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古城苏州建设得更加美好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铭杰 《城市规划》 1986年第5期3-4,共2页
苏州,这座世界闻名的古老城市,今年将要庆祝它的二千五百年诞辰。早在公元前514年的春秋时代,它已是吴国的都城,漫长的历史中,虽历经沧桑,但城址始终未变。对照宋代的“平江图”,今日苏州古城的格局和骨干水系基本尚存,城墙位置和一些... 苏州,这座世界闻名的古老城市,今年将要庆祝它的二千五百年诞辰。早在公元前514年的春秋时代,它已是吴国的都城,漫长的历史中,虽历经沧桑,但城址始终未变。对照宋代的“平江图”,今日苏州古城的格局和骨干水系基本尚存,城墙位置和一些重要建筑、道路骨架、水陆城门、园林名胜等基本相符,有些名称甚至沿用至今。这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苏州城市 全面保护 墙位置 名胜 新区 百年诞辰 重要建筑 古城风貌 平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感知的城市空间活力评价及建成环境影响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振龙 李久洲 +2 位作者 吴迪 平天逸 孙鸿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9,共10页
城市活力是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议题,测度城市空间活力特征,识别建成环境影响因素,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社会感知理论能通过多源大数据提取人群行为活动规律,精准刻画城市空间特征,为空间活力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从而有效避免相关研... 城市活力是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议题,测度城市空间活力特征,识别建成环境影响因素,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社会感知理论能通过多源大数据提取人群行为活动规律,精准刻画城市空间特征,为空间活力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从而有效避免相关研究对于人群活动考虑不足的局限。该文以苏州古城为案例,基于社会感知视角,从场所情感、个体移动、空间交互复合维度构建城市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城市空间活力分布特征,并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精准探测人本尺度下建成环境对于城市活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苏州古城活力具有明显空间差异,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圈层式递减空间结构特征;(2)建成环境影响因素中土地利用类型混合度、POI密度、POI混合度、街道步行便利度、街道设施丰富度及路网密度与古城活力具有较大关联性;(3)相关建成环境要素与古城活力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及阈值效应,并对于空间活力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能为提升苏州古城空间活力及精细化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社会感知 时空大数据 建成环境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引青年就业的历史城区产业空间更新潜力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
3
作者 王尊岳 陈阳 +1 位作者 邓婕 阳建强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
提供适于青年就业的产业空间是解决历史城区青年外流问题的重要措施。既往的更新潜力研究技术难以回应青年需求与历史城区的特殊性,对更新规划缺乏指导效力,有必要提出一套针对性的产业空间更新潜力评价框架。首先,从青年需求出发,构建... 提供适于青年就业的产业空间是解决历史城区青年外流问题的重要措施。既往的更新潜力研究技术难以回应青年需求与历史城区的特殊性,对更新规划缺乏指导效力,有必要提出一套针对性的产业空间更新潜力评价框架。首先,从青年需求出发,构建空间—氛围—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更新潜力评价程序,在叠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更新潜力数据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定多片定位明确的更新区。其次,以苏州古城为例展开研究,得到苏州古城产业空间更新时序与多片定位明确的更新区;并结合现行更新规划,为苏州古城更新实施提出建议。最后得出结论,关注青年就业所需的氛围与设施,能有效识别可更新的历史城区产业空间;同时,确定更新区定位应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其所处的环境或拥有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青年就业 产业空间 更新潜力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导向下的苏州古城区公园绿地更新策略
4
作者 李委佳 王婧麟 《现代园艺》 2024年第8期166-168,共3页
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给公共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公园绿地对于促进公共健康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公园绿地健康因素、扩大公园健康价值是公园更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有助于城市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以苏州古城区公... 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给公共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公园绿地对于促进公共健康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公园绿地健康因素、扩大公园健康价值是公园更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有助于城市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以苏州古城区公园绿地为例,总结公园现状问题,并基于健康城市视角,提出苏州古城区公园群更新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导向 苏州古城 绿地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道路造型树景观文化价值评价——以苏州古城干将路为例
5
作者 王知知 马建武 《园林》 2024年第7期108-116,共9页
苏州古城道路景观运用大量造型树的做法很有地域特色,但受多重矛盾影响,道路景观建设过程中对造型树景观的文化价值缺乏认识,导致景观品质降低,特色逐渐消弭。研究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构建苏州古城道路造型树景观文化价值评... 苏州古城道路景观运用大量造型树的做法很有地域特色,但受多重矛盾影响,道路景观建设过程中对造型树景观的文化价值缺乏认识,导致景观品质降低,特色逐渐消弭。研究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构建苏州古城道路造型树景观文化价值评价体系,以科学认识其文化价值,并选取古城中具有代表性的干将路进行评价分析,其造型树景观文化价值构成中艺术价值、现今价值、历史价值评价相对较低,存在明显问题。由此提出4条策略:(1)恢复传统造型树景观风格,提升历史延续性价值;(2)突出造型树主景地位,因地、因景制宜以提升园林艺术价值;(3)注重意境营造,增进文化内涵以提升文化关联价值与园林艺术价值;(4)注重造型养护管理,以提升造型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绿化 造型树景观 文化价值评价 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人口结构 恢复古城活力——苏州古城人口发展引导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殷景文 钮卫东 许业和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3,共4页
苏州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方针指导下,30多年来,名城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古城功能进一步提升、人口得到疏解,已实现控制古城人口的规划目标,但古城发展能力却明显不如周边新区。本次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寻找古城发展... 苏州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方针指导下,30多年来,名城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古城功能进一步提升、人口得到疏解,已实现控制古城人口的规划目标,但古城发展能力却明显不如周边新区。本次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寻找古城发展困境与古城人口的关系,从现状人口特征分析入手,从恢复古城活力的角度出发,对古城各类人口进行合理引导,力求使古城人口结构得以优化,从而促进古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人口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导公交优先 管控交通需求——苏州古城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2
7
作者 樊钧 李锋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7,共4页
把握苏州市成立全国惟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这一机遇,《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提出以全面的名城保护观为指导思想,在古城构建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合理管控交通需求,建设现... 把握苏州市成立全国惟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这一机遇,《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提出以全面的名城保护观为指导思想,在古城构建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合理管控交通需求,建设现代绿色交通的展示区,从"公共交通、人本交通、低碳交通、智慧交通、可控交通和特色交通"等方面入手制定综合性交通政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城保护 绿色交通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安艳玲 陆根法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0期192-194,共3页
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与千年古城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是相对应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城,基本格局至今没有大的变动,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古城不能拷贝,古城是祖先的,也是我们的,更... 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与千年古城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是相对应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城,基本格局至今没有大的变动,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古城不能拷贝,古城是祖先的,也是我们的,更是后代的!”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古城传统风貌的同时发展苏州,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保护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绅士化视角下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探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雨村 何江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文章从绅士化的视角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绅士化虽提升了古城的人居环境,但也导致了古城社会结构分异、居住空间碎片化和公共服务失衡,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共生理念提出了调整社会公共资源、倡导混合居住模式和优化协... 文章从绅士化的视角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绅士化虽提升了古城的人居环境,但也导致了古城社会结构分异、居住空间碎片化和公共服务失衡,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共生理念提出了调整社会公共资源、倡导混合居住模式和优化协作治理平台的策略,为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绅士化 保护 发展 共生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促进的支持性步行环境设计研究——以苏州环古城河步道改造设计为例 被引量:27
10
作者 雷诚 李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67,共5页
现代健康理念拓展了步行环境内涵,亟待探索面向健康促进的步行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基于国内外步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辨析整体健康理念的演变,厘清了步行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联因素,提出从区域交通、步行需求和环境体验3个层次构建健... 现代健康理念拓展了步行环境内涵,亟待探索面向健康促进的步行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基于国内外步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辨析整体健康理念的演变,厘清了步行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联因素,提出从区域交通、步行需求和环境体验3个层次构建健康促进的支持性步行环境设计理论框架。通过苏州环古城河步行道改造设计案例实证研究表明,从“交通体系、空间特色、服务设施、景观质量”四方面进行步行环境改造设计,将片段化景观打造成完善的健康支持体系,有效实现环境健康、个体健康与社会健康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健康和环境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健康促进 支持性步行环境 苏州古城 改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旧城改造规划——以苏州古城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丰功 徐建刚 周建斌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15-117,137,共4页
以苏州市古城 3 2号街坊规划成果数据为基础 ,论述了运用GIS技术进行旧城改造与保护规划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其在规划管理中的分析应用。重点对系统结构设计、基础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地理建模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讨论。其工作为建立旧... 以苏州市古城 3 2号街坊规划成果数据为基础 ,论述了运用GIS技术进行旧城改造与保护规划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其在规划管理中的分析应用。重点对系统结构设计、基础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地理建模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讨论。其工作为建立旧城改造与保护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也为规划设计和管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最后 ,还提出了规划设计和管理数字技术的发展方向应是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古城保护 GIS技术 旧城改造规划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古城区水系演变规律及水动力改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莎 范子武 乌景秀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24,共5页
苏州古城区水系是历代人工开凿,并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苏州古城区水系的产生、发展、破坏和恢复为主线,探讨了其水系演变规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苏州古城区水系有别于天然河道,具有一定规整性;(2)其水系消亡破坏过... 苏州古城区水系是历代人工开凿,并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苏州古城区水系的产生、发展、破坏和恢复为主线,探讨了其水系演变规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苏州古城区水系有别于天然河道,具有一定规整性;(2)其水系消亡破坏过程与天然河道相同;(3)具备平原城市河网特点,存在一定水环境问题。进一步通过采用时空对比的研究方式,分析了苏州古城区水源的演变和特点,得出以下结果:(1)苏州古城区水系通江达湖,连通性好;(2)水系水流路径由20世纪80年代的西进东出转变为北进南出;(3)长江大通站的水位、水质和水量特征显示,长江能为苏州古城区水系提供具有优质水势、水质和水量的高保障率水源。以上论证显示,苏州古城区水系具备潜在的水质提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演变 水系特征 水源特性 苏州古城区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古城胥门历史地段的变迁和保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浩 林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在对苏州古城胥门地段历史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地段的历史沿革及其地理区位特征和景观特色,着重分析了其空间环境的演变,最后提出了该地段保护规划的思想和方式。
关键词 苏州古城 胥门 空间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量纲法的苏州古城河网水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莎 范子武 王莹莹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0-13,共4页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苏州市于2011年制订了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为了合理评价苏州古城区河道的水质现状,分析现状水质与目标水质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苏州古城区河网中10个监测点的实测水质资料,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参...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苏州市于2011年制订了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为了合理评价苏州古城区河道的水质现状,分析现状水质与目标水质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苏州古城区河网中10个监测点的实测水质资料,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参照苏州古城区景观娱乐、文化和经济需求的水质目标,分别对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治理,苏州市古城区河网部分地区的水质指标有了较大改善,但仍有部分地区水质指标达不到要求。根据分析成果,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工程措施运行方式和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娱乐功能 无量纲法 水质时空分布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王都文化的“化石”——苏州古城的文化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林娣 殷虹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3,共4页
营建于2 500年前的苏州古城之古,为中华第一。它是“圣王之制”的建筑标记、“象天设都”的最早模式和中华先人“龟”崇拜的稀世物证,从而成为中华王都文化的“化石”。
关键词 苏州古城 王都文化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古城空间格局的自然适应性及生态智慧探索 被引量:5
16
作者 闫水玉 董玲巧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6期58-63,共6页
应用适应性理论,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及形态、肌理脉络和防洪治河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古代苏州在地形、水系及气候方面的自然适应性,结果表明:古代苏州选址依托自然,选择城址于水网地区的地势稍高处,体现了"兼顾安全与发展&... 应用适应性理论,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及形态、肌理脉络和防洪治河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古代苏州在地形、水系及气候方面的自然适应性,结果表明:古代苏州选址依托自然,选择城址于水网地区的地势稍高处,体现了"兼顾安全与发展"的城市选址思想。空间格局和形态方面,以水系为脉络,组织城市空间,形成双棋盘格局;顺应水文特征,将城墙设计成"亚"字形,这些都体现了规划设计中通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而适应水文环境的思想。通过城市方位布局以适应季风,引导城市通风,并结合密布的水网,有效改善城市微气候,体现了古老的城市生物气候适应法则,运用"顺天应人"的防洪治河技术,"得水之利,而避水之害"^((1))。这些自然适应性表现出城市与自然亲近、共存、共荣的思想观念和规划设计生态智慧,对目前的城市可持续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适应性 生态智慧 空间格局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古城第16号街坊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忠伟 严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9012-9014,9055,共4页
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第16号地块为例,分析了第16号地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的经验,探讨了一种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的模式。
关键词 苏州古城 历史街区 保护 更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古城“三横三直”主干水系景观风貌的保护与更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卉 马建武 《现代园艺》 2019年第22期172-174,共3页
水系是苏州古城的灵魂,通过对苏州古城主干水系历史发展及现状调研分析,总结水系景观风貌组成要素,针对"三横三直"主干水系的现状问题,提出通过恢复水系的交通功能,提升现存水系的景观风貌,再现"水城"苏州。
关键词 苏州古城 水系景观 保护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古城区行道树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峥 朱陈 《现代园艺》 2014年第24期146-147,共2页
行道树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骨架。针对苏州市古城区范围内20条主要街道进行行道树的种类、生长状况等的调查,并对每种行道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苏州市古城区主要街道行道树有10种,其中常... 行道树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骨架。针对苏州市古城区范围内20条主要街道进行行道树的种类、生长状况等的调查,并对每种行道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苏州市古城区主要街道行道树有10种,其中常绿树种有3种、落叶树种有7种,其中悬铃木、香樟是苏州行道树骨干树种,生长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行道树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街巷特色 彰显水城内涵——苏州古城传统街巷与地方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9
20
作者 嵇雪华 庄建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49,共4页
提升街巷特色已成为促进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苏州传统街巷特色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街巷特色提升的策略,与文化、产业及旅游有机融合,构建特色街巷系统,引导街巷业态布局,并在改善街巷传统风貌方面提出相... 提升街巷特色已成为促进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苏州传统街巷特色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街巷特色提升的策略,与文化、产业及旅游有机融合,构建特色街巷系统,引导街巷业态布局,并在改善街巷传统风貌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整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街巷 文化 产业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