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杜甫的政事文——兼论杜甫与唐代“古文运动”之关系
1
作者 吴怀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1,共12页
政事文是指作家以官员身份对直接参与的日常具体政事提出见解、解决方案的创作,包括公文文体以及涉及公共事务处理的其他散文文体。杜甫现存的9篇政事文,反映了杜甫以官员身份对具体政务的建议和思考,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 政事文是指作家以官员身份对直接参与的日常具体政事提出见解、解决方案的创作,包括公文文体以及涉及公共事务处理的其他散文文体。杜甫现存的9篇政事文,反映了杜甫以官员身份对具体政务的建议和思考,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高明且实用。杜甫因疏救房琯而开罪于君,失去参与高层政治、建立重大事功的机会,但此事不足以表明杜甫缺乏行政能力。无论在朝、在野,杜甫始终积极入世,勇担社会责任,不仅以一个诗人身份观察现实,抒发感慨,而且以一个官员身份和视角实实在在处理政事或提出真知灼见,显示他具有突出的政治见识和行政才能。杜甫的政事文,源自独特的实际参政经验及其儒学信仰,与其“诗史”创作同声相应,表现出自觉革除骈俪、以古为新的特点。追溯“古文运动”之“前史”,杜甫的创造及其贡献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政事文 行政能力 儒学信仰 以古为新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昌黎”之名:中唐古文圈的内外与渗透
2
作者 王伟 贾淦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93,共10页
韩愈以“昌黎”为郡望,宋以降学者多将其解为是对门第与郡姓之攀附。其实,若将韩愈此一行为置放于古文兴起并发展的文学背景下予以考量,或可体现更为丰富的文化意义。借助新旧文献的梳理参读,通过勾勒早期古文运动参与者之交游,可知韩... 韩愈以“昌黎”为郡望,宋以降学者多将其解为是对门第与郡姓之攀附。其实,若将韩愈此一行为置放于古文兴起并发展的文学背景下予以考量,或可体现更为丰富的文化意义。借助新旧文献的梳理参读,通过勾勒早期古文运动参与者之交游,可知韩洄与众多早期古文倡导者过从密切,并存同声相应之谊,将“昌黎韩氏”的名号最早带入古文创作圈。后韩愈兄韩会在大历初依附权臣元载,与同附元载门下之韩洄存同族之谊,在重阀阅之社会背景与古文圈内重士族等时风影响下,韩会始称郡望“昌黎”。韩愈幼孤,生活与文学均受兄长韩会影响极深,故在其初登文坛之创作早期,在文中自称郡望“昌黎”,除却攀附之嫌疑外,尚存赓续其兄文脉、延续家学之用意。职是,韩愈称“昌黎”实汇聚了盛中唐古文发展与家学传递的诸多要素,是研究古文运动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运动 昌黎韩氏 郡望攀附 古文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录出而文与道判”:宋代理学语录生成的文体语境与思想动因
3
作者 陆月 姚爱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5-225,共11页
“语录体”的生成与流行,是两宋性理文体嬗变与儒学思想转型的独特表现。理解南宋后“语录非文”争议及“泛语录化”现象,需回溯至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语境。北宋性理文本经历了“经解体”、论策“古文”、科举“经义”三种文体类型。从... “语录体”的生成与流行,是两宋性理文体嬗变与儒学思想转型的独特表现。理解南宋后“语录非文”争议及“泛语录化”现象,需回溯至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语境。北宋性理文本经历了“经解体”、论策“古文”、科举“经义”三种文体类型。从文道关系看,三者虽各有侧重,却均未能化解“为文”与“言道”的内在张力。至二程创立洛学,引发周程、欧苏思想分裂的同时,也造成了“古文”与“语录”的文体分化,为“言道”找到了更为直接切己的表达形式。理学语录正是在这种文道分判的背景下产生,其直录思想情志的方式既契合洛学以“拟圣”为核心的道学本体论,也符合程门居敬穷理工夫的修养需求,并伴随理学官学化的进程逐渐进入文学话语体系。从文体与思想关系角度探讨“语录体”的发生,或可为中国文体学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录体 古文运动 文体选择 文道观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 被引量:6
4
作者 郝润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67,共4页
对于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风格,学术界历来习惯于从文体的角度来探讨其文学价值,对其产生的动因很少讨论,其实,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风格与他倡导的古文运动有紧密关系。韩愈试图通过唐代盛行的诗歌形式来推动古文运动及创作,以此... 对于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风格,学术界历来习惯于从文体的角度来探讨其文学价值,对其产生的动因很少讨论,其实,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风格与他倡导的古文运动有紧密关系。韩愈试图通过唐代盛行的诗歌形式来推动古文运动及创作,以此来宣传儒家的道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以文为诗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古思潮与文体意识——唐代古文运动与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的文体学省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史小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8-103,共6页
复古思潮与文体意识密切相关 ,复古者文体意识的强弱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理论及创作 ,而且也制约着复古运动的基本走向。以韩愈为代表的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们的文体意识相对较弱 ,能够推陈出新 ;而明代七子派文人的文体意识则过于强烈 ,循... 复古思潮与文体意识密切相关 ,复古者文体意识的强弱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理论及创作 ,而且也制约着复古运动的基本走向。以韩愈为代表的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们的文体意识相对较弱 ,能够推陈出新 ;而明代七子派文人的文体意识则过于强烈 ,循规蹈矩 ,模拟成风。二者在文体的创新与守成上各居一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思潮 文体意识 古文运动 七子派 文学复古 中国 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运动说”再议——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汉民族骈文、散文发展轨迹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晶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古文运动"术语诞生于五四,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唐宋之际骈文之衰和古(散)文之兴深层原因的探讨当中。可是令人产生疑问的是,为什么当初"由古而骈"不需要什么骈文运动,而后来"由骈而古"却需要一场耗... "古文运动"术语诞生于五四,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唐宋之际骈文之衰和古(散)文之兴深层原因的探讨当中。可是令人产生疑问的是,为什么当初"由古而骈"不需要什么骈文运动,而后来"由骈而古"却需要一场耗时约两三百年的古文运动?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文的"由古而骈"正是《易》理之天地秩序经由"体物"的赋对文章的形式美产生影响、并不断强化的过程。而文的"由骈趋散"则是应合天地秩序的艺术形式(骈文)逐渐解体,向单纯反映人世秩序的艺术形式(散文)转向的一个自然而又必然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运动 骈文 散文 白话文 “人”的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古文运动再审视 被引量:2
7
作者 陶新民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2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唐代古文 古文运动 欧阳修 韩愈 文学观 先秦两汉 文学性 文体学 文以载道 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僧孺散文创作及其与唐代古文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润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9-82,共4页
牛僧孺是中晚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现存政论文、碑志文、寓言、诗歌、传奇等。政论文宣扬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结构缜密,富有思辨色彩;寓言注重事物的细致描摹和寓意的自然生发,庄谐兼有、寓意深刻;碑志文奇偶交错、古雅简练,但是,这... 牛僧孺是中晚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现存政论文、碑志文、寓言、诗歌、传奇等。政论文宣扬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结构缜密,富有思辨色彩;寓言注重事物的细致描摹和寓意的自然生发,庄谐兼有、寓意深刻;碑志文奇偶交错、古雅简练,但是,这些作品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牛僧孺的散文作品,综述他在党争活动之外的古文观点、散文创作活动,尤其与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密切关系,由此评价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僧孺 散文创作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孤及与中唐古文运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树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6-169,共4页
独孤及是唐代古文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其古文创作思想中宗经明道、师法汉代文章创作的主张及其关于志、言、文等论述是唐代古文运动文学思想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古文创作中诸如论说文、传记文和山水游记等作品的多方面创新... 独孤及是唐代古文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其古文创作思想中宗经明道、师法汉代文章创作的主张及其关于志、言、文等论述是唐代古文运动文学思想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古文创作中诸如论说文、传记文和山水游记等作品的多方面创新则昭示了中唐古文发展的路径;其开帐讲学、奖携后学的社会活动则直接培养了大历贞元年间的一批古文作家。独孤及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对大历贞元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孤及 中唐 古文运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散文的兴起——唐代古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缪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33,共10页
唐承六朝之后,公私文翰,并用骈俪,而末流弊滋,浮滥冗缓,叙事论理,不能真切,于是韩愈倡为散行之文,远师先秦西汉,以朴质条鬯之体矫正魏晋以来排偶藻饰之风,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古文之体遂立。名为“古文”,实乃创新,虽取法先秦西... 唐承六朝之后,公私文翰,并用骈俪,而末流弊滋,浮滥冗缓,叙事论理,不能真切,于是韩愈倡为散行之文,远师先秦西汉,以朴质条鬯之体矫正魏晋以来排偶藻饰之风,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古文之体遂立。名为“古文”,实乃创新,虽取法先秦西汉,而能自具唐代新散文之风格,并非奴隶式之摹古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韩愈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古文运动者对北宋古文运动的反思与超越——以叶适为中心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170,192,共7页
传统的观点以为唐宋古文运动完成于苏轼之手,这种看法是一个误解。苏轼解构了古文运动,南宋朱熹、吕祖谦、叶适在对唐宋八大家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深刻的命题,掀起了新一轮的南宋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明清古文运动。叶... 传统的观点以为唐宋古文运动完成于苏轼之手,这种看法是一个误解。苏轼解构了古文运动,南宋朱熹、吕祖谦、叶适在对唐宋八大家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深刻的命题,掀起了新一轮的南宋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明清古文运动。叶适对古文提出了义味和典雅的高要求,将唐宋古文运动思想推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古文运动 义味说 典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文运动看李翱的文学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3-225,共3页
李翱是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名家,对汉魏以降的骈丽文风,持批判地继承态度。李翱的文学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文非一艺"的本源论、"文以明道"的目的论、"创意造言"的创作论。李翱的文学理念是以儒家仁义之... 李翱是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名家,对汉魏以降的骈丽文风,持批判地继承态度。李翱的文学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文非一艺"的本源论、"文以明道"的目的论、"创意造言"的创作论。李翱的文学理念是以儒家仁义之道为旨归,但却表现出了抽象化和心性化的时代特点,同时还突出了作家的个体性和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翱 古文运动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古文运动述略(上)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平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80-85,共6页
唐宋古文运动述略(上)陈平原从公元581年隋文帝开国,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又是一个八百年。以八百年的时间跨度来把握文学风尚与进程,无论如何是显得过分粗疏。而且,不同于上一个“八百年”之可以依文章... 唐宋古文运动述略(上)陈平原从公元581年隋文帝开国,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又是一个八百年。以八百年的时间跨度来把握文学风尚与进程,无论如何是显得过分粗疏。而且,不同于上一个“八百年”之可以依文章体式而分为两汉辞赋、魏晋玄言与六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唐宋古文 古文 陈子昂 古文 唐代古文 韩门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与古文运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解少华 《学习论坛》 1997年第10期39-41,共3页
一 韩愈,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生于唐代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由于德宗初期藩镇的叛乱,他家的经济情况受到了打击,迫使他“就食江南”。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开始做官。曾屡次上疏指陈时弊。任监察御史时... 一 韩愈,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生于唐代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由于德宗初期藩镇的叛乱,他家的经济情况受到了打击,迫使他“就食江南”。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开始做官。曾屡次上疏指陈时弊。任监察御史时,为了关中灾民请求减免赋役,被贬为阳山令。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又因反对迎拜佛骨,触怒唐宪宗,贬为潮州刺史。后历任国子祭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古文运动 作家 唐代古文 杜甫 碑志 书信 作品 中小地主 李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唐宋古文运动的解构者
15
作者 马茂军 黄云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当下的学术界和文学史都认为唐宋古文运动成功于苏轼之手,本文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苏轼不是一个复古主义者,苏轼恰恰是唐宋古文运动的解构者,他解构了儒学独尊,主张思想自由,出入百家,朱熹曾大声疾呼:"苏文害正道,甚于佛老&qu... 当下的学术界和文学史都认为唐宋古文运动成功于苏轼之手,本文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苏轼不是一个复古主义者,苏轼恰恰是唐宋古文运动的解构者,他解构了儒学独尊,主张思想自由,出入百家,朱熹曾大声疾呼:"苏文害正道,甚于佛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运动 解构 思想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北方家族姻娅网络与古文运动的发展
16
作者 梁尔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0,共4页
唐代古文家大都出身于北方文学家族,这些家族以婚姻为纽带连结为一个规模更大的姻娅族群,古文运动的思想实质上就是这些家族家学思想的社会化扩散。同时,古文家之间姻娅网络的缔结过程,也是古文运动聚集力量、整合思想、激发创作和扩大... 唐代古文家大都出身于北方文学家族,这些家族以婚姻为纽带连结为一个规模更大的姻娅族群,古文运动的思想实质上就是这些家族家学思想的社会化扩散。同时,古文家之间姻娅网络的缔结过程,也是古文运动聚集力量、整合思想、激发创作和扩大影响的过程。这一网络的横向延展与纵向传续对巩固古文阵营,传播古文思想,推动古文运动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家族 婚姻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古文运动非以骈文为对立面
17
作者 罗书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6,共6页
近现代以来,论者多以为唐宋"古文"是作为"骈文"对立面出现的。实际上,唐宋古文运动反对的并不是骈俪形式本身,而是文道分离的浮靡文风。韩柳欧苏不仅在理论上对骈俪相当友善,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甚至还是... 近现代以来,论者多以为唐宋"古文"是作为"骈文"对立面出现的。实际上,唐宋古文运动反对的并不是骈俪形式本身,而是文道分离的浮靡文风。韩柳欧苏不仅在理论上对骈俪相当友善,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甚至还是整个骈俪文学史上的关键人物。从概念上看,"古文"与"近体文"相对,它不完全是指散行文,还部分地包含了骈文。从影响与效应的角度看,古文与骈文在唐宋以后也一直是并行发展,直到20世纪初,在现代白话文的强力打击下,才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古文 古文运动 古文革新 骈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科举制度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
18
作者 陈友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4-89,共6页
唐代科举主要的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都与古文有关。文章复古者对科举考试不良倾向的批评和改进更是从制度上肯定了古文理论的合法性,规范和制约了天下文士的文体选择和风格倾向。这批文章复古的倡导者利用科场来培植革新力量,从而更加扩... 唐代科举主要的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都与古文有关。文章复古者对科举考试不良倾向的批评和改进更是从制度上肯定了古文理论的合法性,规范和制约了天下文士的文体选择和风格倾向。这批文章复古的倡导者利用科场来培植革新力量,从而更加扩大了古文运动的势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科举 互动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翱对古文文体的拓新
19
作者 李小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2-157,共6页
李翱作为韩愈的亲密盟友和唐代古文运动中的核心成员,用自己的创作实绩对古文文体的开拓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议论性质的“说”“解”“书”,还是以记事为主的“志”“录”,李翱皆涉笔成文且求新求变。李翱于“经说”文和“寓说”... 李翱作为韩愈的亲密盟友和唐代古文运动中的核心成员,用自己的创作实绩对古文文体的开拓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议论性质的“说”“解”“书”,还是以记事为主的“志”“录”,李翱皆涉笔成文且求新求变。李翱于“经说”文和“寓说”文皆有佳篇,他的“解”与“志”则善于将议论与记事相融会进行变体,而创辟“书”体文和作为日记体的“录”,尤能显出他不拘一格、勇于革新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翱 古文运动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古文运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
20
作者 李建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87-94,共8页
中唐时期,随着山东士族的复兴,古文运动蓬勃发展。在骈文盛行的中古时期,山东士族有不废古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相契合,同样具备宗经的传统、反佛的立场以及尚功用、重实际,反对浮华风气的特点。山东... 中唐时期,随着山东士族的复兴,古文运动蓬勃发展。在骈文盛行的中古时期,山东士族有不废古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相契合,同样具备宗经的传统、反佛的立场以及尚功用、重实际,反对浮华风气的特点。山东士族对古文的勃兴居功甚伟,参与并引领了古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士族 古文运动 家学门风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