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
被引量:
12
1
作者
徐兴永
肖尚斌
李萍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崂山
第四纪
冰期
古冰川遗迹
地质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东饶平首次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
被引量:
7
2
作者
韩同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2-382,T002,T003,共3页
关于广东地区的古冰川遗迹,最早是杨超群等(1963)在粤西北封开、怀集一带首次发现的.至1998年之前该区一直未见有古冰川遗迹的报道.
关键词
广东
古冰川遗迹
类型
砂砾层
冰臼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价《海岸带黄土与古冰川遗迹》
3
作者
景才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古冰川遗迹
海岸带
黄土
评价
出版社
逻辑性
说服力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书评
4
作者
夏东兴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105,共1页
《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一书,著者赵松龄,于2010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自从李四光先生1922年首次提出我国山西存在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以来,已历时88年。在这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关于我国东部是否存在过第四纪古冰川的争论从未...
《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一书,著者赵松龄,于2010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自从李四光先生1922年首次提出我国山西存在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以来,已历时88年。在这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关于我国东部是否存在过第四纪古冰川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作者20世纪6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做研究生时,发现了北京西山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但观点与导师千乃襟教授相佐,师生意见不一致,且各不相让,作者为此付出了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冰川遗迹
中国东部
低海拔
书评
第四纪
北京大学
北京西山
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史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殷万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3-30,共8页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是在1921年由李四光教授从太行山东麓大同盆地开始的。将近七十年来,从起步、奠基、开拓、发展,现已逐步地形成了—门自成系统的学科——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它的基本内容属于地质学范畴,但也涉及地理学、地...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是在1921年由李四光教授从太行山东麓大同盆地开始的。将近七十年来,从起步、奠基、开拓、发展,现已逐步地形成了—门自成系统的学科——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它的基本内容属于地质学范畴,但也涉及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学、气候学和天文学等学科内容。它是研究第四纪气候演变和环境变迁的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又具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密切。研究其学科史是中国当代地质科学的重要篇章。本文概略地论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论述了它与人类发展历史的密切关系,总结了该学科发展中的五个方面的主要特色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四纪
冰川
地质学史
大同盆地
冰期之庐山
第四纪气候
第四纪冰期
人类发展历史
高原
冰川
古冰川遗迹
冰蚀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争论问题及其哲学意义
6
作者
张林源
伍光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教授把我国东部若干山地和山麓区的某些地质地貌现象断定为第四纪冰川遗迹。他在《冰期之庐山》中,参照彭克和布吕克纳在《冰期之阿尔卑斯山》中对冰期的划分方法,划分出波阳、大姑和庐山三次冰期,并指出它们分别与...
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教授把我国东部若干山地和山麓区的某些地质地貌现象断定为第四纪冰川遗迹。他在《冰期之庐山》中,参照彭克和布吕克纳在《冰期之阿尔卑斯山》中对冰期的划分方法,划分出波阳、大姑和庐山三次冰期,并指出它们分别与阿尔卑斯山的贡兹、民德和里斯冰期相当。后来,德国学者费斯孟在云南确定了大理冰期。于是,人们获得了第四纪期间中国也同阿尔卑斯山一样,有四次冰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
遗迹
中国东部
地质地貌
冰川
擦痕
大理冰期
阿尔卑斯山
古冰川遗迹
冰川
发育条件
李四光
混杂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卡拉库勒湖成因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
4
7
作者
张瑞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69-71,共3页
通过对卡拉库勒湖地理、地质现状的野外调查,结合其周边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遥感解译分析,提出了该湖泊是由不同期次、不同条冰川共同作用形成的结论。卡拉库勒湖原湖泊面积至少为20.05 km2,现在已经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个湖泊,其中...
通过对卡拉库勒湖地理、地质现状的野外调查,结合其周边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遥感解译分析,提出了该湖泊是由不同期次、不同条冰川共同作用形成的结论。卡拉库勒湖原湖泊面积至少为20.05 km2,现在已经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个湖泊,其中主体仍是卡拉库勒湖,面积为4.73 km2,比最初形成时至少缩小了13.24 km2。根据该湖泊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性意见,为帕米尔高原上这颗璀璨旅游明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冰川
古冰川遗迹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
被引量:
12
1
作者
徐兴永
肖尚斌
李萍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基金
国家'973'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02CCA04800)
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2-JZ-103
03-2-jsh-10和02-2-kj-yj-27)
文摘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崂山
第四纪
冰期
古冰川遗迹
地质证据
Keywords
Laoshan Mountain
Quaternary
ice age
paleo-glaciation remain
geologic proof
分类号
P512.4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饶平首次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
被引量:
7
2
作者
韩同林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2-382,T002,T003,共3页
文摘
关于广东地区的古冰川遗迹,最早是杨超群等(1963)在粤西北封开、怀集一带首次发现的.至1998年之前该区一直未见有古冰川遗迹的报道.
关键词
广东
古冰川遗迹
类型
砂砾层
冰臼群
分类号
P343.6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价《海岸带黄土与古冰川遗迹》
3
作者
景才瑞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古冰川遗迹
海岸带
黄土
评价
出版社
逻辑性
说服力
材料
分类号
P343.6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P7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书评
4
作者
夏东兴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105,共1页
文摘
《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一书,著者赵松龄,于2010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自从李四光先生1922年首次提出我国山西存在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以来,已历时88年。在这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关于我国东部是否存在过第四纪古冰川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作者20世纪6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做研究生时,发现了北京西山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但观点与导师千乃襟教授相佐,师生意见不一致,且各不相让,作者为此付出了代价,
关键词
古冰川遗迹
中国东部
低海拔
书评
第四纪
北京大学
北京西山
出版社
分类号
P343.6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史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殷万倜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3-30,共8页
文摘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是在1921年由李四光教授从太行山东麓大同盆地开始的。将近七十年来,从起步、奠基、开拓、发展,现已逐步地形成了—门自成系统的学科——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它的基本内容属于地质学范畴,但也涉及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学、气候学和天文学等学科内容。它是研究第四纪气候演变和环境变迁的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又具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密切。研究其学科史是中国当代地质科学的重要篇章。本文概略地论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论述了它与人类发展历史的密切关系,总结了该学科发展中的五个方面的主要特色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国第四纪
冰川
地质学史
大同盆地
冰期之庐山
第四纪气候
第四纪冰期
人类发展历史
高原
冰川
古冰川遗迹
冰蚀地貌
分类号
P55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争论问题及其哲学意义
6
作者
张林源
伍光和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文摘
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教授把我国东部若干山地和山麓区的某些地质地貌现象断定为第四纪冰川遗迹。他在《冰期之庐山》中,参照彭克和布吕克纳在《冰期之阿尔卑斯山》中对冰期的划分方法,划分出波阳、大姑和庐山三次冰期,并指出它们分别与阿尔卑斯山的贡兹、民德和里斯冰期相当。后来,德国学者费斯孟在云南确定了大理冰期。于是,人们获得了第四纪期间中国也同阿尔卑斯山一样,有四次冰期的认识。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
遗迹
中国东部
地质地貌
冰川
擦痕
大理冰期
阿尔卑斯山
古冰川遗迹
冰川
发育条件
李四光
混杂堆积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卡拉库勒湖成因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
4
7
作者
张瑞江
机构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出处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69-71,共3页
文摘
通过对卡拉库勒湖地理、地质现状的野外调查,结合其周边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遥感解译分析,提出了该湖泊是由不同期次、不同条冰川共同作用形成的结论。卡拉库勒湖原湖泊面积至少为20.05 km2,现在已经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个湖泊,其中主体仍是卡拉库勒湖,面积为4.73 km2,比最初形成时至少缩小了13.24 km2。根据该湖泊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性意见,为帕米尔高原上这颗璀璨旅游明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现代
冰川
古冰川遗迹
遥感影像
Keywords
Existing glaciers
Former glacier vestige
Remote sensing image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
徐兴永
肖尚斌
李萍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广东饶平首次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
韩同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评价《海岸带黄土与古冰川遗迹》
景才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书评
夏东兴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史研究
殷万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争论问题及其哲学意义
张林源
伍光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卡拉库勒湖成因的遥感分析
张瑞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