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漠河盆地额木尔河群古植物群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传桃 叶明 +3 位作者 文志刚 赵省民 杨晓平 张文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首次对研究区额木尔河群的古植物群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古植物群的组成主要为蕨类植物与裸子植物,其中蕨类植物主要包括真蕨植物门与楔叶植物门,共计8属15种;裸子植物包括银杏植物门、苏铁植物门及松柏植物门,共计15属29种,并阐述了... 首次对研究区额木尔河群的古植物群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古植物群的组成主要为蕨类植物与裸子植物,其中蕨类植物主要包括真蕨植物门与楔叶植物门,共计8属15种;裸子植物包括银杏植物门、苏铁植物门及松柏植物门,共计15属29种,并阐述了各植物门的主要组成特征。额木尔河群的植物化石组合具有以下特征:(1)Coniopteris的分异度和丰度均较高;(2)产有中侏罗世较为典型分子Coniopteris burejensis与Eboracia lobifolia;(3)Coniopteris、Cladophlebis、Eboracia的共同大量出现为本区古植物群的主要特征。上述特征表明,该古植物群应该划归到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晚期组合,其时代为中侏罗世。通过对研究区额木尔河群古植物群在纵向上的分布以及植物化石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将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晚期组合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组合,即绣峰组中的Coniopteris-Nilssonia亚组合、二十二站组中的Coniopteris-Czekanowskia亚组合、漠河组—开库康组中的Coniopteris burejensis-Cladophlebis cf.asiatica亚组合。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研究区生物地层资料,确定额木尔河群的地质时代,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目前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基础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物群 化石组合 额木尔河 侏罗纪 漠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宽城长城系下统微古植物群 被引量:18
2
作者 孙淑芬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5-243,共9页
河北宽城崖门子剖面长城系下统(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和团山子组)页岩中微古植物丰富多样,保存完好,其中尤以串岭沟组最佳。经鉴定总计17属63种,包括5个新种。这进一步揭示了长城系下统各组微古植物的特征,亦为上述各组的空间分布和对比... 河北宽城崖门子剖面长城系下统(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和团山子组)页岩中微古植物丰富多样,保存完好,其中尤以串岭沟组最佳。经鉴定总计17属63种,包括5个新种。这进一步揭示了长城系下统各组微古植物的特征,亦为上述各组的空间分布和对比提供了有力的古生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物群 长城系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二叠纪构造演化的古植物群(大植物、孢粉)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怀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2,共6页
塔里木板块二叠纪的构造演化导致板块古地理位置、古地貌和古环境的演变 (包括气候条件的改变 ) ,相应地塔里木板块的植物群在区系性质方面发生了重要变更。该板块二叠纪植物群演替历史分为 3个演化阶段 :①欧美植物群阶段 (阿赛尔期 ... 塔里木板块二叠纪的构造演化导致板块古地理位置、古地貌和古环境的演变 (包括气候条件的改变 ) ,相应地塔里木板块的植物群在区系性质方面发生了重要变更。该板块二叠纪植物群演替历史分为 3个演化阶段 :①欧美植物群阶段 (阿赛尔期 罗德期 ) ;②欧美 安加拉混生植物群阶段 (沃德期 吴家坪期 )早期 ;③安加拉植物群阶段 (吴家坪期中晚期 长兴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物群 响应 构造演化 二叠纪 塔里木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郧西奥陶纪微古植物群
4
作者 孙淑芬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5-110,T002,共7页
本文研究的微古植物均发现于湖北省郧西县三官洞乡卡子陈家庄奥陶纪地层剖面,共500余粒,计18属34种,其中Pireaapertura为新种。其微古植物的组合特征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田河组,由于光线充足、盐度正常... 本文研究的微古植物均发现于湖北省郧西县三官洞乡卡子陈家庄奥陶纪地层剖面,共500余粒,计18属34种,其中Pireaapertura为新种。其微古植物的组合特征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田河组,由于光线充足、盐度正常、水能较高、营养物质丰富,单细胞浮游藻类大量繁衍,以个体较大,表面纹饰较复杂的分子为主,并伴有腹足类及海百合茎的出现。吊床沟组,由于气温干燥,盐度高,微古植物仅适应那些结构简单,个体小,膜壳厚而坚密的种类才能繁衍。本区微古植物特征表明与波罗的海区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物群 奥陶纪 湖北郧西 地层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宽城地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微古植物群
5
作者 刘欢 孙淑芬 朱士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15-1725,共11页
通过对河北宽城地区高于庄组微古植物进行系统采样,利用化学浸解法,获得了大量微古植物信息,在80件样品中发现微古植物个体5000余粒,共鉴定出41属108种(含1个新属,9个新种,38个未定种),其中包括丰富的多细胞植物化石及其碎片。根据微古... 通过对河北宽城地区高于庄组微古植物进行系统采样,利用化学浸解法,获得了大量微古植物信息,在80件样品中发现微古植物个体5000余粒,共鉴定出41属108种(含1个新属,9个新种,38个未定种),其中包括丰富的多细胞植物化石及其碎片。根据微古植物化石的分布和特征,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与下伏长城系微古植物相比,高于庄组微古植物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微古植物的发现为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生物成矿和成油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物群 多细胞植物 高于庄组 宽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缘-年均温中国模型在定量重建中国新生代植物群古年均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苏涛 星耀武 +4 位作者 JACQUES Frederic M.B 陈文允 黄永江 刘裕生 周浙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8-646,共9页
叶缘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现代植被木本双子叶植物全缘叶物种百分比与年均温的函数关系,定量重建化石植物群古年均温的方法。该方法在新生代植物群的古年均温定量重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基于世界不同地区现代植被的研究表明,尽管... 叶缘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现代植被木本双子叶植物全缘叶物种百分比与年均温的函数关系,定量重建化石植物群古年均温的方法。该方法在新生代植物群的古年均温定量重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基于世界不同地区现代植被的研究表明,尽管全缘叶物种百分比与年均温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具有地区差异性。本文旨在总结叶缘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基于中国植被建立的叶缘—年均温中国模型;同时,采用该模型重建了中国新生代不同时期植物群的古年均温,且与前人采用其它模型得到的年均温重建值相比较。结果表明,叶缘—年均温中国模型能够有效地重建中国新生代植物群的古年均温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物群 化石 模型 年均温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北部晚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2
7
作者 郑卓 王建华 《热带海洋》 CSCD 1998年第3期1-9,共9页
采用孢粉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多个钻孔进行了古植被和古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孢粉组合存在明显区别,更新世时期以木本植物为主,而全新世表现为蕨类孢子和草本花粉的大幅度增加。该特征反映了更新... 采用孢粉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多个钻孔进行了古植被和古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孢粉组合存在明显区别,更新世时期以木本植物为主,而全新世表现为蕨类孢子和草本花粉的大幅度增加。该特征反映了更新世本区为河漫滩洼地沉积为主,局部受海侵影响,而全新世为海湾河口相沉积。根据木本植物花粉不同组分的含量变化以及某些气候敏感属种的出现,可以推论晚更新世亚间冰期的年平均气温比现今低2-4℃左右,盛冰期则低6℃以上,到全新世中期以后形成了与现代相似的明显受季风影响的常绿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分析 珠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环境 古植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宝积山晚三叠世植物群与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阎同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晚三叠世地层是我国西北的主要产煤产油地层,对甘肃省宝积山晚三叠世植物群及古地理进行研究,发现植物群31属56种。其中真蕨类植物7属16种,有节类植物4属10种,种子蕨类植物2属2种,苏铁类植物5属7种,银杏类植物6属13种,松柏类植物2属3种... 晚三叠世地层是我国西北的主要产煤产油地层,对甘肃省宝积山晚三叠世植物群及古地理进行研究,发现植物群31属56种。其中真蕨类植物7属16种,有节类植物4属10种,种子蕨类植物2属2种,苏铁类植物5属7种,银杏类植物6属13种,松柏类植物2属3种,裸子植物种子化石3属3种,分类位置不明化石2属2种,发现了多实拟丹尼蕨和蔡耶贝尔瑙蕨两种北方植物群的典型代表。植物生态类型主要为滨岸、高地和低地。依据纵向分布特点,可将宝积山植物群划分为多实拟丹尼蕨(Danaeopsis fecunda)—周氏似银杏(Ginkgoites chowi)和巨大枝脉蕨(Cladophlebiscf.gigantea)—蟹形新芦木(Neocalamites carcinoides)两个组合带。当时的古气候应为亚热带,通过对沉积物分析确定古环境出现过多次变化,将上三叠统划分为5个古地理演化阶段,可与邻区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宝积山 晚三叠世 古植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窑街植物群的地质时代及古地理区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辛存林 王露菡 +2 位作者 季健健 张亚梅 王晶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2-316,共15页
本文对甘肃窑街组古植物群及古地理进行研究,共发现植物化石31属63种,以银杏类(36.5%)和真蕨类(22.2%)繁盛,松柏类(17.5%)和苏铁类(15.9%)占一定比例,楔叶类(6%)、不明位置的果与穗(1.9%)为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植物群组成分子指示的时... 本文对甘肃窑街组古植物群及古地理进行研究,共发现植物化石31属63种,以银杏类(36.5%)和真蕨类(22.2%)繁盛,松柏类(17.5%)和苏铁类(15.9%)占一定比例,楔叶类(6%)、不明位置的果与穗(1.9%)为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植物群组成分子指示的时代特征,以及与国内外同期其它植物群的对比,认为窑街组植物群的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早中期(Aalenian-Bajocian)。利用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窑街及其余11个研究较为细致的中国北方中侏罗世植物群进行对比,探讨甘肃窑街古地理归属,并对中国北方中侏罗世植物区进行初步划分。利用分支生物地理分析法研究甘肃窑街植物群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窑街中侏罗世植物群与内蒙古高头窑植物群关系较为亲近;讨论了甘肃窑街新发现的屈囊蕨属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特征,发现其分布与中国北方中侏罗世的初步区划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街 中侏罗世 古植物群 地质时代 地理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欧地中海地区中新世以来的植被演化和现代地中海植被的形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卓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20,共8页
从距今2500万年的中新世初到更新世,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植被是从东亚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渐过渡为旱生性的蒿——藜草原。古热带和亚洲、北美成份从晚中新世起逐渐消失,少数一直延续到中更新世。孢粉分析表明,地中海成分... 从距今2500万年的中新世初到更新世,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植被是从东亚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渐过渡为旱生性的蒿——藜草原。古热带和亚洲、北美成份从晚中新世起逐渐消失,少数一直延续到中更新世。孢粉分析表明,地中海成分从中上新世起有明显增加,地中海常绿硬叶林的发展与北极冰盖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学 古植物群 晚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