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谈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语音标准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洪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2-35,共4页
古文字资料中有很多通假字。古文字考释中常常要遇到通假问题。本文具体讨论了古文字考释中确定通假关系的“律例兼备”的原则,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略作辨正。
关键词
古文字考释
通假关系
律例兼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迹、文献与文物相互释证——从沙孟海古文字考释观谈起
2
作者
袁文甲
《大学书法》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在古文字考释中,沙孟海先生是较早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书法文物资料相互释证的学者,他的具体方法是以文物资料与文献资料互证:结合考古学,以出土文物资料与传世文献资料互证,以古器物刊刻资料与拓本及书法书迹资料互证。这种借助多...
在古文字考释中,沙孟海先生是较早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书法文物资料相互释证的学者,他的具体方法是以文物资料与文献资料互证:结合考古学,以出土文物资料与传世文献资料互证,以古器物刊刻资料与拓本及书法书迹资料互证。这种借助多种新学问及新资料的相互释证方法,打破了过去过于依赖传世文献释证的情结,也是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基础上的突破。在具体文字考释上,沙孟海侧重对于汉字形、音、义的综合分析及辩证比较。本文以沙孟海古文字考释观为线索,结合沙孟海先生相关研究成果,对沙孟海以书迹、文献与文物相互释证的方法法进行探讨,以增加书法学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迹
文献
文物
古文字考释
书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遗珠一则
3
作者
方晓垠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作为甲骨文字考释的大家,郭沫若的一些文字释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讨论了《商周古文字类纂》中的一个不常被注意的释读意见,结合现在甲骨文研究的一些看法,说明郭老当年的想法是合理的,对我们通读卜辞具有极大...
作为甲骨文字考释的大家,郭沫若的一些文字释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讨论了《商周古文字类纂》中的一个不常被注意的释读意见,结合现在甲骨文研究的一些看法,说明郭老当年的想法是合理的,对我们通读卜辞具有极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考释
《商周
古文字
类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补释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富海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有《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讲述了鲍叔牙和隰朋借日食劝诫齐桓公行善政的故事。经过诸家研究,基本可以通读,但仍有一些字句需要作重新考释或作补充说明,以准确理解简文含义。
关键词
上博简
古文字考释
鲍叔牙
隰朋之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骨文、金文所谓“乎”字当释为“平”字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森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根据古文字材料,《说文》中的"丂"字至少有四个字形来源,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其下部所从"丂"形是"杖"字的初文,应当将其释为"平"字。"平"字本义指"抨击",...
根据古文字材料,《说文》中的"丂"字至少有四个字形来源,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其下部所从"丂"形是"杖"字的初文,应当将其释为"平"字。"平"字本义指"抨击",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均可用作使令动词。"■(平)"与"兮"字没有任何联系。真正的"乎"字来源于"虖"字,出现时代较晚,与"兮"字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考释
平
乎
兮
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骨文金文释林》出版
6
作者
班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53-253,共1页
《甲骨文金文释林》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胡激成教授的遗作,近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甲骨文考释34篇,铜器铭考释58篇,古文字考释理论性文章1篇,共400千字。胡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学修养关照他的古文字研究,又以...
《甲骨文金文释林》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胡激成教授的遗作,近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甲骨文考释34篇,铜器铭考释58篇,古文字考释理论性文章1篇,共400千字。胡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学修养关照他的古文字研究,又以古文字研究中的所见、所获来充实、佐证他的史学研究。形成史学、古文字学交相辉映的学术特色。在古文字学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本书将甲骨文和铜器铭文作为最原始、最直接而又真实可信的史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殷商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生产工具、社会生活、商业状况、宗教观念等阐述了许多新颖独特且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甲骨文
金文
古文字考释
古文字
研究
历史学家
学术特色
古文字
学
铜器铭文
人民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语音标准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洪飏
机构
渤海大学中文系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2-35,共4页
文摘
古文字资料中有很多通假字。古文字考释中常常要遇到通假问题。本文具体讨论了古文字考释中确定通假关系的“律例兼备”的原则,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略作辨正。
关键词
古文字考释
通假关系
律例兼备
Keywords
research of the ancient Chinaese writing
tongjiaguanxi
lvlijianbei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迹、文献与文物相互释证——从沙孟海古文字考释观谈起
2
作者
袁文甲
机构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大学书法》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文摘
在古文字考释中,沙孟海先生是较早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书法文物资料相互释证的学者,他的具体方法是以文物资料与文献资料互证:结合考古学,以出土文物资料与传世文献资料互证,以古器物刊刻资料与拓本及书法书迹资料互证。这种借助多种新学问及新资料的相互释证方法,打破了过去过于依赖传世文献释证的情结,也是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基础上的突破。在具体文字考释上,沙孟海侧重对于汉字形、音、义的综合分析及辩证比较。本文以沙孟海古文字考释观为线索,结合沙孟海先生相关研究成果,对沙孟海以书迹、文献与文物相互释证的方法法进行探讨,以增加书法学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
书迹
文献
文物
古文字考释
书法研究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1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遗珠一则
3
作者
方晓垠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字体分类的甲骨卜辞缀合研究"(项目号:14CYY056)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甲骨文字考释的大家,郭沫若的一些文字释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讨论了《商周古文字类纂》中的一个不常被注意的释读意见,结合现在甲骨文研究的一些看法,说明郭老当年的想法是合理的,对我们通读卜辞具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
甲骨文
考释
《商周
古文字
类纂》
分类号
K87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补释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富海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基金
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校计划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05532202。
文摘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有《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讲述了鲍叔牙和隰朋借日食劝诫齐桓公行善政的故事。经过诸家研究,基本可以通读,但仍有一些字句需要作重新考释或作补充说明,以准确理解简文含义。
关键词
上博简
古文字考释
鲍叔牙
隰朋之谏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骨文、金文所谓“乎”字当释为“平”字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森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6AKG0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306)成果之一。
文摘
根据古文字材料,《说文》中的"丂"字至少有四个字形来源,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其下部所从"丂"形是"杖"字的初文,应当将其释为"平"字。"平"字本义指"抨击",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均可用作使令动词。"■(平)"与"兮"字没有任何联系。真正的"乎"字来源于"虖"字,出现时代较晚,与"兮"字有紧密联系。
关键词
古文字考释
平
乎
兮
虖
Keywords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writing
"ping"(平)
"hu"(乎)
"xi"(兮)
"hu"(虖)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骨文金文释林》出版
6
作者
班社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53-253,共1页
文摘
《甲骨文金文释林》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胡激成教授的遗作,近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甲骨文考释34篇,铜器铭考释58篇,古文字考释理论性文章1篇,共400千字。胡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学修养关照他的古文字研究,又以古文字研究中的所见、所获来充实、佐证他的史学研究。形成史学、古文字学交相辉映的学术特色。在古文字学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本书将甲骨文和铜器铭文作为最原始、最直接而又真实可信的史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殷商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生产工具、社会生活、商业状况、宗教观念等阐述了许多新颖独特且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
关键词
出版发行
甲骨文
金文
古文字考释
古文字
研究
历史学家
学术特色
古文字
学
铜器铭文
人民出版社
分类号
K87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谈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语音标准问题
洪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书迹、文献与文物相互释证——从沙孟海古文字考释观谈起
袁文甲
《大学书法》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遗珠一则
方晓垠
《郭沫若学刊》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补释
张富海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甲骨文、金文所谓“乎”字当释为“平”字
王森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甲骨文金文释林》出版
班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