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文尚书》晚出词语考
1
作者 杨柳岸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古书的真伪是一种科学方法。遗贤、影响、其一曰、昏迷、来世、师古、放牛等词语仅见于《古文尚书》,终周秦之世杳无踪迹,直到汉代以后文献才"重新"出现。《古文尚书》中的这些晚出词,是作伪者"不... 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古书的真伪是一种科学方法。遗贤、影响、其一曰、昏迷、来世、师古、放牛等词语仅见于《古文尚书》,终周秦之世杳无踪迹,直到汉代以后文献才"重新"出现。《古文尚书》中的这些晚出词,是作伪者"不能完全阻止他所处的时代的语言向笔底侵袭"的明证,藉此可为《古文尚书》的辨伪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汉语史 辨伪 晚出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玄未见《古文尚书》”辨
2
作者 陶广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6-59,共4页
通检《礼记正义》,孔颖达"郑玄未见《古文尚书》"之言凡有七处。此论有违事实,据文献可知,郑君少习《古文尚书》,且后来有《古文尚书注》传世。孔《疏》之误,缘于不识东晋枚赜伪孔《古文尚书》之伪所致。故郑《注》云"... 通检《礼记正义》,孔颖达"郑玄未见《古文尚书》"之言凡有七处。此论有违事实,据文献可知,郑君少习《古文尚书》,且后来有《古文尚书注》传世。孔《疏》之误,缘于不识东晋枚赜伪孔《古文尚书》之伪所致。故郑《注》云"在《尚书》,今亡"者,或指原先秦时完整之《尚书》,孔《疏》云"具《尚书》篇,见在"者,实指伪孔《古文尚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礼记正义》 郑玄 古文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安国生卒年及是否献《古文尚书》考
3
作者 陈冉 白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0-31,共2页
西汉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儒学大师,其中卓有成就的儒学大师就有孔安国,然而现存的史料对其生卒年及相关生平事迹记载多有隐晦不清的地方。本文旨在根据现有史料对其生卒年进行考证,主要以孔安国任侍中博士、任谏议大夫及任临淮太守时间... 西汉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儒学大师,其中卓有成就的儒学大师就有孔安国,然而现存的史料对其生卒年及相关生平事迹记载多有隐晦不清的地方。本文旨在根据现有史料对其生卒年进行考证,主要以孔安国任侍中博士、任谏议大夫及任临淮太守时间为坐标参考系,并对《古文尚书》进行考证,以求考证出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安国 生卒年 古文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古文尚书》“辨真”学兴盛原因探微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德州 《船山学刊》 2020年第2期96-101,共6页
晚清时期,卫护晚出《古文尚书》之风大盛,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者和著作。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学者出于自身学术立场的考虑,也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关系甚巨。理学的复兴无疑对此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今文经学则从反面刺激了辨真学的兴... 晚清时期,卫护晚出《古文尚书》之风大盛,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者和著作。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学者出于自身学术立场的考虑,也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关系甚巨。理学的复兴无疑对此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今文经学则从反面刺激了辨真学的兴盛。王懿荣上疏请复古本《尚书》,更是引起了辨真派的极大不满,多部著作因此而问世。此外,阎、惠等人辨伪之书的广为流布,以及毛奇龄等人辨真学的不成熟,都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辨真 晚清 阎若璩 王懿荣 理学 今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怀疑到证实:由宋至清抉发《古文尚书》伪迹的理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光胜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今文尚书》佶屈聱牙,《古文尚书》平易晓畅,吴棫、朱熹对《古文尚书》的怀疑,主要是出于语言风格的差异。明代梅从语句、文体、史实及传授源流等方面抉摘《古文尚书》的作伪痕迹,和宋儒并无切实的证据相比,他的考据方法有了实质性推... 《今文尚书》佶屈聱牙,《古文尚书》平易晓畅,吴棫、朱熹对《古文尚书》的怀疑,主要是出于语言风格的差异。明代梅从语句、文体、史实及传授源流等方面抉摘《古文尚书》的作伪痕迹,和宋儒并无切实的证据相比,他的考据方法有了实质性推进。清儒阎若璩首先确立孔壁《古文尚书》为真实可信,然后将汉代文献记载中真《古文尚书》的内容与梅赜本对照,由根柢至枝节,全方位抉摘梅赜本《古文尚书》之罅漏。由宋至清,学者们筚路蓝缕,后出转精,最终使"《古文尚书》伪书说"成为学术定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朱熹 阎若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尚书撰异》校议
6
作者 李庆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古文尚书撰异》搜集异文,考辨文字,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对其存在的讹误,以札记的形式,一一加以校勘。
关键词 古文尚书撰异》 讹误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尚书音义》所录异文与共现音切关系辨析
7
作者 黄继省 《现代语文》 2021年第6期14-21,共8页
《经典释文·古文尚书音义》载录了陆德明所见的版本异文共计217个,含有这些异文的条目中兼录注音的有149个。这些音切与该条中的异文有着复杂的关系:有的为字头注音,有的为异文注音,有的为字头和异文注音,有的只是辨别异文。仔细... 《经典释文·古文尚书音义》载录了陆德明所见的版本异文共计217个,含有这些异文的条目中兼录注音的有149个。这些音切与该条中的异文有着复杂的关系:有的为字头注音,有的为异文注音,有的为字头和异文注音,有的只是辨别异文。仔细考辨这些音切与共现异文之间的关系,辨别这些音切的性质与层次,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经典释文》体例的认识,也有助于利用这些音注材料进行语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古文尚书音义》 异文 音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与世变之间——晚清古文《尚书》辨真的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延炜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68-70,共3页
一般认为,对古文《尚书》之伪的认定经几代学者考辨,由清初阎若璩基本完成。但在古文《尚书》之伪已成学界主流观点时,仍然存在着一股虽然微弱却不绝如缕的辨真努力,并在晚清呈现出特有高峰,集中出现一批辨真著作。学者们之所以写作这... 一般认为,对古文《尚书》之伪的认定经几代学者考辨,由清初阎若璩基本完成。但在古文《尚书》之伪已成学界主流观点时,仍然存在着一股虽然微弱却不绝如缕的辨真努力,并在晚清呈现出特有高峰,集中出现一批辨真著作。学者们之所以写作这些在学理上可能并不成立的著作,乃与他们对晚清中国衰败原因实于"世道人心"之沦丧的认识有关。学术研究受到了社会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古文尚书 辨伪 辨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与古文《尚书》考辨 被引量:1
9
作者 俞林波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64-66,共3页
《墨子》在古文《尚书》考辨中扮演重要角色,考辨者或据《墨子》以辨其伪,或据《墨子》以辨其真。对古文《尚书》真伪的考辨由来已久,但是直到清人才开始用《墨子》来考辨古文《尚书》的真伪。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辨伪者... 《墨子》在古文《尚书》考辨中扮演重要角色,考辨者或据《墨子》以辨其伪,或据《墨子》以辨其真。对古文《尚书》真伪的考辨由来已久,但是直到清人才开始用《墨子》来考辨古文《尚书》的真伪。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辨伪者运用的方法有区别;二,各个时代墨学发展的兴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梅赜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從《尚書》古寫本看《尚書》文本的演變——兼談今古文《尚書》文字判定的標準
10
作者 許建平 《岭南学报》 2021年第2期79-96,共18页
《尚書》有伏生一系所傳《今文尚書》,有孔安國所傳壁中《古文尚書》,有晚出隸古定《尚書》,因爲《今文尚書》與壁中《古文尚書》均已失傳,晚出隸古定《尚書》經唐朝衛包改字,所存最早全文爲《唐石經》。故清代學者考定《今文尚書》與... 《尚書》有伏生一系所傳《今文尚書》,有孔安國所傳壁中《古文尚書》,有晚出隸古定《尚書》,因爲《今文尚書》與壁中《古文尚書》均已失傳,晚出隸古定《尚書》經唐朝衛包改字,所存最早全文爲《唐石經》。故清代學者考定《今文尚書》與壁中《古文尚書》之文字,皆以《唐石經》的《古文尚書》中被認爲是真書的33篇作爲基礎材料。但《唐石經》已被衛包改爲今字,而且距隸古定《尚書》面世已達五百多年,其間輾轉傳抄,應有不少有意改動與無意致誤者。文章通過七例敦煌與日本古寫本的異文,對前賢所論漢代今古文《尚書》文字的結論及其文字的判定標準提出疑問,認爲在判定漢代今古文《尚書》文字時應該充分利用早期寫本文獻,並從文本演變的角度思考《尚書》文字判定的標準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書 今文尚書 敦煌寫本 異文 文本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贬须臾之道以济天下——清代古文《尚书》存废论争的时代意涵
11
作者 辛智慧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62-70,共9页
由于部分学者在辨伪上的卓越表现,古文《尚书》的存废,成为清代学人普遍争讼的焦点。主张不废古文的学者,除了更看重“存古”和“求道”的价值之外,尤其在“理学”和“治道”两面,强调古文《尚书》不可轻易言废的独特价值。庄存与作为... 由于部分学者在辨伪上的卓越表现,古文《尚书》的存废,成为清代学人普遍争讼的焦点。主张不废古文的学者,除了更看重“存古”和“求道”的价值之外,尤其在“理学”和“治道”两面,强调古文《尚书》不可轻易言废的独特价值。庄存与作为该派学人中的“魁硕”,特别对《尚书》中蕴含的家人父子伦理作了独特阐发,强调非天命不敢嗣位、人子当大孝、处人伦之变当法舜等内涵。在皇家伦理惨剧频发的康雍乾时代,他的这些阐发与其皇子师傅的职业和朝廷的现实规制有密切关系,彰显出清代不废古文派学者别样的经世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尚书 庄存与 皇子师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古文经学合流原因新探──汉代博士制度与今古文经学合流之渊源 被引量:5
12
作者 葛志毅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1期23-27,共5页
关于汉代今古文经合流的原因,过去论者多认为因经学大师郑玄兼治今古文家法,并以之遍注群经,遂使今、古文经合流.本文则一反这一传统说法,认为今古文经合流绝非某位经师大儒所可一蹴而就,而是有学术上、政治上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 关于汉代今古文经合流的原因,过去论者多认为因经学大师郑玄兼治今古文家法,并以之遍注群经,遂使今、古文经合流.本文则一反这一传统说法,认为今古文经合流绝非某位经师大儒所可一蹴而就,而是有学术上、政治上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特别是与博士职任性质密切相关。博士职任之一是“晓古文尔雅”,即通古文训诂之学,此为后来的今古文经合流之果先播下其因。由于王莽曾立古文经学博士,东汉虽未将古文经学生于学官,但朝廷始终对其采取优容奖掖的支持态度,从而使古文经学日益发展,并起而与今文博士争教席,在东汉时表现为屡因争立古文经而在今古两派间发生剧烈争议。今文经学面对古文经学的挑战,为确保自己独占学官的地位,被迫去研究古文经学以批驳之.今古文经学争议辨难的直接结果是使二者相互渗透,尤其是古文经学向今文经学的渗透,而最终导致了今、古文经学的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经学 《左传》 今文经学 博士制度 古文尚书 王莽 《毛诗》 立于学官 《谷梁春秋》 后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彝尊与阎若璩《尚书》学之关系考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超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尚书》学案肇始自宋吴棫、朱熹之疑窦,历元、明二代学者考辨,迄清初才有系统归纳辨伪成果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出现。其与同时的顾炎武、朱彝尊诸儒可谓清初《尚书》案的开风气先者。朱彝尊与阎若璩《尚书》学观点之间存在相互影... 《尚书》学案肇始自宋吴棫、朱熹之疑窦,历元、明二代学者考辨,迄清初才有系统归纳辨伪成果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出现。其与同时的顾炎武、朱彝尊诸儒可谓清初《尚书》案的开风气先者。朱彝尊与阎若璩《尚书》学观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钱穆关于阎若璩《疏证》之部分观点来源的质疑,揭示出清初考辨伪《古文尚书》运动背后隐藏着的深层理学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阎毛之争 朱彝尊 阎若璩 理学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安国在汉代《尚书》学传播中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以凤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2,共4页
汉代《尚书》有今文和古文两个传授系统。孔安国为《尚书》博士,曾授业弟子倪宽,与西汉时期今文《尚书》学的兴盛有密切关系。同时他还整理、认读孔壁古文《尚书》,上献朝廷,并初步训解,传授弟子与后人,开创了古文《尚书》学派。故孔安... 汉代《尚书》有今文和古文两个传授系统。孔安国为《尚书》博士,曾授业弟子倪宽,与西汉时期今文《尚书》学的兴盛有密切关系。同时他还整理、认读孔壁古文《尚书》,上献朝廷,并初步训解,传授弟子与后人,开创了古文《尚书》学派。故孔安国兼通今、古文《尚书》学,对两家之兴均有发起之功,为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安国 今文《尚书》学 古文尚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尚书·汤誓》的成文与在先秦时期的流传
15
作者 殷伟仁 《高校教育管理》 1985年第3期66-71,共6页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史书。根据该书的材料来源,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部分,即传闻追述和时事实录。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但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文字还要数殷商甲骨文,而《汤誓》是《商书》中最早的一篇,所以它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着...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史书。根据该书的材料来源,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部分,即传闻追述和时事实录。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但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文字还要数殷商甲骨文,而《汤誓》是《商书》中最早的一篇,所以它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 一 《尚书·汤誓》是商人将与夏桀战于鸣条之野时,商汤向商众发出的战斗动员令。尽管今本《汤誓》较为浅易,某些文字显然被后人改动过,但其原形的成文却远在商汤时。《汤誓》是当时史官的时事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 古文尚书 尚书 史官 商汤 先秦时期 孔子 周公旦 简册 《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文尚书》校诂(二)——《尧典》《皋陶谟》四十六则
16
作者 藏生 《现代中文学刊》 1998年第3期2-8,共7页
①皋陶。《释文》敦煌本:"伯3315"作"(各卜)繇",音义为:音羔,音遥,咎繇,臣名。内野本、足利本同,《书古文训》亦同,至《唐石经》始作"皋陶"。段氏《撰异》:《说文》引《虞书》作"咎繇",则壁中... ①皋陶。《释文》敦煌本:"伯3315"作"(各卜)繇",音义为:音羔,音遥,咎繇,臣名。内野本、足利本同,《书古文训》亦同,至《唐石经》始作"皋陶"。段氏《撰异》:《说文》引《虞书》作"咎繇",则壁中元本也。按《魏石经·皋陶谟》篇"咎"字残阙,存"繇"字。在该篇里,咎繇作为舜帝臣名,是掌管刑法狱讼的,我们由此考定,"咎繇"的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敦煌本 今文尚书 尧典 古文尚书 石经 皋陶谟 史记 铭文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书》讲义第一编序
17
作者 顾颉刚 《现代中文学刊》 1998年第2期4-6,共3页
西周以前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是少极的了。《尚书》除了《文侯之命》和《秦誓》两篇以外,都是讲的西周以前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怎样的宝贵它呢。但是《尚书》自从东周到六朝。
关键词 古文尚书 清代学者 讲义 西周 皇清经解 郑玄 王肃 单行本 六朝 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論王國維的《尚書》語文研究(上篇)
18
作者 姚淦铭 《现代中文学刊》 1997年第5期2-9,共8页
如果说《尚书》学是王国维灿粲学术宫宇中一殿堂,那末他的《尚书》语文研究则是殿堂的坚实基石。《尚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而其难读却为之最。王国维就说过:"古经多难读,而《尚书》为经部之最";"阅岁二千,名... 如果说《尚书》学是王国维灿粲学术宫宇中一殿堂,那末他的《尚书》语文研究则是殿堂的坚实基石。《尚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而其难读却为之最。王国维就说过:"古经多难读,而《尚书》为经部之最";"阅岁二千,名家数十,而《书》之难读也如故"。在对《尚书》与《尚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古文 石经 古文尚书 残石 语文研究 版本问题 辨证 今文 孔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文尚书》校诂(三)——《禹贡》《甘誓》《汤誓》四十二则
19
作者 藏生 《现代中文学刊》 1998年第4期2-8,13,共8页
本刊陆续刊载了藏生教授的《今文尚书》校诂(一)、(二),在学术界引起一些注意。现再将藏先生的《今文尚书》校诂(三)刊出,以饷读者。
关键词 敦煌本 今文尚书 说文 古文尚书 孔传 日本语 禹贡 史记 异体字 孙星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传习的线性与集中——永嘉之乱前后的《尚书》流传
20
作者 王世藩 《人文天下》 2019年第11期49-55,共7页
今本《尚书》之来历,自古多有争议。《隋书·经籍志》云:“晋世秘府所存,有古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学界一般认为,《尚书》的官行版本在永嘉之乱中俱亡佚,魏晋南北朝也被皮锡瑞称为“经学... 今本《尚书》之来历,自古多有争议。《隋书·经籍志》云:“晋世秘府所存,有古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学界一般认为,《尚书》的官行版本在永嘉之乱中俱亡佚,魏晋南北朝也被皮锡瑞称为“经学中衰”的时代,《尚书》流传之历史在这一时期略显昏昧。所以,永嘉之乱可以作为《尚书》流传的一个节点。而永嘉之乱前后,关于《尚书》写本的知识是如何生产、复制、流通、衍化的呢?如果在知识社会史的框架下对永嘉之乱前后魏晋南北朝《尚书》的流传、传习略加梳理、搜集,或可有所发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永嘉 流传 知识 魏晋南北朝 古文尚书 经籍志 皮锡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