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鄱阳湖地区晚更新世古环境变迁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吴艳宏
羊向东
王苏民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69-76,共8页
-
文摘
晚更新世期间鄱阳湖北部地区,九江、湖口、彭泽一带发育风沙-黄土-湖沼相交互地层序列。本文通过对该序列5个露头剖面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晚更新世环境变迁和季风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约147—129.6kaBP,以较强的冬季风控制的气候为主,季风降水很少,气候偏冷干;129.6—76kaBP,早期,夏季风逐渐增强,至120kaBP后,夏季风进入强盛阶段,103kaBP后,夏季风较弱,97kaBP后,夏季风又一次增强,这一时段内古气候阶段性非常清楚,早中期暖湿程度较高,后期较弱,在暖湿的背景上存在110—106、103—92kaBP等冷事件;76—55kaBP,为强盛的冬季风时期,气候冷干;55—25kaBP,夏季风又一次增强,气候温暖湿润,中间有冷波动;25—16kaBP,气候变冷干,后期冬季风有所减弱;16kaBP后,夏季风明显增强,气候变温湿,13.0kaBP后。
-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古气候
古季风
鄱阳湖
古环境变迁
-
分类号
P534.631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内蒙古西乌旗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古环境变迁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晓飞
王永立
黄猛
樊航宇
李明辰
李继军
-
机构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4-185,共12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713)
-
文摘
通过对内蒙古西乌旗新郭勒河边的ZK07钻孔进行孢粉资料的分析,重建了内蒙古西乌旗地区154.3ka以来的古植被及古气候的演变过程,该演变过程具体为:154.3~146.3ka,以榆属和云杉属为主,且发育少量湿生水生植物莎草科和香蒲属,降水量增多,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气候寒冷湿润;146.3~133.9ka,周围山地森林萎缩,植被稀疏,转变为草本植物为优势的景观,气候变得温暖偏干,植被类型为疏林-草原植被景观;133.9~121.0ka,气候凉爽偏湿,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景观;121.0~102.9ka,树林覆盖率较低,落叶阔叶树榆属增加,此时气候为温和干旱,植被类型为稀树-草原植被景观;102.9~81.4ka,气候温暖偏湿,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景观;81.4~60.0ka,云杉突然大量增多,榆树减少,气候变得寒冷湿润,植被类型为针叶林植被景观;60.0ka至今,温度回暖,气候为温暖偏干,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观。
-
关键词
古环境变迁
孢粉记录
粒度分析
154.3ka以来
西乌旗地区
-
Keywords
paleoenvironment change
sporopollen record
grain size analysis
since 154.3 ka
Xiwuqi area
-
分类号
P534.64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内蒙古正蓝旗地区全新世古环境变迁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5
- 3
-
-
作者
王燕
叶青培
乔彦松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博物馆
-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24-328,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272088
40572169)
-
文摘
通过对正蓝旗闪电河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重建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植被及古气候的演变过程。全新世早期气候温凉略干,为草原型植被或稀疏草原型植被;中期气候相对暖湿,为森林型植被;后期气候温凉偏干或凉爽偏干,为稀疏草原型植被或草原型植被。
-
关键词
全新世
古环境变迁
孢粉记录
-
Keywords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Holocene
palynological record
-
分类号
P534.632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
-
题名云南鹤庆盆地HQ孔沉积特征与古环境变迁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蒋雪中
王苏民
羊向东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
-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76-81,共6页
-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
国家科委攀登项目
-
文摘
本文依据沉积物的颜色、粒度、层理、岩性组合等特征,并参照磁性地层、磁化率、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及碳氮比值等环境指标,初步建立云南鹤庆盆地约600kaBP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在大阶段上环境变化存在着两次明显的转型,这可能是与构造运动驱动有关。在剖面4.1m处,约14.2kaBP,湖盆被河流切开,导致环境指标突变。
-
关键词
HQ孔
沉积特征
古环境变迁
盆地
第四纪
-
Keywords
HQ cor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palaeoenvironment evolution
-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
-
题名小冰期以来岱海地区的环境变迁与尘暴事件
被引量:14
- 5
-
-
作者
金章东
邹成娟
高南华
梁文波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实验室
江苏石油勘探局物探技术研究院
-
出处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10,共5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 ( 5 0 30 30 2 )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0 0 0 30 0 1)项目
-
文摘
根据高分辨率的湖泊沉积物粒度、Rb/Sr比、磁化率的综合分析 ,结合区域降水、历史记载资料 ,重建了内蒙古岱海地区近 5 0 0年来以小冰期为特征的、具有 10 0年准周期 (经谱分析 )的古环境变迁及受其制约发生的尘暴事件历史。结果表明 ,湖泊沉积物中Rb/Sr比值很好地反映了流域陆地受古环境状态变化控制的化学风化率的历史 ,而尘暴事件则主要是受冬、夏季风的相对强弱制约的。大量尘暴事件频发于小冰期干冷的气候条件下 ,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强度减弱、沉积物中粗颗粒含量高、中值粒径大。在转暖的现代气候下 ,尘暴事件很少 ,化学风化增强 ,沉积物中的粗颗粒含量及中值粒径也随之降低。但是近十几年 ,在化学风化仍相对较强的气候条件下 ,尘暴事件却呈上升趋势 。
-
关键词
Rb/St比
化学风化
古环境变迁
粒度分布
尘暴
岱海地区
内陆湖泊
内蒙古
磁化率
-
Keywords
Rb/Sr ratio
Chemical weathering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Grainsize distribution
Dust storm
Inland lake
-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