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评:一场虚拟对话
1
作者 张继亮 黄铄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29,共6页
近来很多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和边沁一样是一位古典功利主义论者,这种论断实际上无法成立。从总体上看,马克思认为古典功利主义是一种为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辩护的保守性学说,但密尔式精致的古典功利主义论者则争辩说,古典功利主义是对资本... 近来很多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和边沁一样是一位古典功利主义论者,这种论断实际上无法成立。从总体上看,马克思认为古典功利主义是一种为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辩护的保守性学说,但密尔式精致的古典功利主义论者则争辩说,古典功利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提出尖锐批评的激进学说。针对密尔式精致的古典功利主义的这一回复,马克思则认为,精致古典功利主义的批评仍然只是立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对自身的批评,它实际上并没有超出资本主义之外去反思它自身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古典功利主义 利己主义 功利计算 资本主义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三重批判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237,F0002,共11页
在正义理论中,为了证成“公平的正义”,罗尔斯自始至终都把功利主义作为主要的理论对手和批判对象。罗尔斯创造性地将功利主义分为古典功利主义、平均功利主义和有限功利主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与两个正义原则相对照,通过展现“公平... 在正义理论中,为了证成“公平的正义”,罗尔斯自始至终都把功利主义作为主要的理论对手和批判对象。罗尔斯创造性地将功利主义分为古典功利主义、平均功利主义和有限功利主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与两个正义原则相对照,通过展现“公平的正义”所具有的理论优势,完成对功利主义的全面批判。罗尔斯对三种不同形式的功利主义批判的理论力量逐渐减弱,尤其是有限功利主义对“公平的正义”构成了难以消解的理论压力。“公平的正义”要想完全取代功利主义,必须寻求更加充分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的正义 古典功利主义 平均功利主义 有限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己与利他均衡点的求索——解决斯密难题的罗尔斯方案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国清 潘坤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9-120,159,共13页
斯密难题是一个人性假说难题,展现了利己与利他难以调和的矛盾,预示着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道德困境,在理论上表现为理性经济人与理性道德人的不兼容性,在实践上表现为现代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与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并存的趋势。在伦理... 斯密难题是一个人性假说难题,展现了利己与利他难以调和的矛盾,预示着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道德困境,在理论上表现为理性经济人与理性道德人的不兼容性,在实践上表现为现代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与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并存的趋势。在伦理学上,斯密难题成为古典功利主义容易受到攻击的最大薄弱点。作为古典功利主义的有力批评者,罗尔斯以康德式道德主体性建构理论为前提,把对于利己和利他均衡点的寻求,转变成对于公平与效率互惠点的演算,描绘了一幅良序社会的美好蓝图,提出了解决斯密难题的最终方案。然而,罗尔斯并未充分解读斯密的道德哲学。斯密与古典功利主义的关系,斯密与罗尔斯的潜在关联,关乎解决斯密难题的不同方案。斯密主张不要轻易否定私有财产的正当性,充分肯定其在增进社会财富、解决贫困以及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阐释斯密难题,明晰利己与利他的分歧所在,评估罗尔斯解决斯密难题的方案,揭示均衡发展的可能性,将为解决当前社会基本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约翰·罗尔斯 古典功利主义 正义论 利己 利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及其转向——清末民初思想界对“西方经济学”的认知与阐发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捷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4期50-64,共15页
尽管中国也有“理财学”与“经世”思想,但是始终未有思想意义上的、整体看待经济系统的经济学。一百多年前,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传入中国,在其观念冲击之下,伴随着政治和军事的巨变,几代中国学者试图以不同认... 尽管中国也有“理财学”与“经世”思想,但是始终未有思想意义上的、整体看待经济系统的经济学。一百多年前,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传入中国,在其观念冲击之下,伴随着政治和军事的巨变,几代中国学者试图以不同认知结构和话语模式来迎接挑战,重构经济学的思想体系。不过,尽管尝试以西方经济学“启蒙”中国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陈焕章等人具体立场与路径却迥然不同。本文由此入手,尝试分析清末民初思想界对于“西方经济学”的认知与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功利主义 公羊学 “新民” 翻译 启蒙 “以夏变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