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浪漫、古典与写实——李长之古代诗人批评的美学构造及运作
1
作者 金浪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5期30-41,125,126,共14页
抗战时期李长之围绕古代诗人写下的系列批评论著,离不开美学的深度参与。“写实”与“浪漫”的对立、“古典”与“浪漫”的并立,作为文艺批评背后交错叠加的美学构造,为其文艺批评实践开拓了充足的理论空间。如果说对李白在道教徒和诗... 抗战时期李长之围绕古代诗人写下的系列批评论著,离不开美学的深度参与。“写实”与“浪漫”的对立、“古典”与“浪漫”的并立,作为文艺批评背后交错叠加的美学构造,为其文艺批评实践开拓了充足的理论空间。如果说对李白在道教徒和诗人双重身份拉扯下之永恒痛苦的分析,是基于对立构造写就的代表作,那么,对司马迁身上儒家精神、道家精神与诗人气质的阐发,则堪称融合对立与并立构造的新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抗战 古代诗人 浪漫 古典 写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人的南方意识——兼论“瘴”字的含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山秀树 李寅生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4-38,共5页
在中国古代写南方的许多诗歌里,都出现了"瘴"这个字,这个字似乎成了南方诗歌中的地域特征。然而,时代、诗人观念和生活经验的改变使"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的具体含义和感情倾向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中国 古代诗人 南方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伯特·勃莱诗歌中的中国古代诗人
3
作者 王维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4-86,共3页
罗伯特·勃莱是美国当今诗坛的著名诗人,他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在他的诗集当中也出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子。勃莱笔下的中国诗人包括杜甫、陶渊明以及王维。他之所以选取他们,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诗人都有过隐居生活,擅长描写自然风... 罗伯特·勃莱是美国当今诗坛的著名诗人,他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在他的诗集当中也出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子。勃莱笔下的中国诗人包括杜甫、陶渊明以及王维。他之所以选取他们,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诗人都有过隐居生活,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则是与这些诗人身上的道家思想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勃莱 中国古代诗人 自然风光 道与境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国土的颂歌──读《古代诗人咏海》
4
作者 魏艾民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36-37,共2页
海洋国土的颂歌──读《古代诗人咏海》魏艾民《人民海军》报副总编辑郭振同志选析的《古代诗人咏海》,可谓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作者以十年的辛劳,填补了我国诗歌选本和山水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空白,引起读者的注意是很自然的。(一)... 海洋国土的颂歌──读《古代诗人咏海》魏艾民《人民海军》报副总编辑郭振同志选析的《古代诗人咏海》,可谓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作者以十年的辛劳,填补了我国诗歌选本和山水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空白,引起读者的注意是很自然的。(一)诗如何定义,历来众说纷纭。所以黑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国土 古代诗人 咏海 诗歌选本 爱国主义教育 颂歌 收复台湾 海军战士 选析 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诗人的现代之旅
5
作者 施佳敏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7年第4期26-26,共1页
想象的天空同学们,如果古人或未来人突然来到现代社会,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本期“想象缤纷雨”中,不仅有历史人物粉末登场,更有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精彩亮相,让我们一起见证这超越时空的古今人物大聚会吧——
关键词 现代社会 洞庭湖 文学作品 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 超越时空 未来人 现代人 想象 古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千年的墨香:《跨山海》探秘古代诗词偶像人生
6
作者 《中华手工》 2024年第19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渴望过片刻的宁静,去探寻那些跨越千年的智慧与情感。《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引领我们走进古代诗人内心世界、感受他们悲欢离合的好书。
关键词 古代诗词 古代诗人 偶像 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古代女诗人的群体特征及其意义
7
作者 韩荣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9,共8页
得益于燕赵文化的浸润滋养,河北古代女诗人的群体特征较为独特。在性情上,展现出质朴磊落、坚强隐忍;在创作特征上,其作品着重体现出日记体的叙事方式、语言书写的不事雕琢,注重诗歌功能的世俗化以及浓重的女德色彩。与江南女性创作相比... 得益于燕赵文化的浸润滋养,河北古代女诗人的群体特征较为独特。在性情上,展现出质朴磊落、坚强隐忍;在创作特征上,其作品着重体现出日记体的叙事方式、语言书写的不事雕琢,注重诗歌功能的世俗化以及浓重的女德色彩。与江南女性创作相比,两者的差异性体现在诗歌写作传统的偏重不同、性格禀赋与价值观念的不同等方面。总体上,河北女性作家质朴尚实的创作对于当时女性创作纤美旖旎的整体风貌是一种反拨,研究河北古代女性作家群也因此具有了相应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文化 河北古代诗人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人在法国
8
作者 钱林森 《北方论丛》 CSSCI 1990年第6期76-83,共8页
中国的新诗在国外的流传与影响远不及古诗那样广泛和深远,中国现代诗人山比不上古代诗人那样受到西方汉学家的注目和推崇。这原因大约在于新诗生长的历史不长,尚未建造起像古诗那样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国,也未造就出能与古代诗神相颉颃... 中国的新诗在国外的流传与影响远不及古诗那样广泛和深远,中国现代诗人山比不上古代诗人那样受到西方汉学家的注目和推崇。这原因大约在于新诗生长的历史不长,尚未建造起像古诗那样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国,也未造就出能与古代诗神相颉颃的歌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人 中国 法国 古代诗人 汉学家 古诗 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赠别诗意象——与中国古代赠别诗意象比较研究
9
作者 徐蕊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在爱情赠别诗中,对待是否使用死亡意象的问题上邓恩和我国古代诗人产生了很大分歧,前者大胆直接,偏爱这一意象;后者委婉含蓄,借用其他意象。究其原因,是中西方文化中死亡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
关键词 邓恩 中国古代诗人 爱情赠别诗 死亡意象 差异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诗人的鲁迅
10
作者 孙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2年第7期27-36,共10页
1 读鲁迅的诗,人们不能不被他独有的境界所吸引。诗人或赠人,或勉己,或讽世,性情所至,莫不惊世骇俗。鲁迅并不像屈原那样把诗写得瑰奇雄伟、流动回旋,但却有着“上下求索”的气魄;并不像杜甫那样过于沉郁、悲怆,但却进放出一种雄浑、悲... 1 读鲁迅的诗,人们不能不被他独有的境界所吸引。诗人或赠人,或勉己,或讽世,性情所至,莫不惊世骇俗。鲁迅并不像屈原那样把诗写得瑰奇雄伟、流动回旋,但却有着“上下求索”的气魄;并不像杜甫那样过于沉郁、悲怆,但却进放出一种雄浑、悲慨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古代诗人 杜甫 屈原 讽世 境界 鲁迅诗歌 自题小像 郁达夫 《无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乐工作者应该研究古代民歌
11
作者 张月 《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60-60,共1页
声乐理论上的“民族唱法”,就是以民歌作为底蕴的。我国的民歌是一种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艺术,不仅古代诗人向它学习,就是今天的作家、诗人也应该向民歌学习,这样他们的作品才会有丰富的养料和强大的生命力。下面仅就我国民歌的... 声乐理论上的“民族唱法”,就是以民歌作为底蕴的。我国的民歌是一种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艺术,不仅古代诗人向它学习,就是今天的作家、诗人也应该向民歌学习,这样他们的作品才会有丰富的养料和强大的生命力。下面仅就我国民歌的优秀传统谈几点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民歌 声乐理论 工作者 古代诗人 民族唱法 优秀传统 生命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选择与诗人的情感表现
12
作者 陈九彬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4-30,共7页
意象作为一切抒情性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的最基本的生命单元,有机地融合了客观的物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意趣。因此,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以营构意象为主要旨趣的中国古典诗歌,通过意象的品类,由物及意,以意逆志,洞观诗人的心灵,研究... 意象作为一切抒情性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的最基本的生命单元,有机地融合了客观的物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意趣。因此,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以营构意象为主要旨趣的中国古典诗歌,通过意象的品类,由物及意,以意逆志,洞观诗人的心灵,研究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理想,不仅是一条方便之路,而且也是一种必然和必要的抉择。本文拟结合意象的根本质性,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若干常见的意象品类的剖析,作一番个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情感 意象表现 中国古典诗歌 诗歌作品 以意逆志 抒情主人公 中国古代诗人 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诗歌创作中的“点化”、借鉴及其它
13
作者 刘义钦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4-18,共5页
一“自作语最难”与“点化” 我国古代诗人除了直接抒写对社会、人生的深切体验之外,尤其善于捕捉人们精神世界中有感于大自然的变化而产生的细微的心理变化。“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哪怕是一片落叶... 一“自作语最难”与“点化” 我国古代诗人除了直接抒写对社会、人生的深切体验之外,尤其善于捕捉人们精神世界中有感于大自然的变化而产生的细微的心理变化。“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哪怕是一片落叶、一声鸟鸣,或是一团轻絮、一瓣飞红,春夏秋冬,暑往寒来,无不唤起他们无限的遐思,引起他们丰富的诗情诗绪,并利用他们娴熟的诗歌创作技巧,谱写下无数万古流芳的诗章。这些诗,令后人赞赏,令后人倾倒,它给历代读者以无穷的美感享受。如怜春而惜时的:唐代雍陶《过南邻花园》写有“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岑参《山房春事》有“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有“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崔护《题都城南庄》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宋代苏轼在《海棠》一诗中说“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以至于欧阳修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了:“泪眼问花花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诗歌创作 艺术手法 李清照 《代悲白头翁》 古代诗人 咏怀五百字 《诗经·采葛》 创作技巧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词中的长度单位
14
作者 董煜宇 《质量与标准化》 2024年第5期39-40,共2页
一问一答问: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示长度的句子,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其中的“三千丈”和“三千尺”是真实的空间距离吗?答:“三千丈”和“三千尺”的表述,是古代诗人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它们并不表示真实的空间距离。但... 一问一答问: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示长度的句子,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其中的“三千丈”和“三千尺”是真实的空间距离吗?答:“三千丈”和“三千尺”的表述,是古代诗人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它们并不表示真实的空间距离。但是诗词中的“丈”“尺”长度单位则是在古人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度单位 古代诗人 古诗词 空间距离 真实存在 抒发情感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鲁迅开启的知识分子还乡小说传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国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25,共6页
一、缘何还乡——对故乡的牵挂乡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内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经过家国变迁、人生离乱之后往往把对故乡的深挚感情用诗歌加以抒发,如古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一、缘何还乡——对故乡的牵挂乡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内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经过家国变迁、人生离乱之后往往把对故乡的深挚感情用诗歌加以抒发,如古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宋之问的《渡汉江》,以及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洛夫的《边界望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传统 知识分子 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鲁迅 《回乡偶书》 古代诗人 《乡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新诗应处理好四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培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3,共4页
新诗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正如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所说:"那种健康的,体现心灵美、语言美及多方面美的新诗,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作用、感悟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别的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讨论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教学新诗,而是怎么教学... 新诗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正如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所说:"那种健康的,体现心灵美、语言美及多方面美的新诗,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作用、感悟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别的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讨论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教学新诗,而是怎么教学新诗。一、新诗和旧体诗 虽然新诗用白话代替了文言,并且冲破了古典诗歌特有的平仄韵律等,但中国的新诗在创作上不可能完全和过去割裂,也无法割裂。新诗再新,也与旧体诗血脉相连,意象、意境等仍然是解读新诗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评论 吴思敬 熏陶作用 教学效果 语言美 心灵美 《乡愁》 美读 诗歌主题 古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百年新诗访谈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思敬 张健 《长江学术》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一、新诗的资源与传统张健:九叶诗人郑敏曾评价说:"新诗既没有继承古诗的传统,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您认为百年新诗有否形成自己的传统,或者说新诗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诗学传统?吴思敬:新诗从诞生到今天已达百年,如果以诗人的... 一、新诗的资源与传统张健:九叶诗人郑敏曾评价说:"新诗既没有继承古诗的传统,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您认为百年新诗有否形成自己的传统,或者说新诗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诗学传统?吴思敬:新诗从诞生到今天已达百年,如果以诗人的创作年龄划代,十到二十年为一代的话,至今至少也有六七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思敬 西方诗歌 旧体诗 中国古代诗歌 诗歌创作 古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即改写:从菲茨杰拉德到胡适——以《鲁拜集》第99首为个案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8-14,共7页
波斯古代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集<鲁拜集>,经过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的创造性翻译成了英国文学的瑰宝,其汉译本也异彩纷呈,其中不乏创造性译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已经从单纯考虑语言层面的对等发展到考虑文化... 波斯古代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集<鲁拜集>,经过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的创造性翻译成了英国文学的瑰宝,其汉译本也异彩纷呈,其中不乏创造性译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已经从单纯考虑语言层面的对等发展到考虑文化层面以及制约翻译行为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媒介等因素,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美国翻译理论家勒菲弗尔就提出翻译操控理论.认为翻译是改写,这种改写会对译语文化产生影响.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鲁拜集>第99首的英译和汉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译本比对,探索了意识彤态和诗学体系对菲茨杰拉德和胡适译诗的影响,最后得出创造性诗歌翻译是合理而又可行的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家 改写 菲茨杰拉德 胡适译诗 创造性 勒菲弗尔 操控理论 汉译本 对译语文化 语言层面 英国文学 英国诗人 异彩纷呈 研究对象 文化媒介 文化层面 诗学体系 诗歌翻译 理论基础 古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不能无“兴”
19
作者 邵明珍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0-85,共6页
“兴”,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有“比兴”、“兴寄”、“兴托”、“兴象”之“兴”,亦有“感兴”、“兴会”、“兴致”、“兴趣”、“诗兴”之“兴”,二者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意义,后者则是诗人创作时的一种... “兴”,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有“比兴”、“兴寄”、“兴托”、“兴象”之“兴”,亦有“感兴”、“兴会”、“兴致”、“兴趣”、“诗兴”之“兴”,二者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意义,后者则是诗人创作时的一种心境、一种冲动.刘熙载在《艺概·诗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 古代诗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审美情趣 古典诗人 意匠经营 孟浩然 审美能力 杜甫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热力环流’教学难点突破‘四步曲’”一文的商榷
20
作者 金子兴 魏华 戴周丽 《地理教学》 2015年第6期59-61,55,共4页
《地理教学》于2013年第22期发表了"‘热力环流’教学难点突破‘四步曲’"一文(以下简称《热》文)。作者为了突破难点,作了四个方向的突破,确实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文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现罗列如下,并作管中分析,望能引起同行共议,... 《地理教学》于2013年第22期发表了"‘热力环流’教学难点突破‘四步曲’"一文(以下简称《热》文)。作者为了突破难点,作了四个方向的突破,确实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文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现罗列如下,并作管中分析,望能引起同行共议,批评为盼!1.空气运动:空气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气压变低。2.气温高低:气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运动 四步曲 山谷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副极地低压 地理知识 李商隐 文中 极地地区 古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