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文《尚书》流传过程探讨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善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学术界怀疑古文《尚书》为"伪书"的一条重要论据,就是古文晚出。但经过稽查考核,证明古文《尚书》自西汉以后长期流传于世,至魏晋之际完备成集而形成传授关系,其来源可能有七个方面,非一人一时之伪造。
关键词 古文《尚书》 流传过程 魏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的学术价值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范立舟 臧俊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9-135,共7页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摧毁近两千年经学迷幕,清代汉学公推其为典范之作。其学术成就的影响力大大超越了考据学所能企及的上限,开创了清代辨伪疑经之风气。促成清代学术的转向,底定了朴学压倒理学,汉学取代宋学的学术趋向。阎若璩所实...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摧毁近两千年经学迷幕,清代汉学公推其为典范之作。其学术成就的影响力大大超越了考据学所能企及的上限,开创了清代辨伪疑经之风气。促成清代学术的转向,底定了朴学压倒理学,汉学取代宋学的学术趋向。阎若璩所实践的学术样式,所标定的学术规格,是一种明晰的汉学家法,认为考据是学术的基本尺度,经学不在于义理之醇正而在于文献考据之正误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若璩 《尚书古文疏证》 汉学 宋学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阎若璩与清代学术范式的确立——以《尚书古文疏证》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1-219,312,共9页
阎若璩基于尊经明道的价值观念,以"根柢—枝节"的逻辑结构,运用实证、虚会法排比史料,考辨东晋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孔《传》本《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之伪而成《尚书古文疏证》。这对清代学术范式的确立实有先导作用,因而具有学术... 阎若璩基于尊经明道的价值观念,以"根柢—枝节"的逻辑结构,运用实证、虚会法排比史料,考辨东晋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孔《传》本《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之伪而成《尚书古文疏证》。这对清代学术范式的确立实有先导作用,因而具有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若璩 《尚书古文疏证》 范式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吴派《尚书》学疑辨成就管窥——以《古文尚书考》为中心
4
作者 王祥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与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在清初的《古文尚书》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尤其是《古文尚书考》的成书,使得"伪《古文》案"彻底定谳。《古文尚书考》与《尚书古文疏证》关系密切。惠栋在《古文尚书考》...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与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在清初的《古文尚书》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尤其是《古文尚书考》的成书,使得"伪《古文》案"彻底定谳。《古文尚书考》与《尚书古文疏证》关系密切。惠栋在《古文尚书考》上卷中选录《疏证》内容十二条,惠栋借此展现了自己的学术倾向、治学态度,明晰了伪《书》的形成方式与传播脉络。在《古文尚书考》下卷中,惠栋援引《疏证》之材料与梅鷟的《尚书考异》内容虽大量雷同,但不足以佐证阎若璩抄袭《考异》。惠栋以《疏证》为依托创作《古文尚书考》,补正了《疏证》的疏漏之处,将《古文尚书》彻底拉下神坛,促成了汉学取代宋学趋势的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考》 《尚书古文疏证》 惠栋 阎若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华简《说命》看《尚书》学史的一桩公案 被引量:1
5
作者 晁福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商王武丁得贤臣傅说事,为其卓著而独特的圣迹之一。《史记·殷本纪》曾详述此事。关于此事的文献记载始见于古文《尚书·说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夐"字曾引用《商书》关于此事的相关记载。今《十三经注疏》... 商王武丁得贤臣傅说事,为其卓著而独特的圣迹之一。《史记·殷本纪》曾详述此事。关于此事的文献记载始见于古文《尚书·说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夐"字曾引用《商书》关于此事的相关记载。今《十三经注疏》本所载与许慎《说文》所引《商书》有文字上的差异。大、小徐本《说文解字》的相关记载亦有差异。这些差异间的是非很难判断。今得清华简《说命》所提供的材料,对此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推断,说明大徐本作"夐求"近是,而小徐本作"营求"则近非。另外,《说文》所引《商书》的材料还启发我们考虑,既然古文《尚书》超出今文的诸篇无序,那么《说文》所引者应当是古文《尚书·说命》篇中之语。若此,则可以说,古文《尚书·说命》篇(或其佚文)在许慎的时代有可能是存在的。这对于古文《尚书》的研究应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尚书·说命》 古文《尚书》 《说文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上古“待甄别文献”的特殊史料价值——以《尚书》《春秋》等文献为例
6
作者 王灿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5期102-105,共4页
上古时期的特殊物质条件、文献流传环境及特有文化传统和心理,决定了以《尚书》为代表的"待甄别文献"的源流相当复杂。对"伪书"概念最好重新定义。从"史料"这一角度入手,有助于解决"待甄别文献"... 上古时期的特殊物质条件、文献流传环境及特有文化传统和心理,决定了以《尚书》为代表的"待甄别文献"的源流相当复杂。对"伪书"概念最好重新定义。从"史料"这一角度入手,有助于解决"待甄别文献"的价值问题。对它们应该区别对待,不应简单化处理或以偏概全。今本"古文《尚书》"可视为古人学习《尚书》讲章的汇编或相关材料的辑佚。如从此角度出发,则今本古文《尚书》的主要思想和基本事实亦可作为论证依据。这种文献利用方式尤其适用于针对这些文献的思想整体而非某个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待甄别文献 古文《尚书》 伪书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子瑜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简介
7
作者 龚言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1-71,共1页
郑子瑜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简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郑子瑜教授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一书,系从清人沈德潜所编纂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中选出151篇,逐篇指出其修辞偶疏之处。郑氏在该书序文里... 郑子瑜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简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郑子瑜教授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一书,系从清人沈德潜所编纂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中选出151篇,逐篇指出其修辞偶疏之处。郑氏在该书序文里说:"沈氏所纂八大家文,计精选韩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修辞 《论语》 语文课本 新著 古文《尚书》 大中学 中国文学史 香港中文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评介
8
作者 龚言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20-,17,共2页
《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评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郑子瑜先生六十年代初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研究讲授修辞学。1964年,由全日本各大学中国语学科教授及讲师所组成的“中国... 《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评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郑子瑜先生六十年代初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研究讲授修辞学。1964年,由全日本各大学中国语学科教授及讲师所组成的“中国语学研究会”,邀请郑子瑜主讲《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中国修辞学史稿》 郑子瑜 《论语》 教育研究 早稻田大学 语文课本 古文《尚书》 大中学 郑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书》政治思想探微
9
作者 王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2-30,共9页
《尚书》政治思想探微王《尚书》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文献之一,这是一部历史档案文献辑集。辑录在册的是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文浩训誓。其中一部分基本上是史官对史事的记录,另外一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则明显带有后人增益润色的痕迹... 《尚书》政治思想探微王《尚书》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文献之一,这是一部历史档案文献辑集。辑录在册的是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文浩训誓。其中一部分基本上是史官对史事的记录,另外一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则明显带有后人增益润色的痕迹。《尚书》的内容与上层统治集团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政治思想 周公 古文《尚书》 禅让制 法先王 今文《尚书 西周王朝 《皋陶谟》 《洪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店楚墓竹简》辨疑两题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绍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郭店楚墓竹简》中《老子》甲的“绝伪弃诈”的伪诈,指的就是儒家鼓吹的仁义,讲“绝仁弃义”比讲“绝伪弃诈”更贴切老子的逻辑方法,因此,今本《老子》应在郭店简本《老子》之后。郭店简本《缁衣》所引古文《尚书》是真正的古文经... 《郭店楚墓竹简》中《老子》甲的“绝伪弃诈”的伪诈,指的就是儒家鼓吹的仁义,讲“绝仁弃义”比讲“绝伪弃诈”更贴切老子的逻辑方法,因此,今本《老子》应在郭店简本《老子》之后。郭店简本《缁衣》所引古文《尚书》是真正的古文经,以之比较晚出古文《尚书》,清人关于后者为东晋人伪作的结论并非无懈可击,仍可以再作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老子》甲 仁义 伪诈 《缁衣》 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 伪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疑《书》思想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良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44,共13页
宋代学者疑辨《尚书》由字词、语序、篇序而至今古文《尚书》、大小《序》《孔传》,字词、语序的疑辨各家不一。对文序的疑辨主要集中在《武成》《洪范》两篇,对古文《尚书》、大小《序》《孔传》疑辨成为宋以后《尚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宋代学者疑辨《尚书》由字词、语序、篇序而至今古文《尚书》、大小《序》《孔传》,字词、语序的疑辨各家不一。对文序的疑辨主要集中在《武成》《洪范》两篇,对古文《尚书》、大小《序》《孔传》疑辨成为宋以后《尚书》研究的重要内容。疑辨由枝节而至全体,开启了只解今文《尚书》、古文《尚书》证伪以及汉代今古文《尚书》辑佚研究的新方向。辨伪对于学界正确认识《尚书》文本有重要意义,但又带有随意改经的流弊。梳理宋代疑《尚书》资料,无疑可以考见《尚书》学之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学术 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雄《剧秦美新》与汉代的王道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允亮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44,共15页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中"奋三为一",李善和五臣均释为于《尧典》、《舜典》外,新作帝典一篇,合三篇而为一,这种解释实为误解。"奋三为一"源于"王道通三"观念。"王道通三"是汉人王道观中的...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中"奋三为一",李善和五臣均释为于《尧典》、《舜典》外,新作帝典一篇,合三篇而为一,这种解释实为误解。"奋三为一"源于"王道通三"观念。"王道通三"是汉人王道观中的核心命题,它在贯通天人的基础上,强调屈民伸君、屈君伸天,是与汉政治文化环境相应的原创理论。汉帝国不仅政治上超迈往古,思想上也涵括天人,具大一统特色。其王道观于思想领域集成众说,另辟新义,是时代精神的高度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奋三为一 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 王道通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民”本义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荣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诗经》 本义 《说文解字》 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 古文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衍生出 许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康日食的认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恩语 《安徽史学》 1997年第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日食 月朔 日全食 平均位置 公元前 古文《尚书》 《史记》 《胤征》 夏历 天文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司马迁与历史教育》两则引文训释的辨证
15
作者 许廷桂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33-133,共1页
对《司马迁与历史教育》两则引文训释的辨证许廷桂《司马迁与历史教育》一文,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5期,论说司马迁对历史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一段说:“他在游历中还曾‘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 对《司马迁与历史教育》两则引文训释的辨证许廷桂《司马迁与历史教育》一文,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5期,论说司马迁对历史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一段说:“他在游历中还曾‘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观仲尼庙堂、车眼礼器,诸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 司马迁 训释 教学与研究 《汉书·艺文志》 生平事迹 引文 历史教学 古文《尚书》 《太史公自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跋二十六篇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舜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52-59,共8页
书跋二十六篇张舜徽跋《六书故》戴侗,字仲达,永嘉人,乃宋元之际名儒。精于字学,惟不拘泥于许氏《说文》一家之义,敢于创新,自抒己见。此书三十三卷,分为数、天文、地理、人、动物、植物、工事、杂、疑,共九大类,一破许书五百... 书跋二十六篇张舜徽跋《六书故》戴侗,字仲达,永嘉人,乃宋元之际名儒。精于字学,惟不拘泥于许氏《说文》一家之义,敢于创新,自抒己见。此书三十三卷,分为数、天文、地理、人、动物、植物、工事、杂、疑,共九大类,一破许书五百四十部之分类法。解说文字,有引申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古文疏证》 《经籍纂诂》 《尔雅》 章学诚 《十三经注疏》 《说文》 《说文解字义证》 古文尚书疏证》 《文史通义》 《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