沉积古环境的特征研究较少,缺乏针对古近纪沉积古环境的系统重建,不利于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评价。为系统恢复研究区古近纪的古气候、古水深、古地貌等古环境信息,利用研究区内古生物、地... 近年来,珠江口盆地白云西凹不断有勘探发现,但对沉积古环境的特征研究较少,缺乏针对古近纪沉积古环境的系统重建,不利于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评价。为系统恢复研究区古近纪的古气候、古水深、古地貌等古环境信息,利用研究区内古生物、地球物理测井、地球化学及岩石物性等资料建立定量恢复古环境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文昌组到珠海组时期,古降水及古气温均下降,受拆离断层活动由强变弱的影响,古地貌不断夷平变缓,古水深中心也不断减少并向白云主洼迁移,整体表现为窄深湖-宽缓湖-广浅湖的演化模式。文昌组时期,白云西凹气候温暖潮湿,有机质供给充足,地貌较陡,早期发育多个深水洼陷,物源供给呈多点联合近源供源,多个水深中心均可发育中深湖相烃源岩,晚期水深中心向洼陷中心汇聚,物源供给呈双向联合相对远源供给特征,具备发育汇聚型水深中心的中浅湖相烃源岩条件。恩平组到珠海组时期,气温下降后期转为温凉气候,地貌夷平,水体变浅,水深中心进一步汇聚,物源供给由盆内供给向盆内盆外联合远源供给转变,有机质供给相对较弱,水深中心发育浅湖相烃源岩。古环境的定量重建成果对研究白云西凹湖盆演化、源汇系统以及优质烃源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期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定量恢复 湖盆演化 "源-汇"系统 烃源岩预测 近纪 白云西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