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万年以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磁场古强度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1
作者
王浩森
徐行
+5 位作者
刘青松
仲义
陈艇
强小科
周祐民
杨小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71-2681,共11页
海洋沉积物能够记录较为连续的古地磁信息.对沉积物记录的天然剩磁(NRM)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构建过去较为连续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RPI)信息,这对于研究地磁场演变与全球记录对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L07岩芯作...
海洋沉积物能够记录较为连续的古地磁信息.对沉积物记录的天然剩磁(NRM)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构建过去较为连续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RPI)信息,这对于研究地磁场演变与全球记录对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L07岩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温剩磁(IRM)作为NRM的归一化参数,构建了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37ka以来的RPI曲线.实验结果显示,L07岩芯中载磁矿物的成分较为单一,以单畴(SD)-细粒准单畴(PSD)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能够作为古强度记录的载体.此外,在11.5ka处RPI出现峰值.进一步结合东亚地区鄂霍茨克海岩芯的RPI记录以及中国黄土10Be的丰度变化,我们认为该RPI峰值是由于地球非偶极子场影响所致.这说明东亚正磁异常的影响范围可以达到中国南海等中低纬度地区,这为理解东亚地区磁场演化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为该区千年尺度RPI记录变化特征提供了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次海盆
地磁
场相对
古
强度
非偶极子场
地球动力学
东亚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测量古地磁场强度的新方法
2
作者
马建华(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5期11-11,共1页
将一块直径4毫米的样品放置在小型的非磁性加热炉中,这种加热炉的热容量较低,可以迅速调温。样品保持在高温下用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测出样品的磁矩。使用的这种磁力仪是全自动的,不需要将样品反复地冷却到室温,因而只需75分钟就能求出...
将一块直径4毫米的样品放置在小型的非磁性加热炉中,这种加热炉的热容量较低,可以迅速调温。样品保持在高温下用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测出样品的磁矩。使用的这种磁力仪是全自动的,不需要将样品反复地冷却到室温,因而只需75分钟就能求出古地磁场强度(有的方法需要140分钟,甚至3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方法
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
古
地磁
场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海底磁异常得到的过去780ka地磁强度变化
3
作者
Jeffrey S.Gee
高丽萍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3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海洋磁异常
古地磁强度
太平洋
沉积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2Ma来东菲律宾海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
5
4
作者
孟庆勇
李安春
+3 位作者
蒋富清
徐兆凯
朱友生
李德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613,共8页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沉积物记录的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并为研究区的地层定年提供新的手段,对东菲律宾海帕里西维拉海盆西侧F090102孔柱样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分析。根据功率谱分析,选择非磁滞剩磁作为归一化的参数,得到约...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沉积物记录的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并为研究区的地层定年提供新的手段,对东菲律宾海帕里西维拉海盆西侧F090102孔柱样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分析。根据功率谱分析,选择非磁滞剩磁作为归一化的参数,得到约2Ma以来的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曲线。该曲线与SINT-2000曲线可详细对比,呈比较典型的锯齿状特征,布容期内的记录与800ka以来的SINT-800曲线相符。布容/松山极性转换期呈单强度降低的特征,在极性转换期和极性漂移期,相对强度曲线表现为显著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相对
古地磁强度
东菲律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气宇宙成因核素10Be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杨睿涵
杨业
+1 位作者
曹振平
徐胜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407,共16页
高能宇宙射线及其次级粒子与大气和地表物质中的原子发生反应,分别生成大气和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大气成因10Be主要由散裂中子与大气中的氧和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生成,被气溶胶吸附后在大气层中迁移并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沉积到地表。相比于14C...
高能宇宙射线及其次级粒子与大气和地表物质中的原子发生反应,分别生成大气和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大气成因10Be主要由散裂中子与大气中的氧和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生成,被气溶胶吸附后在大气层中迁移并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沉积到地表。相比于14C,10Be具有更长的半衰期(1.387 Ma),定年尺度可达数个百万年。相比于原位成因10Be,大气成因10Be不仅可以作为年代学和地表风化剥蚀指标,同时也可以重建古地磁场强度和古气候降水变化。大气成因10Be具有应用范围广、自然界核素浓度高和实验室前处理简单等优势,有利于核素的实验室提取和加速器质谱分析。尽管大气成因10Be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但对古地磁场强度、古气候降水、风化剥蚀通量、年代学等指标的适用性研究仍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入讨论。本文综述了大气成因10Be指标的基本原理和不同研究实例(如海洋沉积物、黄土沉积物、冰芯、河流沉积物等),探讨了大气成因10Be指标在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适用性,并初步展望了大气成因10Be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成因10Be
沉降通量
古
地磁
场
强度
古
气候降水
地表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黄土磁性地层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陈天然
肖国桥
+1 位作者
林欣如
潘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中国黄土是最重要的第四纪陆相气候记录之一,磁极性地层是建立第四纪黄土年代框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中国黄土所记录的布容/松山(Brunhes/Matuyama)、加拉米诺(Jaramillo)、奥尔都维(Olduvai)和松山/高斯(Matuyama/Gauss)等几...
中国黄土是最重要的第四纪陆相气候记录之一,磁极性地层是建立第四纪黄土年代框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中国黄土所记录的布容/松山(Brunhes/Matuyama)、加拉米诺(Jaramillo)、奥尔都维(Olduvai)和松山/高斯(Matuyama/Gauss)等几个作为主要定年依据的极性倒转界限的研究结果,并将黄土记录的这些界限位置与深海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不同黄土剖面所记录的各地磁极性倒转界限的位置并不一致,其差异可超过一个黄土-古土壤旋回,且不能用lock-in效应、气候和沉积速率差异、黄土地层划分差异来解释。这些地磁极性界限位置的差异指示极性界限附近的黄土可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重磁化。同时,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不同研究者基于磁极性地层所建立的轨道尺度的黄土年代标尺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存在较大分歧。未来对黄土所记录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RPI)的研究可望为识别极性倒转界限的真实位置提供依据,并最终解决中国黄土与深海记录轨道尺度对比方案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第四纪
磁性地层
重磁化
地磁
场相对
古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万年以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磁场古强度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1
作者
王浩森
徐行
刘青松
仲义
陈艇
强小科
周祐民
杨小强
机构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71-2681,共11页
基金
国家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项目(U1606401)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GEOGE-03)
NSFC(41874078,41806063和91428205)资助.
文摘
海洋沉积物能够记录较为连续的古地磁信息.对沉积物记录的天然剩磁(NRM)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构建过去较为连续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RPI)信息,这对于研究地磁场演变与全球记录对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L07岩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温剩磁(IRM)作为NRM的归一化参数,构建了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37ka以来的RPI曲线.实验结果显示,L07岩芯中载磁矿物的成分较为单一,以单畴(SD)-细粒准单畴(PSD)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能够作为古强度记录的载体.此外,在11.5ka处RPI出现峰值.进一步结合东亚地区鄂霍茨克海岩芯的RPI记录以及中国黄土10Be的丰度变化,我们认为该RPI峰值是由于地球非偶极子场影响所致.这说明东亚正磁异常的影响范围可以达到中国南海等中低纬度地区,这为理解东亚地区磁场演化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为该区千年尺度RPI记录变化特征提供了新机制.
关键词
南海西北次海盆
地磁
场相对
古
强度
非偶极子场
地球动力学
东亚磁异常
Keywords
Northwestern sub-sea 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Relative paleointensity
Non-dipole field
Geodynamics
East Asian positive magnetic anomaly
分类号
P318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测量古地磁场强度的新方法
2
作者
马建华(摘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5期11-11,共1页
文摘
将一块直径4毫米的样品放置在小型的非磁性加热炉中,这种加热炉的热容量较低,可以迅速调温。样品保持在高温下用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测出样品的磁矩。使用的这种磁力仪是全自动的,不需要将样品反复地冷却到室温,因而只需75分钟就能求出古地磁场强度(有的方法需要140分钟,甚至3小时)。
关键词
测量方法
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
古
地磁
场
强度
分类号
P318.4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海底磁异常得到的过去780ka地磁强度变化
3
作者
Jeffrey S.Gee
高丽萍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3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海洋磁异常
古地磁强度
太平洋
沉积层序
分类号
P738.3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2Ma来东菲律宾海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
5
4
作者
孟庆勇
李安春
蒋富清
徐兆凯
朱友生
李德鹏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海油服勘探事业部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61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
90411014号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
KZCX2-YW-211号
文摘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沉积物记录的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并为研究区的地层定年提供新的手段,对东菲律宾海帕里西维拉海盆西侧F090102孔柱样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分析。根据功率谱分析,选择非磁滞剩磁作为归一化的参数,得到约2Ma以来的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曲线。该曲线与SINT-2000曲线可详细对比,呈比较典型的锯齿状特征,布容期内的记录与800ka以来的SINT-800曲线相符。布容/松山极性转换期呈单强度降低的特征,在极性转换期和极性漂移期,相对强度曲线表现为显著低值。
关键词
沉积物
相对
古地磁强度
东菲律宾海
Keywords
Sediment
Relative paleomagnetic intensity
Geomagnetic field
East Philippine Sea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气宇宙成因核素10Be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杨睿涵
杨业
曹振平
徐胜
机构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407,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61144879,42303063)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23M732581)
天津大学科技领军创新人才培育项目。
文摘
高能宇宙射线及其次级粒子与大气和地表物质中的原子发生反应,分别生成大气和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大气成因10Be主要由散裂中子与大气中的氧和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生成,被气溶胶吸附后在大气层中迁移并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沉积到地表。相比于14C,10Be具有更长的半衰期(1.387 Ma),定年尺度可达数个百万年。相比于原位成因10Be,大气成因10Be不仅可以作为年代学和地表风化剥蚀指标,同时也可以重建古地磁场强度和古气候降水变化。大气成因10Be具有应用范围广、自然界核素浓度高和实验室前处理简单等优势,有利于核素的实验室提取和加速器质谱分析。尽管大气成因10Be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但对古地磁场强度、古气候降水、风化剥蚀通量、年代学等指标的适用性研究仍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入讨论。本文综述了大气成因10Be指标的基本原理和不同研究实例(如海洋沉积物、黄土沉积物、冰芯、河流沉积物等),探讨了大气成因10Be指标在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适用性,并初步展望了大气成因10Be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大气成因10Be
沉降通量
古
地磁
场
强度
古
气候降水
地表风化
Keywords
meteoric 10Be
deposition flux
pale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paleo-precipitation
Earth surface weathering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黄土磁性地层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陈天然
肖国桥
林欣如
潘卿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地磁场相对古强度构建早更新世黄土年代标尺”(42272217)。
文摘
中国黄土是最重要的第四纪陆相气候记录之一,磁极性地层是建立第四纪黄土年代框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中国黄土所记录的布容/松山(Brunhes/Matuyama)、加拉米诺(Jaramillo)、奥尔都维(Olduvai)和松山/高斯(Matuyama/Gauss)等几个作为主要定年依据的极性倒转界限的研究结果,并将黄土记录的这些界限位置与深海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不同黄土剖面所记录的各地磁极性倒转界限的位置并不一致,其差异可超过一个黄土-古土壤旋回,且不能用lock-in效应、气候和沉积速率差异、黄土地层划分差异来解释。这些地磁极性界限位置的差异指示极性界限附近的黄土可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重磁化。同时,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不同研究者基于磁极性地层所建立的轨道尺度的黄土年代标尺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存在较大分歧。未来对黄土所记录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RPI)的研究可望为识别极性倒转界限的真实位置提供依据,并最终解决中国黄土与深海记录轨道尺度对比方案的分歧。
关键词
黄土
第四纪
磁性地层
重磁化
地磁
场相对
古
强度
Keywords
Chinese loess
Quaternary
magnetostratigraphy
remagnetization
relative paleointensity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万年以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磁场古强度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王浩森
徐行
刘青松
仲义
陈艇
强小科
周祐民
杨小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测量古地磁场强度的新方法
马建华(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近海底磁异常得到的过去780ka地磁强度变化
Jeffrey S.Gee
高丽萍
《海洋地质动态》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近2Ma来东菲律宾海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的沉积记录
孟庆勇
李安春
蒋富清
徐兆凯
朱友生
李德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气宇宙成因核素10Be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杨睿涵
杨业
曹振平
徐胜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黄土磁性地层研究进展与展望
陈天然
肖国桥
林欣如
潘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