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氧化前锋线动态迁移成矿模式——以新疆伊犁盆地为例
1
作者 宋昊 侯明才 +9 位作者 池国祥 李梅 许德如 陈友良 徐争启 时志强 李盛富 王贵 陈奋雄 杜钱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15,共15页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是世界铀矿找矿和开发的主攻类型之一,也是我国铀矿勘查的重点。砂岩型铀矿床具有成矿多期性且相互叠加、流体活动开放性及矿物穿插关系不明显等特征,为查明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铀成矿过程相关的氧化前锋线动态...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是世界铀矿找矿和开发的主攻类型之一,也是我国铀矿勘查的重点。砂岩型铀矿床具有成矿多期性且相互叠加、流体活动开放性及矿物穿插关系不明显等特征,为查明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铀成矿过程相关的氧化前锋线动态迁移规律带来了难度。基于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氧化前锋线“动态”迁移这一视角,总结分析了目前研究的热点,梳理了成矿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和新进展。提出了氧化前锋线动态迁移对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的关键控制作用:层间氧化带氧化前锋线+岩性空间结构控制形成了铀的基本富集空间,“不同流体作用动态平衡”决定了氧化前锋线“动态”迁移,并促成了现今铀矿体复杂的、受改造的“非典型”卷状形态。通过剖析氧化前锋线的“震荡往复”动态运移过程中流体围岩蚀变作用过程,阐释了铀成矿“抽屉式”可移动的定位空间动态演变过程和成矿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氧化前锋线动态迁移成矿理论研究存在的若干前缘问题,展望了未来可以选择精细矿物学研究和矿物微区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来剖析复杂的成矿过程。研究有助于完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传统成矿模式,对砂岩型铀矿床动态演化成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指导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氧化前锋线 动态迁移 砂岩铀矿 伊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朱西养 彭新建 +4 位作者 汪云亮 张成江 王志畅 王金平 刘建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3-451,共9页
文章在对吐哈盆地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地下水和粘土矿物的氢、氧同位素,钙质砂岩的碳、氧同位素,黄铁矿和长石的铅、硫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层间水主要... 文章在对吐哈盆地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地下水和粘土矿物的氢、氧同位素,钙质砂岩的碳、氧同位素,黄铁矿和长石的铅、硫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层间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研究区水与有机烃类气体同位素交换、强烈的蒸发作用和水岩反应是控制地下水和矿物中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机制,层间氧化带和铀富集成矿是地下水在低温、常压下对围岩长期作用的结果,钙质砂岩的碳和黄铁矿的硫均主要为生物有机成因,盆地深部的煤成油、气也参与了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同位素 氧化 砂岩铀矿 十红滩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乔海明 张复新 +2 位作者 耿海波 黄建新 尚高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641,共6页
通过样品采集、细菌培养和鉴定等,首次在中国大型的十红滩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容矿层中发现不同种群的细菌。氧化带主要分布铁细菌、硫杆菌、硝化菌等好氧菌,矿石带主要分布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其种类和数量上具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 通过样品采集、细菌培养和鉴定等,首次在中国大型的十红滩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容矿层中发现不同种群的细菌。氧化带主要分布铁细菌、硫杆菌、硝化菌等好氧菌,矿石带主要分布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其种类和数量上具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并与岩石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一致。首次利用容矿层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室内进行了硫酸盐还原试验。根据细菌的代谢特征,结合硫酸盐还原菌还原试验,分析了细菌在层间氧化带形成、铀氧化迁移和还原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菌 好氧菌 地球学分 氧化砂岩铀矿 十红滩 吐鲁番-哈密盆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映宁 李胜祥 +3 位作者 王果 李盛富 陈奋雄 郑恩玖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8,共8页
通过对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层位水西沟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的分析,并与蚀源区岩石对比,初步认为水西沟群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蚀源区的安山岩和花岗岩,与玄武岩无关。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其地区流体和岩石... 通过对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层位水西沟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的分析,并与蚀源区岩石对比,初步认为水西沟群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蚀源区的安山岩和花岗岩,与玄武岩无关。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其地区流体和岩石的pH值分布情况表明,层间氧化岩石带和原生还原岩石带的pH值相似,而矿石带的pH值偏低,这与在偏碱性条件下,REE和U的络合物容易形成,并且REE和U的络合物随着pH值的降低而迁移和沉淀富集是相吻合的。对REE的研究表明,在层间氧化岩石带中REE有所亏损;通过对REE的分异性的研究,认为在不同的分带中REE的分异程度不同,在矿石带中分异程度最大,更加富集LREE,并且随着岩石粒径的增大,LREE和HREE的分异也有增大的趋势;根据REE和U的亲和性及活动性特征,认为U和REE在迁移沉淀规律方面具有共性,以[UO2(CO3)3]4-及[REE(CO3)3]3-形式进行迁移;即在偏碱性的条件下,容易形成碳酸盐络合物,随着pH和Eh值降低,U和REE共同沉淀、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铀矿 氧化 稀土元素 地球 伊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体系E_h-pH法在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带划分中的应用——以新疆伊犁盆地512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卫民 刘金辉 +1 位作者 李学礼 史维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90,共6页
512铀矿床层间氧化带水岩体系Eh 和 pH值的研究结果表明 ,层间氧化带内相同亚带的水岩体系Eh 和 pH平均值极为接近 ,而不同亚带的水岩体系Eh 值具有明显差异 ,即从氧化带到还原带 ,水岩体系Eh 值明显下降 ;层间氧化带内不同亚带的水岩体... 512铀矿床层间氧化带水岩体系Eh 和 pH值的研究结果表明 ,层间氧化带内相同亚带的水岩体系Eh 和 pH平均值极为接近 ,而不同亚带的水岩体系Eh 值具有明显差异 ,即从氧化带到还原带 ,水岩体系Eh 值明显下降 ;层间氧化带内不同亚带的水岩体系 pH值也有所不同 ,氧化带和还原带处于弱碱性介质环境 ,而氧化还原过渡带则处于中性介质环境 ;水岩体系Eh 和 pH值可以作为划分层间氧化带和圈定铀矿体位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水岩体系 砂岩铀矿 氧化 伊犁盆地 Eh值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稀土元素变化规律初探——以伊犁和吐鲁番—哈密盆地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友良 朱西养 +3 位作者 张成江 陈跃辉 彭新建 王金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85,共13页
本文以发育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伊犁、吐鲁番—哈密盆地为例,详细研究了成矿层间氧化带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作用中的变化规律。通过与北美页岩、还原带原生砂岩的对比,研究了稀土元素在不同氧化分带中的变化情况... 本文以发育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伊犁、吐鲁番—哈密盆地为例,详细研究了成矿层间氧化带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作用中的变化规律。通过与北美页岩、还原带原生砂岩的对比,研究了稀土元素在不同氧化分带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在总体亏损的背景上发生了明显的分异,LREE从氧化带到过渡带含量逐步降低,HREE由氧化带到过渡带趋于富集;δCe由氧化带到过渡带随氧化作用的减弱降低,δEu则逐步升高,呈现与表生风化作用相同的变化规律,较好地指示了层间氧化带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虽然稀土元素存在一定的迁移变化,但没有中亚砂岩铀矿床出现的REE显著迁移,高度富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砂岩铀矿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地电化学异常形成机理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柯丹 刘洪军 +3 位作者 侯惠群 吴国东 郝伟林 易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45-3553,共9页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我国主要的砂岩型铀矿类型之一,属全盲矿,找矿难度大。地电化学方法作为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分支之一,为隐伏铀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际找矿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研究表明,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上方,存在...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我国主要的砂岩型铀矿类型之一,属全盲矿,找矿难度大。地电化学方法作为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分支之一,为隐伏铀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际找矿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研究表明,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上方,存在着地电化学提取U元素异常。总结和分析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在实际试验中发现的铀矿上方地电提取铀异常特征,在前人提出的元素由深部向地表迁移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砂岩型铀矿地电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上方地电提取U元素主要呈现为跳跃的锯齿状高值异常,可以作为深部铀矿找矿的指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砂岩铀矿 地电 隐伏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铁物相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以伊犁盆地511铀矿床和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38
8
作者 彭新建 闵茂中 +3 位作者 王金平 贾恒 魏观辉 王建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在空间上与层间氧化带各亚带的分布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铁元素的物相特征是其所处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敏感标志。Fe_(Fe_2O_3)/TFe,Fe_((FeCO_3+FeS_2)/TFe,Fe_(Fe_2O_3)/Fe_((FeCO_3+FeS_2))等比值是反映地球化...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在空间上与层间氧化带各亚带的分布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铁元素的物相特征是其所处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敏感标志。Fe_(Fe_2O_3)/TFe,Fe_((FeCO_3+FeS_2)/TFe,Fe_(Fe_2O_3)/Fe_((FeCO_3+FeS_2))等比值是反映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应用铁物相特征及其以上比值,可以简捷地对层间氧化带进行亚带的划分,这对指导铀矿勘查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过渡带中菱铁矿(FeCO_3)和黄铁矿(FeS_2)等对地球化学环境敏感的矿物的富集,指示了有利于铀成矿的中性—弱酸性、还原的地球化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砂岩铀矿 铁物相 地球 黄铁矿 菱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有利成矿空间定位——以准噶尔盆地东缘砂岩型铀矿探测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万汉平 程纪星 喻翔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6,共11页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我国铀矿勘探的主攻类型,探索可快速实现其有利成矿空间定位的技术方法对我国核能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准噶尔盆地东缘帐篷沟铀成矿远景区侏罗系沉积建造特征,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揭示了中上侏罗统有利...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我国铀矿勘探的主攻类型,探索可快速实现其有利成矿空间定位的技术方法对我国核能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准噶尔盆地东缘帐篷沟铀成矿远景区侏罗系沉积建造特征,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揭示了中上侏罗统有利成矿地层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区氧化还原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铁磁性矿物变化,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法揭示了氧化还原带的分带特征,推断出氧化还原前锋线位置;综合有利成矿地层空间信息及氧化还原带特征,圈定了八道湾组及三工河组有利成矿空间,经钻孔验证,发现了铀矿化,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本文提出的采用电磁测深法联合地面高精度磁法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有利成矿空间定位的方法,可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勘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砂岩铀矿 大地电磁测深 磁异常 成矿空定位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特征与成矿模式——以滇西地区山间盆地为例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孙泽轩 陈洪德 +1 位作者 陈勇 王四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8,共8页
文章在收集整理龙川江盆地已有的1200个钻孔资料及9个施工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岩性_岩相_地球化学剖面图58张,研究了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与成矿模式,并对不同构造部位矿体的定位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发育于造山带内部的小型山... 文章在收集整理龙川江盆地已有的1200个钻孔资料及9个施工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岩性_岩相_地球化学剖面图58张,研究了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与成矿模式,并对不同构造部位矿体的定位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发育于造山带内部的小型山间盆地,由于盆地规模小,物源丰富,砂体发育厚度大,再加上地层时代新,后生氧化作用发育不充分,氧化带发育部位上、下翼有部分砂体不能被完全氧化。典型的潜水层间氧化带除具有与层间氧化带相似的舌状体前锋氧化还原界面外,在舌状体翼部亦形成上、下翼氧化还原界面,从而发育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3个板状或透镜状铀矿体,既不同于定位于层间氧化带前锋部位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卷状铀矿体,也与定位于潜水氧化带底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层状、似层状铀矿体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潜水氧化 砂岩铀矿 板状或透镜状矿体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西部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微生物与铀成矿作用研究初探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玉燕 刘红旭 修晓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08-3518,共11页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微生物参与成矿现象和微生物活动证据越来越多,表明微生物对当今我国主攻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活菌培养和实验室模拟等方法对新疆十红滩和蒙其古尔两个典型砂岩型...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微生物参与成矿现象和微生物活动证据越来越多,表明微生物对当今我国主攻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活菌培养和实验室模拟等方法对新疆十红滩和蒙其古尔两个典型砂岩型铀矿床中微生物与铀成矿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地球化学环境带岩石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特征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从氧化带到还原带,喜氧菌数量逐渐减少,厌氧菌数量递增,各带细菌的分布受容矿层中有机碳含量、铁的存在形式及含量、所赋存地下水的溶解氧和硫酸盐含量等的控制。微生物对铀成矿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同时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共生、互生、竞争和拮抗的关系,从而影响着矿床的发育。该类铀矿床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是以间接的非代谢性生物吸附为主,而代谢性富集机制则是次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矿 分子生物学 砂岩铀矿 氧化 中国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地浸过程的热力学研究——以伊犁盆地512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德平 顾连兴 王保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2-650,共9页
伊犁盆地512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规模开发的地浸铀矿床,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其地质特征和地浸开发工艺,并利用较新的Gibbs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数据,对该矿床地浸处理中铀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标准电... 伊犁盆地512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规模开发的地浸铀矿床,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其地质特征和地浸开发工艺,并利用较新的Gibbs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数据,对该矿床地浸处理中铀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标准电动势(E^0)、氧化-还原电位(Eh)的计算和分析,阐明了H_2O_2、硝酸盐、大气中自由氧都能提升溶液的Eh值,从而加速矿物相U^(4+)的氧化溶解;为了节约地浸氧化剂成本,对于U^(4+)/U^(6+)比值不太高的矿床来说,建议充分利用大气中自由氧作氧化剂。然后,通过化学平衡计算,推导出了地下水和硫酸浸出液中铀存在形式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①512铀矿床矿体所赋存的含矿层地下水中,铀主要以碳酸铀酰类络合物形式存在,并且以UO_2(CO_3)_3^(4-)和UO_2(CO_3)_2^(2-)形式为主,并随着pH从7.31升高到8.20,UO_2CO_3从3.80%降低到0.06%,UO_2(CO_3)_2^(2-)从21.91%降低到3.12%,而UO_2(CO_3)_3^(4-)则从74.28%升高到96.82%;②512铀矿床硫酸浸出液中,铀主要以硫酸铀酰类络合物形式存在,其中,UO_2SO_4占63.28%~63.86%,UO_2(SO_4)_2^(2-)占16.55%~21.36%,UO_2^(2+)占15.04%~19.62%。从推导出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硫酸浸出液中铀的存在形式随溶液pH、总SO_4^(2-)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氧化砂岩铀矿 地浸技术 自由能 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 存在形式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地区古层间氧化作用及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权志高 徐高中 +4 位作者 付成铭 刘林 李卫 宋宪生 冯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59-164,共6页
古层间氧化作用是发育于盆地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某一阶段的层间氧化作用,由此所形成并被保存的铀矿床被称为"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柴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的广泛发育,为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形成奠... 古层间氧化作用是发育于盆地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某一阶段的层间氧化作用,由此所形成并被保存的铀矿床被称为"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柴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的广泛发育,为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的强烈隆升剥蚀是层间氧化带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发育期。喜山期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使原层间氧化带及相应成矿系统遭受强烈改造,保存并形成古层间氧化带和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古层间氧化带型根据其改造、破坏或保存特点的不同,划分为褶-坳保存型、褶-断保存型和抬升破坏型3种改造亚型。褶-坳保存和褶-断保存2种亚型使得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能以盲矿形式有效保存,是今后重点找矿方向,如北大滩和冷湖石地26铀矿点。抬升破坏亚型使得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呈残留状或被剥蚀掉,找矿潜力不大。在总结不同改造亚型地质构造特点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典型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成矿模式,并综合分析了其成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氧化作用 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 改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微生物成矿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玉燕 邱骏挺 +2 位作者 刘红旭 修晓茜 王文全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23-524,共2页
目前国内发现有关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微生物参与成矿现象和微生物活动证据较多,而对该类矿床中微生物生存条件和其对铀富集机理方面的研究却十分欠缺。本文在参考和综合国内砂岩型铀矿床最新成矿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分子... 目前国内发现有关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微生物参与成矿现象和微生物活动证据较多,而对该类矿床中微生物生存条件和其对铀富集机理方面的研究却十分欠缺。本文在参考和综合国内砂岩型铀矿床最新成矿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砂岩铀矿 微生物 沥青铀矿 非晶铀矿 十红滩铀矿 蒙其铀矿 铀矿 模拟实验 伊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活动态测量技术在勘查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卫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62,共4页
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粘土交换吸附相的铀、钼、硒活动态测量的结果表明:在0号勘探线ZK0012孔—ZK0016孔附近地段,存在明显的铀、钼活动态含量异常,据此可以预测该地段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铀矿体的走向为NW-SE向。
关键词 元素活动态测量技术 氧化 砂岩铀矿 准噶尔盆地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根庆 张子敏 李胜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3-813,共1页
本文根据含矿砂体氧化程度的不同,将吐哈盆地南缘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划分为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4个地球化学亚带。研究了各地球化学亚带的元素变化特征;得出了与铀共同在还原障富集的元素有Re,Mo,Se,Sr,... 本文根据含矿砂体氧化程度的不同,将吐哈盆地南缘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划分为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4个地球化学亚带。研究了各地球化学亚带的元素变化特征;得出了与铀共同在还原障富集的元素有Re,Mo,Se,Sr,S,REE,C有机等;Re和U在氧化还原过程中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Mo、Se与U在还原环境下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但在氧化环境下其地球化学行为不同。提出本区含矿层本身能为铀成矿提供一定铀源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 砂岩铀矿 氧化 氧化还原过程 地球学特征 地球学性质 地球学行为 氧化程度 吐哈盆地 还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南缘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元素地球化学
17
作者 蔡根庆 张子敏 李胜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9-689,共1页
本文根据含矿砂体氧化程度的不同,将吐哈盆地南缘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划分为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四个地球化学亚带。研究了各地球化学亚带的元素变化特征;得出了与铀共同在还原障富集的元素有Re、Mo、S... 本文根据含矿砂体氧化程度的不同,将吐哈盆地南缘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划分为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四个地球化学亚带。研究了各地球化学亚带的元素变化特征;得出了与铀共同在还原障富集的元素有Re、Mo、Se、Sr、S、REE、有机C等;Re和U在氧化还原过程中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Mo、Se与U在还原环境下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但在氧化环境下其地球化学行为不同。提出本区含矿层本身能为铀成矿提供一定铀源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 砂岩铀矿 氧化 吐哈盆地 南缘 氧化还原过程 地球学特征 地球学性质 地球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概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天娇 刘红旭 +4 位作者 王永文 孟云飞 潘澄雨 丁波 刘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35-636,共2页
位于天山造山带西部的伊犁盆地,是石炭纪—二叠纪裂陷槽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北依科古琴山,南临哈尔克山,呈东窄西宽的楔形向东尖灭。盆地基底及蚀源区为石炭纪-二叠纪海相中酸性火山岩,盖层为中生界-新生界陆相碎屑岩。盆地... 位于天山造山带西部的伊犁盆地,是石炭纪—二叠纪裂陷槽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北依科古琴山,南临哈尔克山,呈东窄西宽的楔形向东尖灭。盆地基底及蚀源区为石炭纪-二叠纪海相中酸性火山岩,盖层为中生界-新生界陆相碎屑岩。盆地南缘受喜山运动北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影响,发育EW向大型断裂,沉积盖层被掀斜,向北缓倾。第四纪以来,盆地整体处于抬升。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集中分布于伊犁盆地南部的缓倾斜坡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砂岩铀矿 伊犁盆地南缘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氡异常特征
19
作者 万骏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49-253,共5页
本文以512矿床为例,阐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矿化富集部位与铀镭平衡变化特征的关系,铀镭平衡变化特征与地面氡异常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氡异常特征,评价了地面氡法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作用... 本文以512矿床为例,阐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矿化富集部位与铀镭平衡变化特征的关系,铀镭平衡变化特征与地面氡异常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氡异常特征,评价了地面氡法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砂岩 铀矿 氡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红滩地浸砂岩铀矿层间氧化带蚀变矿物群 被引量:10
20
作者 蔡根庆 黄志章 李胜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5,T0003,共8页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大型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之一。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含矿砂层在含氧含铀水的渗入径流过程中,由于水介质性状的变化,在与砂体发生水岩作用时形成了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等不同地球化学...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大型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之一。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含矿砂层在含氧含铀水的渗入径流过程中,由于水介质性状的变化,在与砂体发生水岩作用时形成了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等不同地球化学亚带及其相对应的蚀变矿物群,即完全氧化带为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伊利石、蒙脱石、少量黄钾铁矾的蚀变矿物群;不完全氧化带为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黄钾铁矾、蒙脱石、伊利石、少量绿泥石、高岭石的蚀变矿物群;还原带为沥青铀矿、黄铁矿、高岭石、绿泥石、少量蒙脱石、伊蒙混层粘土、伊利石和碳酸盐等新生蚀变矿物群;原生带的新生蚀变矿物群以黄铁矿、绿泥石、高岭石为主,有时出现少量碳酸盐、蒙脱石和伊利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砂岩铀矿 蚀变矿物群 十红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