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智能时代的复性之教:大学教育对古典书院文化的回归与超越
1
作者
徐良
宗晓华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7,共7页
大学教育在技术理性裹挟下逐渐异化为“制器”工具,然而在人工智能对复杂劳动深度替代的时代,将人培养成“机器”的工具主义教育必将走向终结。在这场现代性危机中,中国古典书院的精神传统显露出超越时空的救赎力量。书院以“教以复性...
大学教育在技术理性裹挟下逐渐异化为“制器”工具,然而在人工智能对复杂劳动深度替代的时代,将人培养成“机器”的工具主义教育必将走向终结。在这场现代性危机中,中国古典书院的精神传统显露出超越时空的救赎力量。书院以“教以复性”为旨归,借义理思辨砥砺心性,以会讲游学滋养人格,在学术自治中守护精神独立,最终实现“为己之学”的价值重构。然而,当代书院制改革虽力图复兴传统,却因嵌入式的移植模式陷入形似神失的困境。真正的复兴必须超越移植模仿,在文明对话中激活传统基因。为此,大学教育需要以“复性之教”重植人文根系,在目标上从技能规训转向人性觉醒,在精神追求上以“道”的超越性平衡“术”的功利主义取向,在伦理关系上,借助融合空间承载“师生”的精神交往,重建“从游”传统,形成智能时代的人本教育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大学教育生态
古典书院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能时代的复性之教:大学教育对古典书院文化的回归与超越
1
作者
徐良
宗晓华
机构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动态调适机制研究”(BKA240178)。
文摘
大学教育在技术理性裹挟下逐渐异化为“制器”工具,然而在人工智能对复杂劳动深度替代的时代,将人培养成“机器”的工具主义教育必将走向终结。在这场现代性危机中,中国古典书院的精神传统显露出超越时空的救赎力量。书院以“教以复性”为旨归,借义理思辨砥砺心性,以会讲游学滋养人格,在学术自治中守护精神独立,最终实现“为己之学”的价值重构。然而,当代书院制改革虽力图复兴传统,却因嵌入式的移植模式陷入形似神失的困境。真正的复兴必须超越移植模仿,在文明对话中激活传统基因。为此,大学教育需要以“复性之教”重植人文根系,在目标上从技能规训转向人性觉醒,在精神追求上以“道”的超越性平衡“术”的功利主义取向,在伦理关系上,借助融合空间承载“师生”的精神交往,重建“从游”传统,形成智能时代的人本教育新生态。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大学教育生态
古典书院文化
Keywords
age of intelligence
university education ecosystem
classical academy culture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智能时代的复性之教:大学教育对古典书院文化的回归与超越
徐良
宗晓华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