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天山古洋盆关闭的地质时限——来自伊宁地块石炭系的新证据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永军 李注苍 +2 位作者 佟丽莉 高占华 佟黎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905-2912,共8页
天山古洋盆关闭的地质时限倍受地质界关注,久有泥盆纪晚期或石炭纪初期,石炭纪晚期以及二叠纪期间3种分歧。由残余盆地恢复原型盆地,是造山带古洋盆恢复的基础,钙碱系列火成岩可作为古洋盆恢复的重要证据。伊宁地块石炭纪的残余盆地沉... 天山古洋盆关闭的地质时限倍受地质界关注,久有泥盆纪晚期或石炭纪初期,石炭纪晚期以及二叠纪期间3种分歧。由残余盆地恢复原型盆地,是造山带古洋盆恢复的基础,钙碱系列火成岩可作为古洋盆恢复的重要证据。伊宁地块石炭纪的残余盆地沉积记录、火山岩建造、侵入岩特征、化石组合及古生物地理区系分布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及构造变形特征等新成果证实,以区内阿克沙克组与伊什基里克组间广泛而明显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鄯善运动)为界,下石炭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沉积地层组合发育复杂的不协调褶曲,尖棱褶皱,强烈的揉皱和区域性韧性断层,产出于南方型热带-亚热带古生物地理区系,为区域性挤压构造体制下的岛弧-弧后盆地建造,是塔里木板块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上石炭统碱性系列双峰式火山岩及沉积地层组合则是典型的北方型温带古生物地理区的大陆裂谷火山-沉积建造,构造变形极弱,形成于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是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缝合后的陆内建造。基于这些新的资料和分析,天山古洋盆的关闭时限是早石炭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造山带 石炭纪构造岩石组合 鄯善运动 古洋盆关闭的地质时限 伊宁地块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开地块北缘加里东期中-基性火山岩的厘定: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早古生代古洋盆存在的证据 被引量:42
2
作者 覃小锋 王宗起 +4 位作者 宫江华 赵国英 石浩 詹俊彦 王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1-809,共19页
在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南西段,由于后期盖层覆盖和构造、岩浆侵入破坏,作为结合带标志的古洋壳残片(蛇绿岩)至今未被识别出来,从而导致了前人对该结合带的边界、大地构造性质及其时空演化等问题存在严重分歧。... 在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南西段,由于后期盖层覆盖和构造、岩浆侵入破坏,作为结合带标志的古洋壳残片(蛇绿岩)至今未被识别出来,从而导致了前人对该结合带的边界、大地构造性质及其时空演化等问题存在严重分歧。笔者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云开地块北缘的岑溪地区,沿着岑溪-梧州断裂带两侧出露有一系列呈岩片状产出的(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块。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可分为性质截然不同的三大类:(1)糯垌镇油茶林场一带出露的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具有略亏损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轻微富集,且Nb、Ta、P和Ti的负异常不明显,显示出与N-MORB型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其中斜长阳起石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谐和年龄为443.7±2.2Ma;(2)归义镇洞尾一带出露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则表现出轻微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具有平坦或略富集的轻稀土元素,并出现Nb-Ta、P和Ti的微弱亏损现象,显示出其与E-MORB型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其中斜长角闪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谐和年龄为441.3±2.4Ma;(3)安平镇白板、大爽一带出露的中-基性火山(碎屑)岩总体上表现为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其间还出现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的明显亏损,显示出与俯冲带有关的岛弧型(IAB)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其中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谐和年龄为442.2±3.7Ma。由此表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有早古生代古洋盆的存在,本区N-MORB、E-MORB和IAB型中基性火山岩可能是在加里东时期该洋盆岩石圈持续向南东俯冲消减至华夏板块(云开地块)之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火山岩 古洋盆 早古生代 云开地块北缘 钦-杭结合带南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勉略缝合带组成与古洋盆演化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亚林 李三忠 张国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秦岭勉略构造带是典型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带内组成复杂、变形强烈,其主导构造样式表现为以一系列北倾逆冲断层为格架,不同岩片推覆叠置的叠瓦状构造。详细的组成及构造研究表明,缝合带由洋盆形成演化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陆缘沉积岩系... 秦岭勉略构造带是典型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带内组成复杂、变形强烈,其主导构造样式表现为以一系列北倾逆冲断层为格架,不同岩片推覆叠置的叠瓦状构造。详细的组成及构造研究表明,缝合带由洋盆形成演化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陆缘沉积岩系、不同类型蛇绿岩以及洋盆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以不同方式出露的构造岩块组成,同时区域地层对比表明勉略古洋盆形成过程具有自西而东“剪刀式”打开扩展的性质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勉略缝合带 蛇绿岩 古洋盆 沉积岩 碰撞造山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地区金沙江古洋盆的穿时碰撞闭合:来自花岗岩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11
4
作者 曾普胜 王彦斌 +2 位作者 麻菁 王兆全 温利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105,共14页
金沙江缝合带是特提斯东段重要的缝合带之一,羊拉地区的金沙江缝合带处在青藏高原东构造结东侧,是研究金沙江古洋盆的碰撞闭合过程等构造事件的重要窗口。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系统观察取样,结合花岗岩侵入体的锆石SHRIMP U-Pb... 金沙江缝合带是特提斯东段重要的缝合带之一,羊拉地区的金沙江缝合带处在青藏高原东构造结东侧,是研究金沙江古洋盆的碰撞闭合过程等构造事件的重要窗口。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系统观察取样,结合花岗岩侵入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结果,对金沙江古洋盆的碰撞闭合过程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南部加仁岩体的通吉格花岗闪长岩(加仁岩体之一部分),经中部的路农—里农—江边岩体的花岗闪长岩,到北部的贝吾花岗闪长岩,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通吉格(246.1±3.5) Ma、路农花岗闪长岩(238.1±5.3) Ma、里农花岗闪长岩(239.0±5.7) Ma、江边岗闪长岩(227.9±5.1) Ma和贝吾花岗闪长岩(213.6±6.9) Ma,表明金沙江缝合带的碰撞关闭是从南向北逐渐闭合的,闭合的时限可达33 Ma,但闭合碰撞不是连续而是幕式的,碰撞闭合作用主要发生在约246 Ma、239 Ma、228 Ma、213 Ma 4个幕次。里农大沟还出现222 Ma的辉绿岩脉,与江边岩体时间上较为接近,似乎表明江边岩体侵入时期本区处于局部拉张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穿时闭合 金沙江古洋盆 构造意义 羊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造山带古洋盆恢复的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9
5
作者 周鼎武 张成立 刘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7-430,共4页
对涉及古洋盆恢复的有关问题,诸如蛇绿岩的内涵与外延、造山带的结构构造特征、岩浆活动的特征、性质及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讨论。认为古洋盆恢复应以构造活动为主线,结合造山带地质体的变形、变质、岩浆活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等... 对涉及古洋盆恢复的有关问题,诸如蛇绿岩的内涵与外延、造山带的结构构造特征、岩浆活动的特征、性质及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讨论。认为古洋盆恢复应以构造活动为主线,结合造山带地质体的变形、变质、岩浆活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等进行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造山带 古洋盆 蛇绿岩 造山带类型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古洋盆与加里东运动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55-559,共5页
秦岭造构带曾经存在分隔华北和扬子板块的古洋盆的认识已为众多地层事实所证实。同位素定年结果和古生物资料共同表明古洋盆主要发育于早古生代期间。洋壳滴减遂导致华北和扬子板块边缘的对接。但是,沿缝合带,中、上泥盆系和早石炭系的... 秦岭造构带曾经存在分隔华北和扬子板块的古洋盆的认识已为众多地层事实所证实。同位素定年结果和古生物资料共同表明古洋盆主要发育于早古生代期间。洋壳滴减遂导致华北和扬子板块边缘的对接。但是,沿缝合带,中、上泥盆系和早石炭系的发育、以及不存在造山磨拉石的事实说明,板块对接并未发生地形学意义上的造山作用,沿缝合带尚残留陆表海。秦岭在地形学意义上的造山作用主要发生于印支期。而秦岭的印支运动当属于陆内性质的造山作用,并非大洋板块消亡之后的碰撞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洋盆 秦岭 加里东运动 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古生代秦、祁、昆古洋盆及两侧陆缘板块构造格局和演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宗让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36-42,共7页
在分析了近年来秦、祁、昆造山带研究中部分成果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商、丹主缝合线以南的杨子古陆北缘区早古生代由于一系列“三叉”裂谷系的发育而曾沿布尔汉布达山─略阳─山阳─线打开一次洋盆,致使南秦岭─柴达木-带从扬子陆块北... 在分析了近年来秦、祁、昆造山带研究中部分成果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商、丹主缝合线以南的杨子古陆北缘区早古生代由于一系列“三叉”裂谷系的发育而曾沿布尔汉布达山─略阳─山阳─线打开一次洋盆,致使南秦岭─柴达木-带从扬子陆块北缘分离出来,一度成为一独立微古陆块向北漂移;古生代有其独特的演化历史。而当时主洋盆北侧的华北古陆南缘区则发育有完整的沟、弧、盆体系.面貌很象今天的太平洋西海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 板块构造格局 演化 古洋盆 早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亚洲洋构造域西段蛇绿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磊 张维 徐芹芹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7,共14页
位于东欧克拉通、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三者之间的古亚洲洋构造域西段发育众多蛇绿岩。依据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划分为:①叶尼塞蛇绿岩带、②库兹涅茨-西萨彦-湖区蛇绿岩带、③萨拉伊尔-阿尔泰蛇绿岩带、④斋桑-南蒙古蛇绿岩带、... 位于东欧克拉通、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三者之间的古亚洲洋构造域西段发育众多蛇绿岩。依据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划分为:①叶尼塞蛇绿岩带、②库兹涅茨-西萨彦-湖区蛇绿岩带、③萨拉伊尔-阿尔泰蛇绿岩带、④斋桑-南蒙古蛇绿岩带、⑤东哈萨克斯坦-西准噶尔蛇绿岩带、⑥东准噶尔蛇绿岩带、⑦北天山蛇绿岩带、⑧纳曼-贾拉伊尔蛇绿岩带、⑨特尔斯克伊蛇绿岩带、⑩乌拉尔-南天山蛇绿岩带等。区内蛇绿岩的组合多不完整,伴生火山碎屑岩,地幔岩以方辉橄榄岩+纯橄岩+二辉橄榄岩为主,蛇绿岩年代学特征反映出古洋盆的演化时长一般为60~80 Ma左右,体现了洋盆规模有限。以库兹涅茨-西萨彦-湖区蛇绿岩带为标志的古洋盆,为第一代古亚洲洋,起始于埃迪卡拉纪。第二代古亚洲洋则是以区内分布最为广泛的寒武纪—奥陶纪蛇绿岩为标志,呈现出微陆块与小洋盆相间的构造格局。第三代古亚洲洋主要指泥盆纪—早石炭世的斋桑洋和乌拉尔-南天山洋。区内不存在从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持续演化的古洋。古亚洲洋的俯冲造山更多的是一些小洋盆消失过程中的造山作用,碰撞并不是西伯利亚与冈瓦纳两个大陆之间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其间的微、小陆块间的相互作用,造山作用并不强烈,缺乏超越构造带的大规模推覆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洋构造域 蛇绿岩 古洋盆 蛇绿岩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早泥盆世Ⅰ型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天赦 杨文静 +5 位作者 滕超 张学斌 杨欣杰 来林 吴荣泽 周长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4-1633,共10页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位于贺根山古生代结合带南部,是研究古亚洲洋分支洋贺根山古洋盆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泥盆纪岩浆岩发现较少,对泥盆纪贺根山古洋盆的演化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对新发现的西乌旗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岩相学、L...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位于贺根山古生代结合带南部,是研究古亚洲洋分支洋贺根山古洋盆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泥盆纪岩浆岩发现较少,对泥盆纪贺根山古洋盆的演化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对新发现的西乌旗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元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95.8±7.5)Ma(MSWD=1.4,n=8),指示石英闪长岩体形成于早泥盆世。全岩元素组成具有高硅、富钠和偏铝质特征;Rb、Ba、Th、U、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稀土元素总量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Eu弱负异常。这些特征表明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系I型花岗岩成因;结合Y-Nb和(Y+Nb)-Rb判别图解,反映其形成于与洋板片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的发现,指示贺根山古洋盆在早泥盆世时期仍然存在,并可能发生了朝锡林浩特微陆块的南向俯冲消减作用,此认识有别于传统认为的贺根山古洋盆仅存在北向俯冲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根山泥古洋盆 双向俯冲 Ⅰ型花岗岩 火山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西端乌帕塔尔坎群发现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被引量:65
10
作者 李曰俊 孙龙德 +3 位作者 吴浩若 王国林 杨朝世 彭更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0-226,236,i003,i004,共10页
南天山西端的乌帕塔尔坎群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细碎屑岩,夹火山岩、硅岩和碳酸盐岩,其中分布有一些超基性岩(块)。以往曾据灰岩夹层中的化石将其划归志留系中泥盆统或前泥盆系。我们对乌帕塔尔坎群中所采集的24块硅岩样品进行室内分离和... 南天山西端的乌帕塔尔坎群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细碎屑岩,夹火山岩、硅岩和碳酸盐岩,其中分布有一些超基性岩(块)。以往曾据灰岩夹层中的化石将其划归志留系中泥盆统或前泥盆系。我们对乌帕塔尔坎群中所采集的24块硅岩样品进行室内分离和鉴定,发现的放射虫化石主要有Albaillellasp. cfA. undulataDeflandre,Albaillellasp. cfA. paradoxaDeflandre,Albaillellacf. A. deflandreiGourmelon,Albaillellasp. cf. A. indensisWon,Albaillellasp. cf. Al baillellaexcelsaIshiga, KitoandImoto,Albaillellasp.和Latentifistulidaegen. et. sp. indet.。其中可划分出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一个是以Albaillellasp. cfA. undulataDeflandre,Albaillellasp.cfA. paradoxaDeflandre,Albaillellacf. A. deflandreiGourmelon和Albaillellasp. cf. A. indensisWon为代表的早石炭世早期的化石组合;另一个是以Albaillellasp. cf. AlbaillellaexcelsaIshi ga, KitoandImoto为代表的晚二叠世化石组合。说明乌帕塔尔坎群至少可能包含有志留系到二叠系不同时代的岩石,可能是蛇绿混杂岩。这是该群首次发现放射虫化石,特别是再次发现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进一步证实了南天山西段晚二叠世(残余)古洋盆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端乌帕塔尔坎群 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古洋盆 最终闭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巴尔雷克蛇绿混杂岩带中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杨宝凯 王海博 张洪伟 佟丽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西准噶尔地区巴尔雷克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与蛇纹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晚泥盆世铁列克提组的泥质粉砂岩与沉凝灰岩形成混杂堆积。对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42.15%~44.71%,高TiO2(3.17%~3.77%)、Na2O(1.73%~2... 西准噶尔地区巴尔雷克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与蛇纹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晚泥盆世铁列克提组的泥质粉砂岩与沉凝灰岩形成混杂堆积。对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42.15%~44.71%,高TiO2(3.17%~3.77%)、Na2O(1.73%~2.28%),低Al2O3(13.54%~14.31%)、K2O(1%~1.82%),MgO含量相对稳定(6.75%~8.14%),Mg#为43~46,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REE=186×10-6~219.06×10-6,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La/Yb)N=11.37~12.62),无明显Eu异常(Eu/Eu*=0.96~1),稀土配分模式类似于OIB。相对富集LILE(如Rb、Ba、Th),亏损HFSE(如Zr、Hf),没有明显的Nb和Ta异常,具有高的Ti/Yb(7395~8724)和Zr/Yb(120~136)比值,为典型的OIB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玄武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海山环境,其岩浆源区可能为EMI型富集地幔,即软流圈的上涌导致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大比例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岩。在区域上,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所代表的泥盆纪古洋盆是西准噶尔古洋盆向北收缩的残余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玄武岩(OIB) 巴尔雷克蛇绿混杂岩 地球化学 古洋盆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开地块北缘MORB型火山岩的首次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1
12
作者 覃小锋 周府生 +5 位作者 胡贵昂 李广宁 谢凌峰 周开华 黄锡强 潘艺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4,共5页
最新研究发现,在云开地块北缘陆川县石窝镇—北流市清水口镇一带的“云开岩群”中出露一系列变质基性火山岩,该火山岩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局部岩石中还夹有少量呈透镜状、布丁状或似层状产出的... 最新研究发现,在云开地块北缘陆川县石窝镇—北流市清水口镇一带的“云开岩群”中出露一系列变质基性火山岩,该火山岩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局部岩石中还夹有少量呈透镜状、布丁状或似层状产出的石榴辉石岩、透辉石岩、透辉角闪石岩、角闪石岩、(含石榴)斜长角闪岩、角闪绿帘石岩、石榴阳起石岩、石榴斜长辉石岩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为典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MORB型玄武岩)。斜长角闪岩的锆石SHRIMP法喷发成岩年龄为(1462±28)Ma,表明其可能代表该区消失了的古洋壳岩石,是四堡期洋壳蛇绿岩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B型玄武岩 变质基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 四堡期 古洋盆 云开地块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山带中古海山残片的识别——以拉脊山缝合带青沙山和东沟地质填图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付长垒 闫臻 +1 位作者 王秉璋 牛漫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40,共10页
造山带内海山/洋岛残片的识别是确定古缝合带和古洋盆存在的直接地质证据。祁连造山带被普遍认为是原特提斯洋盆俯冲和闭合的产物,然而南祁连地区是否存在古洋盆长期存在争议。通过对拉脊山关键地段早古生代岩石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 造山带内海山/洋岛残片的识别是确定古缝合带和古洋盆存在的直接地质证据。祁连造山带被普遍认为是原特提斯洋盆俯冲和闭合的产物,然而南祁连地区是否存在古洋盆长期存在争议。通过对拉脊山关键地段早古生代岩石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室内综合研究,在青沙山和东沟地区识别出连续的由洋岛型枕状玄武岩、火山碎屑岩、泥岩、凝灰岩和灰岩组成的火山-沉积组合序列,它们分别呈构造窗和构造残片产出,是拉脊山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寒武世—早奥陶世原特提斯洋内海山残片。这些海山残片的识别不仅表明拉脊山地区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和缝合带,同时为造山带古洋盆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 缝合带 古洋盆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拉脊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钻探在东南亚的新发现
14
作者 张光威(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90年第5期20-20,共1页
执行大洋钻探计划的钻井船一一"JOIDES Resolution"号的科学家们,已完成为期两个月的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两盆地的钻探任务,根据所获沉积物和岩心有如下新的发现:苏拉威西海是形成在42Ma前的古洋盆的一部分,它远离任何大陆块体... 执行大洋钻探计划的钻井船一一"JOIDES Resolution"号的科学家们,已完成为期两个月的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两盆地的钻探任务,根据所获沉积物和岩心有如下新的发现:苏拉威西海是形成在42Ma前的古洋盆的一部分,它远离任何大陆块体。20Ma前,地壳运动推复苏拉威西海盆使其更接近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火山群,同时接受了火山碎屑的沉积。10Ma前,苏拉威西海被来自加里曼丹岛快速抬升的年轻山脉的陆源碎屑(其中包括煤)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钻探 古洋盆 苏禄海 苏拉威西海 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