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二叠纪古板块再造与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
18
1
作者
李维波
李江海
+1 位作者
王洪浩
塔斯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5-694,共10页
依据古地磁方法,对二叠纪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编制了二叠系全球古板块再造图、全球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和全球古地理图。二叠纪板块格局以泛大陆和泛大洋为主,大陆内部裂谷系(如劳亚板块内部北海—北大西...
依据古地磁方法,对二叠纪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编制了二叠系全球古板块再造图、全球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和全球古地理图。二叠纪板块格局以泛大陆和泛大洋为主,大陆内部裂谷系(如劳亚板块内部北海—北大西洋裂谷系和非洲大陆内部裂谷系)持续发育,最终导致了泛大陆的裂解。二叠纪冰期持续发育,又由于干旱带广泛发育的古气候条件,造成全球海平面在晚二叠世达到整个显生宙的最低值。浅海广泛发育的古地理环境造成古、新特提斯洋周缘和劳亚大陆整体以浅海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冈瓦纳大陆内部以河湖相碎屑岩沉积为主。二叠系烃源岩不发育,主要层系是下二叠统泥页岩,分布集中在劳亚大陆北缘、特提斯洋周缘以及冈瓦纳大陆内部和澳大利亚东部,以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为主。泛大陆形成过程中,洋壳消减与不同陆块之间的拼合,最终造成了二叠纪末气候的剧变,形成了晚古生代末超大规模的冰期。板块运动所产生的壳幔物质循环造成二叠纪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剧烈升高,最终导致了二叠纪生物灭绝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古板块再造
岩相古地理
烃源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侏罗系烃源岩发育有利环境及条件探讨--古地理古环境编图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丽亚
李江海
+1 位作者
王洪浩
杨静懿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81-1991,共11页
烃源岩是油气勘探的物质基础,研究其形成环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侏罗系烃源岩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的有利条件,首先依据古地磁方法以160Ma为时间节点,对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在此基础上,辅以地理...
烃源岩是油气勘探的物质基础,研究其形成环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侏罗系烃源岩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的有利条件,首先依据古地磁方法以160Ma为时间节点,对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在此基础上,辅以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的研究成果,在全球板块图上叠加了侏罗系岩相古地理和烃源岩分布等元素,编制了侏罗纪全球尺度的古地理、古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件。同时,统计了全球含油气盆地的侏罗系烃源岩数据531个,其中具有明确干酪根类型的数据252个,且类型主要为Ⅱ型海相浮游生物,Ⅰ和Ⅲ型干酪根发育相对较少。从中得出:沉积环境、干酪根类型、气候、海平面、上升流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其中上升流对烃源岩的形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侏罗纪时期泛大陆大规模裂解,新特提斯洋和中大西洋洋脊逐渐扩张,火山活动强烈。在此构造背景下,全球大范围为温带和热带,气候温暖湿润,且暖流区海水温度适宜,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浅层,有利于海洋生物生存繁殖,为烃源岩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生烃母质;海平面上升以及大规模海泛事件则为烃源岩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新特提斯域周缘和中大西洋两岸暖流区海水温度较适宜,是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区;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被动大陆边缘和裂谷相泥页岩以及陆内深湖相泥页岩是其发育的优势沉积岩相,且绝大部分烃源岩分布于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中亚以及西西伯利亚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古板块再造
古地理
沉积岩相
烃源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史上巨量蒸发岩省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江海
马丽亚
+1 位作者
王洪浩
许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9-632,共14页
全球蒸发岩从震旦纪到新近纪均有发育,其最发育时期为震旦纪-寒武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侏罗纪-白垩纪,且具有幕式分布特点。它们在一定区域(低纬区)常大规模集中发育,跨越不同的沉积盆地类型,面积和厚度巨大,时代跨度较短且连...
全球蒸发岩从震旦纪到新近纪均有发育,其最发育时期为震旦纪-寒武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侏罗纪-白垩纪,且具有幕式分布特点。它们在一定区域(低纬区)常大规模集中发育,跨越不同的沉积盆地类型,面积和厚度巨大,时代跨度较短且连续,笔者称之为巨量蒸发岩省。本文基于全球蒸发岩层系古板块再造、沉积岩相恢复、地层柱状对比、盆地构造分析等方法,对巨量蒸发岩省的发育、分布、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巨量蒸发岩省形成、分布与地史中的造山带演化、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干旱气候带(南北纬30°之间)、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其主要形成于干旱环境下相对封闭、靠海水潜流补给的台地和盆地中;所处的构造单元主要为泛大陆板块内部狭长的裂谷带、特提斯造山带的残余洋盆、海一陆过渡带、陆表海或孤立板块的台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岩省
古板块再造
封闭盆地
沉积岩相
气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石炭纪煤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
1
4
作者
毛翔
李江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98-203,共6页
石炭纪是全球第一个大量富集煤炭资源的时代,煤层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与亚洲,但同期烃源岩分布则十分有限。建立在系统地结合古地磁、区域地质、沉积盆地数据库和资料基础上,绘制的石炭纪全球古板块再造-古地理与岩相系列图件,有效地...
石炭纪是全球第一个大量富集煤炭资源的时代,煤层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与亚洲,但同期烃源岩分布则十分有限。建立在系统地结合古地磁、区域地质、沉积盆地数据库和资料基础上,绘制的石炭纪全球古板块再造-古地理与岩相系列图件,有效地从地球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石炭纪时期,冰盖面积广阔、海平面下降、陆地大面积高出海面,植物繁盛;全球洋流整体表现为暖流自东向西移动,寒流自西向东移动,全球主要沉积作用发生在各大陆周缘及陆内浅海分布区;南北半球均发育热带、干旱带、温带与寒带,植物与气候出现对应的分布趋势。由于劳俄大陆、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等处于热带及北半球干旱带,属于热带全年潮湿植物区与温带植物区,有利的地理、植物特征造成煤广泛分布;而冈瓦纳大陆处于南半球较高纬度,且其中南部发育冰盖区,植物类型为寒带植物区,煤分布较少。海域面积减小、温度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突增导致的海水氧化增强,一系列不利条件导致全球石炭纪烃源岩仅占整个地质时代烃源岩总形成量的约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煤分布
古板块再造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级克拉通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及其形成模式探讨
5
作者
李江海
洛怡
宋珏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5-318,共14页
克拉通盆地是所有盆地类型中最稳定、最长寿的盆地,也是地壳和地幔长期垂向变形最重要的地质记录。地史上面积最大的克拉通盆地(超级克拉通盆地)原型面积常超过200×10^4 km^2,对探讨克拉通盆地成因演化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目前...
克拉通盆地是所有盆地类型中最稳定、最长寿的盆地,也是地壳和地幔长期垂向变形最重要的地质记录。地史上面积最大的克拉通盆地(超级克拉通盆地)原型面积常超过200×10^4 km^2,对探讨克拉通盆地成因演化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可以识别出10余个不同时期的超级克拉通盆地。本文根据超级克拉通盆地基底性质、盆地发育的超大陆构造演化背景及其构造特征,将超级克拉通盆地划分为A型盆地和B型盆地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以西西伯利亚盆地和刚果盆地为代表。A型盆地形成于超大陆裂解之前至初始裂解的背景下,基底为前期造山带,为短波长盆地。盆地形态不规则性强,内部均一性相对较低,克拉通盆地边缘可能渐变为弧后盆地或前陆盆地。B型盆地形成于超大陆裂解末期(即下一个超大陆汇聚之初),基底为古克拉通陆块,为长波长盆地,盆地多呈对称的宽缓碟型。A型盆地处于短期活动的热地幔柱之上,伴随早期裂谷作用及其随后的热衰减成盆;B型盆地常处于热点和地貌高地之间的部位,盆地沉降长期受地幔持续缓慢下沉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陆旋回
克拉通盆地
古板块再造
冷点
超级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叠纪古板块再造与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
18
1
作者
李维波
李江海
王洪浩
塔斯肯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5-694,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9CB219302)资助
文摘
依据古地磁方法,对二叠纪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编制了二叠系全球古板块再造图、全球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和全球古地理图。二叠纪板块格局以泛大陆和泛大洋为主,大陆内部裂谷系(如劳亚板块内部北海—北大西洋裂谷系和非洲大陆内部裂谷系)持续发育,最终导致了泛大陆的裂解。二叠纪冰期持续发育,又由于干旱带广泛发育的古气候条件,造成全球海平面在晚二叠世达到整个显生宙的最低值。浅海广泛发育的古地理环境造成古、新特提斯洋周缘和劳亚大陆整体以浅海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冈瓦纳大陆内部以河湖相碎屑岩沉积为主。二叠系烃源岩不发育,主要层系是下二叠统泥页岩,分布集中在劳亚大陆北缘、特提斯洋周缘以及冈瓦纳大陆内部和澳大利亚东部,以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为主。泛大陆形成过程中,洋壳消减与不同陆块之间的拼合,最终造成了二叠纪末气候的剧变,形成了晚古生代末超大规模的冰期。板块运动所产生的壳幔物质循环造成二叠纪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剧烈升高,最终导致了二叠纪生物灭绝程度最大。
关键词
二叠纪
古板块再造
岩相古地理
烃源岩分布
Keywords
Permian
paleoplate reconstruction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4.4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侏罗系烃源岩发育有利环境及条件探讨--古地理古环境编图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丽亚
李江海
王洪浩
杨静懿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
出处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81-1991,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219302)项目资助
文摘
烃源岩是油气勘探的物质基础,研究其形成环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侏罗系烃源岩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的有利条件,首先依据古地磁方法以160Ma为时间节点,对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在此基础上,辅以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的研究成果,在全球板块图上叠加了侏罗系岩相古地理和烃源岩分布等元素,编制了侏罗纪全球尺度的古地理、古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件。同时,统计了全球含油气盆地的侏罗系烃源岩数据531个,其中具有明确干酪根类型的数据252个,且类型主要为Ⅱ型海相浮游生物,Ⅰ和Ⅲ型干酪根发育相对较少。从中得出:沉积环境、干酪根类型、气候、海平面、上升流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其中上升流对烃源岩的形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侏罗纪时期泛大陆大规模裂解,新特提斯洋和中大西洋洋脊逐渐扩张,火山活动强烈。在此构造背景下,全球大范围为温带和热带,气候温暖湿润,且暖流区海水温度适宜,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浅层,有利于海洋生物生存繁殖,为烃源岩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生烃母质;海平面上升以及大规模海泛事件则为烃源岩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新特提斯域周缘和中大西洋两岸暖流区海水温度较适宜,是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区;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被动大陆边缘和裂谷相泥页岩以及陆内深湖相泥页岩是其发育的优势沉积岩相,且绝大部分烃源岩分布于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中亚以及西西伯利亚等地区。
关键词
侏罗系
古板块再造
古地理
沉积岩相
烃源岩分布
Keywords
Jurassic
Paleo-plate reconstruction
Palaeogeography
Sedimentary facies
Source rock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史上巨量蒸发岩省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江海
马丽亚
王洪浩
许丽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9-632,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9CB219302)资助
致谢本文研究过程中得到塔里木油田研究院黄少英博士、能源博士、潘文庆博士、蔡振忠博士等大力的帮助
+1 种基金
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ChristopherJ.Talbot教授、H.Koyi教授、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AlexWebb博士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也使本文的学术认识得到提升
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何登发教授对本文的审阅与帮助.
文摘
全球蒸发岩从震旦纪到新近纪均有发育,其最发育时期为震旦纪-寒武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侏罗纪-白垩纪,且具有幕式分布特点。它们在一定区域(低纬区)常大规模集中发育,跨越不同的沉积盆地类型,面积和厚度巨大,时代跨度较短且连续,笔者称之为巨量蒸发岩省。本文基于全球蒸发岩层系古板块再造、沉积岩相恢复、地层柱状对比、盆地构造分析等方法,对巨量蒸发岩省的发育、分布、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巨量蒸发岩省形成、分布与地史中的造山带演化、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干旱气候带(南北纬30°之间)、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其主要形成于干旱环境下相对封闭、靠海水潜流补给的台地和盆地中;所处的构造单元主要为泛大陆板块内部狭长的裂谷带、特提斯造山带的残余洋盆、海一陆过渡带、陆表海或孤立板块的台地中心。
关键词
蒸发岩省
古板块再造
封闭盆地
沉积岩相
气候带
Keywords
Saline giants, Paleoplate reconstruction, Closed basin, Sedimentarylithofacies, Climate zone
分类号
P588.24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石炭纪煤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
1
4
作者
毛翔
李江海
机构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98-20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9CB219302)
文摘
石炭纪是全球第一个大量富集煤炭资源的时代,煤层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与亚洲,但同期烃源岩分布则十分有限。建立在系统地结合古地磁、区域地质、沉积盆地数据库和资料基础上,绘制的石炭纪全球古板块再造-古地理与岩相系列图件,有效地从地球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石炭纪时期,冰盖面积广阔、海平面下降、陆地大面积高出海面,植物繁盛;全球洋流整体表现为暖流自东向西移动,寒流自西向东移动,全球主要沉积作用发生在各大陆周缘及陆内浅海分布区;南北半球均发育热带、干旱带、温带与寒带,植物与气候出现对应的分布趋势。由于劳俄大陆、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等处于热带及北半球干旱带,属于热带全年潮湿植物区与温带植物区,有利的地理、植物特征造成煤广泛分布;而冈瓦纳大陆处于南半球较高纬度,且其中南部发育冰盖区,植物类型为寒带植物区,煤分布较少。海域面积减小、温度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突增导致的海水氧化增强,一系列不利条件导致全球石炭纪烃源岩仅占整个地质时代烃源岩总形成量的约8%。
关键词
石炭纪
煤分布
古板块再造
岩相古地理
Keywords
Carboniferous
distributing of coal
paleoplate reconstruction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级克拉通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及其形成模式探讨
5
作者
李江海
洛怡
宋珏琛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5-318,共14页
文摘
克拉通盆地是所有盆地类型中最稳定、最长寿的盆地,也是地壳和地幔长期垂向变形最重要的地质记录。地史上面积最大的克拉通盆地(超级克拉通盆地)原型面积常超过200×10^4 km^2,对探讨克拉通盆地成因演化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可以识别出10余个不同时期的超级克拉通盆地。本文根据超级克拉通盆地基底性质、盆地发育的超大陆构造演化背景及其构造特征,将超级克拉通盆地划分为A型盆地和B型盆地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以西西伯利亚盆地和刚果盆地为代表。A型盆地形成于超大陆裂解之前至初始裂解的背景下,基底为前期造山带,为短波长盆地。盆地形态不规则性强,内部均一性相对较低,克拉通盆地边缘可能渐变为弧后盆地或前陆盆地。B型盆地形成于超大陆裂解末期(即下一个超大陆汇聚之初),基底为古克拉通陆块,为长波长盆地,盆地多呈对称的宽缓碟型。A型盆地处于短期活动的热地幔柱之上,伴随早期裂谷作用及其随后的热衰减成盆;B型盆地常处于热点和地貌高地之间的部位,盆地沉降长期受地幔持续缓慢下沉控制。
关键词
超大陆旋回
克拉通盆地
古板块再造
冷点
超级地幔柱
Keywords
Supercontinent cycle
Cratonic basin
Plate reconstruction
Cold spot
Super-plume
分类号
P54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7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二叠纪古板块再造与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李维波
李江海
王洪浩
塔斯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侏罗系烃源岩发育有利环境及条件探讨--古地理古环境编图研究
马丽亚
李江海
王洪浩
杨静懿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史上巨量蒸发岩省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李江海
马丽亚
王洪浩
许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全球石炭纪煤的分布规律
毛翔
李江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超级克拉通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及其形成模式探讨
李江海
洛怡
宋珏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