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坳陷吐北1井区古流体演化过程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海 赵孟军 +4 位作者 卓勤功 鲁雪松 李伟强 曾芳 赵爱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5,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吐北地区受膏盐岩和断层的综合影响,其流体的历史演化过程复杂,但过去对此研究较少,制约了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此,对吐北1井区的储集层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分析和定量颗粒荧光分析,并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吐北地区受膏盐岩和断层的综合影响,其流体的历史演化过程复杂,但过去对此研究较少,制约了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此,对吐北1井区的储集层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分析和定量颗粒荧光分析,并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恢复了该区的古流体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认为,该区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1第一期为中新世—上新世康村组(N1-2k)早中期(距今16~9 Ma)原油充注,对应的包裹体荧光呈黄色、黄白色,各层段的定量颗粒荧光(QGF)指数均大于4,表明储层早期的确存在古油藏;而后期由于膏盐岩被断层切穿使得早期流体逸散,形成储层中的残余沥青,现今的储层表面吸附烃的三维全息扫描荧光光谱普遍显示单峰,也证明早期原油逸散。2第二期为上新世库车组(N2k)沉积晚期(距今3 Ma)天然气和轻质油充注,对应的包裹体为赋存于石英颗粒边缘的蓝色荧光包裹体以及黑色气态烃包裹体;该时期膏盐岩盖层埋深加大,强烈的塑性流动恢复了盖层的封盖能力,同时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圈闭剧烈隆升,聚集了大量的天然气和少量的轻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吐孜玛扎北部 流体包裹体 定量颗粒荧光 古流体演化 TSF 膏盐岩 盖层 天然气 轻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微观裂缝脉体期次、成因与流体演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少伟 刘建章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92,共12页
沉积岩石中断裂与裂缝是含油气盆地流体活动的重要通道,断裂与裂缝中充填的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矿物脉体是烃-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记录了断裂、裂缝形成过程中不同期次流体性质、组分、来源以及温压场、氧化还原环境等信息,为研究沉... 沉积岩石中断裂与裂缝是含油气盆地流体活动的重要通道,断裂与裂缝中充填的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矿物脉体是烃-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记录了断裂、裂缝形成过程中不同期次流体性质、组分、来源以及温压场、氧化还原环境等信息,为研究沉积盆地断裂发育、流体动力场特征、物理化学环境及封闭与保存条件等地层古流体活动、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系统总结了含油气盆地微观裂缝脉体流体活动示踪、演化的基本方法及其地质应用现状,认为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通过对裂缝脉体充填的成岩矿物岩石学观察,分析成岩矿物类型、结构及形成的相对次序;②通过对脉体成岩矿物的同位素、微量-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测试,示踪成脉古流体性质、来源、温压-氧化还原环境等;③通过对脉体成岩矿物放射性同位素(如U-Pb、Re-Os等)的测试,精确确定脉体形成时间,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脉体形成过程、流体动力场环境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地质应用前景,以期为含油气盆地古流体演化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与保存等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古流体演化 成岩序次 裂缝脉体 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