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结合”视野下的中华古体诗词创作研究
1
作者 孙书文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9期36-45,I0002,共11页
语言是文化传承核心性的载体。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语用能力降低问题,不仅阻碍有效信息的交流,长此以往也将会影响民族文化传承,不利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推进中华古体诗词创作,在摹习经典诗词作品的过程中,将新词融入传统文学形式,... 语言是文化传承核心性的载体。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语用能力降低问题,不仅阻碍有效信息的交流,长此以往也将会影响民族文化传承,不利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推进中华古体诗词创作,在摹习经典诗词作品的过程中,将新词融入传统文学形式,能够为解决“词穷”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在“两个结合”的视野下研究中华古体诗词的当代价值、创作机理、发展动力,会获得许多新的发现。优秀的诗词作品是声音、形象、意蕴的完美结合,体现出汉字特有的声、韵、调,是汉语的“母语境界”的集中彰显。中国传统文论“修辞立其诚”的命题,厘清了达此境界的路径,但未能解决其动力性的问题,而马克思的“实践”理论提供了答案。当代古体诗词创作中将新语入诗词,是把当下时代的“热词”放入格律熔炉中加以“淬火”。这一重要的语词“实践”,推动了当代汉语的发展,在网络用语带来强力冲击、数字虚拟写作方兴未艾等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华古体诗 语用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古体诗典范地位在江户后期形成的一个侧面——论赖山阳的杜诗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毅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56-68,共13页
自明人邵傅《杜律集解》在江户时期流行以来,日本杜诗学者大多将批评的目光放在了杜甫的格律近体诗上。生活在江户后期的赖山阳是第一位大量批点杜甫古体诗歌的日本文人。其批点将杜诗与原先的古体诗范式进行了比较和评判,重新定义了杜... 自明人邵傅《杜律集解》在江户时期流行以来,日本杜诗学者大多将批评的目光放在了杜甫的格律近体诗上。生活在江户后期的赖山阳是第一位大量批点杜甫古体诗歌的日本文人。其批点将杜诗与原先的古体诗范式进行了比较和评判,重新定义了杜甫古体诗的格调渊源,大量阐发了杜甫古诗中忠君爱国、政教伦理的思想内容,从而有意自文学本体与内在精神两方面树立起杜甫古体诗的典范地位。文章从赖山阳的杜诗批点切入,考察了杜甫古诗典范地位在江户时期形成的一个侧面,进而归纳日本杜诗学在江户后期的特点及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古体诗 江户时代 诗学批点 文学典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阮大成古体诗用韵研究
3
作者 李绪东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本文穷尽式系联、分析了阮大铖所创作的166古体诗271个韵段,发现共分为19个韵部,其中:阴声韵7部、阳声韵7部、入声韵5部。阮大铖在用韵时依照明末通语入韵,但从通押情况来看,反映出明末怀宁方音的某些特点:支微部与鱼模部通押、支微部... 本文穷尽式系联、分析了阮大铖所创作的166古体诗271个韵段,发现共分为19个韵部,其中:阴声韵7部、阳声韵7部、入声韵5部。阮大铖在用韵时依照明末通语入韵,但从通押情况来看,反映出明末怀宁方音的某些特点:支微部与鱼模部通押、支微部与灰咍部通押、-m、-n、-?通押、阴入通押、“浊上变去”和入声韵-p、-t、-k的混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大铖 古体诗 特韵研究 语音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体诗词中的兰州城市文化记忆 被引量:2
4
作者 郭茂全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3-26,共4页
文学作品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体诗词中兰州的地理风貌、历史沿革、文化遗迹、民情风俗是兰州城市文化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历代诗人对兰州城市文化的文学想象与审美呈现,不仅反映了兰州城市的历史发展与现实面貌,还体现了... 文学作品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体诗词中兰州的地理风貌、历史沿革、文化遗迹、民情风俗是兰州城市文化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历代诗人对兰州城市文化的文学想象与审美呈现,不仅反映了兰州城市的历史发展与现实面貌,还体现了诗人们对兰州城市文化的多元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体诗 兰州 城市文化 文学想象 审美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0年代南京汪伪统治时期古体诗词的回潮 被引量:3
5
作者 尹奇岭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87-93,共7页
南京是古典诗词传统深厚的地方,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两次复古的潮流都是在南京发端的。1940年代汪伪统治时期古典诗词再次出现繁盛,汪伪政府凭借政权力量支持了这一复古的潮流,一时间雅集不断,专门刊登古典诗词的刊物得到政府财政的扶持... 南京是古典诗词传统深厚的地方,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两次复古的潮流都是在南京发端的。1940年代汪伪统治时期古典诗词再次出现繁盛,汪伪政府凭借政权力量支持了这一复古的潮流,一时间雅集不断,专门刊登古典诗词的刊物得到政府财政的扶持,汪伪高官在骚坛吟咏,集合了大量的诗人词客,可以说这是古典诗词在民国时期的文学公共空间的最后一次回潮。这一古典诗词的回潮在美学的基调上是以哀凉为底蕴的,这种人为的繁荣也是难以为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伪政权 南京 古体诗 美学基调 悲凉哀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宓的古体诗写作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弘 《云梦学刊》 2005年第6期22-27,共6页
研读新版《吴宓诗集》,结合吴宓的文化立场与诗歌见解进行考察,可以见出,吴宓的古体诗写作系近代诗界革新的继续努力,是他“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主张的自觉践履,也代表了20世纪白话诗以外的另一创作方向,文学史与诗歌史研究均不应回避... 研读新版《吴宓诗集》,结合吴宓的文化立场与诗歌见解进行考察,可以见出,吴宓的古体诗写作系近代诗界革新的继续努力,是他“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主张的自觉践履,也代表了20世纪白话诗以外的另一创作方向,文学史与诗歌史研究均不应回避。吴宓诗作表现了他在抒写感情方面的现代特征,及贯穿其中的文化理想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诗集》 古体诗 现代特征 重写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诗人宋祁古体诗韵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先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诗人用韵的研究对于研究一定时期的历史语音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北宋中期诗人宋祁古体诗的韵系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其韵部和用韵特征。宋祁的古体诗韵系分析、韵部和特征归纳分八组进行。
关键词 宋祁 古体诗 用韵 韵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七言八句古体诗的格律 被引量:1
8
作者 舒志武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3期44-50,共7页
杜甫现存七言八句古体诗36首。这36首古体在格律上一方面受到了近体诗的影响,如字数句数跟七律相同;另一方面又尽可能有别于格律诗。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转韵,用仄声韵;中间两联不同时使用对仗;平仄多用正句和拗句而尽量避免律句;风格... 杜甫现存七言八句古体诗36首。这36首古体在格律上一方面受到了近体诗的影响,如字数句数跟七律相同;另一方面又尽可能有别于格律诗。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转韵,用仄声韵;中间两联不同时使用对仗;平仄多用正句和拗句而尽量避免律句;风格上多为歌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古体诗 七言八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古体诗用韵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芹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1期33-42,共10页
通过对明末清初诗人李渔古体诗用韵的考察,归纳出其古体诗韵部。比照《广韵》韵类,李渔古体诗韵部的主要特点是:支齐部与鱼虞部相押,阳声韵不同韵尾混押,舒声韵部异调相押,入声韵混押。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古体诗本... 通过对明末清初诗人李渔古体诗用韵的考察,归纳出其古体诗韵部。比照《广韵》韵类,李渔古体诗韵部的主要特点是:支齐部与鱼虞部相押,阳声韵不同韵尾混押,舒声韵部异调相押,入声韵混押。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古体诗本身的押韵较为宽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作者方音及时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古体诗 诗韵 方音 时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秉文的古体诗及其诗歌史价值
10
作者 于东新 张丽红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0,共6页
赵秉文是金源文坛上的古体诗大家,在其传世的214首古体诗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他"师古"的诗学主张,其艺术用心是通过继承传统来加以创新,从而"卓然自成一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形成七言古体雄奇纵放的体制... 赵秉文是金源文坛上的古体诗大家,在其传世的214首古体诗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他"师古"的诗学主张,其艺术用心是通过继承传统来加以创新,从而"卓然自成一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形成七言古体雄奇纵放的体制与风格,他师法太白之雄奇、老杜之沉郁,以及效仿东坡诗法;二是在五言古体诗的创作上,赵氏向阮籍、陶潜、杜甫、白居易、韦应物等前贤名家学习,从而形成沉郁简澹的风格。这种艺术追求,在金源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首先,赵氏古体诗诸体皆备,风格各异。其次,构建金代文坛的新风,一改明昌时期尖新浮艳之气,倡导了宗唐复古的风雅精神。再次,赵氏古体诗承前启后,启发、导引了元好问古体诗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诗坛 赵秉文古体诗 审美追求 诗歌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赐诗魂--油画家苏天赐的古体诗
11
作者 杨志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1,I0006,I0007,共5页
苏天赐不仅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油画家、著名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诗人,目前存诗二十首,全为有格律的古体诗。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油画家苏天赐先生的古体诗作的结构、创作背景,反映了文人型油画家的创作逻辑,对其绘画表达方式的研究起到重... 苏天赐不仅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油画家、著名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诗人,目前存诗二十首,全为有格律的古体诗。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油画家苏天赐先生的古体诗作的结构、创作背景,反映了文人型油画家的创作逻辑,对其绘画表达方式的研究起到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天赐 古体诗 绘画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人古体诗词创作的文化意义与诗学意义
12
作者 朱巧云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海外华人创作的古体诗词是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体诗词的写作对于海外华人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生存意义,体现出他们族源、文化身份认同的诉求,也是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承与再生的表征。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海外华人古体诗词具有双... 海外华人创作的古体诗词是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体诗词的写作对于海外华人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生存意义,体现出他们族源、文化身份认同的诉求,也是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承与再生的表征。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海外华人古体诗词具有双重的文学史意义,不仅是海外华文文学史的一部分,也是华人所在国文学史值得书写的一个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 古体诗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郁与雄放——苏舜钦古体诗风格论
13
作者 杨许波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55-58,共4页
苏舜钦古诗内容丰富,涵盖了他诗歌的所有题材。五言古诗主要艺术风格是沉郁,另外有一些诗古朴情深,有古诗风味。七言古诗虽存诗较少,但却最能体现其个性,主要风格是雄豪奔放。因欧阳修称赏,雄豪奔放成为苏舜钦最有代表性的风格,在后世... 苏舜钦古诗内容丰富,涵盖了他诗歌的所有题材。五言古诗主要艺术风格是沉郁,另外有一些诗古朴情深,有古诗风味。七言古诗虽存诗较少,但却最能体现其个性,主要风格是雄豪奔放。因欧阳修称赏,雄豪奔放成为苏舜钦最有代表性的风格,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舜钦 古体诗 风格 沉郁 雄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具史笔 史蕴诗心——评刘国安的古体诗集《诗忆六十年》
14
作者 刘涛 《写作》 2011年第5期8-9,共2页
当代中国诗歌创作面临双重困境:其一是对古体诗歌的冷落,即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古体诗在“新文学”格局中的地位日益边缘化;其二是在推崇启蒙精神与浪漫情怀的朦胧诗潮后,伴随精英文化的隐身与娱乐文化的勃兴,以“新生代”... 当代中国诗歌创作面临双重困境:其一是对古体诗歌的冷落,即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古体诗在“新文学”格局中的地位日益边缘化;其二是在推崇启蒙精神与浪漫情怀的朦胧诗潮后,伴随精英文化的隐身与娱乐文化的勃兴,以“新生代”为潮头,“民间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体诗 诗集 “五四”新文化运动 史笔 刘国 诗心 “新文学”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古体诗用韵研究
15
作者 张建坤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12期17-22,共6页
金代古体诗的韵母系统可以归纳为18部,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韵母系统基本一致,从总体来看反映了当时通语的语音系统。这个韵母系统与《蒙古字韵》的系统非常接近,最大的特点就是入声仍然作为独立的韵部存在。古体诗用韵研究对于汉语语音... 金代古体诗的韵母系统可以归纳为18部,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韵母系统基本一致,从总体来看反映了当时通语的语音系统。这个韵母系统与《蒙古字韵》的系统非常接近,最大的特点就是入声仍然作为独立的韵部存在。古体诗用韵研究对于汉语语音史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古体诗 用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维古体诗用韵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全昭梅 杨青华 《钦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74-78,共5页
盛唐是诗歌发展史上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大约到了开元天宝以后,诗人的用韵才完全依照了韵书;另一方面,近体诗也渐趋成熟规范。王维的十四卷诗歌中,古体诗占六卷,凡134首。在近体诗风行时期,王维古体诗数量之大很值得关注。然而历来学者... 盛唐是诗歌发展史上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大约到了开元天宝以后,诗人的用韵才完全依照了韵书;另一方面,近体诗也渐趋成熟规范。王维的十四卷诗歌中,古体诗占六卷,凡134首。在近体诗风行时期,王维古体诗数量之大很值得关注。然而历来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王维诗歌的思想及内容上,较少涉及用韵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古体诗 用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古体诗吟诵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运用——以《长相知》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怡 《当代音乐》 2019年第5期126-127,共2页
吟诵是我国特有的展读诗文的方式,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声乐演唱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吟诵知识用于声乐演唱中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避免声乐演唱中的"同质化"现象。本文通过叶嘉莹古体诗吟诵的举例,讨论以《长相... 吟诵是我国特有的展读诗文的方式,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声乐演唱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吟诵知识用于声乐演唱中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避免声乐演唱中的"同质化"现象。本文通过叶嘉莹古体诗吟诵的举例,讨论以《长相知》为例的古体诗艺术歌曲中的吟诵知识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体诗 吟诵 艺术歌曲 长相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体诗英译中“不译而无不译”的艺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毅 丁如伟 郑翠玲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6期77-86,共10页
本文通过汉语古体诗英译中“不译而无不译”艺术模型的提出,提倡针对汉语古体诗进行选择性地或创造性地翻译,不刻意计较诗歌翻译绝对意义上的得与失。汉语古体诗翻译应当着重于整体艺术效果,力求在译文中再吟汉诗的音韵、重现汉诗的形... 本文通过汉语古体诗英译中“不译而无不译”艺术模型的提出,提倡针对汉语古体诗进行选择性地或创造性地翻译,不刻意计较诗歌翻译绝对意义上的得与失。汉语古体诗翻译应当着重于整体艺术效果,力求在译文中再吟汉诗的音韵、重现汉诗的形式、回归汉诗的意境,使译文具备中华经典诗歌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大美无言之审美特色。传播中国好声音,讲述中国好故事,实现中华文化的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走出去” 汉语古体诗英译 不译而无不译 音韵 形式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古体诗韵谱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毓芸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2期57-65,共9页
回顾郭沫若诗歌研究历程,涉及诗韵部分的论述略显薄弱,研究范围较窄,尚未形成系统性成果。文学与音韵学的结合,可为郭沫若诗歌研究另辟蹊径。郭沫若精通旧学又长于现代诗歌创作,他在古体诗创作中分别运用了上古韵、"平水韵"... 回顾郭沫若诗歌研究历程,涉及诗韵部分的论述略显薄弱,研究范围较窄,尚未形成系统性成果。文学与音韵学的结合,可为郭沫若诗歌研究另辟蹊径。郭沫若精通旧学又长于现代诗歌创作,他在古体诗创作中分别运用了上古韵、"平水韵"及现代音韵,用韵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韵谱以《郭沫若全集》及《〈郭沫若全集〉集外散佚诗词考释》为范围,依声调分类,分列某部韵谱及某部合韵谱,为进一步分析郭沫若诗歌用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古体诗 韵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给新世纪的史诗——赵荣光教授新古体诗论析
20
作者 姜新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9-36,共8页
在新古体诗的创作方面,赵荣光教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实现了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结合,古韵和新声的结合,严谨和自由的结合,体现了诗歌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群众性,为中华古体诗歌创作、发展、创新树立了成功的范本。
关键词 赵荣光 古体诗 题材 史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