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百年新诗之“旧路”——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关系的几种模式
被引量:
2
1
作者
罗绂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2,共5页
本文从长时段的宏观角度考察了百年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模式,结合新诗的诗歌理论主张,主要从新诗创作的实际这一角度,来追寻百年新诗创"新"历程中的"旧路",即由梁启超发轫,胡适、李金发关注语言,卞之琳、穆旦...
本文从长时段的宏观角度考察了百年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模式,结合新诗的诗歌理论主张,主要从新诗创作的实际这一角度,来追寻百年新诗创"新"历程中的"旧路",即由梁启超发轫,胡适、李金发关注语言,卞之琳、穆旦追寻传统精神的"根本处",以及从民国初年绵延近百年以郭小川为代表的向"民间歌谣"学习等模式,进而提出20世纪初以来的旧体诗词写作未能超越梁启超的理论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古典诗歌传统
继承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敬命诗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借鉴
2
作者
石云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7-222,共6页
作为朝鲜李朝著名诗人的高敬命,其深受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其咏史诗、咏物诗和写景诗以及反映时事的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有着很好的继承和借鉴,他注意学习中国优秀诗歌经验和表现手法,受益良多,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
作为朝鲜李朝著名诗人的高敬命,其深受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其咏史诗、咏物诗和写景诗以及反映时事的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有着很好的继承和借鉴,他注意学习中国优秀诗歌经验和表现手法,受益良多,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色。但由于受明代诗坛,特别是"前后七子"诗风影响,其诗作有时表现出明显的拟古痕迹,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传统和时代风气对于朝鲜诗人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敬命
朝鲜汉文诗
中国
古典诗歌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扬古典诗歌传统 拯救古典诗歌危机
被引量:
4
3
作者
华钟彦
《中州学刊》
198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弹琴》 我们从上文关于古典音乐方面的欣赏,联想到古典诗歌方面也有同样的问题。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数量之大,浩如烟海,其质量较高的诗篇,常常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崇...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弹琴》 我们从上文关于古典音乐方面的欣赏,联想到古典诗歌方面也有同样的问题。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数量之大,浩如烟海,其质量较高的诗篇,常常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崇高的艺术魅力,如“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尽心上》)虽历时千载,流传万里,而犹脍炙人口,刻骨铭心。故《诗大序》云:“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传统
危机
新诗
词韵
旧体诗词
古近体诗
诗篇
格律
律诗
文体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典诗歌传统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4
作者
傅潮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各种体裁的诗词如恒河沙数,美不胜收,而且诗的精神、诗的意境、诗的比兴寄托等表现方法,也深深浸入了各种文学体裁之中,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古典小说而言,作者有意追求诗歌的意韵,在散文中夹杂了大...
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各种体裁的诗词如恒河沙数,美不胜收,而且诗的精神、诗的意境、诗的比兴寄托等表现方法,也深深浸入了各种文学体裁之中,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古典小说而言,作者有意追求诗歌的意韵,在散文中夹杂了大量诗词,以致于形成了种种特有的体式,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气派为世人所重。小说中的这些诗词大多在表情达意、塑造人物、推进情节方面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认真研究这些小说中的韵文,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些作品的认识,帮助考释小说的渊源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古典诗歌传统
中国
古典
小说
小说家
比兴寄托
文学创作
表现方法
才子佳人小说
文学体裁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古典诗歌不应采取虚无态度
5
作者
马立鞭
《当代文坛》
1985年第2期41-42,共2页
众所周知,对民族传统采取批判地吸收的态度还是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是社会主义文艺必须正确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这,革命导师们都曾作过明确的、原则性的论述。概言之,就是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
众所周知,对民族传统采取批判地吸收的态度还是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是社会主义文艺必须正确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这,革命导师们都曾作过明确的、原则性的论述。概言之,就是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然而,近年来,受反理性、反传统这股文艺思潮的影响,在一些同志的文章和著作中流露出对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虚无主义观点。认为“古典诗词中那些田园情趣以及蕴藉含蓄的格调,与高速公路、电子计算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
诗歌
古典
诗词
新诗
蕴藉含蓄
抒情美
诗乐合一
古典诗歌传统
田园情趣
古代诗论
无产阶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意象构造得失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赵林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75-77,84,共4页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初期象征派以其新奇诡谲的创作手法和晦涩神秘的艺术效果著称于现代诗坛。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然而,除了公认他们在自觉引进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方面有开拓性贡献外,对其诗歌作品的具体评...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初期象征派以其新奇诡谲的创作手法和晦涩神秘的艺术效果著称于现代诗坛。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然而,除了公认他们在自觉引进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方面有开拓性贡献外,对其诗歌作品的具体评骘仍是众说纷纭。本文将从具体作品的考察入手,侧重于其诗歌意象构造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派
诗歌
意象构造
法国象征派
李金发
意象艺术
中国象征派诗
古典诗歌传统
诗歌
意象
创作手法
诗歌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旧形式与新时代的冲突——论20世纪旧体诗词的“打油”倾向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未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百年文学中,旧体诗词的写作总体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呈现出"打油"的倾向和的面貌。"打油"写作在三千年诗歌史的审美视域之外另辟"谐趣"的新世界,从而使诗歌在题材、语言和风格上都...
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百年文学中,旧体诗词的写作总体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呈现出"打油"的倾向和的面貌。"打油"写作在三千年诗歌史的审美视域之外另辟"谐趣"的新世界,从而使诗歌在题材、语言和风格上都有明显的新变,但也存在思想性压倒艺术性、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反映现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仍显不足等弊端。旧体诗词写作呈现出来的"打油"面貌和由此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现代社会如何看待和对待古典诗歌传统乃至文化传统的问题。但百年来旧体诗词始终因旧形式而饱受诟病,在保守与革新的激进、思想与艺术的矛盾中蹒跚前行,其艺术本身的诸多问题反而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旧体诗词
“打油诗”倾向
新文化运动
古典诗歌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代作家的“诗化小说”与浪漫主义情怀
被引量:
2
8
作者
樊星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4期128-134,共7页
新生代作家对“诗化小说”风格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浪漫主义思潮在当代继续延伸的证明。
关键词
新生代作家“诗化小说”
古典诗歌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讯
9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3期17-17,共1页
书讯·《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出版李怡著,最近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探讨了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的相互关系,从新诗的文化特征、历史形态、本文结构、个体选择等方面入手,比较细致地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
书讯·《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出版李怡著,最近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探讨了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的相互关系,从新诗的文化特征、历史形态、本文结构、个体选择等方面入手,比较细致地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作为“原型”对新诗的复杂影响。该书系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中国现代新诗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
古典
诗歌
中国当代文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典诗歌传统
鲁迅小说
中外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国后中国新诗(1917—1949)研究综述
10
作者
吕家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84-89,共6页
建国后中国新诗(1917—1949)研究综述吕家乡由新中国成立至今46年间的新诗研究,可以用1976年“文革”结束做界标区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研究格局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研究取向由热中于“为政...
建国后中国新诗(1917—1949)研究综述吕家乡由新中国成立至今46年间的新诗研究,可以用1976年“文革”结束做界标区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研究格局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研究取向由热中于“为政治服务”转而回归新诗本体,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诗研究
研究综述
中国现代新诗
古典诗歌传统
新月派
中国现代
诗歌
九叶诗派
郭沫若
现代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年新诗之“旧路”——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关系的几种模式
被引量:
2
1
作者
罗绂文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2,共5页
基金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
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之阅读与阐释的文学性研究"(项目编号:2007-1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从长时段的宏观角度考察了百年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模式,结合新诗的诗歌理论主张,主要从新诗创作的实际这一角度,来追寻百年新诗创"新"历程中的"旧路",即由梁启超发轫,胡适、李金发关注语言,卞之琳、穆旦追寻传统精神的"根本处",以及从民国初年绵延近百年以郭小川为代表的向"民间歌谣"学习等模式,进而提出20世纪初以来的旧体诗词写作未能超越梁启超的理论主张。
关键词
中国新诗
古典诗歌传统
继承
模式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敬命诗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借鉴
2
作者
石云涛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7-222,共6页
基金
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资助课题<韩国民族英雄高敬命诗歌思想与艺术探讨>之阶段成果
文摘
作为朝鲜李朝著名诗人的高敬命,其深受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其咏史诗、咏物诗和写景诗以及反映时事的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有着很好的继承和借鉴,他注意学习中国优秀诗歌经验和表现手法,受益良多,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色。但由于受明代诗坛,特别是"前后七子"诗风影响,其诗作有时表现出明显的拟古痕迹,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传统和时代风气对于朝鲜诗人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高敬命
朝鲜汉文诗
中国
古典诗歌传统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扬古典诗歌传统 拯救古典诗歌危机
被引量:
4
3
作者
华钟彦
出处
《中州学刊》
198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文摘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弹琴》 我们从上文关于古典音乐方面的欣赏,联想到古典诗歌方面也有同样的问题。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数量之大,浩如烟海,其质量较高的诗篇,常常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崇高的艺术魅力,如“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尽心上》)虽历时千载,流传万里,而犹脍炙人口,刻骨铭心。故《诗大序》云:“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关键词
古典诗歌传统
危机
新诗
词韵
旧体诗词
古近体诗
诗篇
格律
律诗
文体变革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典诗歌传统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4
作者
傅潮
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1-124,共4页
文摘
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各种体裁的诗词如恒河沙数,美不胜收,而且诗的精神、诗的意境、诗的比兴寄托等表现方法,也深深浸入了各种文学体裁之中,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古典小说而言,作者有意追求诗歌的意韵,在散文中夹杂了大量诗词,以致于形成了种种特有的体式,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气派为世人所重。小说中的这些诗词大多在表情达意、塑造人物、推进情节方面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认真研究这些小说中的韵文,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些作品的认识,帮助考释小说的渊源流派,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古典诗歌传统
中国
古典
小说
小说家
比兴寄托
文学创作
表现方法
才子佳人小说
文学体裁
红楼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古典诗歌不应采取虚无态度
5
作者
马立鞭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2期41-42,共2页
文摘
众所周知,对民族传统采取批判地吸收的态度还是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是社会主义文艺必须正确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这,革命导师们都曾作过明确的、原则性的论述。概言之,就是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然而,近年来,受反理性、反传统这股文艺思潮的影响,在一些同志的文章和著作中流露出对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虚无主义观点。认为“古典诗词中那些田园情趣以及蕴藉含蓄的格调,与高速公路、电子计算机。
关键词
古典
诗歌
古典
诗词
新诗
蕴藉含蓄
抒情美
诗乐合一
古典诗歌传统
田园情趣
古代诗论
无产阶级文化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意象构造得失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赵林云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75-77,84,共4页
文摘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初期象征派以其新奇诡谲的创作手法和晦涩神秘的艺术效果著称于现代诗坛。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然而,除了公认他们在自觉引进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方面有开拓性贡献外,对其诗歌作品的具体评骘仍是众说纷纭。本文将从具体作品的考察入手,侧重于其诗歌意象构造的得与失。
关键词
象征派
诗歌
意象构造
法国象征派
李金发
意象艺术
中国象征派诗
古典诗歌传统
诗歌
意象
创作手法
诗歌
艺术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旧形式与新时代的冲突——论20世纪旧体诗词的“打油”倾向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未鹏
机构
<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当代旧体诗人的结社与创作"(FJ2015B140)
文摘
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百年文学中,旧体诗词的写作总体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呈现出"打油"的倾向和的面貌。"打油"写作在三千年诗歌史的审美视域之外另辟"谐趣"的新世界,从而使诗歌在题材、语言和风格上都有明显的新变,但也存在思想性压倒艺术性、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反映现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仍显不足等弊端。旧体诗词写作呈现出来的"打油"面貌和由此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现代社会如何看待和对待古典诗歌传统乃至文化传统的问题。但百年来旧体诗词始终因旧形式而饱受诟病,在保守与革新的激进、思想与艺术的矛盾中蹒跚前行,其艺术本身的诸多问题反而被忽略。
关键词
20世纪旧体诗词
“打油诗”倾向
新文化运动
古典诗歌传统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代作家的“诗化小说”与浪漫主义情怀
被引量:
2
8
作者
樊星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基金
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生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化>(批准号:03:BZW053)
文摘
新生代作家对“诗化小说”风格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浪漫主义思潮在当代继续延伸的证明。
关键词
新生代作家“诗化小说”
古典诗歌传统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讯
9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3期17-17,共1页
文摘
书讯·《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出版李怡著,最近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探讨了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的相互关系,从新诗的文化特征、历史形态、本文结构、个体选择等方面入手,比较细致地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作为“原型”对新诗的复杂影响。该书系作...
关键词
人物形象
中国现代新诗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
古典
诗歌
中国当代文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典诗歌传统
鲁迅小说
中外文学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国后中国新诗(1917—1949)研究综述
10
作者
吕家乡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84-89,共6页
文摘
建国后中国新诗(1917—1949)研究综述吕家乡由新中国成立至今46年间的新诗研究,可以用1976年“文革”结束做界标区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研究格局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研究取向由热中于“为政治服务”转而回归新诗本体,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诗研究
研究综述
中国现代新诗
古典诗歌传统
新月派
中国现代
诗歌
九叶诗派
郭沫若
现代派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百年新诗之“旧路”——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关系的几种模式
罗绂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敬命诗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借鉴
石云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发扬古典诗歌传统 拯救古典诗歌危机
华钟彦
《中州学刊》
198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古典诗歌传统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傅潮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对古典诗歌不应采取虚无态度
马立鞭
《当代文坛》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意象构造得失论
赵林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旧形式与新时代的冲突——论20世纪旧体诗词的“打油”倾向
陈未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新生代作家的“诗化小说”与浪漫主义情怀
樊星
《学习与实践》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书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建国后中国新诗(1917—1949)研究综述
吕家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