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希腊美学中的主体观和身体意象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晓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82,89,共10页
在西方美学史上,主体观决定着身体意象的建构。由于主体观的不同,身体分别显现于客体、主体、主体-客体系列。自泛化的原始身体图式被扬弃之后,古希腊美学中的身体意象建构就开始朝着两个方向发展:苏格拉底、柏拉图、爱比克泰德、普罗...
在西方美学史上,主体观决定着身体意象的建构。由于主体观的不同,身体分别显现于客体、主体、主体-客体系列。自泛化的原始身体图式被扬弃之后,古希腊美学中的身体意象建构就开始朝着两个方向发展:苏格拉底、柏拉图、爱比克泰德、普罗提诺等人将身体理解为纯然的客体,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爱尔维修则认为身体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虽然他们都将身体当作容纳者,但主体观的不同却使他们建构出了不同的身体意象。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两个身体意象系列的具体形态,认为其中分别蕴含着灵魂主体论范式和联合主体论范式,而这两者都对后世西方身体美学的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美学
主体观
身体意象
容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性”概念的美学解读——以古希腊美学为蓝本
被引量:
1
2
作者
侯夏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8-150,共3页
本文以古希腊的美学理论为蓝本,以美学的视角,把握理性美的显性特质——客观性、真实性、道德性与和谐性,并进一步探寻这些显性特质下的理性的潜在逻辑。旨在更为完整、多元、立体的语境下丰富和完善"理性"概念,并尝试为古希...
本文以古希腊的美学理论为蓝本,以美学的视角,把握理性美的显性特质——客观性、真实性、道德性与和谐性,并进一步探寻这些显性特质下的理性的潜在逻辑。旨在更为完整、多元、立体的语境下丰富和完善"理性"概念,并尝试为古希腊美学乃至西方古典美学中"理性"审美原则的理解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古希腊美学
西方
古
典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美神”的遭遇看古希腊美学思想
3
作者
再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年第4期43-48,共6页
古代希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造形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后世无法企及的,因为创造那艺术的人类童年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
关键词
神庙
雕刻
美神
阿尔特
智慧女神
古
希腊
艺术
雅典娜
古希腊美学
思想
神话故事
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美神”的遭遇看古希腊美学思想
4
作者
再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年第4期43-48,共6页
古代希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造形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后世无法企及的,因为创造那艺术的人类童年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
古代希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造形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后世无法企及的,因为创造那艺术的人类童年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的艺术对我们所产生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庙
雕刻
美神
阿尔特
智慧女神
雅典娜
古希腊美学
思想
古
希腊
艺术
神话故事
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康德的主体性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春利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康德一方面将审美对象主体化,认为审美对象不是客观事物产生刺激的外在形式,而是审美主体接受刺激所产生的主观表象;另一方面,审美主体的想象力与知解力等心理因素的自由和谐又是产生审美自由感的内在心理依据。这一思想引发了一场...
康德一方面将审美对象主体化,认为审美对象不是客观事物产生刺激的外在形式,而是审美主体接受刺激所产生的主观表象;另一方面,审美主体的想象力与知解力等心理因素的自由和谐又是产生审美自由感的内在心理依据。这一思想引发了一场从审美主体角度探讨审美问题的运动。从席勒、叔本华、尼采开始,中经各种心理学美学流派一直到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哲学解释学美学等等,都是在康德主体化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美学
思想
审美主体
主体性
康德
海德格尔
审美判断
现象学
胡塞尔
人的有限性
理性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东西方早期美学思想看“中和之美”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小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2-56,51,共6页
中华民族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民族,由于各自的自然、社会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由此派生出了东西方美学思想中的许多不同特点。然而在这种种不同中又有某些相似的、共性的东西存在,因此,在研究东西方美学的差异时,...
中华民族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民族,由于各自的自然、社会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由此派生出了东西方美学思想中的许多不同特点。然而在这种种不同中又有某些相似的、共性的东西存在,因此,在研究东西方美学的差异时,如果注意到二者的相似性,或许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审美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不同民族美学思想的本质特点。本文试图从相似性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中国早期儒家的审美理想“中和之美”同古希腊相似的审美范畴之间的异同,以及形成这种相似性的原因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美学
思想
早期
美学
思想
相似性
审美范畴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不同特点
文化心理结构
审美理想
西方
美学
本质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是人的名字”——中世纪神学美学及其他
7
作者
蒋承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9-153,共5页
一历史是割裂的断片还是绵延的河流?肯定的回答无疑是后者。然而,勿庸讳言,国内学界在文学史乃至是一般历史撰写中,长期存在着的却往往是前者:一味强调"斗争"而看不到"扬弃",持续的历史成了人为割裂的断片,文化传统没有了绵延的血...
一历史是割裂的断片还是绵延的河流?肯定的回答无疑是后者。然而,勿庸讳言,国内学界在文学史乃至是一般历史撰写中,长期存在着的却往往是前者:一味强调"斗争"而看不到"扬弃",持续的历史成了人为割裂的断片,文化传统没有了绵延的血脉,而是在"创新"名义下前后对峙的独立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神学
美学
理论
勿庸讳言
人为割裂
西方
美学
西方文学史
古
希腊
罗马
美学
人文传统
美学
著作
美学
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鲍桑葵《美学史》的历史意识
8
作者
沈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42-47,共6页
贝纳德·鲍桑葵(1848—1923)是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著有《美学三讲》和《美学史》等美学专著。鲍桑葵是新黑格尔学派的美学家,他的美学见解和美学史观深受黑格尔美学的影响,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意识,给人以恢宏深厚的历史感。一、美学...
贝纳德·鲍桑葵(1848—1923)是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著有《美学三讲》和《美学史》等美学专著。鲍桑葵是新黑格尔学派的美学家,他的美学见解和美学史观深受黑格尔美学的影响,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意识,给人以恢宏深厚的历史感。一、美学史是审美意识的历史而对浩瀚繁杂的美学史,鲍桑葵首先面临的是对于研究方法和原则的确定,而它们的确定又往往决定着美学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黑格尔在研究艺术时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他不是孤立地研究艺术,而总是联系社会现象来研究艺术;第二,他不是静止地研究艺术,而总是把艺术同一定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鲍桑葵的《美学史》显然受到黑格尔这方面的影响。在《美学史》中,鲍桑葵批评了美学界脱离历史研究美学的倾向。在他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鲍桑葵
美学
史
古希腊美学
思想
美学
理论
美学
家
研究方法
近代
美学
黑格尔
美学
古
代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艺术本质的思考
被引量:
1
9
作者
徐昌翰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5期110-116,共7页
一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一个又一个假说记录着探寻的轨迹,构成不断演化发展的艺术本质认识史。回顾这一历史,就会发现人们往往偏重考察诸多假说的差异而忽略它们的共同。试以不少论者乐于...
一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一个又一个假说记录着探寻的轨迹,构成不断演化发展的艺术本质认识史。回顾这一历史,就会发现人们往往偏重考察诸多假说的差异而忽略它们的共同。试以不少论者乐于提及的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美学思想中的“艺术摹仿说”和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艺术表现说”为例,人们往往强调前者主张艺术是客观世界的摹仿和再现,后者主张艺术是主观世界情感的抒发和表现,似乎一为客观,一为主观,二者截然对立。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两种看来迥乎不同的艺术本质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一致性。其实无论古希腊的艺术摹仿自然也好,还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言志”、“诗缘情”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作品
艺术本质
艺术反映
审美反映
创作主体
情感活动
古希腊美学
思想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艺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希腊美学中的主体观和身体意象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晓华
机构
深圳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82,89,共10页
文摘
在西方美学史上,主体观决定着身体意象的建构。由于主体观的不同,身体分别显现于客体、主体、主体-客体系列。自泛化的原始身体图式被扬弃之后,古希腊美学中的身体意象建构就开始朝着两个方向发展:苏格拉底、柏拉图、爱比克泰德、普罗提诺等人将身体理解为纯然的客体,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爱尔维修则认为身体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虽然他们都将身体当作容纳者,但主体观的不同却使他们建构出了不同的身体意象。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两个身体意象系列的具体形态,认为其中分别蕴含着灵魂主体论范式和联合主体论范式,而这两者都对后世西方身体美学的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古希腊美学
主体观
身体意象
容纳者
Keywords
ancient Greek aesthetics concept of subjecthood body image container
分类号
B83-09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性”概念的美学解读——以古希腊美学为蓝本
被引量:
1
2
作者
侯夏娜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8-150,共3页
文摘
本文以古希腊的美学理论为蓝本,以美学的视角,把握理性美的显性特质——客观性、真实性、道德性与和谐性,并进一步探寻这些显性特质下的理性的潜在逻辑。旨在更为完整、多元、立体的语境下丰富和完善"理性"概念,并尝试为古希腊美学乃至西方古典美学中"理性"审美原则的理解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理性
古希腊美学
西方
古
典
美学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美神”的遭遇看古希腊美学思想
3
作者
再萌
机构
不详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年第4期43-48,共6页
文摘
古代希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造形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后世无法企及的,因为创造那艺术的人类童年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
关键词
神庙
雕刻
美神
阿尔特
智慧女神
古
希腊
艺术
雅典娜
古希腊美学
思想
神话故事
遭遇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美神”的遭遇看古希腊美学思想
4
作者
再萌
机构
不详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年第4期43-48,共6页
文摘
古代希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造形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后世无法企及的,因为创造那艺术的人类童年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的艺术对我们所产生的魅力。
关键词
神庙
雕刻
美神
阿尔特
智慧女神
雅典娜
古希腊美学
思想
古
希腊
艺术
神话故事
遭遇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康德的主体性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春利
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文摘
康德一方面将审美对象主体化,认为审美对象不是客观事物产生刺激的外在形式,而是审美主体接受刺激所产生的主观表象;另一方面,审美主体的想象力与知解力等心理因素的自由和谐又是产生审美自由感的内在心理依据。这一思想引发了一场从审美主体角度探讨审美问题的运动。从席勒、叔本华、尼采开始,中经各种心理学美学流派一直到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哲学解释学美学等等,都是在康德主体化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下。
关键词
古希腊美学
思想
审美主体
主体性
康德
海德格尔
审美判断
现象学
胡塞尔
人的有限性
理性主体
分类号
B83-095.16 [哲学宗教—美学]
B83-095.1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东西方早期美学思想看“中和之美”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小康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2-56,51,共6页
文摘
中华民族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民族,由于各自的自然、社会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由此派生出了东西方美学思想中的许多不同特点。然而在这种种不同中又有某些相似的、共性的东西存在,因此,在研究东西方美学的差异时,如果注意到二者的相似性,或许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审美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不同民族美学思想的本质特点。本文试图从相似性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中国早期儒家的审美理想“中和之美”同古希腊相似的审美范畴之间的异同,以及形成这种相似性的原因和条件。
关键词
古希腊美学
思想
早期
美学
思想
相似性
审美范畴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不同特点
文化心理结构
审美理想
西方
美学
本质特点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是人的名字”——中世纪神学美学及其他
7
作者
蒋承勇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9-153,共5页
文摘
一历史是割裂的断片还是绵延的河流?肯定的回答无疑是后者。然而,勿庸讳言,国内学界在文学史乃至是一般历史撰写中,长期存在着的却往往是前者:一味强调"斗争"而看不到"扬弃",持续的历史成了人为割裂的断片,文化传统没有了绵延的血脉,而是在"创新"名义下前后对峙的独立板块。
关键词
中世纪神学
美学
理论
勿庸讳言
人为割裂
西方
美学
西方文学史
古
希腊
罗马
美学
人文传统
美学
著作
美学
史
分类号
B83-091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鲍桑葵《美学史》的历史意识
8
作者
沈勇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42-47,共6页
文摘
贝纳德·鲍桑葵(1848—1923)是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著有《美学三讲》和《美学史》等美学专著。鲍桑葵是新黑格尔学派的美学家,他的美学见解和美学史观深受黑格尔美学的影响,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意识,给人以恢宏深厚的历史感。一、美学史是审美意识的历史而对浩瀚繁杂的美学史,鲍桑葵首先面临的是对于研究方法和原则的确定,而它们的确定又往往决定着美学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黑格尔在研究艺术时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他不是孤立地研究艺术,而总是联系社会现象来研究艺术;第二,他不是静止地研究艺术,而总是把艺术同一定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鲍桑葵的《美学史》显然受到黑格尔这方面的影响。在《美学史》中,鲍桑葵批评了美学界脱离历史研究美学的倾向。在他看来。
关键词
审美意识
鲍桑葵
美学
史
古希腊美学
思想
美学
理论
美学
家
研究方法
近代
美学
黑格尔
美学
古
代
美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艺术本质的思考
被引量:
1
9
作者
徐昌翰
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5期110-116,共7页
文摘
一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一个又一个假说记录着探寻的轨迹,构成不断演化发展的艺术本质认识史。回顾这一历史,就会发现人们往往偏重考察诸多假说的差异而忽略它们的共同。试以不少论者乐于提及的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美学思想中的“艺术摹仿说”和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艺术表现说”为例,人们往往强调前者主张艺术是客观世界的摹仿和再现,后者主张艺术是主观世界情感的抒发和表现,似乎一为客观,一为主观,二者截然对立。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两种看来迥乎不同的艺术本质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一致性。其实无论古希腊的艺术摹仿自然也好,还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言志”、“诗缘情”也好。
关键词
文学艺术作品
艺术本质
艺术反映
审美反映
创作主体
情感活动
古希腊美学
思想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艺术表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希腊美学中的主体观和身体意象
王晓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理性”概念的美学解读——以古希腊美学为蓝本
侯夏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美神”的遭遇看古希腊美学思想
再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美神”的遭遇看古希腊美学思想
再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康德的主体性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赵春利
《理论学刊》
CSSCI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东西方早期美学思想看“中和之美”
高小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美是人的名字”——中世纪神学美学及其他
蒋承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鲍桑葵《美学史》的历史意识
沈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于艺术本质的思考
徐昌翰
《学习与探索》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