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氧化前锋线动态迁移成矿模式——以新疆伊犁盆地为例 |
宋昊
侯明才
池国祥
李梅
许德如
陈友良
徐争启
时志强
李盛富
王贵
陈奋雄
杜钱敏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新疆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朱西养
彭新建
汪云亮
张成江
王志畅
王金平
刘建华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1
|
|
3
|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
乔海明
张复新
耿海波
黄建新
尚高峰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
4
|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张映宁
李胜祥
王果
李盛富
陈奋雄
郑恩玖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5
|
水岩体系E_h-pH法在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带划分中的应用——以新疆伊犁盆地512铀矿床为例 |
张卫民
刘金辉
李学礼
史维浚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6
|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稀土元素变化规律初探——以伊犁和吐鲁番—哈密盆地为例 |
陈友良
朱西养
张成江
陈跃辉
彭新建
王金平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8
|
|
7
|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地电化学异常形成机理及其找矿意义 |
柯丹
刘洪军
侯惠群
吴国东
郝伟林
易超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8
|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铁物相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以伊犁盆地511铀矿床和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
彭新建
闵茂中
王金平
贾恒
魏观辉
王建峰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8
|
|
9
|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有利成矿空间定位——以准噶尔盆地东缘砂岩型铀矿探测为例 |
万汉平
程纪星
喻翔
|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3
|
|
10
|
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特征与成矿模式——以滇西地区山间盆地为例 |
孙泽轩
陈洪德
陈勇
王四利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6
|
|
11
|
我国北西部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微生物与铀成矿作用研究初探 |
张玉燕
刘红旭
修晓茜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2
|
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地浸过程的热力学研究——以伊犁盆地512铀矿床为例 |
李德平
顾连兴
王保群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
13
|
柴北缘地区古层间氧化作用及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 |
权志高
徐高中
付成铭
刘林
李卫
宋宪生
冯伟
|
《西北地质》
CAS
CSCD
|
2012 |
9
|
|
14
|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微生物成矿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
张玉燕
邱骏挺
刘红旭
修晓茜
王文全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5
|
元素活动态测量技术在勘查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为例 |
张卫民
|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
16
|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元素地球化学 |
蔡根庆
张子敏
李胜祥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7
|
吐哈盆地南缘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元素地球化学 |
蔡根庆
张子敏
李胜祥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8
|
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概述 |
刘天娇
刘红旭
王永文
孟云飞
潘澄雨
丁波
刘涛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9
|
512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氡异常特征 |
万骏
|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
1998 |
0 |
|
20
|
十红滩地浸砂岩铀矿层间氧化带蚀变矿物群 |
蔡根庆
黄志章
李胜祥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