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定文派古文观及其创作述略——从嘉定文派之兴谈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圣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101,共7页
嘉定文派之称始于明遗民归庄,是一个以嘉定四先生为中心、布衣寒士为主体的区域性古文流派,兴于明万历初,余脉延及清初。传承归有光之学,通经学古,以复兴古文、经世致用为己任,批评八股之"俗学"、七子之"伪体"。文... 嘉定文派之称始于明遗民归庄,是一个以嘉定四先生为中心、布衣寒士为主体的区域性古文流派,兴于明万历初,余脉延及清初。传承归有光之学,通经学古,以复兴古文、经世致用为己任,批评八股之"俗学"、七子之"伪体"。文章六经为质,并以韩、欧为古文"正宗",兼而采之。创作上"经经纬史",追求"文从字顺",形成平实淳雅的风格。嘉定派被称为古文"正宗",在明清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对明清古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后叶 嘉定派 古文观 古文创作 文坛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濂入仕明朝前的古文观及仕隐观——当前宋濂研究二热点新探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魁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158,共4页
在入仕明朝之前,宋濂的古文观念经历了由师法司马迁、班固到以六经为本、司马迁及班固为辅的转变,这为他在入仕明朝后向文道合一观念的演进起到了桥梁作用。其古文观念的转变与元代科举程式、婺州理学风尚及师长影响密切相关。得君行道... 在入仕明朝之前,宋濂的古文观念经历了由师法司马迁、班固到以六经为本、司马迁及班固为辅的转变,这为他在入仕明朝后向文道合一观念的演进起到了桥梁作用。其古文观念的转变与元代科举程式、婺州理学风尚及师长影响密切相关。得君行道始终是宋濂的政治理想,拒绝元朝之聘、入仙华山为道是他早年所固守的必待君王礼遇才肯出仕观念的集中体现,十年后接受朱元璋之聘则是该观念发生转变的结果,这一变化是岁月虚掷、战乱日益加剧共同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濂 入明前 古文观 仕隐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惠言的古文观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俊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1,78,共3页
张惠言是清代中叶的经学大师,也是阳湖文派的精神领袖,将经术与文学融会贯通,是其古文的一大特征,也是其古文观的基本精神。其具体表现,即在尊重古文作为文学样式的独立性和美学特质的同时,大力推崇古文的现实功用,渗透着强烈的经世理念... 张惠言是清代中叶的经学大师,也是阳湖文派的精神领袖,将经术与文学融会贯通,是其古文的一大特征,也是其古文观的基本精神。其具体表现,即在尊重古文作为文学样式的独立性和美学特质的同时,大力推崇古文的现实功用,渗透着强烈的经世理念,而不斤斤于门户派别。其古文观,是时代变革在文学领域内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惠言 古文观 经世致用 阳湖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枚的古文观
4
作者 王英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袁枚对于古文创作主张取法乎上 ,复古拒今 ,以北宋以前的古文为圭臬 ,批判南宋以后古文为误于南宋理学、前明时文以及清代考据。于古文艺术则要求具有独创精神 ,讲究结构曲折跌宕 ,语言活泼、典雅、有文采 。
关键词 袁枚 古文观 复古 理学 时文 考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斯文一线之延”的“风雅”之争——论林纾的古文观及其历史际会
5
作者 高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21-125,共5页
晚清文人林纾的古文观别具一格,他提倡"正言"和"体要"的统一,重视"意境"的营构,在价值取向上既强调"政教"效果又不忽略"娱悦"作用。尽管林纾和"五四"新文人在古文的历史... 晚清文人林纾的古文观别具一格,他提倡"正言"和"体要"的统一,重视"意境"的营构,在价值取向上既强调"政教"效果又不忽略"娱悦"作用。尽管林纾和"五四"新文人在古文的历史价值上产生了一定的观念冲突,但两者的"风雅"之争实际上都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传统文化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古文观 历史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抑或史学--论章太炎今古文经学观及其学术要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湉南 周慧杰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8-213,共6页
作为清学正统派之殿军,清末民初著名经史学家,章太炎著述颇丰且思想深邃。作为其学术奠基之今古文经学观可谓其治学志趣、援经论政之历史注脚。章太炎自始就是一位坚定的经古文学者,他坚守古文家法但不泥古之,批判今文经学而兼采之,认... 作为清学正统派之殿军,清末民初著名经史学家,章太炎著述颇丰且思想深邃。作为其学术奠基之今古文经学观可谓其治学志趣、援经论政之历史注脚。章太炎自始就是一位坚定的经古文学者,他坚守古文家法但不泥古之,批判今文经学而兼采之,认为公羊学牵强附会致使国史中斩,而研究《春秋》必以《左传》为本,对今文经学独尊《春秋公羊传》及孔子作六经的主张以及晚清今经文学的微言大义中之不遵史实、牵强附会等给予坚决批判,章太炎批驳今文经学,主要针对其学术基本立场和观念,这种学术态度已经走出了传统学术派别之争的藩篱。章太炎经学理念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倡导经世致用之学而切其时要,主张"六经皆史传统"而光大之。章太炎主张经学即史学,发扬国学,即从史学出发,以史学保持国性,以史学培养国民道德操守,用国学塑造国魂,力求用经史之文化以求拒侵抗敌,复兴文化,重塑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史学研究 章太炎经学研究 古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低估的桐城派古文家方东树——基于《考槃集文录》及其所附自记、自评的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余祖坤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1-189,共9页
目前关于方东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学理论和学术思想两个方面,而其古文创作特点及成就却长久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方东树不仅长于说理、论事,而且还写下了一些不事藻采、感人肺腑的传记文,可补史传之不足;尤其是其家传,颇有归有光之遗... 目前关于方东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学理论和学术思想两个方面,而其古文创作特点及成就却长久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方东树不仅长于说理、论事,而且还写下了一些不事藻采、感人肺腑的传记文,可补史传之不足;尤其是其家传,颇有归有光之遗风。方东树为文,整体上追求朴质、明白、准确、周详的风格,力图使文章具有经世考史的功能,至于写作的技巧则不刻意或过分讲求。他的作品中,不少都附有自记或自评之语,鲜明地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取向。方东树的古文对于“桐城家法”,既有继承,也有突破,堪称桐城派古文由古典向近代转型的先驱,在桐城文派史乃至整个中国古文创作史上,理应占有重要的一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树 桐城派 古文观 古文创作 汉宋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国藩古文理论初探
8
作者 张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6-90,共5页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不仅为大清王朝的末期统治戎马一生,功盖群臣;而且借自己的声威和名望广传儒教,发明文章。在时人眼中,这位曾文正公的形象如其身后一副挽联所称:“蓄道德,能文章,是衡湘间气所钟,一代家风...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不仅为大清王朝的末期统治戎马一生,功盖群臣;而且借自己的声威和名望广传儒教,发明文章。在时人眼中,这位曾文正公的形象如其身后一副挽联所称:“蓄道德,能文章,是衡湘间气所钟,一代家风更谁嗣;以儒臣,兼武略,平东南数省大难,中兴事业独公多”。可谓集古圣贤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堪为人臣之风范,儒者之楷模。从而,在晚清文化思想领域里,曾国藩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立言一途而言,沉寂多时的古文之道,正是由于曾国藩的标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古文理论 文气说 辞章 声调 古文观 日记 书札 圣贤 作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癖之隐”辨正
9
作者 熊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5-145,共1页
关键词 辨正 《病梅馆记》 文入画 龚自珍 古文观 主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