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宋人的古器物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昭瑞 《文博》 1992年第2期34-38,79,共6页
总结和评价两宋学者在传统金石学方面的研究,自王国维以来即不乏这方面的著述,然就宋人对古器物研究方面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拟在这篇短文中讨论宋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新出土古器物材料和不断更新的古器物学知识,对宋... 总结和评价两宋学者在传统金石学方面的研究,自王国维以来即不乏这方面的著述,然就宋人对古器物研究方面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拟在这篇短文中讨论宋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新出土古器物材料和不断更新的古器物学知识,对宋人著录的青铜器作一综述,期望能够说明我国古器物学研究(主要是商、周青铜器)的基础实际上是宋代人奠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器物学 图录 铜器纹饰 三礼图 宋代人 器名 云雷纹 垂鳞纹 容庚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石学的多维透视与文化时尚
2
作者 王冠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1-71,共1页
金石学的研究内容涵盖诸多,这一学科的成熟也来自艺术、古器物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交互作用。《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代学者对待历史的态度借由金石学的发展历程予... 金石学的研究内容涵盖诸多,这一学科的成熟也来自艺术、古器物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交互作用。《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代学者对待历史的态度借由金石学的发展历程予以了艺术史、文化史、政治史乃至心理学、时尚传播学等多个维度的梳理与剖析。该书详尽梳理了金石学自北宋以来的发展历程,剖析了金石学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 金石 古器物学 政治史 文化时尚 多维透视 发展历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石学”在现代学科体制下的重塑 被引量:10
3
作者 查晓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96,共14页
中国历史上对古器物与古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在范围和方法上不断有所改变。晚清西学的波击,使从事斯学的学者开始对比参考西方类似的学术研究。学科体制的建立促使热衷于金石之学的学者开始勾画一门独立的学科。"金石文字学&qu... 中国历史上对古器物与古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在范围和方法上不断有所改变。晚清西学的波击,使从事斯学的学者开始对比参考西方类似的学术研究。学科体制的建立促使热衷于金石之学的学者开始勾画一门独立的学科。"金石文字学"、"金石学史"、"金石学"等学科名称逐渐出现在时人的论述中。民初学者似已完全接受分科治学的观念,不断尝试撰写金石之学的教科用书,但对既往金石之学的叙述却无法达成共识。金石之学立足于现代学科之林的企图失败了,却在考古学史上留下了"曾经作为一门学科"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体制 金石 古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画档案溯源及解——兼谈档案是原始记录而非反映
4
作者 于一 《档案管理》 1993年第4期16-17,共2页
不否认档案是原始记录,也就不能否认图画具有档案功能。历史上,作为档案的图画是先于文字档案或至少与文字档案同时产生的。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初步获得了一种表意记事的手段——口耳相授,在历史上,它对于保存古代史料的相对完整性作过... 不否认档案是原始记录,也就不能否认图画具有档案功能。历史上,作为档案的图画是先于文字档案或至少与文字档案同时产生的。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初步获得了一种表意记事的手段——口耳相授,在历史上,它对于保存古代史料的相对完整性作过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例如不稳定性,易被人传讹、加工,而且传述人一旦死亡,许多事情便不得而知了,等等。于是人类便有意识无意识地辅助以“结绳刻契”等手段,这样便产生了原始的图画或文字。从古文献记载上看,图画和文字是同出一源的,史载仓颉“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造字”。象形即可称为字。当然也是简单的图画,这种图画文字(暂且这样称呼)进一步简化而为现代意义的文字。那么进一步精确化、色彩化之后便无疑就成了图画,故唐人张怀瑾有语云:“文字图书之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怀瑾 刻契 取象 不稳定性 反映性 贺兰山岩画 墓葬 古器物学 群鹿 三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