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古汉语虚词双音化 |
钱玄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5
|
|
|
2
|
论古汉语虚词双音化(续完) |
钱玄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3
|
|
|
3
|
论古汉语虚词双音化(续二) |
钱玄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3
|
|
|
4
|
论古汉语虚词双音化(续一) |
钱玄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3
|
|
|
5
|
编写《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的体会 |
刘学林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
6
|
一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中型工具书——介绍《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
夫里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
7
|
古汉语虚词音近通用例释之一“而” |
李载霖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
8
|
《古汉语虚词》若干译文的商榷 |
余让尧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
9
|
西夏语助词与动词群的配置 |
胡若飞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
10
|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校释二十一条 |
陈永良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4
|
|
|
11
|
我看“之所以” |
王建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
12
|
探疑二则 |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
13
|
疑问句句尾“为”的词性 |
许进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3 |
1
|
|
|
14
|
《论语》中的一种假设复句——“必也正名乎”试谈 |
张归璧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1987 |
1
|
|
|
15
|
“但”字别义 |
侯兰生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
16
|
关于“诸”字训释的几个问题 |
刘百顺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
17
|
浅谈“孰与” |
刘胜有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
18
|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
孙纪尧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2 |
0 |
|
|
19
|
“然”作叹词说 |
廖振佑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
20
|
《庄子》“者”析 |
乔惟森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