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两个结合”视野下的中华古体诗词创作研究 |
孙书文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4 |
0 |
|
2
|
杜甫古体诗典范地位在江户后期形成的一个侧面——论赖山阳的杜诗批点 |
赵毅
|
《杜甫研究学刊》
|
2024 |
1
|
|
3
|
阮大成古体诗用韵研究 |
李绪东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4
|
古体诗词中的兰州城市文化记忆 |
郭茂全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14 |
2
|
|
5
|
1940年代南京汪伪统治时期古体诗词的回潮 |
尹奇岭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0 |
3
|
|
6
|
论吴宓的古体诗写作 |
张弘
|
《云梦学刊》
|
2005 |
2
|
|
7
|
北宋诗人宋祁古体诗韵考 |
夏先忠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8
|
杜甫七言八句古体诗的格律 |
舒志武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3 |
1
|
|
9
|
李渔古体诗用韵研究 |
刘芹
|
《现代语文》
|
2020 |
1
|
|
10
|
赵秉文的古体诗及其诗歌史价值 |
于东新
张丽红
|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1
|
天赐诗魂--油画家苏天赐的古体诗 |
杨志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2
|
海外华人古体诗词创作的文化意义与诗学意义 |
朱巧云
|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3
|
沉郁与雄放——苏舜钦古体诗风格论 |
杨许波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0 |
0 |
|
14
|
诗具史笔 史蕴诗心——评刘国安的古体诗集《诗忆六十年》 |
刘涛
|
《写作》
|
2011 |
0 |
|
15
|
金代古体诗用韵研究 |
张建坤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4 |
0 |
|
16
|
王维古体诗用韵考 |
全昭梅
杨青华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7
|
叶嘉莹古体诗吟诵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运用——以《长相知》为例 |
李怡
|
《当代音乐》
|
2019 |
3
|
|
18
|
汉语古体诗英译中“不译而无不译”的艺术 |
王毅
丁如伟
郑翠玲
|
《外国语文研究》
|
2019 |
2
|
|
19
|
郭沫若古体诗韵谱 |
黄毓芸
|
《郭沫若学刊》
|
2016 |
1
|
|
20
|
留给新世纪的史诗——赵荣光教授新古体诗论析 |
姜新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