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兴古典政治学与回归公民教育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12-516,共5页
政治学的庸俗化和其公民教育功能的丧失密不可分。古典时代的政治学是一种关注公民美德与人生理想的政治学。当代需要建立一门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的复兴古典传统与回归公民教育的新古典政治学。
关键词 古典政治学 公民教育 政治学 人生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西方古典政治学的超越——基于人、社会、国家三个范畴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袁倩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11,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与西方古典政治学中相关命题的比较,可以通过人、社会和国家三个范畴进行。西方古典政治学家基于对人性的假设来构建政治理论,"自然状态"中的人类为了保护天赋权利而缔结契约,由此形成了社会,国家作为&qu...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与西方古典政治学中相关命题的比较,可以通过人、社会和国家三个范畴进行。西方古典政治学家基于对人性的假设来构建政治理论,"自然状态"中的人类为了保护天赋权利而缔结契约,由此形成了社会,国家作为"被委托者",需要建立民选政府并在代议制框架中行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将人的本质界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基于"现实的人",指明了社会安排是客观自在的,具有独立的运行规律,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而国家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虚幻的共同体",在共产主义社会到来之际将走向消亡。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西方政治理论在讨论人、社会与国家的问题时,带有浓厚的思辨和抽象色彩,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更注重客观经验,通过其科学特征、实践导向和唯物主义立场,对西方古典政治学实现了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西方古典政治学 超越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比较视野中的“强者政治学”——从黄宗羲与柏拉图的古典政治思想出发
3
作者 包利民 唐瀚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1,共6页
黄宗羲和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方古典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又都被视为"前现代"的,即终究未能达到现代民主政治思维的水准,未能预见到现代民主政治。但是,如果从一个"强者政治学/弱者政治学"的模型出发,人们或... 黄宗羲和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方古典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又都被视为"前现代"的,即终究未能达到现代民主政治思维的水准,未能预见到现代民主政治。但是,如果从一个"强者政治学/弱者政治学"的模型出发,人们或许可以看到古典政治思想大师们真正的关切是什么,也能理解这样的关切即使在当代政治理论和实践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柏拉图 古典政治学 《明夷待访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的东亚海域安全保障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煜焜 王煜 万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历经百年,地政学研究见证了战争、竞争、和平,从静态的决定论到动态的博弈观,地理的"三位一体"要素为其研究基石。首先是地理因素。岛链是冷战后美国成功将太平洋内海化的标志。对美国而言,中国的沿岸同太平洋西部的位置重合... 历经百年,地政学研究见证了战争、竞争、和平,从静态的决定论到动态的博弈观,地理的"三位一体"要素为其研究基石。首先是地理因素。岛链是冷战后美国成功将太平洋内海化的标志。对美国而言,中国的沿岸同太平洋西部的位置重合,因此不愿眼看到同为海洋大国中国的崛起。为了维护领先的霸主地位,美国使用封锁的手段来打击中国。其次是科技因素。中国不断发展的科技使得美国无法打击和接近中国的沿岸地区。A2/AD战略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具备对抗美国、封锁中国的军事能力,使美国首次表示战略撤退的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地缘政治学 东亚 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洪范》的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建构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晓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32,共8页
自来说《尚书》以《洪范》最为难明,《洪范》几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启示录”。但以往儒者解读《洪范》大都或专推灾异,或泥于象数,虽各有所明,皆不能无执滞。马一浮的《洪范约义》一扫以往儒者偏于用灾异、象数等神秘化方法对《洪范》... 自来说《尚书》以《洪范》最为难明,《洪范》几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启示录”。但以往儒者解读《洪范》大都或专推灾异,或泥于象数,虽各有所明,皆不能无执滞。马一浮的《洪范约义》一扫以往儒者偏于用灾异、象数等神秘化方法对《洪范》的解读路径,认为《洪范》正是最典型地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书》教大义的经典文本,借《中庸》的尽性之说作为解《洪范》九畴的根本纲领和基本宗旨,把《洪范》作为“为尽性之书”阐发其“修德行仁事义”,展示古代圣贤以德教施于政事,垂于后世、化治天下的推展过程。马一浮以此不仅将《洪范》完全纳入其以道德化取向为主导的解读、诠释框架中,实现了在《洪范》诠释史上的独特理论创新,而且实际上也据此构建起了其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范》 九畴 尽性 为政以德 古典德性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政治观的东渐——《达道纪言》中所表达的政治观 被引量:3
6
作者 梅谦立 王镔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47,共11页
1636年出版的《达道纪言》,由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高一志"手授"、山西地方官吏韩云"纂述"。该书作为西方政制人伦的"语录"汇集,取材于古希腊和古拉丁文学,编译成中文共355条;并以中国传统的"五伦&qu... 1636年出版的《达道纪言》,由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高一志"手授"、山西地方官吏韩云"纂述"。该书作为西方政制人伦的"语录"汇集,取材于古希腊和古拉丁文学,编译成中文共355条;并以中国传统的"五伦"为原则,编排成五类,着墨最多的是君臣(158条),其次是朋友(122条),再次分别是兄弟(31条)、夫妇(23条)、父子(21条)。《达道纪言》处于儒家、基督宗教和斯多葛学派几大传统的交汇之处,目的却不是要建立一本历史档案集,而是借助于贤人的格言,试图培养起某种政治伦理的态度。尤其是从对君王之修养、君臣关系、拒绝暴力、平民主义的君主制度以及法治、经济、税务政策等问题的分析看,该书发挥了西方古代的政治修养,并且与儒家传统相结合,建造起了一个道德榜样,旨在教导人们如何趋善避恶。晚明耶稣会传教士在《达道纪言》中所表达的西方古典政治学,鲜明地体现了古中国和古西方在政治观念上第一次相遇的奇特情形,极其有助于深化目前的西学东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道纪言》 耶稣会 儒家 西方古典政治学 西学东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合理性与政治哲学之重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3,共4页
政治哲学,作为西方传统之重要部分,在18世纪的辉煌过后,19世纪下半叶起陷入低谷,然而,近30年来,政治哲学再次成为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所探讨的是在近来的这一场被称为“政治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复兴运动”中,哈贝马斯所... 政治哲学,作为西方传统之重要部分,在18世纪的辉煌过后,19世纪下半叶起陷入低谷,然而,近30年来,政治哲学再次成为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所探讨的是在近来的这一场被称为“政治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复兴运动”中,哈贝马斯所起的作用:在传统本体论瓦解的前提下,如何重建政治哲学的规范基础,以及这种重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政治哲学 交往合理性 近代政治 古典政治学 交往共同体 法兰克福学派 交往行为 批判理论 怀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