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谭鑫田
-
出处
《文史哲》
1984年第5期88-94,共7页
-
文摘
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是哲学上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说它重要,是因为它与人有没有自由关系极大,说它难以解决,是因为在哲学上几乎没有比这两个范畴更尖锐地相互矛盾了。因而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几乎都对它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恩格斯曾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欧洲近代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各种比较成熟的观点,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它们的胚胎和萌芽。所以,理清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各种观点的发展线索,不是毫无意义的。
-
关键词
必然性
希腊神话
偶然性
古希腊罗马哲学
神学
造物主
宇宙
文献记载
亚里士多德
唯物主义哲学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对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神的观念的一些理解
- 2
-
-
作者
彭铎福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47-51,共5页
-
文摘
本文试图就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神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诸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神的观念就其所表示的根本意义来说,大致有如下一些含义。①万物的始基;②世界的创造主;③至善和目的;④宇宙中的一切自然事物,或象征外界某种规律性。当然,哲学家也正在其它的情况下谈论各种神。不过,我们应能区分,哪些神是表达哲学的根本意义的;哪些只不过是一种口头语顺便提到,如爱神、酒神之类;
-
关键词
神的观念
始基
古希腊罗马哲学
爱利亚学派
德谟克利特
唯物主义
巴门尼德
万物
原始宗教
动因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宗教与唯心论——读古希腊罗马哲学
- 3
-
-
作者
朱培德
-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9-35,共7页
-
文摘
文明国家的哲学产生、发展都不是单线的产生、发展,它们的产生与发展同当时的政治,法律、科学和宗教等观念形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而成为时代的哲学,而宗教尤为领先。古希腊罗马史表明:悬浮于空中思想领域的宗教同唯心论之间掺和的现象表现得极为明显。马克思为此作出了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中形成的论断。毛泽东也指出,不研究宗教,就写不好哲学史、文学史、世界史。同样,也写不好科学史。古希腊的历史事实,
-
关键词
唯心论
宗教意识
古希腊罗马哲学
原始宗教观念
哲学史
唯心主义
马克思
柏拉图
原始人
原始思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古希腊哲学中不存在形而上学吗
- 4
-
-
作者
崔永杰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14-18,共5页
-
文摘
形而上学宇宙观是否在古希腊已存在,这是我国哲学界自六十年代起就争论的一个问题,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虽曾作过一些论述,然而这些论述初看起来观点似乎又不够一致。笔者认为,那种否定古希腊哲学中存在形而上学的观点是欠妥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形而上学一词,哲学史上曾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过。其一,是指一种研究感官不能达到的东西,即超经验的东西的学问。其二,是指一种与辩证法对立的孤立、静止。
-
关键词
存在形而上学
辩证法思想
古希腊哲学
思维方式
古希腊罗马哲学
主导地位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巴门尼德
恩格斯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古希腊原子论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阎康年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3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
文摘
关于古原子论,在不少科学史论著中都有所提及和论述。但是,能着眼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区别和后者用朴素辩证法发展并变革了前者这一事实,深入地探索古希腊原子论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关系,以及它对近代和现代自然科学各学科主要奠基者们的重要影响的,尚不多见。作者根据所搜集到的一些材料,试图对这个问题作较深入而具体的考查,以期从科学发展与科学思想发展的相互关系上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也许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会有所裨益。古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由原子组成,是古代哲学家凭借经验和逻辑推理,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思辨性的自然哲学思想体系。它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是人类在认识和说明自然现象的过程中,与神创论和宿命论斗争的产物,因而它只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几乎在同一时期,在古代的巴比仑、中国、希腊和印度分别出现了认为物质由最微小的。
-
关键词
原子论
近代自然科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
卢克莱修
物质组成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自然哲学
漩涡运动
伽桑狄
-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希腊古典时代文化构架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永本
-
机构
东北师大历史系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6期50-56,共7页
-
文摘
人本思想是希腊古典时代文化关系结构中的主体。在当时希腊人的理论思维中,把人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在肯定人的自身力量、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同时,探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的本质。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其它思想意识形式,如伦理道德思想、美学思想也开始探讨人的问题,诸如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德行?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的?人何以是美的?应该向哪里寻求理想的美?等等。这些思想意识形式的发展构成了古典时代文化构架中的主要特征。
-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时代文化
人本思想
柏拉图
伦理思想
苏格拉底
古希腊罗马哲学
亚里斯多德
理论思维
希腊文明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浅淡自然科学对古代原子论哲学的影响
- 7
-
-
作者
徐开来
-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44-49,共6页
-
文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学和自然科学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一定的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要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作为基础和提供论证,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提出又往往要以一定的哲学观点为指导。它们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存在于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中,但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阶段,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科学还没有和哲学完全分家,自然科学中的各学科都还不同程度地处在产生、萌芽甚至孕育的阶段,所以,它对哲学的影响还不可能象近现代那样表现得如此直接,如此充分。正因为这样。
-
关键词
自然科学
原子论
哲学史
辩证唯物主义
古希腊罗马哲学
哲学思想
自然科学知识
生产力发展水平
哲学观点
互相联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
- 8
-
-
作者
韩秋红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12-15,27,共5页
-
文摘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实属唯心主义。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存在”在哲学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分析和评价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要理解他所论述的“存在”概念。巴门尼德认为真正的客体是“存在”,而不是“非存在”。“非存在”就是不存在,它与“存在”是绝对排斥的。他说:“整个存在是一。
-
关键词
巴门尼德
地位与作用
存在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
哲学史
唯心主义
存在物
亚里士多德
人类认识
真理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西方哲学史中的价值认识理论初探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杜齐才
-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4-21,共8页
-
文摘
怎样认识和把握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国内哲学界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个别与一般关系的理论、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统一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和讨论.这表明人们对西方哲学史的认识在发展和加深.笔者认为,哲学史作为历史精神的精华,它不仅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认识成果。
-
关键词
价值认识
事实认识
西方哲学史
理论初探
康德
黑格尔
古希腊罗马哲学
价值问题
事实与价值
价值关系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西方哲学发展史》一书出版
- 10
-
-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44-44,共1页
-
文摘
由我校哲学系钱广华教授主编,钱广华、陈闻桐、岳介先、温纯如、李瑜青共同编著的《西方哲学发展史》一书,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贯穿着哲学史作为认识史、作为自我意识发展史这一主导思想,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了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史,观点新颖,布局严谨,内容充实,挖掘颇深,是一部具有特色的西方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具有下列特点:一:它力图从人类认识发展史来考察哲学史,探索人类理论思维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以丰富和培养现代人的理论思维能力。二、把“
-
关键词
自我意识发展
现代人
西方哲学史
发展史
经验教训
古希腊罗马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新成果
世纪初
理论思维能力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历史渊源看建立经济哲学的必要性
- 11
-
-
作者
彭正穗
黄卓炎
李格非
朱书刚
-
出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7年第2期66-71,共6页
-
文摘
经济哲学虽说是理论园地的一块待垦的处女地,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类理性思维和社会经济实践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在古代,它犹如一块璞玉浑金蕴含在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咨智博大的思想体系中;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颖而出,古典经济学派的大师们并没有忘记导引了经济学诞生的哲学世界观的作用,而是紧紧地以当时颇为流行的英法唯物主义作为自己著书立说的方法论基础,重农学派更是认同归宗首次自封为“经济哲学者”,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则以其卓著盖世的贡献——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而闻名于世,从而使哲学与经济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考察和分析经济哲学这一生发的历史,对于今天我们理解建立经济哲学这一学科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是不无裨益的。
-
关键词
经济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渊源
古希腊罗马哲学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古典经济学派
剩余价值学说
哲学世界观
理性思维
方法论基础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外国哲学家简介(二)
- 12
-
-
作者
尹民
-
出处
《编辑之友》
1982年第2期106-114,共9页
-
文摘
博学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由于他对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
-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卢克莱修
唯物主义哲学家
柏拉图
古希腊罗马哲学
唯心主义
伦理学
亚历山大
外国哲学
恩格斯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中西早期和谐论比较
被引量:4
- 13
-
-
作者
曹顺庆
蒋晓丽
-
机构
四川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3-117,共5页
-
-
关键词
赫拉克利特
毕达哥拉斯学派
“和谐”
和谐论
古希腊罗马哲学
“和而不同”
和谐美
孔子
晏婴
《诗》
-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试论培根的“简单性质”学说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王兆良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17,共4页
-
文摘
培根的简单性质学说,首次在哲学上把仅从量的角度去规定物质结构的观.点,发展为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去把握的理论,它克服了德谟克里特的“从俗约定”的主观论,对霍布斯的”偶性”学说和洛克的“两种性质”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
关键词
简单性
弗兰西斯·培根
克里特
物质结构
霍布斯
古希腊罗马哲学
主观论
两种性质
唯物主义
事物性质
-
分类号
B561.2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文史哲》一九八四年总目录
被引量:1
- 15
-
-
-
出处
《文史哲》
1985年第1期105-106,共2页
-
-
关键词
文史哲
现代西方哲学
文化史
古希腊罗马哲学
孔子
思想
三论
总目录
读书笔记
尹文子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
- 16
-
-
作者
庞长富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1期43-44,共2页
-
文摘
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应是肯定无疑的。但有的同志著文对这个公认的传统论断提出了异议,说这个传统看法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武断”,“是先入为主地把自己的观点硬挂在巴门尼德的头上”,并说对巴门尼德的这个命题可以“作唯物主义的解释”。以上这两种观点是截然相反的。那末究竟哪一种观点“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武断”呢?我们认为传统的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而相反的观点倒是失之武断的。巴门尼德的这个命题究竟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让我们看看黑格尔是如何评价的。
-
关键词
巴门尼德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
黑格尔
命题
思维
非存在
古希腊罗马哲学
武断
传统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赫拉克利特“灵魂”新解
- 17
-
-
作者
万丹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76-77,共2页
-
文摘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灵魂”早有定论:那就是火。而本文通过对赫拉克利特残篇的挖掘,特别是对其理论中元素生成规律的考察,揭示出“灵魂”的观念虽与火相关,但并不是火,而是气。文章这一新的见解,对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赫拉克利特的整体思想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
关键词
赫拉克利特
“灵魂”
元素生成
整体思想
生成过程
最优秀的人
古希腊罗马哲学
元素循环
价值取向
环论
-
分类号
B502.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辩证法、诡辩论与形而上学
- 18
-
-
作者
郜庭台
-
出处
《河北学刊》
1986年第4期51-53,共3页
-
文摘
对于一条向前奔腾的河流,人们究竟能不能过?怎么过?对于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们展开了有益的争论.有的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有的哲学家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有的哲学家认为:“人可以多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
关键词
诡辩论
唯物主义辩证法
克里特
形而上学思维
哲学家
相对静止
拉底
相对主义
古希腊罗马哲学
巴门尼德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德谟克利特的“影象论”和伊壁鸩鲁对它的发展
- 19
-
-
作者
姚安泽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37-44,共8页
-
文摘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很早便引起马克思的注意,尤其是伊壁鸠鲁的哲学。1839年初,马克思开始研究古代哲学时,便详细摘录了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以及一些学者对它的论述,马克思自己还对这些论述作了评注,嘲笑那些认为人的思想不能认识事物本质的“无知的职业祭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59页)
-
关键词
唯物主义反映论
唯物主义哲学家
认识论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
影像
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子论
认识发展
基本原则
古希腊罗马哲学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