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木塔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及地震参数选择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铁英 张善元 李世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0-662,共3页
关键词 古木 抗震性能 地震参数 剪切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古木的树轮碳同位素作为古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可能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艳荣 崔海亭 +2 位作者 刘鸿雁 李平日 谭惠忠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7-582,共6页
本文对广东不同时代、不同树种的埋藏古木树轮纤维素碳同位素序列研究发现:樟树和山桐子分别在相对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中,其树轮δ13C值相对越偏正。结论如下:(1)古山桐子反映冰后期的冷凉气候;(2)古樟代表中全新世的潮湿热带气候;(3)... 本文对广东不同时代、不同树种的埋藏古木树轮纤维素碳同位素序列研究发现:樟树和山桐子分别在相对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中,其树轮δ13C值相对越偏正。结论如下:(1)古山桐子反映冰后期的冷凉气候;(2)古樟代表中全新世的潮湿热带气候;(3)古水松的大批死亡代表了晚全新世和历史时期几次寒冷事件。上述结论说明了古树树轮同位素可以作为古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可能性。通过古今对比,丰富了树轮气候学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古木 树轮碳同位素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能量曲率差的古木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鑫 胡卫兵 孟昭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3-159,186,共8页
以西安钟楼为工程依托,对随机激励作用下古木结构的损伤进行有限元模拟,把古木结构梁上各节点的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通过小波包能量曲率差对古木结构进行损伤定位。在无噪声干扰时,该指标对于古木结构的损伤定位比较敏感,可... 以西安钟楼为工程依托,对随机激励作用下古木结构的损伤进行有限元模拟,把古木结构梁上各节点的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通过小波包能量曲率差对古木结构进行损伤定位。在无噪声干扰时,该指标对于古木结构的损伤定位比较敏感,可准确判定古木结构的损伤位置,该指标随损伤程度的加大而增大。该指标在高斯白噪声干扰下,当信噪比SNR大于或等于40 db时,能对古木结构的损伤进行准确定位,该指标具有一定的抗噪声干扰能力。随后得出了损伤指标和损伤程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用其进行损伤程度的判断并验算其适用性,为研究环境激励下西安钟楼的损伤预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木结构 有限元 损伤识别 小波包能量曲率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古木树轮碳、氢、氧同位素研究与古气候重建 被引量:9
4
作者 孙艳荣 穆治国 崔海亭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4-301,共8页
树轮作为自然档案的一种 ,其同位素研究对探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树轮碳、氢、氧同位素的分馏原理 ,研究方法以及纤维素的提取等。研究表明 ,树轮同位素作为环境变化的示踪剂 ,是古环境再造和了解现代... 树轮作为自然档案的一种 ,其同位素研究对探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树轮碳、氢、氧同位素的分馏原理 ,研究方法以及纤维素的提取等。研究表明 ,树轮同位素作为环境变化的示踪剂 ,是古环境再造和了解现代环境气候变化的一个强有力工具。尤其是在过去全球变化 (PAGES)研究中 ,埋藏古木纤维素中的碳、氢、氧同位素分析已成为环境演化研究的主要量化手段。另外 ,对于中国这样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 ,开展树轮稳定同位素随季节性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树轮研究方面起步较晚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也比较简单 ,还存在不小差距 ,既要进一步积累基础资料 ,又要做区域对比 ,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氧同位素 环境变化 埋藏古木 碳同位素 氢同位素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果实与种子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显生 谢周清 孙立广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3,T001-T002,共7页
报道了浙江舟山群岛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的种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其中 1 4种已经被鉴定其属种 ,它们是南酸枣 ( Choerospondiasaxillaris)、椴树属 ( Tilia sp.)、樟 ( Cinnamomum camphora)、茄属 ( Solanumsp.)、忍冬属 ( Lonicera ... 报道了浙江舟山群岛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的种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其中 1 4种已经被鉴定其属种 ,它们是南酸枣 ( Choerospondiasaxillaris)、椴树属 ( Tilia sp.)、樟 ( Cinnamomum camphora)、茄属 ( Solanumsp.)、忍冬属 ( Lonicera sp.)、山胡椒属 ( Lindera sp.)、苜蓿属 ( Medicago sp.)、荆三棱 ( Scirpusyagara)、金鱼藻属 ( Ceratophyllum sp.)、乌桕 ( Sapium sebif erum)、鹅耳枥属 ( Carpinus sp.)、野山楂 ( Crataegus cuneata)、浙江紫薇 ( Lagerstroemia chekiangensis)和朴树属 ( Celtis sp.)。根据地下古木层中的果实和种子的调查和分析 ,并参考了木材解剖和孢粉分析资料 ,我们认为这里的古木层历史植被类型曾经是亚热带常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朱家尖观音湾 古植物 果实 种子 分类学 古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神木园-古木别孜冲断系的构造样式和形成演化过程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君 周慧 +10 位作者 师骏 缪卫东 王斌 张亮 董才源 李德江 李洪辉 赵岩 赵甜玉 师斌 李曰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5-797,共13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神木园-古木别孜冲断系,由神木园冲断带和古木别孜冲断带组成。前者位于乌什凹陷北缘,以厚皮构造为主,形成基底卷入型冲断楔。后者位于乌什凹陷南缘,为一盖层滑脱冲断构造,主滑脱面位于中新统吉迪克组膏泥岩。其中,...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神木园-古木别孜冲断系,由神木园冲断带和古木别孜冲断带组成。前者位于乌什凹陷北缘,以厚皮构造为主,形成基底卷入型冲断楔。后者位于乌什凹陷南缘,为一盖层滑脱冲断构造,主滑脱面位于中新统吉迪克组膏泥岩。其中,古木别孜背斜是古木别孜断裂的断层传播褶皱。该冲断系是晚新生代南天山陆内造山带南麓的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属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该陆内造山带叠加在先存的增生-碰撞造山带之上。生长地层显示,神木园-古木别孜冲断系形成演化过程为前展式。其变形首先发生于冲断系根带的神木园冲断带,起始于上新世中期(3.5 Ma)。上新世末—第四纪初(1.8 Ma)向前推进至古木别孜冲断带,并在第四纪持续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园—古木别孜冲断系 南天山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 前展式冲断 印度—亚洲 碰撞的远程效应 晚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出土古木油杉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家驹 齐国凡 +1 位作者 徐瑞瑚 范士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3-176,共4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tudies on one soft(gymnosperm)wood,which have been excavated from the city of Wuhan,Hubei Province,is situated on northern bank of Changjiang River in China.The ancient wood lie hidden 31~32?m...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tudies on one soft(gymnosperm)wood,which have been excavated from the city of Wuhan,Hubei Province,is situated on northern bank of Changjiang River in China.The ancient wood lie hidden 31~32?m on the undergrond and 9300 years ago(Early Holocene).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of wood anatomical features,it was identified to be Keteleeri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杉 武汉市 古木 针叶树材 解剖特征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市博物馆藏木雕文殊菩萨像木材鉴定
8
作者 刘洁 曹秀龙 +4 位作者 邱冬妮 方妍岚 郭玲妃 甘昌涛 邱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1,共10页
为了确定大理市博物馆藏文殊菩萨木雕用材树种,分别采用木材解剖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比较鉴定。解剖比对结果显示,文殊菩萨木雕用材的微观构造特征与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标本接近,主要细胞形态特征与云南樟无显著... 为了确定大理市博物馆藏文殊菩萨木雕用材树种,分别采用木材解剖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比较鉴定。解剖比对结果显示,文殊菩萨木雕用材的微观构造特征与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标本接近,主要细胞形态特征与云南樟无显著差异,可初步鉴定文殊菩萨木雕用材树种隶属于樟科(Lauraceae)樟属,但不能确定为云南樟,因此通过采用DNA条形码进一步鉴定。DNA条形码比对结果表明,对于文殊菩萨木雕与云南樟标本鉴定的5个DNA条形码,rpoC1、rbcL和matK的分辨率低,只能将2种木材样品鉴定到属的级别;而trnH-GUG和psbA-trnH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将2种木材样品鉴定到云南樟的具体种;NJ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种木材样品和所选的樟科树种可以准确聚类。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实现大理市博物馆藏木雕文殊菩萨像木材种类的快速且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木雕 古木鉴定 木材解剖 DNA提取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uramin法加固饱水古木件的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晓琪 熊晓鹏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2期34-40,共7页
利用FT IR、DSC以及形态组织观察等方法,初步探讨了Kauramin(MF树脂)法渗透加固16世纪饱水古船残块(古像木)的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MF树脂可填充在橡木细胞组织的各层中,与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形成大量氢键,高度交联,最终形成网络... 利用FT IR、DSC以及形态组织观察等方法,初步探讨了Kauramin(MF树脂)法渗透加固16世纪饱水古船残块(古像木)的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MF树脂可填充在橡木细胞组织的各层中,与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形成大量氢键,高度交联,最终形成网络状整体,从而使古木件的机械性能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ummin法 密胺树脂 饱水古木 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木结构抗震经验评价方法的优化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荣桂 张弛 李林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6-740,共5页
结合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古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评价经验,分析原评价方法中各项评价准则和内容的由来.依据相关规范、最新研究成果及震害实例,按照新的抗震设防要求,从评价细则与评价表格2个方面改进原评价方法.新方法细化和量化了原评价方... 结合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古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评价经验,分析原评价方法中各项评价准则和内容的由来.依据相关规范、最新研究成果及震害实例,按照新的抗震设防要求,从评价细则与评价表格2个方面改进原评价方法.新方法细化和量化了原评价方法中的评价内容,使评价人员在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价古木结构建筑的工作中,能做到调查有侧重,评价有依据.通过计算峰值加速度、地震影响系数等特征值,得到了在三水准分区划抗震设防要求下,不同震害区间所对应的限值,并以此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结合武汉市地震动小区规划图,用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对武汉市部分古木结构建筑的震害进行预测,得出震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木结构建筑 地震影响系数 动力放大系数 三水准分区划 震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积损伤理论的古木构件剩余寿命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阳 杨娜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1,共7页
针对古木构件在保护和加固中的剩余寿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度累积损伤理论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截面时变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构件的强度进行反算.得到具有一定可靠度指标的剩余寿命.与文献中的实例进... 针对古木构件在保护和加固中的剩余寿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度累积损伤理论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截面时变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构件的强度进行反算.得到具有一定可靠度指标的剩余寿命.与文献中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2种不同的算例,得出了梁构件应该多注意裂缝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木构件 强度累积损伤理论 蒙特卡洛法 剩余寿命 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降解的微观构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景然 邱坚 +1 位作者 邱冬妮 金润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78,共7页
文中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进行降解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古木细胞次生壁收缩严重并与胞间层分离;胞间层保存较完好,呈连续网状。说明古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相对严重,木质素降解相对较轻。古木主要是... 文中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进行降解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古木细胞次生壁收缩严重并与胞间层分离;胞间层保存较完好,呈连续网状。说明古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相对严重,木质素降解相对较轻。古木主要是受细菌降解,通过SEM和TEM均可见明显的细菌腐朽特征。细菌首先侵入细胞腔,再通过S3层侵入细胞壁内部。细胞壁内由于降解而产生的空隙在几十到几百纳米之间。饱水古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真菌降解,但这类真菌主要降解古木内淀粉等物质,对细胞壁物质降解能力差,主要是使古木变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门口遗址 饱水古木 降解机理 微观构造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祁云台 虞启涛 方德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经毛细管气谱和质谱比较分析,发现蒙古木蠹蛾(Cossus mongolicus Ersch.)雌蛾产卵器及性信息素腺体漂洗液内,主要含有顺-5-12碳烯醇乙酸酯和顺-5-14碳烯醇乙酸酯两个化合物,其中只有顺-5-12碳烯醇乙酸酯能引起蒙古未蠹蛾雄蛾强烈触角电... 经毛细管气谱和质谱比较分析,发现蒙古木蠹蛾(Cossus mongolicus Ersch.)雌蛾产卵器及性信息素腺体漂洗液内,主要含有顺-5-12碳烯醇乙酸酯和顺-5-14碳烯醇乙酸酯两个化合物,其中只有顺-5-12碳烯醇乙酸酯能引起蒙古未蠹蛾雄蛾强烈触角电位反应,且在连续两年的林间诱捕试验中表现出显著引诱效果和防治潜力,由此证明顺-5-12碳烯辞乙酸酯是蒙古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木蠹蛾 性信息素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木结构建筑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启芳 薛建阳 赵鸿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8-162,共5页
提出了古木结构建筑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通过限制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侧移和最大滑移而防止结构倒塌,其中最大侧移限值由结构的最大水平惯性力及其自身抗倾覆条件确定,最大滑移限值为柱基础半径。根据最大侧移限值并考虑... 提出了古木结构建筑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通过限制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侧移和最大滑移而防止结构倒塌,其中最大侧移限值由结构的最大水平惯性力及其自身抗倾覆条件确定,最大滑移限值为柱基础半径。根据最大侧移限值并考虑古木结构建筑的特殊性,确定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目标位移角及相应的目标刚度。最后分析了构架刚度下对古木结构建筑侧移和滑移的影响,认为适当加大刚度对建筑是有利的。研究结果可为古木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木结构建筑 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 最大侧移限值 最大滑移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饱水古木加固进程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曦芸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0年第4期50-52,共3页
分别测定了用加填充物法脱水加固饱水古木时加固液渗透量受木材含水率的影响以及浸渍温度、添加溶剂对处理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含水率古木由于内部木纤维素几乎全部降解 ,在相同浓度加固液中 ,加固剂的渗透量增加 ,在实际处理中采... 分别测定了用加填充物法脱水加固饱水古木时加固液渗透量受木材含水率的影响以及浸渍温度、添加溶剂对处理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含水率古木由于内部木纤维素几乎全部降解 ,在相同浓度加固液中 ,加固剂的渗透量增加 ,在实际处理中采用高浓度加固液更有利于器物定型 ,温度升高和添加溶剂 ,有利于降低加固液的黏度和表面张力 ,提高渗透速度 ,缩短处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古木 脱水加固 加固剂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区古木的发现及其意义
16
作者 刘福寿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古木 海平面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古树名木保护策略与实践研究
17
作者 姬常猛 尤培昊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0期157-159,共3页
古树名木承载着丰富的生态价值,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保护古树名木成为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山东泗水县古树名木的保护为例,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中保护古... 古树名木承载着丰富的生态价值,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保护古树名木成为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山东泗水县古树名木的保护为例,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中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古树名木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旅游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从病虫害防治、科学灌水施肥、定期修剪等技术层面,探讨了古树名木保护的具体措施。提出了构建全方位管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法治建设、推动社会参与等策略,以提升古树名木的保护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名树古木 技术分析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古木别孜断裂变形特征和构造转换 被引量:6
18
作者 帕日地古丽·布苏克 谢会文 +5 位作者 程晓敢 吴超 张欲清 徐振平 林秀斌 陈汉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反射剖面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古木别孜断裂从东到西的变形差异、构造转换及导致其在空间上差异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第四纪早期古木别孜断裂开始沿着中新统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层向南挤...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反射剖面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古木别孜断裂从东到西的变形差异、构造转换及导致其在空间上差异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第四纪早期古木别孜断裂开始沿着中新统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层向南挤压滑脱,并在温宿凸起北缘突破到地表,在断裂上盘形成古木别孜背斜。古木别孜断裂滑移量从东段A—A′剖面的1.21 km向西至C—C′剖面减小为0.39 km,并在古木别孜背斜以西区域完全消失。该断裂的滑移量一部分转换为前锋逆冲量,另一部分被上盘古木别孜背斜所吸收。古木别孜断裂的形成与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层的发育和温宿古隆起的阻挡作用有关,而古木别孜构造带自东向西在空间上变形差异受控于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层的发育程度:东段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厚度大,剖面北侧的深部双重构造变形量较多地沿含膏泥岩层向盆地内部滑脱传递;往西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厚度变小,深部双重构造变形量沿含膏泥岩向盆地内部传递逐渐减小;西段D—D′剖面的含膏泥岩不发育,深部双重构造的变形量无法沿吉迪克组向盆地内滑脱传递,深部逆冲断层向地表突破,古木别孜断裂完全消失。古木别孜断裂滑移量向西最终消失是通过侧断坡来实现构造转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乌什凹陷 古木别孜断裂 变形特征 构造转换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大瑶山成矿带古木口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龙照 黄树峰 +5 位作者 郭腾飞 沈开和 吴志山 魏明雨 江化寨 詹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8-1016,共9页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分带特征。为及时总结矿区勘查新成果,推动该区找矿新突破,研究矿体与寒武系含碳细碎屑岩系、层间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花岗闪长斑岩组合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矿物组合标志、土壤化探异常等成矿综合信息;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带槽探、钻探揭露等综合找矿方法,在总结分析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找矿方向。结果显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异常带利于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富金矿,其构造相对封闭环境的深部是寻找斑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木口金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大瑶山成矿带 桂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正峰 奚三彩 +1 位作者 孙国平 张溪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6-529,534,共5页
在田螺山遗址的挖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木质文物。由于年代久远且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木质文物现已出现腐朽、开裂等问题,濒临毁灭。为对这些古木实施保护,我们受自然界硅化木的启发,将这些古木进行硅化处理。为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长期有... 在田螺山遗址的挖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木质文物。由于年代久远且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木质文物现已出现腐朽、开裂等问题,濒临毁灭。为对这些古木实施保护,我们受自然界硅化木的启发,将这些古木进行硅化处理。为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长期有效的原位硅化加固目的,我们采用电渗法先对古木进行加速硅化处理,再进行钙化处理。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经处理后的古木内部由层片状硅酸钙大量填充,而表面则被细致的硅酸钙颗粒完整覆盖。在宏观性能上,经处理后古木抗压性能提升了150%左右,保水性能亦大幅提升,不易失水干缩,这种硅化处理对古木起到了强化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木 电渗 硅酸钙 原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