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坝-堰塞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范宣梅
戴岚欣
钟育瑾
李婧娟
王兰生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84,共14页
-
基金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22206)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重点课题项目(SKLGP2019Z002)。
-
文摘
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育有一套厚度超过200 m、保存较为完整的湖相沉积,被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其形成于距今30 ka前,存活了约15 ka,因此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晚更新世-全新世(包括末次冰期)的重大地质与环境事件。现有研究初步揭示了古堰塞的沉积特征,但对叠溪古滑坡及古堰塞湖形成与演化的系统研究还十分不足。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结合现代遥感测绘技术(无人机载LiDAR),构建叠溪古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了其地质与地貌特征。同时,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在滑坡体上布设2条长870 m和990 m的测线,探明了滑坡体内部结构特征。通过古堰塞湖相沉积露头和钻孔的调查,结合激光粒度测试,重建了古堰塞湖的范围、规模与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古湖相沉积坡面上多级阶地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古堰塞湖的消亡及其对下游史前古聚落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叠溪古滑坡不仅完全堵塞岷江而且还堵塞了对岸支沟,堆积体方量达到(1400~2000)×10^(6) m^(3)。古堰塞湖在滑坡坝后向上游延伸26 km,所形成的最大湖面覆盖面积约21.4 km 2,库容蓄水量约1670×10^(6) m^(3)。叠溪古滑坡-堰塞湖在岷江上游形成了陡峭的河道裂点(Knickpoint),对山区河道与地貌演化具有长期影响。
-
关键词
地震
古滑坡
古滑坡坝-堰塞湖
溃坝洪水
史前聚落
-
Keywords
earthquake
paleo-landslide
paleo-landslide dam and dammed lake
dam-breach flood
prehistorical settlements
-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