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守正与融通:清代古文选本的古文观念重构及其批评史意义
1
作者
张莹洁
马茂军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清人所编古文选本虽体例不尽相同,但普遍以古文为因时而变、创新发展的动态概念,并于古文的道统观念、发展纲要、文体关系、审美属性多有前人未及、深刻独到的探本之说。清代古文选家一改明代偏于性灵抒发、消解意识形态的选文陈轨,通...
清人所编古文选本虽体例不尽相同,但普遍以古文为因时而变、创新发展的动态概念,并于古文的道统观念、发展纲要、文体关系、审美属性多有前人未及、深刻独到的探本之说。清代古文选家一改明代偏于性灵抒发、消解意识形态的选文陈轨,通过编纂实践活动赋予古文不失正统而又不拘一律的精神品格,不仅蕴涵着赓续古文运动正统文风、标示文章发展脉络的要义宏旨,又不乏文体互通借鉴、审美思想的深度揭示。质言之,清代古文选本的古文观念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兼有理论色彩与实践指向的重构,使之生成守正与融通两大特质,选本的学理性、审美性、实用性也随之提升,反映出文用实践认知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批评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古文
选本
古文观念
批评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文字古今观念与今古文经学理论
2
作者
李树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在汉代,古文是指以孔壁文献书写文字为代表的字体,也特指孔壁文献的书写字体,人们认为这种文字是周代的标准字体,也是孔子书写的字体,籀文大篆是从古文演变过来的,小篆是从大篆变化而来的。隶书在汉代有一个从秦隶演变为汉隶的过程,其...
在汉代,古文是指以孔壁文献书写文字为代表的字体,也特指孔壁文献的书写字体,人们认为这种文字是周代的标准字体,也是孔子书写的字体,籀文大篆是从古文演变过来的,小篆是从大篆变化而来的。隶书在汉代有一个从秦隶演变为汉隶的过程,其应用非常广泛,但它只是汉代文字书写系统中的一种字体,小篆和秦隶都源于大篆,西汉初年它们不是古今字体的关系,而是同源关系。两汉时期,古文与隶书不是一组古今对立的概念。今古文经学理论认为,在汉代隶书称为今文,以今文书写的经书是今文经,篆书称为古文,以篆书写的经书是古文经,从而形成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两种学派。这种认识不符合汉代今古文字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观念
今文
隶书
今
古文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接武旁流:阳湖派与桐城派关系新论
3
作者
唐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0,共9页
阳湖派与桐城派之间的隶属关系问题是清代散文史上的一桩公案,当下文学史叙述中通常将阳湖派视为桐城支脉。然而从文学流派的角度考察,阳湖派实际上并不具有后世文学理论所定义的诸要素,这是造成学界对两派关系无法形成共识的重要原因...
阳湖派与桐城派之间的隶属关系问题是清代散文史上的一桩公案,当下文学史叙述中通常将阳湖派视为桐城支脉。然而从文学流派的角度考察,阳湖派实际上并不具有后世文学理论所定义的诸要素,这是造成学界对两派关系无法形成共识的重要原因。还原历史语境,阳湖派其实是清人特定地域和学术观念下具有家族相似性,呈群星散点式分布的古文流派。阳湖也并非桐城分支,而是各自独立。乾嘉时期,桐城派有意识的结构流派是造成阳湖在后世依附于桐城这一文学现象的关键因素,这使得阳湖派在文学史叙述中失去其应有地位。再加上后世研究者远离清人语境,用后置文学流派分析前代文学现象时预设了流派对话的“前理解”,遮蔽了古今流派观念差异,更进一步固化了这种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湖派
桐城派
张惠言
恽敬
古文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守正与融通:清代古文选本的古文观念重构及其批评史意义
1
作者
张莹洁
马茂军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古文选本整理及研究”(17ZDA24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项目(2023M741393)
+1 种基金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C20230976)
北京大学“翁洪武科研原创基金资助项目”(WHW201809)。
文摘
清人所编古文选本虽体例不尽相同,但普遍以古文为因时而变、创新发展的动态概念,并于古文的道统观念、发展纲要、文体关系、审美属性多有前人未及、深刻独到的探本之说。清代古文选家一改明代偏于性灵抒发、消解意识形态的选文陈轨,通过编纂实践活动赋予古文不失正统而又不拘一律的精神品格,不仅蕴涵着赓续古文运动正统文风、标示文章发展脉络的要义宏旨,又不乏文体互通借鉴、审美思想的深度揭示。质言之,清代古文选本的古文观念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兼有理论色彩与实践指向的重构,使之生成守正与融通两大特质,选本的学理性、审美性、实用性也随之提升,反映出文用实践认知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批评史意义。
关键词
清代
古文
选本
古文观念
批评史意义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文字古今观念与今古文经学理论
2
作者
李树军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基金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清代今古文经学理论下的《诗经》学研究”(18YJA751018)的成果。
文摘
在汉代,古文是指以孔壁文献书写文字为代表的字体,也特指孔壁文献的书写字体,人们认为这种文字是周代的标准字体,也是孔子书写的字体,籀文大篆是从古文演变过来的,小篆是从大篆变化而来的。隶书在汉代有一个从秦隶演变为汉隶的过程,其应用非常广泛,但它只是汉代文字书写系统中的一种字体,小篆和秦隶都源于大篆,西汉初年它们不是古今字体的关系,而是同源关系。两汉时期,古文与隶书不是一组古今对立的概念。今古文经学理论认为,在汉代隶书称为今文,以今文书写的经书是今文经,篆书称为古文,以篆书写的经书是古文经,从而形成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两种学派。这种认识不符合汉代今古文字的观念。
关键词
古文观念
今文
隶书
今
古文
经学
分类号
B23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H1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武旁流:阳湖派与桐城派关系新论
3
作者
唐可
机构
广州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词学通史”(17ZDA239)。
文摘
阳湖派与桐城派之间的隶属关系问题是清代散文史上的一桩公案,当下文学史叙述中通常将阳湖派视为桐城支脉。然而从文学流派的角度考察,阳湖派实际上并不具有后世文学理论所定义的诸要素,这是造成学界对两派关系无法形成共识的重要原因。还原历史语境,阳湖派其实是清人特定地域和学术观念下具有家族相似性,呈群星散点式分布的古文流派。阳湖也并非桐城分支,而是各自独立。乾嘉时期,桐城派有意识的结构流派是造成阳湖在后世依附于桐城这一文学现象的关键因素,这使得阳湖派在文学史叙述中失去其应有地位。再加上后世研究者远离清人语境,用后置文学流派分析前代文学现象时预设了流派对话的“前理解”,遮蔽了古今流派观念差异,更进一步固化了这种印象。
关键词
阳湖派
桐城派
张惠言
恽敬
古文观念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守正与融通:清代古文选本的古文观念重构及其批评史意义
张莹洁
马茂军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代文字古今观念与今古文经学理论
李树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接武旁流:阳湖派与桐城派关系新论
唐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